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虽说元朝作为一个统一王朝的时代已经结束,但是,蒙古势力依然存在,大明王朝北方边境始终得不到真正的安宁,双方一直都是摩擦不断。
到了隆庆年间,蒙古势力鞑靼经常进犯明朝边境,烧杀抢掠,边境百姓苦不堪言,于是,时任内阁首辅高拱决定解决这个问题。
那高拱的解决之道是什么呢?
那就是封贡互市,具体来说就是,明朝给蒙古鞑靼册封官职,承认其存在的合法性,而蒙古鞑靼要承认明朝老大哥的地位,然后向明朝进贡马匹牛羊等贡品,相对应的,明朝则赏赐一些金银珠宝、生活用品等,这叫封贡;然后,双方不再打战,而是在边境找个地方,相互做生意,以满足双方各自需求,这叫做互市。
应该说,这是一个对双方都有益处的事情,特别是对鞑靼,他们经济结构太单一,除了马匹牛羊,基本上什么都缺,为了满足生活需求,他们只能抢,但是抢的话成本又太高,实在不划算。而对明朝来说,也可以满足他们的肉类需求。因此,封贡互市对双方来说,是一个双赢的事情。
这样一个利人利己的事情,本该是双方都极度赞成的事情,鞑靼自然是赞成的,但是明朝这边以英国公张溶为首的一干大臣却极力反对,归根结底,他们还是打心眼里看不起鞑靼,认为就是一般土匪,是没资格和我堂堂大明王朝做生意的。因此,赞成和反对双方一度僵持不下。
面对这个局面,高拱也是很无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他首先找到了英国公张溶,但是张溶还没等他开口,就表明了自己反对的态度,但高拱告诉他,他的目的不是要他同意,既然现在双方都僵持不下,那就投票来解决吧。
于是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封贡票决”事件。
据记载,此次投票共有四十四人参加,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投票结果竟然是22:22,双方依然是僵持不下。
这下皮球又踢到了皇帝一边。
在那个高度专制的封建社会,竟然要靠投票的“民主”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似乎是一种讽刺,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对这个结果,高拱在投票之前应该是心中有数的,他之所以提议投票解决,恰恰就是因为知道这个结果才提出来的,因为他知道,这样一来,事情必然要踢给皇帝来裁决,但隆庆皇帝是一个软弱无主见的人,而高拱在隆庆皇帝还没即位的时候就是欲王(也就是现在的隆庆皇帝)的讲官,与皇帝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皇帝对他极度信任,因此,皇帝必然会将决定权交到他手里,兜兜转转一圈,既堵上了反对派的嘴,又使得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而结果也确实如此,经过“封贡票决”折腾一番之后,边境正式开放,往来客商络绎不绝,折腾明朝两百多年的北方边患问题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和平终究还是到来,这是高拱立下的不朽功勋,也体现了他极高的政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