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中期宰相:韦贯之生平介绍及评价

唐朝中期宰相:韦贯之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597 更新时间:2023/12/21 2:11:08

韦贯之(760年-821年),本名纯,字贯之,一字正理,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吏部侍郎韦肇之子。

韦贯之出身于京兆韦氏逍遥公房,进士及第,德宗贞元年间中举后历任校书郎、长安县丞等职务,顺宗李诵即位后升任监察御史,宪宗李纯即位后历任礼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巴州刺史,在回京任中书舍人之职后,因奏对得当而被宪宗李纯所欣赏。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迁中书侍郎。

随后在任内与裴度产生矛盾,先被免为吏部侍郎,之后又贬出京城,先任湖南观察使,又因得罪盐铁副使程异而被罢为太子詹事。穆宗李恒即位之后,韦贯之任河南尹,又被召回长安任工部尚书,然未及离开洛阳便病死,时年六十二岁。追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之后改谥曰文。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韦纯年轻时中进士,唐德宗贞元(785年-805年)初年登贤良科,被授校书郎。任满后,转长安县丞。

德宗末年,京兆尹李实有权势,建议德宗的事几天内就能办成。当有人向李实推荐韦纯时,李实答:“我常听闻他贤,他和我的住所同里。我常想见他,如果有机会,我会向皇帝推荐他。”推荐者将此事告诉韦纯,但韦纯虽然没有表面拒绝,却几年都不去见李实,也就一直没有升迁。

进谏皇帝

805年,德宗崩,由重病的儿子唐顺宗继位,顺宗登基了几个月就禅让给儿子唐宪宗。因宪宗名李纯,韦纯自称以字行,改用表字贯之,以避讳。宪宗为帝后不久,他被任为监察御史。他上表称此职应由弟弟韦担任。结果,他被任为右补阙,韦被任为监察御史。时人不以为这是他的私心。806年,宰相杜佑之子杜从郁被任为左补阙,韦贯之和翰林学士崔群认为这不妥。最初,杜从郁的官职被降为左拾遗,但仍是谏官。韦、崔进一步阐明立场谏官是当宰相行政不妥时报请皇帝纠正的,他们认为让杜从郁议论其父的行政是不妥的。杜从郁因此被改任为秘书丞。

后来韦贯之和中书舍人张弘靖主考制策,选拔了十八人,后来都以文才闻名。转礼部员外郎。任上,本是商人的少府监新罗人金忠义给两个儿子求官。韦贯之拒绝了,指出按规定,工商业者之子不能当官。金忠义游说很多权臣为他说话,但韦贯之坚持,还将此事上表皇帝,金忠义之子最终未获官职。韦贯之还言辞恳切地弹劾金忠义为官的资格,使得金忠义被罢免。改吏部员外郎。

元和三年(808年)四月,宪宗策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举人,韦贯之和户部侍郎杨于陵、左司郎中郑敬、都官郎中李益为考策官。伊阙尉牛僧孺、陆浑尉皇甫湜、前进士李宗闵三人批评时政,韦贯之选他们为上等。但宰相李吉甫被他们的批评激怒,视之为对他的人身攻击,哭着对宪宗说给韦贯之和杨于陵覆策的翰林学士裴垍、王涯有利害冲突,皇甫湜又是王涯的外甥。因李吉甫弹劾,裴垍、王涯、杨于陵和韦贯之都被贬,韦贯之先被贬为果州刺史,数日后再贬巴州刺史。但很快被召回长安为都官郎中、知制诰。次年,拜中书舍人。裴垍为宰相时,曾经三次奏事,宪宗不从,但在韦贯之指点下,裴垍所言被宪宗听取,于是裴垍说:“君以后当居此位。”元和六年(811年)六月,他和给事中段平仲、兵部侍郎许孟容、户部侍郎李绛一起参与了李吉甫主张的一场大规模俸禄复查。改礼部侍郎。在两年任期内,所选拔的人都重实干多于浮华,因此试图影响考试结果的人减少了。他曾从容上奏说:“礼部侍郎重于宰相。”宪宗说:“侍郎是宰相所任的,怎能重呢?”答:“但是侍郎是为陛下选拔宰相的人,能不重吗?”宪宗称赞其言。转尚书右丞,谢恩之日,面赐金紫。时有僧人登门,说:“君将要拜相了。”韦贯之命左右将他请出,说:“这是妄人。

