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初重臣夏原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明初重臣夏原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842 更新时间:2024/1/23 14:09:40

夏原吉(1367~1430年),字维喆,湖南省湘阴人,明初重臣。

祖籍德兴,早年丧父,遂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省制诰,以诚笃干济为明太祖朱元璋所重。建文帝时任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任内政治清明,百姓皆悦服。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即位,委以重任,与蹇义并称于世。明成祖后,相继辅佐仁宣之治,政绩卓越。明宣宗宣德五年卒,年六十五岁,赠太师,谥忠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夏原吉,字维喆,祖先是德兴人。父亲夏时敏,任湘阴县教谕官,遂在那里成家定居。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于学问,以赡养母亲 。获乡荐进入太学,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有时太学生们大声喧笑,夏原吉却端坐不动。明太祖看见后觉得他很不平凡,升任户部主事。夏原吉所在的部门事务繁琐,但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尚书郁新很赏识他 。有个刘郎中,忌妒他的才能。正好郁新弹劾各部门中办事懒惰的人。皇上想宽宥他们,郁新坚持说不行。皇上火了,问道:“这是谁教你的?”郁新叩头说:“是堂后的书算生。”皇上于是将书算生逮进监狱。刘郎中便说:“教尚书的是夏原吉。”皇上说:“夏原吉能够帮助尚书处理本部事务,你想陷害他吗?”结果刘郎中和书算生都被处死,暴尸街头 。建文初年(1398年),升任户部右侍郎。第二年(1399年)充任采访使。巡视福建时,所过郡县乡邑,都检查吏治好坏,询问百姓疾苦。人们都很高兴和敬佩。不久,移驻蕲州 。

治世能臣

明成祖即位后,有人抓住夏原吉献给他。皇上将他释放,转任左侍郎。有人说夏原吉在建文帝时曾受重用,不可信任。皇上不听,将他和蹇义一起升为尚书。夏原吉和蹇义等人详细制定了赋税徭役等制度。他提出三十多项建议,都简便而容易遵守。他说:“政策颁行后如果难以继续下去,将会加重人民的困苦。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

浙西发大水,有关官员治理得不得力。永乐元年(1403年)命夏原吉前往治理,不久又命侍郎李文郁做他的副手,派佥都御史俞士吉带水利书籍赐给他。夏原吉请沿着大禹所开的三江入海的故道,疏浚吴淞江下游,上接于太湖,然后,量地建闸,按季节不同开闭闸门。皇上听从了 。夏原吉动用十几万民工,他身穿布衣,徒步往返,日夜经划,盛夏也不张伞盖。他说:“人民很劳苦,我怎忍独自贪图舒适?”工程竣工后回京,他说水虽然已由故道入海,但支流还没有全部疏通,还不是长久之计。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夏原吉再次前往浙西,疏浚了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大理寺少卿袁复做他的副手。不久,皇上又派陕西参政宋性辅助他 。同年九月工程完工,流水畅通,苏州、松江一带农田获得大利。永乐三年(1405年)回京。这年夏,浙西发生严重饥荒,皇上命原吉率领俞士吉、袁复和左通政赵居任前往赈济。他们发放三十万石粮食,并供给饥民耕牛和种子。有人请招徕百姓佃耕大水退后的淤田,夏原吉急速传疏反对。姚广孝从浙西回来,称赞夏原吉说:“他真有上古仁爱之心。 ”

没多久,郁新去世,夏原吉被召回,代理户部事。他首先请裁减过多的供给,减轻赋税徭役,严申食盐和钱钞方面的禁令,清理仓库货场,推广屯田种养,以供给边防,减轻人民负担,同时也方便商人。答复都说可行。凡各地的户口、府库、田税增减的数目,他都用小本子记好,带在身上,随时查阅 。一天,皇上问天下钱粮有多少,夏原吉回答得很详尽,为此他更受器重。当时,战争刚刚结束,皇上给参加“靖难”的功臣封赏,分封藩王,增设武卫百司。不久又发兵八十万向安南问罪,命宦官监造巨舰通使海外各国,在北京大造宫室。这些事项,供应转输的财物都以数万万计,全由户部支出。夏原吉都尽心筹划,保证了国家各项开支 。

