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东汉才女,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生于乱世,命运多舛,蔡文姬第一段婚姻可谓是才子配佳人,丈夫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青年才子卫仲道,卫家是河东世族,而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则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曾经官拜左中郎将,声名播于朝野,是当时的文学领袖。
蔡文姬求情是发生在她嫁给董祀后,董祀因犯法被曹操判处死刑,当时蔡文姬知道后,去向曹操求情,并成功让曹操赦免了自己的丈夫。蔡文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就是文姬回汉和蔡文姬求情。
幸运的是左贤王对蔡文姬礼遇有加,蔡文姬身处异乡的十几年,不但为左贤王剩下两儿子,还通晓了胡族的一些乐器。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饱受思乡之苦的蔡文姬依然渴望回到中原故土。正巧此时统一中原的曹操也想到了自己的老师蔡邕,在得知蔡邕只有一个独女还被掳到匈奴后,便派使者同匈奴交涉,花了重金将蔡文姬赎了回来。
蔡文姬看到来接她的使者,一时间喜极而泣,但回头望着自己的儿子又难以割舍,最终在故乡情和母子情之间,蔡文姬选择了前者。车辚辚马潇潇,看着马车扬起的尘土,蔡文姬回首十余年匈奴生活,一时间泪如雨下,她拿出胡笳趁离别之际创作了动人心魄的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
温婉又坚韧的女子,在时代的坎坷中浮沉,将一生谱作一曲曲激越悲怆的曲调,在指尖流转,在琴弦上跳跃,化作传说代代流传。而在这些美人与音乐的传说中,又怎么能少了东汉末年的大才女——蔡文姬?
蔡邕检查手中的琴,发现果然如此,但并不相信九岁的女儿能有如此过人的音乐天赋,于是换了另一把琴,折断第四根琴弦,让文姬隔着帘子判断。文姬毫不犹豫地指出,这次断的是第四根琴弦。蔡邕大为折服,直叹女儿的艺术成就必然在自己之上。
从蔡文姬被抓到被献给左贤王来看,蔡文姬应该是个美人儿。如果不是美女,下场只会更惨。左贤王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也不会将来历不明的人放在身边,所以他极有可能调查过蔡文姬的背景,得知了她的真实身份。否则,蔡文姬不会有机会活下来,不会有时间等到曹操花钱来赎她。
匈奴掳走蔡文姬,可能是意外、偶然,也可能是蓄意已久。毕竟蔡文姬的身份摆在那里,这就是打中原人的脸面啊!总之,蔡文姬是政治的牺牲品,她的一生都跟政治息息相关,不是这个人的棋子,就是那个人手中的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