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帝制决定了男人处于主宰地位,同时也规定,后宫不得干政。但偏偏就有这么几位女性不信邪、不服输,非要和那些大男人们PK一番,结果还赢了,让自己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声。
而巧合的是,当她们处于权利顶峰时,偏偏那时的皇帝要么弱小无志,要么优柔寡断,所以,也可以这样说,是历史造就了她们的出类拔萃。但回过头来说,她们骨子里要强的性格也成就了她们,她们就是——吕雉、武则天和慈禧。
吕雉可以说是后宫干政第一人了。历史上向来有吕雉和汉高祖刘邦共定天下的说法,由此可见,吕雉在汉初的影响力多么厉害。
刘邦死后,吕雉其实就掌控了国家政权,风头正盛,即便在这种一言九鼎的情况下,也有一位刚正男儿敢于正面硬刚吕雉,而吕雉却拿他没有办法,这是为何?
敢于正面刚吕雉的硬汉子
这位敢于正面维护刘氏家族权利,敢于正面怼吕雉的男子叫刘章,论辈分,刘章应该称呼吕雉奶奶,但吕雉却将刘章当做儿子来爱护,对其喜爱程度无以言表。
但刘章却不喜欢吕雉,在他心中,是以刘家宗室为上的,眼看着自己的伯伯刘盈软弱无能,不能亲自把持朝政,反而交给一个女人打理,一点儿也不符合宗法礼仪,心里就不舒服,因而千方百计想要恢复刘氏的权力,维护刘氏的荣耀。
在刘章18岁那年,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当着吕雉的面说了出来,也算是给当时处于劣势的刘氏出了一口气。那时,刘章奉吕雉命令担任酒吏,负责按照军法监酒。
为助酒兴,刘章请示吕雉唱一首《耕田歌》,吕雉奇怪,这位公子哥还会耕田,很好奇,就同意刘章唱了,结果,刘章唱罢,众人纷纷为刘章捏一把汗,你这不是当众揭吕雉的伤疤吗?吕雉能饶过刘章吗?
刘章到底唱了什么,导致直接冷场了呢?前文说过,刘章对吕氏家族越来越多的权臣当道非常不满,于是借耕田表达了自己的愤懑之情,表面上是在唱耕田,其实是用歌词告诉吕雉,刘姓才是执掌汉室的正宗姓氏,而吕氏只不过是“杂种”,遇到不伦不类的种类,当然要锄(除)掉了。
在座的都是聪明的达官贵人,大家能听不出来刘章的弦外之音吗?以为这下刘章小命休矣。
但刘章是奉了吕雉的命令歌唱的,没有违规,而且,从歌词本意分析,这就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关于耕田的歌呀?吕雉也听出了门道,却不能当众发难!只能暂时饶过刘章。
但刘章却还没完。刘章巧妙地利用自己是监酒酒吏的身份,将一个提前离席的吕氏族人给杀死了。你说,这在当时的影响力会有多大?
而且,刘章面对吕雉,还振振有词,说,这个人违背军法,理应当斩。吕雉虽然很吃惊,但有约在先,也拿刘章没有任何办法。
自从这件事情之后,刘章在刘氏家族中的名望大增,许多在朝中还左右摇摆的大臣都纷纷倒向刘章。而吕氏家族对刘章是又害怕又愤恨,却因为吕雉很喜欢刘章而拿他没有办法。
起兵讨伐吕氏家族
但当时,的的确确还是吕氏家族掌权,就连相国和大将军都是吕家人,前者叫吕产,后者叫吕禄。即便刘章人气很旺,也不敢轻举妄动。转眼两年过去了,吕雉病危,还想着为吕家人牟利。
这吕氏家族真是欺人太甚了,你吕雉当道,提携自己的亲戚也就罢了,眼瞅着自己身体不行了,还想着为吕氏后代铺平道路,你把我们刘氏家族放到哪里了?要知道,现在还是刘氏的天下,不是你吕氏的!