永乐六年(1408年),皇上命夏原吉监督军民将木材运往北京,又派锦衣卫官校随从,惩治怠工的人。原吉担心违犯的人太多,便事先告诫他们,然后再出发,人们都非常感激他 。

永乐七年(1409年),皇上北巡,命原吉兼理行在所礼部、兵部和都察院事务。有两个指挥冒领月薪,皇上想处死他们。原吉说:“这不合法,假如他们真的是盗贼,又将怎样处理他们呢?”皇上这才罢了 。

永乐八年(1410年),皇上北征,夏原吉辅佐太孙留守北京,总管行在所九卿事务。当时各部门刚刚创建,每天早上,夏原吉进去辅佐太孙处理各项事务。退朝后,各部的郎官和御史又围上来请示。夏原吉一边回答一边手批,不动声色。北自行在所,南达京师,人们都对他肃然起敬。皇上回来后,赐给他钞币、鞍马、牛酒,厚加慰劳,不久随皇上回南京,受命侍从太孙周游乡里村落,考察民间疾苦 。夏原吉拿了一些粘黄米粉进呈给太孙,说:“请殿下将它吃了,以了解百姓生活的艰辛。”九年任满,皇上在便殿设宴,款待夏原吉和蹇义等人,皇上指着两人对群臣说:“高皇帝培养贤才留给我使用。各位想看古代名臣,这两位便是。”此后夏原吉多次侍从太孙,往来于南北两京,途中还随事献上忠言,使太孙获得很多助益 。

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的宫室建成,皇上派夏原吉南下召太子和太孙北上。回来后,夏原吉说:“经过多年营建,现在终于大功告成。应该安抚流亡在外的人,免除拖欠的各项征收,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第二年,三殿失火,原吉重申从前的请求。皇上马上命有关部门推行。当初,皇上因三殿失火下诏求直言,群臣大都说迁都北京不便。皇上大怒,杀死主事萧仪,说道:“当初要迁都时,曾与大臣们秘密讨论过,很久才确定下来,并不是轻率决定的。 ”言官借机弹劾大臣。皇上命他们都跪在午门外辩论。大臣们都骂言官,夏原吉却唯独上奏说:“他们响应诏令而提出自己的意见,没有犯罪。臣等一帮凑数的大臣,不能协同辅佐国家大事,应当有罪。”皇上怒意消了,将双方都宽恕了。有人指责下原吉违背初衷。夏原吉说:“我们这些人任职很久了,虽然言语有失,侥幸皇上能够原谅。如果言官得罪,那损失就不小了。”众人这才佩服 。

夏原吉虽然任户部尚书,国家大事总是被皇上召去详加议论。皇上每次御临便殿门口,总是召夏原吉来谈话,常常忘了时间,左右的人都不得听闻。夏原吉退下后,总是恭恭敬敬的,就像什么都没有参预一样。讨平交趾后,皇上问升官与赏赐哪样便利。夏原吉回答说:“赏赐费用只是一次,是有限的;而升官后的费用,则是无限的。”皇上听从了。有西域法王来朝见,皇上想到郊外去慰劳他,夏原吉说不行。到法王入宫后,夏原吉见而不拜。皇上笑着说:“爱卿想效法韩愈吗? ”

山东唐赛儿谋反,被平定以后,有三千多胁从者被俘来京。夏原吉请求皇上,将他们全放了。谷王朱橞反叛,皇上怀疑长沙有人参与阴谋。夏原吉以全家一百条人命做担保,这事才得以平息 。

