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客观评价秦国将领李信?

如何客观评价秦国将领李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893 更新时间:2023/12/10 5:14:37

在影视剧《大秦赋》中,秦国灭楚之战一共进行了两次,第一次嬴政弃用身经百战的王翦,让李信担任主将。结果,李信先胜后败,嬴政不得不重新用王翦。那么,这位李信是何许人?他在历史上的结局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追击太子丹有功,深得秦王政厚爱

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并没有为李信单独立传,只是在《王翦传》中捎带提到了他。

不过李信却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后代,那就是西汉时期名震匈奴的“飞将军”李广。

李信是秦军年轻将领中的佼佼者,曾与王翦兵分两路合围赵军,后又在追击燕太子丹时立下大功。嬴政认为他贤能勇敢,从此对他信任有加。

当时,荆轲奉燕太子丹之命,带着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去秦国行刺秦王。结果众所周知,荆轲行刺失败被杀,嬴政趁机发兵攻打燕国。

秦军攻占蓟城,燕王喜和燕太子丹逃往辽东,李信率领数千士兵一路追至衍水。燕王喜为了保命,听取赵代王嘉的建议,派人杀了太子丹,并将他的首级献给秦军。

此战之后,李信一跃成为秦王嬴政的心腹爱将,他在军中的威信和地位也大大提升。

领兵二十万伐楚,惨遭楚主力反杀

在横扫韩、赵、魏三国之后,秦王嬴政打算对楚国动手。大战开始之前,首先要确定主将人选,于是嬴政召见李信、王翦,询问他们灭楚所需的兵力。

王翦和李信这一老一少,一个说非60万人不可,一个说20万人足以。面对两个相差悬殊的答案,嬴政更加认同年轻气盛的李信,还认为王翦老了胆子也小了。

就这样,李信与蒙恬率领20万秦军攻楚,王翦称病辞官归乡。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灭楚之战,竟是李信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担任主将。

起初,李信在平舆大胜楚军,紧接着又攻破鄢郢,形势一片大好。然而不久之后,李信率领的秦军却被项燕率领的楚军主力反杀。

此战秦军损失惨重,两座营寨被攻破,七名都尉被杀。不得已,秦王嬴政只好亲自迎回王翦。后来,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灭楚国,斩杀项燕、俘虏楚王负刍

从此与主将无缘,结局成历史之谜

《大秦赋》中,李信和蒙恬因为伐楚失利自缚请罪,秦王嬴政并没有怪罪二人,而是将战败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相关的正史上,也只说嬴政罢免了李信的主将之职,让王翦领兵继续伐楚。后来,李信还被任命为副将,跟随王翦之子王贲攻灭燕国和齐国。

由此来看,李信在嬴政心中的信用度虽然有所打折,但是并没有因此断送军旅生涯。

李信最终的结局,史书上并未提及,我认为他战死或自然死亡的可能性比较大。至于其结局到底如何?希望今后的考古研究,能为我们找到答案。

标签: 李信

更多文章

  • 西晋大臣太保“卧冰求鲤”王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祥

    王祥,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也是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典故的主人公,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卧冰求鲤”的典故,讲的是王祥为给生病的继母朱氏捕鱼,不顾天寒地冻卧冰求鲤,或许是被他的孝心感动,冰面自行化开两条鲤鱼一跃而出。后来,

  • 唐朝后期宰相:崔胤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崔胤

    崔胤(853904),唐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字昌遐,一说字垂休。右仆射崔从之孙,工部侍郎崔慎由之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进士及第,多次升迁后官拜御史中丞。景福二年(893),官拜宰相。与朱温相结,想要靠朱温掉除宦官。屡次被罢官,均因为朱温的支持再起,先后四次官拜宰相,当时人们称他为&

  • 唐朝宰相:杜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杜悰

    杜悰(794-873年),字永裕,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唐朝宰相,司徒杜佑之孙 。迎娶唐宪宗之女岐阳公主,授殿中少监,加银青光禄大夫衔。历任京兆尹、淮南节度使、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剑南东川节度使,累加太子太傅,册封邠国公。乾符元年卒,年八十,赠太师。人物生平杜悰以荫迁太子司仪郎。元和九

  • 唐朝宰相:戴胄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戴胄

    戴胄(?-633年),字玄胤,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唐朝宰相。戴胄早年在隋朝为官,曾效力于王世充,归唐后为秦王府士曹参军。唐太宗继位后,戴胄被擢升为大理少卿。他生性忠直,数次犯言直谏,后改任尚书左丞。629年(贞观三年),戴胄代理吏部尚书,主持选官,次年又以民部尚书之职参预朝政,成为宰相。63

  • 唐朝宰相:崔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崔铉

    崔铉(生卒年不详),字台硕,博州(今山东聊城)人,唐朝宰相,义成军节度使崔元略之子。崔铉出身于博陵崔氏大房 ,进士及第,早年曾历任荆南掌书记、左拾遗、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等职。会昌三年(843年),崔铉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因与李德裕不睦,被罢为陕虢观察使。大中三年(849年),再次拜相,

  • 唐朝宰相:萧至忠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萧至忠

    萧至忠(?-713年),兰陵(今山东兰陵)人,唐朝宰相,秘书少监萧德言曾孙。萧至忠出身兰陵萧氏皇舅房,早年曾任畿尉,后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因依附武三思被擢升为御史中丞,改任吏部侍郎。景龙元年(707年),萧至忠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景龙三年(709年),升任侍中,依附于皇后韦氏。唐隆

  • 霍光对汉朝有哪些作为?霍家最后被灭门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霍光

    在中国历史上,权臣是一个十分令皇帝忌惮的角色,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权臣,是汉朝的霍光。霍光在历史上是一个极其争议的人物,他是汉朝的一大功臣,曾经辅佐幼主,实现了汉朝的“昭宣中兴”。但是霍光将皇帝玩弄于鼓掌之中,而又从来没有表示过自己想做这个皇帝,霍光的野心让人猜不透。霍光

  • 唐朝宰相:袁恕己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袁恕己

    袁恕己(?-706年),沧州东光(今河北东光)人,唐朝宰相。袁恕己早年曾任司刑少卿、相王府司马,后与桓彦范、敬晖、张柬之、崔玄暐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被任命为中书令。后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南阳郡王。706年(神龙二年),武三思以五王诬陷韦后为由,通过唐中宗颁布诏令

  • 唐朝宰相:萧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萧华

    萧华(?-762年),祖籍南兰陵(今江苏武进),唐朝宰相,太子太师萧嵩长子。萧华出身于兰陵萧氏齐梁房,早年曾任给事中、工部侍郎、兵部侍郎,袭爵徐国公。安史之乱时被叛军擒获,授为魏州刺史。后复归朝廷,历任秘书少监、尚书右丞、河中节度使。上元二年(761年),萧华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宝应元年

  • 唐朝宰相:程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程异

    程异,字师举,京兆长唐代安(今属陕西)人。出身官僚世家,以孝顺著称。考明经及第,补郑县尉。精通吏治,被权臣王叔文提拔,升盐铁扬子院留后。后王叔文变法失败,受到牵连,贬为郴州司马,为著名的“八司马”之一。大臣李巽主管盐铁事务后,大力推荐程异,朝廷便授给程异侍御史,重新担任盐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