拜相被贬

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韦贯之被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实质宰相。迁中书侍郎。元和十年(815年),当朝廷军队正和控制彰义的军阀吴元济交锋时,负责战事的韦贯之同僚宰相武元衡被暗杀。当时杀害武元衡的刺客被认为是吴元济盟友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所派。元和十一年(816年),宪宗同时对王承宗宣战,韦贯之反对,认为同时进行两场战事会带来另一波类似导致德宗被迫逃离京城的朱泚之乱的叛乱,不如先平定吴元济再对付王承宗,但宪宗不听。后来宪宗虽然很认可韦贯之的说法,但诏书已下。朝廷以宣武节度使韩弘为都统,又命河阳节度使乌重胤、忠武节度使李光颜合兵而进。韦贯之认为不应该设置统督,这会让将领持重,但未被听取。四年后吴元济才依韦贯之之策被平定,王承宗果然如韦贯之所料臣服。不久,迁中书侍郎。同僚推荐张仲素、段文昌为学士,韦贯之认为他们行止不正,不宜在内庭,拒绝了。当时,左补阙张宿有口辩,得宠于宪宗,宪宗命他出使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宰相裴度想为他请求越级的银绯章服,韦贯之拒绝,认为张宿奸佞,因此被张宿怨恨。韦贯之性格高傲,不和他认为出身低的人交往。和裴度在御前论兵时,他也惹怒了宪宗。张宿弹劾他结党,八月,他被罢相为吏部侍郎。九月,翰林学士、左拾遗郭求为他申辩,结果被罢免学士,韦贯之又被贬出京城为湖南观察使。弟弟虢州刺史韦也被贬,韦顗、李正辞、薛公干、李宣、韦处厚、崔韶都因和韦贯之相善被贬出京城为州刺史。韦顗、李正辞、韦处厚都是清正之人,却因此被贬,朝内外开始大恨张宿。

护民免职

韦贯之任湖南观察使后,一次,因作战,国库不足,宪宗命盐铁副使程异出使诸道督课财赋。程异每到一个方镇,都说服当地官员额外收税并上缴,但韦贯之却说不忍给百姓加赋,上缴的数额不满足程异的要求,便上缴镇里所有的收入。因而被罢为太子詹事,在东都洛阳就职。

病逝

820年,唐宪宗崩,李恒继位,即唐穆宗。穆宗任韦贯之为河南(即今洛阳地区)尹,后召回长安拜工部尚书。但韦贯之还未及离开洛阳,就于长庆元年(821年)在那里去世,诏赠尚书右仆射。谥贞 ,后改谥文 。

人物评价

刘昫:①贯之自布衣至贵位,居室无改易。历重位二十年,苞苴宝玉,不敢到门。性沉厚寡言,与人交,终岁无款曲,未曾伪词以悦人。身殁之后,家无羡财。②韦氏三宗,世多才俊。纯、纁忠懿,为时元龟,作辅论兵,言皆体国。澳之贞亮,不替祖风。三代谥贞,考行无愧。

宋祁:①贯之沈厚寡言,与人交,终岁无款曲,不为伪辞以悦人。生平未尝通馈遗,故家无羡财。②杜黄裳善谋,裴垍能持法,李藩鲠挺,韦贯之忠实,皆足穆天縡,经国体,拨衰奋王,菑攘四方。宪宗中兴,宁不谓得人而致然邪?