人生沉浮

永乐十九年(1421年)冬,皇上将要大举远征沙漠,命夏原吉与礼部尚书吕震、兵部尚书方宾、工部尚书吴中等人一起讨论,都说不宜出兵。他们还没有上奏,正好皇上召见方宾,方宾极力说兴兵的费用不足。皇上很不高兴,召夏原吉来问边防储备情况,原吉回答说:“连年出兵,都无功而返,军马储备已损失了十分之八九,加上灾荒不断发生,现在已经内外交困了 。况且您圣体欠安,还需要调养,就请遣将出征,不要劳动车驾了。”皇上大怒,立即命令夏原吉出去治理开平的粮食储备。而吴中进去所说的也和方宾一样。皇上更加愤怒,将夏原吉召回,关进内官监,并将大理寺丞邹师颜也关押起来,理由是他曾代理户部事。方宾惧而自杀。皇上于是抄原吉的家,除赐给的钞币外全部没收,只剩下布衣和坛坛罐罐。 第二年(1422年)皇上北征,因粮尽而返。其后,又连年出塞,但都不见敌人。在回到榆木川时,皇上病危,对左右的人说:“夏原吉爱护我。”皇上逝世的消息传到后三天,太子跑到关押夏原吉的地方,呼喊原吉,哭着告诉了他。夏原吉哭倒在地,许久不能起来。太子令他出狱,商议丧礼事宜,又问赦免诏书该写些什么。原吉回答说要赈济饥民,减省赋役,停罢下西洋的取宝船以及向云南、交趾地区各道采办金银。太子全听从了 。

明仁宗即位后,恢复夏原吉的官衔。当夏原吉还在狱中时,母亲去世了,这时他请求回家守孝。皇上说:“您是老臣,应当与我共济艰难。您有丧事,难道我就没有吗?”皇上给他优厚的赏赐,命他家人护丧,用驿车送回去下葬,又令有关官员治理丧事。夏原吉不敢再说什么。不久加封为太子少傅。吕震是太子少师,朝拜班次在原吉之上,皇上命鸿胪寺将他列在夏原吉之下。进封少保,仍兼太子少傅、尚书,享受三职俸禄。夏原吉极力推辞,皇上允许他辞去太子少傅俸禄。赐给“绳愆纠缪”银章,并在南北两京建府第给他 。

不久,明仁宗逝世,太子朱瞻基从南京北上。夏原吉奉遗诏到卢沟桥迎接。明宣宗即位后,夏原吉作为先朝重臣更受敬重。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谋反,也以“靖难”作为借口,檄文列举了各大臣的罪状,夏原吉排在第一个。皇上晚上召大臣们来商议。杨荣首先劝皇上亲征。皇上很为难。夏原吉说:“您难道不知道李景隆的故事吗?臣昨天见到所派遣的将领,命令才下脸色就变了,临事就可想而知了。而且兵贵神速,卷起盔甲,快步前进,正可以先声夺人。杨荣的计策好。”皇上遂下了决心。回师后,皇上加倍赏赐,赐给守门人三名。夏原吉以无功推辞,皇上不听 。

人物结局

宣德三年(1428年),原吉随皇上北巡。皇上拿过夏原吉袋里的干粮尝了尝,笑着说:“怎么这么难吃?”原吉答道:“军中还有挨饿的呢。”皇上命赐给他大官吃的美食,并犒赏将士。随从皇上在兔儿山阅兵,将领们动作太慢,皇上大怒,脱下他们的衣服。原吉说:“将帅,是国家的栋梁,怎能将他们冻死?”他又反复极力谏阻 。皇上说:“看在您的面上将他们放了。”夏原吉又与蹇义一起获赐银印,上面刻着“含弘贞靖”。皇上雅善绘画,曾亲手画了一幅《寿星图》赐给原吉。皇上所赐的其他图画、衣物食品、器皿用具、银币和玩好之物,几乎每天都有。宣德五年(1430年)正月,两朝《实录》修成,皇上又赐给金币、鞍马。夏原吉天明入宫谢恩,回来后去世,终年六十五岁。赠太师,谥忠靖。皇帝敕令户部免除他家的赋税徭役,并且以后世代都不再征收 。

