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妇谁能似尔贤,文章操行美俱全。一编汉史何须续,女戒人间自可传。”一首小诗写尽了班昭的生平。由于家庭背景及受父兄的影响、鼓励,班昭从童年开始就熟读儒家经典和史籍,再加上天份使然,班昭很快便拥有丰富的天文、历史、地理等知识,成为当代的才女。她的浑然天成的灵性之美及端庄气质,在当时女子中,恐无人出其右。
班昭,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女、班超与班固的小妹。由于家学渊源,她与父兄同样“博学高才。”十四岁时,她嫁给同郡曹世叔,为他生下两个儿子和几个女儿。曹世叔病逝后,班昭寡居。她洁身自爱,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要求,为守寡者树立了榜样,更为创作《女诫》埋下了伏笔。
班昭的二哥班超投笔从戎后,奉汉明帝诏令出使西域,完美复制了西汉张骞打通中国通往西方道路的伟绩,并镇守西域30年,震慑西域诸国皆臣服汉朝,因功被封定远侯。班超在偏远的异地拼杀数十年后,因“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疏请求“生入玉门关。”因班超是西域德高望重的定海神针,汉和帝一直觉得他在西域弄类不赖(洛阳方言:干得不错的意思),担心他的离开会导致西域政局动荡,因此尽管班超多年上疏,始终没有表态。
不是不让班超回来,着实因为他写的申请报告没有把汉和帝打动。班超的工作岗位在国外,年纪又大了,家庭生活着实不太方便,所以一直给汉和帝写报告,说我这岗位干得太久,能不能调一调,照顾一下老同志。汉和帝很年轻,每次拿到报告都在想,外交岗位无小事,换个经验不足的不放心,就劝班超克服困难,一定要为国家着想,现在一时也找不出能接替你这个位子的合适人选。有时候个人能力太强,还真不是好事。
班超没办法,只好写信给妹妹,说我想调动工作,日马chua(洛阳方言:混蛋,傻缺的意思)领导总不批准,看来只有找人走走后门了。大哥去世了,咱班家能跟皇上说上话的,只有老妹你了。国外你不知道,那是两千年后看风光片,出国旅游那么爽啊!全是欠发达国家,贫穷落后就不说了,生活水平没法跟咱大汉比。你不出个面,老哥要客死他乡了。
班昭把班超的申请报告底稿看了看,写信给哥哥:你除了埋头干事还会什么呀,就凭你写的这些原因,皇上能批准就怪了!送礼找人的事我也不用干,我帮你重新写个报告就得了。班昭的报告这样写道,说我哥年纪太大了,皇上您又对他太信任,把他放在这么重要的领导岗位上。老同志容易犯糊涂病,他要是犯起糊涂来,岂不误了国家大事?请皇上以国家利益为重,把班超调到可有可无的位子上,给老同志一个面子算了。
汉和帝一看:靠!朕还是太嫩了,实际工作经验不足,确实没想到有这样可能的后果。他年老昏聩,朕岂不是年轻昏庸?于是,大笔一挥,同意班超回国。由于班超在西域三十年有余,积劳成疾,回国后百病缠身,两年后不幸病逝,结束了一生的传奇。书写班家传奇史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到班昭肩上。
都说古代重男轻女特封建,女同志不参加工作,当全职的家庭妇女,或小范围的建个文艺圈,这只是一般现象。咱们的班昭小才女由于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后来还经常入宫,给皇后、嫔妃当老师。邓太后临朝后,班昭就成了女干部,小清新的散文也就不多写了。汉和帝驾崩后,邓皇后临朝称制。班昭凭借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独到准确的见解,为她献上不少利国利民的建议。由于表现出色,邓皇后被尊为邓太后之后,特封班昭之子曹成为关内侯,“官至齐相。”
邓太后掌权,倚重哥哥邓骘等四兄弟。邓骘等人虽深居高位,但因深知外戚当政的危害,所以如履薄冰,行事谨慎、奉公守法。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感觉高处不胜寒。于是趁母亲病重之机,四兄弟“共上书求还侍养。”母亲去世后,四兄弟连续上奏请求辞官,居家为母亲服丧。邓太后打算拒绝,特意征求班昭意见。
班昭久与朝政,一眼看穿邓氏兄弟急流勇退的真实意图。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将他们的请求定性为“谦让”,于是上疏建言:“妾闻谦让之风,德莫大焉......昔夷齐去国,天下服其廉高;太伯违邠,孔子称为三让。’由是言之,推让之诚,其致远矣。今四舅(即邓氏四兄弟)深执忠孝,引身自退”
班昭旁征博引歌颂四兄弟出于忠孝而谦让的美德,委婉提醒邓太后:“如果您现在以天下尚不平安为由拒绝他们的合理要求,那么日后他们如果稍微有点儿过失,谦让美名必定前功尽弃。所以,恳请您恩准他们的请求。”邓太后阅完奏章思之再三,“从而许之。
公元110年,体弱多病的班昭深感性命无常,于闲暇时编著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女子教育专著《女诫》,此书原为班昭教导班家女性如何正确为人处世的私书,但因班昭素来行止庄正,此书又文采飞扬,所以很快飞出班家,被京城世家广为传抄,当做家庭女子教育的宝典。
十四岁的时候,班昭就出嫁了,如果放到现在,那个娶她的老公就属于拐卖幼女了。但是可惜的是,他老公死的也很早,年纪轻轻就守寡,可是守寡不能成为放弃自己不爱美的理由啊,每一个热爱潮流的女人都无法忍受落伍的耻辱。特别是班昭这样聪明绝顶的女人,当年还是公元一世纪,两晋流行元素像什么男扮女装啊,嗑药啊,斗富啊这样的项目还没有流行。当年的明仕做派都还很端正,女性流行元素则向皇宫靠齐,比如赵飞燕同学的留仙裙,波西米亚风格明显,但是赵飞燕小姐姐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人啦,流行几十年,再潮流也落伍啦,于是班昭就开始思索,什么才能让自己引领时尚圈。
刚刚我们说过班昭小妹妹十四岁就嫁人啦,对象是同郡的曹世叔,可是这个曹先生命不好,没福消受班昭这样的绝世美女,没几年就走了,留下自己老婆孤零零的一个人。可是守活寡不等于不工作啊,皇宫还是要去的,课还是要上的,这就给班昭带来一个麻烦那就是。穿得摩登,怕被人说放荡;穿着古板,怕街坊笑话。结果,二十来岁的班昭去宫廷给皇后和嫔妃讲课的时候,就出现了一天穿着摩登抹胸,一天穿着封闭高领长袍,一天又穿皱褶纱裙,造成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认为她在保守和前卫之间摇摆不定。
她这每天变装换来换去的风格,让那些还沉迷在雅皮士,只知画八字眉的嫔妃们唬得一楞一楞的,这小姐姐为什么这么会打扮,于是全部开始模仿起来。渐渐的模仿者从皇宫扩散到全城,整条街上行走的女人,都穿着班昭之前穿过的衣服。
班昭自己为成就事业,为心灵有所寄托,清心寡欲要求自己,没问题;可是,却把后面两千年的女人都搞得像进修道院一样的凛冽和严肃。此观点被后人视为禁锢中国古代女性思想和自由的枷锁,散发着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浓重腐臭味。时至今日,仍有人喋喋不休拾人牙慧甚指责道:《女诫》,是将中国古代妇女推进三从四德这万劫不复深渊的罪魁祸首。此类论调,其实是在曲解和阉割了《女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