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崔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宰相:崔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526 更新时间:2024/1/16 15:11:12

崔铉(生卒年不详),字台硕,博州(今山东聊城)人,唐朝宰相,义成军节度使崔元略之子。

崔铉出身于博陵崔氏大房 ,进士及第,早年曾历任荆南掌书记、左拾遗、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等职。

会昌三年(843年),崔铉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因与李德裕不睦,被罢为陕虢观察使。大中三年(849年),再次拜相,大中五年(851年),党项入寇,崔铉为独自执政,趁机挤走宰相白敏中,命其征讨党项。不久,升任右仆射,封博陵县公。

大中九年(855年),崔铉罢相改任淮南节度使,兼检校司徒,进爵魏国公,唐宣宗在崔铉赴任时亲自送行并赋诗一首表示对他执政七年成绩的认可,咸通年间,改任荆南节度使,并在就任后平定了庞勋起义。最后在任上去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崔铉早年考中进士,进入藩镇幕府,历任荆南掌书记、西蜀掌书记、左拾遗、司勋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后加承旨)、户部侍郎。他曾针对唐武宗喜好蹴踘、角抵的行为,上表劝谏,得到武宗褒奖。

担任宰相

会昌三年(843年),唐武宗任命崔铉为宰相,授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又兼任户部尚书。会昌五年(845年),崔铉因与李德裕不和,被免去宰相之职,外放为陕虢观察使。

会昌六年(846年),唐宣宗继位,任命崔铉为检校兵部尚书、河中节度使、河中尹,封博陵县开国子。大中三年(849年),崔铉被召拜为御史大夫,不久再次拜相,担任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大中五年(851年),党项入寇。崔铉欲独掌相权,便趁机排挤右仆射白敏中,建议派大臣前去镇抚。唐宣宗遂将白敏中外放,让他征讨党项。不久,崔铉升任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进封博陵县开国公。

出居淮南

大中九年(855年),崔铉被罢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加检校司徒,进封魏国公。唐宣宗亲自在太液亭饯行,并赐诗一首,称他“七载秉钧调四序”,对他执政七年间的政绩表示认可。

大中十二年(858年),宣州都将康全泰发动兵变,驱逐观察使郑薰。唐宣宗命崔铉兼任宣歙观察使,让他征讨叛军。同年十月,崔铉收复宣州,斩杀康全泰等人。宣宗加封他为检校司空,但却免去其兼任的观察使之职。

移镇江陵

咸通元年(860年),崔铉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后改任荆南节度使,出镇江陵。

咸通九年(868年),徐州戍将庞勋在桂林发动叛乱,率戍卒北返中原,沿途大肆劫掠。崔铉召集兵马,扼守江湘要害,想要尽擒叛军。庞勋得知后,不敢进入荆南境内,只得改道江西、淮右。

崔铉最终在江陵去世,但具体时间不详。

主要成就

崔铉在武宗、宣宗年间两次拜相,曾命学士崔瑑、薛逢编撰《续会要》四十卷,续编德宗到宣宗年间的史事。后以使相出镇淮南,又讨平康全泰叛乱,收复被叛军占据的宣州。庞勋之乱时,他担任荆南节度使,派军扼守江湘要害,使得叛军不敢入境。

人物评价

韩滉:此儿可谓前程万里也。

李忱:崔铉瑞玉凝姿,春林发秀,贞谅实德,谦虚葆光。冲用既臻於化源,达实每宏於理本,擅松桂后凋之色,劲节自高;含金石希代之音,正声特异。

个人作品

《全唐诗》收录有崔铉的诗作两首:《咏架上鹰》、《进宣宗收复河湟诗》。

标签: 崔铉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萧至忠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萧至忠

    萧至忠(?-713年),兰陵(今山东兰陵)人,唐朝宰相,秘书少监萧德言曾孙。萧至忠出身兰陵萧氏皇舅房,早年曾任畿尉,后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因依附武三思被擢升为御史中丞,改任吏部侍郎。景龙元年(707年),萧至忠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景龙三年(709年),升任侍中,依附于皇后韦氏。唐隆