标签: 夏原吉

更多文章

  • 明朝内阁首辅何吾驺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何吾驺

    何吾驺(1581年-1651年),字龙友,号象冈,初字瑞虎,晚号闲足道人。香山(今中山)小榄人。明代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举人,己未年(1619年)授庶吉士。人物生平崇祯元年(1628年)升左春坊充经筵讲官,后升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提升正詹事。崇祯五年(1632年)擢礼部右侍郎,六年(16

  • 明朝官员余子俊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余子俊

    余子俊(1428-1489),字士英,明代官吏,四川青神县(今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青州乡金星村)人,景泰二年(1451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在部十年以廉洁奉公称。苦筑延绥长城,史称“尽心边计,数世赖之”。 巡抚榆林时,与徐廷璋、马文升并称关中“三巡抚&r

  • 明朝官员顾起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顾起元

    顾起元(1565~1628),应天府江宁(今南京)人,明代官员、金石家、书法家。字太初,一作璘初、瞒初,号遁园居士。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乞退后,筑遁园,闭门潜心著述。朝廷曾七次诏命为相,均婉辞之,卒谥文庄。著有《金陵古金石考》、《客座赘语》、《说略》等。人物生平顾起元,

  • 明末大臣高弘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高弘图

    高弘图,字子犹,一字研文,号硁斋,明胶州(今山东省胶州市)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生,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考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因上书触犯熹宗,夺俸两年。天启初年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天启六年(1626年)因忤魏忠贤而被罢官。崇祯三年(1630年)春复官,任左佥都御史,后升任左都御史,崇祯

  • 明朝中期名臣张志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志淳

    张志淳(1457~1538),明代文人,字进之,号南园,云南保山隆阳人,世称张侍郎。明代中期名臣、名士。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正德中为南京户部侍郎、工部侍郎等职。为官正直,因抵制宦官刘瑾等奸党舞弊乱政,刘瑾奸党在朝廷专权后遭报复诬陷被解职。后居家27年潜心著述,尤究意诗文、书、画,咸造名家。

  • 明朝官员杨鹤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累官至兵部右侍郎 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鹤

    杨鹤,万历三十二年进士。累官至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杨嗣昌是他的儿子。生平杨鹤素有清望,萨尔浒大败后,杨鹤曾说:“辽事之失,不料彼己,丧师辱国,误在经略;不谙机宜,马上催战,误在辅臣;调度不闻,束手无策,误在枢部。至尊优柔不断,又至尊自误”。杨鹤是个正直的好官员,但

  • 明朝官员林偕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林偕春

    林偕春(1537~1604年) 字孚元,号警庸,晚年自号云山居士。福建云霄佳州村郭墩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嘉靖四十四年,登进士,隆庆二年(1568年)“分校礼闱”获“五经魁”,独得翰林学士。其间,授史职编修,以侍读学士为太子太傅。万历元年(15

  • 北宋慈圣光献皇后曹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后

    慈圣光献皇后曹氏(1016年1079年11月16日),真定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人,枢密使周武惠王曹彬的孙女,太师曹玘的女儿,民间神话传说“八仙过海”中八仙之一曹国舅的姐姐。明道二年(1033年),郭后废,诏聘入宫。景祐元年九月(1034年),册为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常于

  • 春秋时期小霸主宋襄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襄公

    宋襄公,宋成公的父亲,春秋时宋国国君。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关于春秋五霸,历史上有多种说法,中学历史教科书用的是兼顾《史记索隐》和《荀子》里的两种说法。其中,《史记索隐》里的春秋五霸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而《荀子·王霸》中的说法是:&ldquo

  • 曹魏太傅西晋安平王:司马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孚

    司马孚,字叔达。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篡夺了曹魏大权,将曹魏皇帝变成了傀儡,司马懿去世之后,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继续控制曹魏大权,眼看曹魏江山即将改换成司马氏的江山,有一个人公然反对,至死也要做魏臣。面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