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专权期间,以残忍手段对待所有的威胁。她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擅废帝、杀帝,杀三赵王,灭梁、赵、燕。
然而,实力最雄厚的齐王却躲过了一劫。
这是怎么回事呢?
最大的威胁
诸侯大国无过齐悼惠王。——《史记》
刘邦所分封的同姓诸侯王中,齐国独统七十三城及天下所有说齐国话的百姓,是第一大封国。
不仅经济富庶、人口众多,其军事实力也是数一数二的。
齐国的军事底子,是韩信打下的。
楚汉相争时,打下齐地的韩信请封假齐王。刘邦实在没办法,咬牙封韩信做了真齐王。
项羽刚被大败,刘邦就夺了韩信军权,改封韩信为楚王。
不久,刘肥被封为齐王,由曹参辅佐。
英布之变时,刘肥、曹参率12万车骑,配合刘邦作战。
刘邦身中流矢之时,正是刘肥、曹参出击,彻底扭转了战局,击败了英布。
因此,齐王刘肥,是当时诸侯王中最有实力的一个,对吕后构成了一定威胁。
当然,刘肥毕竟不是韩信,单靠齐国,尚不足以直接挑战吕后。
因此,刘肥还得靠灵活的自保之法。
自保之法
吕后专权之初,首先打击的是曾经威胁惠帝太子之位的戚夫人、赵王如意。
在清洗完戚夫人、赵王如意后,吕后开始把目光瞄向刘肥。
恰好,刘肥进京朝觐,惠帝在吕后安排下宴请齐王。
齐王是高祖长子,惠帝比较客气,依照家礼,请齐王入上座。
吕后见状大怒,派人进毒酒,企图当场害死刘肥。
刘肥警惕性比较高,发觉有些不对劲,装醉逃出。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刘肥想活命,得让吕后真正放过自己。
齐国内史献计:太后只有惠帝这个儿子及鲁元公主这个女儿。现在大王有七十多城,而鲁元共主食数城。大王不如献一郡出来给太后,作为鲁元共主的汤沐邑,太后必然开心,放您一马。
刘肥依计行事,献出城阳郡,太后果然开心,暂时放过了刘肥。
被分割、控制
刘肥暂时安全了,并得以善终。然而,对于实力雄厚的齐国,吕后当然是要尽量削弱,加强控制的。
吕后先是割齐国济南郡为吕国,让吕台做了吕王。
不久,吕后又封刘肥的儿子刘章为朱虚侯,调入宫中宿卫,并以吕禄的女儿为其妻,加以监视、控制。4年后,又封刘章的弟弟刘兴居为东牟侯,也宿卫长安。
其后,又把齐国的琅琊郡割出来,封给吕须的女婿刘泽,以他为琅琊王。
因此,齐分为四,遭到了削弱,而刘章、刘兴居宿卫长安,也得到了监视、控制。
这段时间,许多刘姓诸侯都遭到了更为沉重的打击。
多位赵王遇害后,吕后干脆立吕禄为赵王;梁国也落入吕产手;此外,吕后在燕王刘通去世后,杀害其后嗣,以吕台之子吕通为燕王。
相比之下,齐国虽也被分割、监视,但其基本力量得到保存,并在随后的诛吕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诛吕有功,险登大宝
吕后去世后,诸吕试图发动阴谋,为留在长安的刘章所察觉。
旋即,刘章派人通知其兄,齐王刘襄,嘱其起兵。
当时,齐王一系与周勃、陈平等功臣达成同盟:里应外合,尽诛诸吕。事成之后,以齐王刘襄为帝。
旋即,齐王致书诸王,号召起兵,并与周勃、刘章里应外合,诛吕成功。
事成之后,周勃、陈平发起倡议:现在在位的这位少帝,不是惠帝子,是吕后“以计诈名它人子”,所以应该在诸侯中选择贤者为之。
当时,确实有一些大臣认为齐王为高祖长孙,又诛吕功大,应该为帝。
可是,多数大臣却提出:齐王的舅舅也像吕氏一样强势。如果立齐王,可能会重蹈诸吕擅政的覆辙。
经过讨论,群臣达成一致:代王刘恒是高祖见子,年纪最大。太后家薄氏谨良。
因此,最终群臣选择了刘恒为天子。
持续打击
齐王一系或许想不到,给他们最沉重打击的,不是吕后,而是刘家自己人。
由于刘姓诸侯在吕后时期遭到分割、夺国,因此,诛吕成功,选定天子后,大家又开始商议封王一事。
群臣认为:不让齐王做天子,总要补偿一下人家。刘章应封为赵王,据赵地,刘兴居应为梁王,据梁地。
文帝知道这两位曾打算立齐王为帝,心中戒备,只从齐地割两郡给二人,立刘章为城阳王,刘兴居为济北王。
刘章、刘兴居“意自以失职夺权”,心中不快。
刘章一年后就去世了,刘兴居气不过,三年后起兵造反。
螳臂当车,刘兴居兵败,被俘自杀。
此后,文帝采纳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继续分割齐国。
齐悼惠王去世后,文帝将悼惠王六子全部封王(济南、济北、胶东、胶西、淄川、齐),将齐一分为六。
除之后快
七国之乱爆发时,这六王都不同程度卷入。
其中,胶东、胶西、淄川、济南起兵相应,济北王则因被其郎中令所挟,没有发兵,齐王则在最后关头悔约。
结果,齐地叛乱四王长时间围攻齐国临淄,没有会合吴、楚叛军主力,加入主战场。
然而,不论有没有参与叛乱,其结果都比较惨淡。
最先被解决的,正是悔约未反,并死后临淄,牵制叛军的齐王。
汉将栾布在解临淄之围后,表示齐王曾经准备参与叛军,准备移兵讨伐。齐王服毒自杀。
齐王毕竟未反,而且与叛军激战,还算有功。如果不是汉景帝必欲除之后快,栾布是不可能不放过齐王的。
胶西王兵败,准备投降。汉将韩颓当宣布诏书:王其自图!你自己看着办吧!
胶西王识趣,自杀,王太子、王太后都自杀。
其余胶东、淄川、济南诸王就不必说了,没有活路。
其后,这些诸侯或被除,或换成皇子或其他王之子为诸侯王。
只有因为被郎中令挟持而没有参战的济北王奇迹一般的活了下来。
在齐国高人公孙攫的谋划下,济北王刘志活了下来,被改封为淄川王。该国子孙相袭,传了八世,150余年,直到王莽时期才被除。
总的来说,吕后专政时期,齐王刘肥虽有一些威胁,但包括齐王在内的刘姓诸侯王的实力都尚难以直接挑战吕后。
因此,吕后时期,其工作重点是重新划分诸侯王们的利益,扶持吕姓诸侯王,削藩一事尚未提上日程。
所以,只要齐王配合吕后,不断让出地盘给诸吕,配合吕后扶持诸吕的政策,就不会成为吕后优先消灭的对象。
而文帝、景帝即位后,随着诸侯王实力的膨胀,以及血缘关系逐渐变淡,削藩被提上日程,打击诸侯王已是朝廷主要任务。
因此,齐照样被一分为六。
而且,无论这些诸侯王在叛乱中立场如何,都是天子必除之而后快的对象。
所以,刘肥从吕后的屠刀下生存下下来,而刘肥的后人,却最终难以逃过被消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