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蔡伦为造纸业作出了贡献,但蔡伦究竟在造纸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波折?蔡伦的一生究竟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去看看吧。
作者:青城雪
1
蔡伦生平
蔡伦乃桂阳郡来阳县人士,他小时候家境极度穷困,父母无力抚养,只得把他送入皇宫做了太监。章帝执政期间,蔡伦还是个小黄门。他年纪虽然小,却特别聪明,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而且喜欢学习,经常缠着老太监们教自己认字读书。几年来,他便可以通读经史了。和帝掌权后升蔡伦为中常侍,由于他见识高明,很有才华,渐渐受到皇帝的重视。
永和十四年,养尊处优的和帝大病一场,结果整整三年没有好,这时料理朝政的担子就压在邓后的肩上。邓后颇会用人,她发现蔡伦很有见识,敢于直言,观点独特,就把他调到身边做心腹。永和十七年和帝改年号元兴,以讨吉利,可惜吉利没讨到,腊冬未过,27岁的和帝就一命归天了。殇帝、安帝相继承位期间,蔡伦成为邓后依靠的主要力量,他还参与过许多重要的政治斗争,威望极高,很受器重。
2
蔡伦造纸
一次,蔡伦偶然接触到几册来自民间的书,是用丝麻等絮物结成薄片,剪成块状,既轻又巧,他看着觉得挺好。只是这书过于危弱,翻动时稍稍用力,书就断裂了。并且相当粗糙干硬,他找人一打听,民间将这种丝麻称为纸,从此纸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汉元兴元年,蔡伦被批准回桂阳郡探望父母,走到半路上他就了解到纸的制作方法,那就是将破烂衣服捣磨,破布完全成浆,。把这些浆倒入木盆中用水稀释开,过滤到筛子里,形成一层极薄的絮状膜。可惜,无论捣多细,造出的纸还是粗糙干硬。
有一天,忽然他看见泡在木盆里的一件青袍咕嘟嘟冒气泡,拿起来一看,原来青袍兜内包着块生石灰。为何不放几块生石灰试试呢?蔡伦又惊又喜,竟然做出了薄而光滑的纸张。
蔡伦假满归京,他把新纸带回洛阳,邓后很注意新纸的价值,命令蔡伦置办纸作坊,推广新纸,新纸传到民间,被普遍使用,极受欢迎。后又传到世界各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3
蔡伦离开
邓太后去世以后,政治斗争激烈,蔡伦因安帝有意排挤,被迫服毒自尽了。
他的一生,都在鞠躬尽瘁,致力于自己所爱好的事物上。但最终被时代裹挟,在命运的结尾,走进了悲哀的泥淖。但他为人类发展所做的贡献,值得我们铭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