  • 霍光对汉朝有哪些作为?霍家最后被灭门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霍光

    在中国历史上,权臣是一个十分令皇帝忌惮的角色,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权臣,是汉朝的霍光。霍光在历史上是一个极其争议的人物,他是汉朝的一大功臣,曾经辅佐幼主,实现了汉朝的“昭宣中兴”。但是霍光将皇帝玩弄于鼓掌之中,而又从来没有表示过自己想做这个皇帝,霍光的野心让人猜不透。霍光

  • 唐朝宰相:袁恕己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袁恕己

    袁恕己(?-706年),沧州东光(今河北东光)人,唐朝宰相。袁恕己早年曾任司刑少卿、相王府司马,后与桓彦范、敬晖、张柬之、崔玄暐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被任命为中书令。后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南阳郡王。706年(神龙二年),武三思以五王诬陷韦后为由,通过唐中宗颁布诏令

  • 唐朝宰相:萧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萧华

    萧华(?-762年),祖籍南兰陵(今江苏武进),唐朝宰相,太子太师萧嵩长子。萧华出身于兰陵萧氏齐梁房,早年曾任给事中、工部侍郎、兵部侍郎,袭爵徐国公。安史之乱时被叛军擒获,授为魏州刺史。后复归朝廷,历任秘书少监、尚书右丞、河中节度使。上元二年(761年),萧华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宝应元年

  • 唐朝宰相:程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程异

    程异,字师举,京兆长唐代安(今属陕西)人。出身官僚世家,以孝顺著称。考明经及第,补郑县尉。精通吏治,被权臣王叔文提拔,升盐铁扬子院留后。后王叔文变法失败,受到牵连,贬为郴州司马,为著名的“八司马”之一。大臣李巽主管盐铁事务后,大力推荐程异,朝廷便授给程异侍御史,重新担任盐铁

  • 唐朝宰相:窦怀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窦怀贞

    窦怀贞(?~713年),字从一,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县)人。唐朝宰相,隋朝西平太守窦彦之孙,左相窦德玄之子。进士出身,授清河县令,迁越州都督、扬州长史,入为御史大夫,依附于韦皇后,迎娶韦皇后乳母,时人讽为国赩。唐隆政变后,杀妻请罪,贬为濠州司马。依附太平公主,入为殿中监,迁左御史大夫、同平章事,封

  • 唐朝宰相:刘幽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幽求

    刘幽求(655年-715年),冀州武强(今河北武强)人,唐朝宰相。刘幽求进士出身,武周时期官至朝邑尉。710年(景云元年),刘幽求辅佐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封尚书右丞,徐国公。后进拜侍中,获赐铁券。712年(先天元年),刘幽求谋诛太平公主,因事泄流放岭南。先天政变后,又被召回朝中,升任

  • 三国曹魏大臣:桓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桓阶

    桓阶,字伯绪,籍贯长沙,据不完全统计,在汉末三国时期,籍贯为如今湖南省的人才数量仅有十二人。在这其中,效力于曹魏集团的仅有三人,桓阶便是其中一人。桓阶的祖父桓超、父亲桓胜都曾在州、郡中任职,尤其是桓胜在荆州颇有声名。桓阶的仕途起步得益于东吴集团的创始人孙坚。孙坚担任长沙郡太守期间,任命桓阶为郡功曹

  • 隋朝宗室皇太子元德太子杨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杨昭

    杨昭,即元德太子,隋文帝杨坚之孙,隋炀帝杨广长子,生母为萧皇后,他是隋朝时期宗室大臣,大业二年(606年),病故,时年二十三岁,追封元德太子。义宁元年(617年),其子隋恭帝杨侑即位后,追谥孝成皇帝,庙号世宗。人物生平祖父钟爱杨昭是隋炀帝杨广的长子,母皇后萧氏(萧皇后),开皇四年正月初五日 (58

  • 唐朝成德节度使田弘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田弘正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国家经历了无数次的朝代更替,也经历了战争与和平的交织,并产生了很多经典的故事。比如在安史之乱中,唐朝由盛转衰,甚至差点灭亡,但是却因为田弘正的归顺,使得唐朝多活了一百多年。田弘正,本名田兴,字安道,为平州卢龙(今河北卢龙县)人,是唐朝中期将领、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