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三十年(1550),他正受皇帝恩宠。内府太监总管说皇上召见探讨青词,他竟敢说:我喝多了,一个时辰之后自去复命,众人无不愕然…
嘉靖三十五年(1556),首辅严嵩岁数偏大,很多朝政或各部人事安排都由他拍板,朝野上下都叫他“小丞相”…
嘉靖三十八年(1559),他无不得意地对锦衣卫指挥使陆炳说到:“我大明朝有三大天才,你我各是其一,另一个是兵部尚书杨博。徐阶、张居正之流差远了…
这位能陪皇帝写青词、能给宰辅批奏折的人就是明朝第一鬼才、首辅严嵩的儿子严世蕃。
一说到严嵩严世蕃父子,很多人都嗤之以鼻:那不是一对大奸臣吗?
的确是,但评价不全面。
套用严世蕃当年临死时的一句话:世人评价我父子是溜须拍马的奸臣,但皇帝整天不上朝,边关兵事、朝里政事、户部缺钱、饥民造反,二十年来哪一样不是我们父子在苦苦支撑?这些光靠溜须拍马能做到吗?哪一样出了纰漏皇帝也要砍我们的头?
今天我们就全角度还原历史上真正的严世蕃,看看他的前世今生。
01
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三月二十三日,严世蕃生于江西袁州府(今江西宜春),汉族,字德球,号东楼,小名庆儿。
严世蕃出生那一年恰恰是他老爹严嵩复出,任家乡袁州府编纂。因为在此的前十年,青年严嵩还是一个胸含大志的人。以进士的身份进身翰林院,无奈恰逢荒唐的明武宗在位,刘瑾等宦官把持朝政,祸国殃民。
抑郁不得志的严嵩趁着大病便隐退故里钤山,闭门静修、出书立说、结交大儒。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钤山仰望”,在此期间严嵩结交了王阳明等知名权贵人士,并且他的治世文章得到了宰辅杨廷和等权贵的重视。
严世蕃自幼是被严嵩一路宠大的,他的启蒙老师自然是严嵩。让严嵩很欣慰的是严世蕃自幼聪明,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和同期的神童张居正有一比。不过严世蕃生性顽劣,他并没有踏踏实实读四书五经,走他老爹这样艰辛的科举之路,而是涉猎了大量“非圣贤”的书籍,对此严嵩也只是微微一笑,或许他也不指望儿子重复自己的老路。
因为严嵩本人是18岁中举,兜兜转转半辈子直到41岁才开始仕途有了起色,期间受的苦一言难尽。
1521年,严嵩凭文采历经千辛万苦才谋得南京(陪都)翰林院掌院院事一职,这是一个闲职,如果不出意外很多官员仕途就到此打住退休了。
02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严世蕃沾了他老爹的光,直接入国子监读书,授左军都督府都事、后军都督府经历,后为京师顺天府治中、升任尚宝司少卿、升任太常寺少卿,仍掌尚宝司事。在工作的前几年严世蕃倒也勤勤恳恳,虽无大的成绩倒也没做过坏事。
在“逢进必考”的大明朝,像严世蕃这样没有走科考之路而当官的少之又少。因为在1531年这一年,严嵩升任南京礼部尚书,此时的严嵩还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大奸臣,他一路升官靠的是本身的才华。
嘉靖皇帝剧照
1536年,严嵩在大礼仪之争中支持了嘉靖皇帝,于是在夏言的推荐下从陪都南京礼部尚书调任京城礼部尚书,开始了真正的正部级二品大员生涯。水涨船高,而严世蕃从这一年也开始了传奇的一生。
03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严嵩偶尔一次带着儿子严世蕃去给嘉靖请安。嘉靖帝尤其信奉道教,还给自己弄了一堆道号。嘉靖问严世蕃:“你可会写青词吗?”
