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遮不住群星璀璨!“明月揽西楼” 邀您看故事、学历史、知得失!
公元117年,北风呼啸的洛阳城,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女政治家之一的东汉太后邓绥,一身素服、一脸哀容的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方…………。
难道是国丧?可即使皇帝驾崩,以邓太后身份也断然不会亲自举哀送葬。
原来邓太后哀悼的,是她此生最重要的闺蜜和老师——中国第一才女"班昭"。
东汉太后邓绥25岁摄政,把持东汉江山长达16年,一生凌厉果断,颇有心性和手腕,被史学界誉为“皇后之冠”。
班昭何德何能,能够让这样一位风云人物为她素服举哀呢?
说起班昭,不得不说起班氏家族。
班昭的祖上是靠挣军功进到上流圈层,因为班昭的姑姑班婕妤的原因,班家受到了重用。
父亲班彪跻身京城核心圈层,三个儿女班固、班超、班昭也熠熠生辉、光宗耀祖。
班彪及长子班固,毕生致力于史书编撰;次子班超,多次出使西域成为东汉历史上最重要、最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
班昭,创作了东征赋,续写了汉书,当了宫中皇后和嫔妃们的老师,辅佐掌权的邓绥太后致力昌盛汉朝江山。
班昭在文学、史学、教育、政治等方面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才女。
哥哥班超屡次出使西域,耗尽毕生心血,年近70想落叶归根,汉和帝担心西域再起战乱,多次上书驳回。
于是班昭替哥哥上书,提到西域蛮夷大多“贵壮贱老”,怕年迈班超守不住西域,看似婉转但却直戳汉和帝内心痛处,以“四两拨千斤”的政治智慧,成功解救了哥哥。
班昭作为邓绥太后的老师,成为了最接近权力中心的人物之一。
每每建言献策,不是在谈理说教,而是像闺蜜一样时刻站在邓太后的角度,以女性特有的智慧,轻描淡写地破解危局,免于潜在的危机,这让邓太后十分受用。
懂得明哲保身的她,在波谲云诡的皇宫内院,生活得无波无折,深受推崇;能书写史书教义,教得了后宫嫔妃,堪称人生赢家和智慧女性。
辅佐邓绥太后,期间建立了超越师生、超越君臣的深厚友谊,所以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红尘纷扰,人世浮沉,愿每个人都能活成自己最喜欢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