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建武十七年春,刘秀得了一场病。这场病来得蹊跷,好得也很古怪。二月三十日,天上出现了日食。日食的出现,古人认为这是为政不当上天给予的示警。按照惯例,刘秀为之辍朝,回到宫中躲避。按照老规矩,这一天皇帝是不能进入正殿的。因为这天不用上朝议事,难得清净,刘秀就令人把图谶书籍搬到大殿下,自己坐在庑檐下读书。读着读着,渐渐入了迷。刘秀此前就曾几次中风,此时又值春寒料峭,身体受了寒气,风眩病再次发作,他感到头晕目眩,不能动弹,也无法言语。
大司马府官员闻讯赶来,吓得面如土色中黄门们有经验,吩咐道:“圣上一直龙体欠安,每次发病时都是不能站立行走,每次坐上马车出去就能好些!快去准备马车!”等到刘秀稍微清醒之时,他用手语比划着命令侍从将扶他上车马,准备外出。说也奇怪,刘秀乘车出城,走了几里,头晕的症状果然减轻了好多。刘秀让车子不要停,继续向前走。四月二日,车队进入偃师县,就地宿营。自登基以来,刘秀一直有个习惯。每年的秋天,他都要带着亲信近臣回春陵小住一段时间。在偃师县住了几天之后,他感觉好多了。因此,刘秀决定,干脆车队掉头向南,到自己的老家春陵去住几天再说。也许,春陵的山水能为他恢复元气.
等到车队抵达春陵之时,刘秀已经完全恢复正常,起居一如平常。在春陵住了几日,祭扫完毕。五月二十一日,刘秀回到了洛阳。结束了这次几乎梦一般的行程,刘秀感到自己该安排后事了:“如果再不早做打算,到时候就来不及了!经过整整半年的精心谋划,十月十九日,刘秀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这天,他正式颁诏:废除郭圣通的皇后之位,改立贵人阴丽华为新皇后!诏书的开头讲:郭圣通心怀怨愤,多次违背朕之谆谆告诫,不能抚育、教诲其他嫔妃所生的孩子,对自己的亲生之子与别人孩子的态度完全是两样!后宫之人看到她,好像小鸡看见凶猛的鹰一般!她的为人,岂有大姒那样的品德?既不能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关关雎鸠一样与朕和谐相处,却有着和高祖吕皇后、宣帝霍皇后那样的恶劣品行!
这样的人,将来朕百年之后,怎么能够放心把幼小的皇子们托付给她?在诏书中刘秀还说:“今日朕特遣大司徒戴涉、宗正刘吉前来收取皇后印绶。贵人阴丽华是良家闺秀出身,在早年微贱之时,就嫁给朕了。《诗经·豳风东山》中说:‘妻子刚嫁给自己时那么漂亮,三年不见,不知现在如何了。’阴丽华人品贵重,应该正位椒房,母仪天下!”诏书的最后说:“主办此事的人详细查阅了过去的史书旧典,本来应该为新皇后及时上尊号,称贺道喜。但是,朕以为此是异常之事,并非国家之福,群臣不得祝福庆贺!”其实,立阴丽华是刘秀早就想做的事了,根本原因倒不在于郭圣通有什么失德,而是他想改立太子,即废掉郭圣通的儿子刘,立阴丽华的儿子刘阳为太子。
郭圣通所生的太子刘彊,也是一个知书达理的谦谦君子。在刘秀委派的明师指点之下,也是学有所成。然而,刘秀总是觉得他的性格过于文弱,感觉不是太理想。较之于刘彊,刘阳的性格刚强,反应敏锐,刘秀觉得很像自己刘秀经常把刘彊、刘阳都带在身边,让他们站在朝堂的帷幄之后,看自己如何处理朝政。在侦破“度田”一案中,刘阳分析精密,入情入理,使得刘秀对其刮目相看。两下对比,他对于太子刘疆不禁有些失望,甚至在想:假如将来要是换皇后,刘阳,这个十二岁的少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储君人选!而且,近年以来,刘秀的风眩之症越来越严重,时常头晕,甚至出现不时昏厥的情状。公务之余,他回到宫中,需要静养、休息。阴丽华温柔娴静,体贴可人,刘秀因此最爱到她的宫中就寝,也喜欢在这里召见刘阳,与之拉家常。时间一久,刘秀就很少到郭圣通的宫中去。
再加上刘阳的屡屡得分,与刘疆相对照,郭圣通有些上火:“我是皇后,那个小贱人算什么?我的儿子是太子,刘阳算是什么东西?”她恨恨地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刘秀偏心造成的!她对舅舅刘扬之死一直耿耿于怀,总觉得是被奸臣陷害而死。思来想去,她越发觉得刘秀变了心,想抛弃她们母子,一直对刘秀有些不满,心怀怨恨,时常出言不逊,背地里大骂刘秀。这些话,当然传到了刘秀的耳朵里。起初,他也觉得不过是些气话而已。但是,经历了年初的这场大病,他突然意识到:假如自己现在撒手西去,自己最爱的女人阴丽华,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刘阳,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恍惚之间,他好像看到,郭圣通成了皇太后,颐指气使地端坐在后宫之中,太子刘彊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正在接收着百官的朝贺。阴丽华在哪里?四肢被砍掉,装在一个坛子里。刘阳浑身是血,脑袋被砍下……依据对郭圣通、阴丽华二人性格的了解,刘秀判断:若阴丽华将来做皇太后,郭圣通母子可保全。但是,若郭圣通做了皇太后,阴丽华母子还会有活路吗?想到这里,刘秀不禁有些不寒而栗。联系到春天自己的突然发病以及十几年来的担心,他终于下定了决心:“朕千秋万岁之后,岂能允许第二个吕后出现!朕要废黜郭圣通,册立阴丽华!经过五个多月的密谋,也许是为了减弱废黜皇后一事造成的冲击波的影响,刘秀决定只换皇后而暂时不换太子,坐以静观朝局的变化。因为,根据刘秀的了解,在朝中支持皇后郭圣通、太子刘彊的大臣并不少,他必须谨慎行事,以免激起更大的波澜。
诏书下达之后,大司徒戴涉、宗正刘吉来到“椒房”,收取皇后印绶。郭圣通接到这道诏书时,泪水还是沿着面颊倾泻而下:“刘文叔,难道你真的认为我郭圣通是吕后那样的人么一日夫妻百日恩,难道过去的恩情,你都忘了么?你好狠心!”面对铁了心的刘秀,她知道无论怎么分辨也没有用,只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最终,她默默地交出了皇后的印绶、礼服,黯然搬出了中宫“椒房”。总之,虽然经过了多年的苦苦支撑,郭圣通终究还是输给了那个久久被自己压制在下的女人。建武十七年的冬天,“椒房”迎来了它的新主人——阴丽华。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里,喜欢历史故事的朋友可以和我交流一下,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