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秋或冬,汉武帝晚年最宠爱的钩弋夫人被杀于甘泉宫。一代美人成为了皇权的牺牲工具,确实很让人可惜。
先来回答钩弋夫人的由来。
赵地自古多美女,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好多的美女来自赵地。比较出名的如秦始皇的生母赵姬,汉文帝的窦皇后,汉武帝早年比较宠爱的王夫人,而这个钩弋夫人也来自赵地。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描述,赵地的美女擅长音律,舞姿优美,她们游走在公侯之家讨富贵,也有入宫做妃。
步入晚年的汉武帝经常感慨后宫佳丽入眼的太少。
大概是在太始元年或二年(公元前96或前95年)汉武帝外出打猎,路过河间(今河北献县、武强一带)这个地方。
随行有位方士望着滔滔东去的滹沱河,掐指一算:这里紫气萦绕,臣料百里之内必有一奇女子,正在等待贵人探求,陛下何不一试?
武帝被这番诡谲的说词激起了兴致,当即命人四出寻访,果然得一年轻女子赵氏,天生丽质,风韵绝伦。
赵女被带到武帝面前,武帝自然满意万分,可奇怪的是她的两手总是握拳,指、掌无法伸展。侍从中有几个试着想帮她伸展,都没有成功。武帝上去只是轻轻一掰,却豁然分开,掌中竟还握着一枚精巧的玉钩!
至于赵氏女子何以会两手拳曲,史书这样解释:六年卧病,双手始终不展开,饮食少。”照此说来,她是因为有病才导致的这种病态。但方士望气,武帝一掰即开,掌中又握着玉钩这一类充满神秘气息的描述,却又不能不使人猜想:会不会是某些人有意策划的一种进身术呢?当然猜想只能是猜想,毫无根据。
汉武帝把她带入宫中,对其宠爱可谓无以复加。起先宫人背后都叫她拳夫人。武帝封她为婕妤。
后来,武帝又为她在城外专门建了一个宫殿,起名钩弋宫,所以赵婕妤又称钩弋夫人。
我们后世熟悉的也就是这个称呼。一年多后,钩弋夫人怀孕十四个月产下一子,取名刘弗陵。这一年武帝已六十三岁。老来得子,武帝别提有多开心了。加上传说中的圣君尧,也是母亲十四个月生的。晚年笃信鬼神的武帝自然会想到这吉祥寓意,欣然提笔为弗陵出生的宫门赐名曰:尧母门。
他的这一做法,当时可能没有太多的想法,可是一帮大臣都会揣测圣意。毕竟赐名“尧母门”可不是一般的意思。是否是想改换太子呢?
后来武帝听信江充谗言,父子猜忌。因为“巫蛊之祸”太子刘据一家被冤杀。
武帝有五个儿子,太子刘据被杀,那三个儿子就知道吃喝玩乐,不成器,武帝根本就没打算立他们。
对这位幼子,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武帝对弗陵不是一般的喜爱,而是“甚奇爱之”。因为他觉得这个儿子最像他,而且异常聪明,还有十四月而生的这种具有神秘感的巧合,在古代往往被视为天意所在。
太子空缺也不能一直悬着太久。武帝有了打算。而这个打算很冷酷。他必须先除掉一个障碍,就是他的亲生母亲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之所以成为障碍,就因为她太年轻。
当年她大概有多大呢?
汉宫选取美女的年龄标准是“十五以上、二十以下”。钩弋夫人虽是武帝自己选来的,大概也总在这个年龄段之内。
刘弗陵即位时仅仅有8岁,钩弋夫人可能也只有二十五六岁。
一个年轻的母亲,怎么会成为儿子的障碍呢?
这样的事,按照常情是无法理解的。但如果我们置身于帝王制度的环境中,也许就会明白武帝的担心也并非多余。
设想一下不久的将来,当年老的武帝去世时,皇权传承过程中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小皇帝年幼无知,而皇太后正年富力强,以老皇帝遗命执行人和新皇帝代理人的双重身份出现在满朝文武面前,谁也无法制衡;只要她也有权欲,就不难做成第二个吕后!
为了确保刘弗陵将来在亲近大臣的辅佐下顺利嗣位,确保刘汉基业永固长存,武帝做出了一个令大臣们瞠目以对的决定:杀掉钩弋夫人!
已年近古稀的武帝做出这个抉择时,内心可想而知也是煎熬。要知道他的晚年幸福生活都来自钩弋夫人母子的陪伴。杀了她,意味他的晚年生活会寂寞凄凉。
我们现在还可以从《史记·外戚世家》中读到当时钩弋夫人被杀的场景。
某天,武帝突然将钩弋夫人召来,先是莫明来由的一顿责骂,随即喝令左右将她押往后宫掖庭监狱。钩弋夫人慌忙脱簪叩头谢罪,却来不及说上几句话,就被两个内侍挟持着拖去。她频频回头,苦苦哀求,想讨个说法。
这时武帝才狠狠向她丢出了一句话:快走,你别想活啦!(原文:“趣行,女不得活!”)
一位贵夫人死得如此不明不白,当时在宫内难免引起一些人暗中议论。后来想必武帝也已耳闻了一些,于是一天闲坐,便与左右侍臣有了以下一番对话:
[帝]问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对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
想当初,武帝父亲景帝就因“少主容不得强臣”而必须杀周亚夫一样,武帝因“少主容不得壮母”而必须杀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被杀后,武帝心情复杂,又非常思念她,就在甘泉宫为她建了通灵台,据说后来果然常有一青鸟往来盘旋于灵台之上。不难想象,这个老态龙钟的汉家天子,望着那孤伶远去的青鸟,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啊!
顺便说一下,因为有儿子在,钩弋夫人只过了一年多便得到昭雪。儿子刘弗陵一继位为昭帝,即追尊她为皇太后,拨了2万人马为母亲修了云陵,食邑三千户,享有她原该享有的富贵和尊荣。
但武帝开了“立子杀母”这么一个很坏的头,此后就有人效仿,特别北魏朝代都形成“留子去母”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