青词又称绿章,是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是献给上天的奏章。说白了,就是修行道教的人烧给神仙的祝福语,而普通人烧纸是烧给自己逝去亲人。不过的确比科考的八股文还要难三分。
起源于唐朝,唐代李肇《翰林志》:“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一般为骈俪体,用红色颜料写在青藤纸上,要求形式工整和文字华丽。
严世蕃大大方方回应:“陛下,微臣略知一二。”旁边的严嵩吃了一惊,心说:“你老子我自诩是状元之才,还不会写呢?”
严世蕃当场挥墨写了一首青词,我们不妨欣赏一下:
“洛水玄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原始天尊,一诚有感。
岐山丹凤双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
结果嘉靖皇帝大喜,心说终于找到了知音,又聊了一些边关兵事、朝里政事,严世蕃一一作答,嘉靖频频点头。不久之后赐官尚宝司少卿,专门掌管皇帝印章等物品。而且赐他金牌,可随时进入皇宫与皇帝探讨人生。权利之大,无不巴结。
而这一年严世蕃仅仅才34岁。
04
嘉靖一心修道,为了给群臣显示自己是神仙转世,大冬天都穿得很薄,从而显示自己有“仙气护体”,同时说话也开始神神叨叨,经常给臣下的批复就含糊几个字,从而显示自己高深莫测。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张经被免职江浙总督之后,当时第一宠臣严嵩想让胡宗宪顶替总督的位置,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事任命,所以奏折送上去很长时间,都没有得到任何回音。突然有一天,严嵩收到了一张嘉靖写给他的纸条,上面只写了六个字:宪似速,宜如何?
严嵩略一琢磨,便了解了其中的含义,宪自然是指胡宗宪,宜自然就是适宜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胡宗宪似乎升得太快,你认为这样适宜吗?
严嵩刚想写奏折认真地解释此事,却被其独眼儿子“鬼才”严世蕃阻拦。严世蕃告诉他父亲那个“宜如何”的宜字,并不是适宜的意思,而是指御史杨宜,真正意思是,胡宗宪升得太快,你认为杨宜如何?
严嵩一琢磨,嘉靖这一年来经常时不时夸奖杨宜,于是便推荐杨宜为江浙总督。果然嘉靖很快就高兴地批复了。
05
苦难是最好的老师,而少年得意、中年发达的严世蕃不免开始飘飘然。
严世蕃也正是靠一手揣测皇帝的心思,卖官鬻爵,打压政敌,无往而不利也。
在随后的岁月里,严世蕃帮着严嵩陷害了首辅夏言、御史杨继盛、锦衣卫经历沈炼、兵部尚书丁汝夔等忠良之人。
在整个大明朝再无对手之后,严世蕃也开始了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晚期严世蕃贵为工部左侍郎(主抓国家基建,大大的肥差)愈发看不起同僚,唯有见了兵部尚书杨博言语恭敬,流露出结交之意,但杨博未置可否,始终保持一定距离。
御史弹劾严世蕃
严世蕃胆大包天,连皇子都敢敲诈。因为严世蕃从中作梗,户部一直未给未给裕王朱载垕发岁赐。裕王(即未来的皇帝明穆宗)不得不贿赂严世蕃一千五百两银子,户部才给他补发了岁赐。
严世蕃敛财无数,甚至把金银财宝都藏到地窖里,请他父亲严嵩来观赏。严嵩看到远超他想象的金山银山,大吃一惊,隐隐约约有种不祥的感觉。
严世蕃纵情声色,史书记载他娶了27个妻妾,修建了超豪华的庭院,夜夜笙歌。而且,严世蕃还好男色,就连给母亲欧阳氏守孝时,严世蕃也照样饮酒作乐。
如果不出意外,意外就会发生。
1565年,在徐阶和御史的弹劾下,严嵩被罢官,而不可一世的严世蕃也下入大狱。
当得知皇帝要砍他的头时,立刻在狱中吓得瘫痪在地,失声痛哭地说:“徐阶老头这是要我的命啊!”痛哭了一夜,遗言片字也未留下。
注:图片来源网络,喜欢明史的点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