于是,当刘章听说吕禄和吕产将京城里的军权已然掌控之后,觉得不能再忍受了,必须要采取行动了。刘章邀请自己的哥哥刘襄起兵,并约定事成之后,支持刘襄做皇帝。
群臣和刘氏皇族听到消息,马上积极响应,设计将不善思考的吕禄囚禁,逼迫其交出了大将军印玺。
而吕产却没有那么好对付了,吕产也觉察出形势不妙,学着曹操,将皇太子挟持,令刘章等人有些投鼠忌器。
此刻,刘章再次发挥了主力作用。史书记载,说刘章力气很大,年纪轻轻就被吕雉封为朱虚侯,在宫中担任宿卫一职,就是皇帝的警卫。由此可见,刘章的武功还是不错的,并且对宫中的环境很熟悉。
当讨伐诸吕的军队与吕产把持的南军陷入僵持之态之时,刘章率兵闯入未央宫,直接攻击吕产,而吕产面对年轻气盛、勇猛刚强的刘章,也只有逃跑的份儿了。
刘章继续追击,将躲在郎中令厕所中的吕产杀死,维护了刘氏宗室的名誉。
此刻,其他拥护刘氏宗室的起义军也纷纷联手,将吕氏家族全部诛杀,从此,以吕雉为首的吕氏集团彻底被剿灭,现在面临在刘氏宗室面前,就是选定谁来当皇帝了!
本来,刘章的想法是想让自己的哥哥刘襄上位,且刘襄也是第一波起兵讨伐吕氏集团的积极推进者,领兵进驻荥阳,对在长安的吕氏集团形成了威慑力,在诛灭诸吕的战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但事态的进展并不如刘章所想,这也为刘章今后的命运走向埋下了伏笔。
不得志后悄然离世
刘章没有想到,刘襄曾挟持过琅琊王刘泽,刘泽表面上没有任何反抗,还毛遂自荐要去长安游说众臣,要立刘襄为帝。
但这个反复小人却出卖了刘襄,说刘襄还有一个舅舅较为强大,而刘襄身体孱弱,若是刘襄当了皇帝,可能还会出现类似吕氏篡权的可能性。
最终,毫无根基的代王刘恒成为了这场讨伐斗争的意外受益者,真是“人在家中坐,喜事天上降”啊!而忙乎了一场的刘襄、刘章兄弟只落了一场空。
刘章本人因亲自将吕产灭杀立了大功,被新晋皇帝汉文帝加封二千户俸禄,后来,又升为城阳王。按说,刘章在22岁就能被封王,且拥有自己的封地和王国。
若是住在城阳国中与妻子共享天伦之乐也就罢了,但刘章却是一个血性男儿,面对骄横的吕氏不能咽下那口气,现在,本来属于自家的江山偏偏出了意外,被横插进来的刘恒摘了桃子,刘章怎么能心中畅快呢?
另外,刘章也认为汉文帝在分封时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原本刘恒要封刘章为赵王的,因为刘章在灭杀诸吕时的功劳太大了,但当刘恒听说刘章最初计划让刘襄当皇帝,而不是自己时,立即变卦,将刘章的分封降了一个档次。
同时,刘恒对没有任何功劳的三个儿子却是大肆奖赏,更是让刘章义愤填膺。于是,心里藏不住事的刘章开始联络其他刘姓王族,并且屡次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愤怒之情,这不是太岁头上动土吗?那一国之君刘恒能饶了刘章吗?
在汉文帝即位的第三年,也就是刘章被封为城阳王的第二年,刘章就突然去世。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刘章的死因,这也成为了史学界的一个谜团。
刘章去世时年仅23岁,虽说心有怨言,但事业也算完美,家庭也很幸福,身体也强壮得很,大概率是不会因抑郁而患病去世的。
因此,坊间根据刘恒继位后,在短短四年之内,灭掉吕氏集团的功臣刘襄、刘交、陈平、刘章、刘兴居、灌婴先后去世,继而猜测这里面恐怕有猫腻,但没有正面证据,大家也就是猜个闷子了。
李白在诗中评述刘章“功冠帝室,於今不亡”,司马贞则认为其“功大策长”。
不论后人如何评价刘章短短的一生,对于刘章自己而言,确实是活出了勇气,也活出了胆识,也为世人留下了具有双关意义的《耕田歌》。
再看刘恒也算是个好皇帝,史学家将其与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并称为“文景之治”,若是刘章知道刘恒能够为世人带来福祉,造福大汉子孙,也能安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