“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流传了两千多年,曾有无数人为此洒热血抛头颅。可成功毕竟少数,失败者总是下场凄惨。
在古代起兵,无疑不是一项高风险的行为,可有的人不信这个邪,也要试试自己的运气如何。《史记·黥布列传》中英布说过这样一句话,“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
英布的意思也比较容易理解,刘邦已经老了,带不动兵了,而韩信、彭越早已死掉,其他将领都不是我的对手,我的机会来到了。
英布,生年不详,因年少时被黥(刺面),故又称黥布。据说,英布年少时有人给他看了面相,说是受了刑后就能称王。到了壮年后,英布因触犯秦法被处以黥刑。
后来,英布投到项梁账下,在巨鹿之战中立下大功。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天下,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当年看相的预言英布“当刑而王”,果然实现了。
然而,当了王后,英布逐渐没了进取之心。楚汉战争开始后,项羽多次向英布征调军队,英布则称病不去。彭城之战,项羽战败,英布更加不敢前去面见项羽。
后面发现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英布投奔了刘邦。刘邦称帝后,英布成为了淮南王,“都六,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郡皆属布。”好景不长,当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先后被诛杀后,英布越发恐惧。
怎么办?造反吧!当然,英布敢造反也是被逼无奈,与其等着被杀,还不如造反来争取一线机会。可英布失算了,已经60岁的刘邦竟然对他“如此关照”,来了一个御驾亲征。
英布作战勇猛,士兵也不是草包,刘邦吓得躲入庸成,坚守不出。当英布率军来到庸城城下时,两人有了一场经典的对话。刘邦问道:“何苦而反?”英布回答:“欲为帝耳。”
英布彻底惹恼了刘邦,双方大战,英布不敌,被迫带着一百多名部下逃走。英布虽没有直接死于刘邦之手,最终他被乡民杀死。
参考资料:《史记·黥布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