个人作品

韦贯之著有文集三十卷,并参与删定《开元格后敕》、《元和制敕》。

标签: 韦贯之

更多文章

  • 唐朝中期宰相:苗晋卿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苗晋卿

    苗晋卿(685年-765年),字元辅,潞州壶关(今山西壶关)人,唐朝宰相。苗晋卿出身儒学世家,进士及第,历任修武县尉、奉先县尉、徐州司户参军、万年县尉、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吏部郎中、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安康太守、魏郡太守、河东太守、工部尚书、宪部尚书。安史之乱爆发后,苗晋卿因不肯出镇陕郡,被勒令致

  • 唐朝前期宰相书画家:欧阳通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欧阳通

    欧阳通(公元625~公元691)唐代大臣、书法家。字通师,汉族,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子。早孤,母徐教以父书。初拜兰台郎,仪凤中累迁中书舍人,封渤海公,天授初转司礼卿判纳言事,二年为相,因反武承嗣为太子被害。工于楷,书得父法而险峻过之,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传

  • 唐朝前期宰相:韩休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休

    韩休(673年-740年6月8日),字良士,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凤阁舍人韩大敏之侄,洛州司户韩大智之子。韩休出身于昌黎韩氏,制举入仕,后被举为贤良,历任左补阙、主爵员外郎、中书舍人、礼部侍郎、虢州刺史、工部侍郎、尚书右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韩休受到中书令萧嵩的举荐,担任黄门

  • 唐朝后期宰相:郑从谠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郑从谠

    郑从谠(?-887年),字正求,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朝宰相,司徒郑余庆之孙。兴元节度使郑澣之子。郑从谠出身于荥阳郑氏北祖小白房,进士及第,早年历任校书郎、尚书郎、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吏部侍郎、河东节度使、宣武节度使、岭南节度使、刑部尚书,封荥阳县男。乾符五年(878年),郑从谠拜相,授中书

  • 三国曹魏宗室东海定王:曹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霖

    在《三国志》中记载曹丕的后人中封王的儿子有9人,其他未封王便早夭者人数不详。分别是魏明帝曹叡,赞哀王曹协,北海悼王曹蕤,东武阳怀王曹鉴,东海定王曹霖,元城哀王曹礼,邯郸怀王曹邕,广平哀王曹俨,清河悼王曹贡。曹霖出生的时间不详,生母是仇昭仪。出身并不是太高,是曹丕九个儿子里面活到最后的。黄初三年(2

  • 如何评价周文帝宇文泰?宇文泰的陵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文帝

    宇文泰,即周文帝,南北朝时期杰出军事家、改革家、政治家,西魏的实际掌权者,执政二十余年,奠定了北周的基础。大定二年(556年),宇文泰去世,谥号为文公。周孝闵帝受禅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年)追尊为文皇帝,号其墓为成陵。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评价总评宇文

  • 如何客观评价秦国将领李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信

    在影视剧《大秦赋》中,秦国灭楚之战一共进行了两次,第一次嬴政弃用身经百战的王翦,让李信担任主将。结果,李信先胜后败,嬴政不得不重新启用王翦。那么,这位李信是何许人?他在历史上的结局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追击太子丹有功,深得秦王政厚爱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并没有为李

  • 西晋大臣太保“卧冰求鲤”王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祥

    王祥,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也是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典故的主人公,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卧冰求鲤”的典故,讲的是王祥为给生病的继母朱氏捕鱼,不顾天寒地冻卧冰求鲤,或许是被他的孝心感动,冰面自行化开两条鲤鱼一跃而出。后来,

  • 唐朝后期宰相:崔胤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崔胤

    崔胤(853904),唐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字昌遐,一说字垂休。右仆射崔从之孙,工部侍郎崔慎由之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进士及第,多次升迁后官拜御史中丞。景福二年(893),官拜宰相。与朱温相结,想要靠朱温掉除宦官。屡次被罢官,均因为朱温的支持再起,先后四次官拜宰相,当时人们称他为&

  • 唐朝宰相:杜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杜悰

    杜悰(794-873年),字永裕,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唐朝宰相,司徒杜佑之孙 。迎娶唐宪宗之女岐阳公主,授殿中少监,加银青光禄大夫衔。历任京兆尹、淮南节度使、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剑南东川节度使,累加太子太傅,册封邠国公。乾符元年卒,年八十,赠太师。人物生平杜悰以荫迁太子司仪郎。元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