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唐烈祖皇后:宋福金生平介绍及评价

南唐烈祖皇后:宋福金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178 更新时间:2023/12/22 19:48:28

你能够将丫鬟和皇后联系在一起吗?

丫鬟一般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被卖到或者甘愿来到府中成为下人,而皇后生来就是金枝玉叶,不仅家世背景优越,还要在言行举止和教养上面极其优秀,不然很难撑起母仪天下的气度。

然而南唐的皇后宋福金却是个例外,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南唐皇后,是如何一路从陪嫁丫鬟逆袭到皇后的。

宋福金成为丫鬟

史书上提到,宋福金原本出身并不坏,也算是一个书香门第,坏就坏在,她生在五代十国这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由于种种原因,不幸与家人走散流落街头。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昇州刺史戎。

他的女儿正好和宋福金的年纪差不多,而宋福金看上去也是眉清目秀,乖巧伶俐,觉得非常适合成为自家女儿的贴身丫鬟,便带了回去。

宋福金陪伴着王家小姐慢慢的长大,两人的感情也逐渐深厚起来。

后来,王家小姐听从父母之言,嫁给了吴国的当朝宰相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宋金福便作为陪嫁丫鬟一同前去了。

婚后好几年,王家小姐的肚子都没有动静,府中的人都议论纷纷,这让王家小姐正妻的位子做得很不安。她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便让丈夫纳了自己的丫鬟宋福金为小妾。

不久之后,宋福金便为徐家增添了一位男丁,取名叫作徐景通,家里人可都高兴坏了。

一朝成凤凰

红颜薄命,王家小姐年纪轻轻便去世了,那时候宋福金已经为徐知诰生育了三个孩子。

并且经过不断地相处,徐知诰发现宋福金的经历跟自己的很是类似,都曾与家人走散,颠沛流离过,一来二去交流了甚多,心意相通产生了共鸣,徐知诰索性将宋福金立为了正室。

自从宋福金成为了正妻,徐知诰的事业是一路红火。外出打仗几乎屡战屡胜,逐渐成为了吴国朝中一位手握重权的大臣。

名声在外,宋福金还在背后为徐知诰出谋划策,怎样讨得民心。

知人善用,很多有才能的人都走上了仕途发光发热,徐知诰还派人寻访打探民情,面对遭遇天灾人祸,生活困难的百姓,他也会出手援助。

久而久之,这些善举在百姓们中间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拥戴徐知诰。他便顺势而为,夺下了江山,在大家的呼声之中成为了新一代帝王,建立了南唐的政权。

登基后,徐知诰改了个姓氏,重新取了个名,叫作李昪,而宋福金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南唐的皇后,大儿子徐景通改名为李璟,被封为当朝太子。

而宋福金的前主子,王家小姐,因为早早去世,也与李昪的感情并不深厚,就只给了她顺妃的称号。

成为皇后的宋福金依旧保持着贤惠淑德的性子,不仅将后宫管理的尽然有序,还常常为丈夫的事业助力,帮他出谋划策,实时给出建议。

所以在南唐初期,颇有一番盛景,百姓安居乐业,人人都在称赞当今的皇上贤德,体恤百姓。

李昪晚年的时候,便开始走向下坡路,因为舍不得眼前的权势,幻想长生不老,常常服用丹药。但是药三分毒,长年累月之下,李昪的脾气越发的暴躁,朝中大臣不得不谨言慎行,深怕一个不小心就跌入了深渊。

这个时候,唯一能够劝动皇上还不被牵连的,也就只有皇后宋福金了。很多大臣都曾受到过皇后的帮忙,才化险为夷免除一死。

拒绝听政

公元943年的时候,由于丹药的毒性在身体中长年累月不断地累积,让李昪患上了毒疽,他本人倒是对此毫不在意,仍在坚持服用,最终离开了人世。

李昪的长子李璟继位,宋福金也成为了皇太后。

大臣都知道皇太后的能力不弱,有些想借机取悦奉承,有些也受过皇后的恩情,他们善意了一番,便提出了让宋福金临朝听政的建议。

皇后深知女子万万不能干政,如今大儿子年纪并不小,拥有足够的治国能力,自己反而不方便插手,便拒绝了。

由此看来,宋福金不仅深明大义能力强,也仁慈博爱,她面对权力的诱惑,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屡屡在皇帝身边出谋划策,却甘愿做身后无名之人,难怪受到丈夫和忠臣的爱戴和敬仰了。

俗话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这话并不假。

虽然上天给了宋福金一个坎坷的过往,但却埋没不了她优秀的才华和品质。她从一个小小的丫鬟开始,一步步成为正妻,最后还辅佐丈夫成为了后来的帝王,可以说是不仅有运气的成分,也有实力的成分。

难能可贵的是,宋福金虽然有能力,常常对朝堂之事出谋划策,却并不会让丈夫觉得势头有胜过他。即使在后来,她拥有了登上权位的机会,她也拥有清醒的认知。

标签: 宋福金

更多文章

  • 唐朝开国名将张士贵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士贵

    张士贵祖籍山西盂县上文村,出生在一个军功世家。他的曾祖父是北魏时的银青光禄大夫、横野将军张俊;祖父张和则是北齐开府车骑将军;父亲张国在隋时曾任陕县主簿、录事和参军等职,后来因军功授大都督,定居虢州卢氏县,张士贵便在此出生。张士贵出身将门,自幼习武,身手不凡。精于骑射,拉弓箭无虚发。他文武兼修,文才

  • 唐朝宰相之:李敬玄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敬玄

    李敬玄(615年-682年),亳州谯县(今安徽谯城)人,唐朝宰相。李敬玄早年曾为唐高宗的侍读,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尚书右丞、太子右庶子、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后进拜中书令,封赵国公。仪凤三年(678年),李敬玄被任命为洮河道大总管,率军征讨吐蕃,因不通兵事,大败而回。后被贬为衡州刺史

  • 唐朝宰相之:苏颋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颋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尚书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紫微侍郎、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

  • 唐朝宰相之:李适之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适之

    李适之(694年 -747年),原名昌,祖籍陇西成纪,唐朝宗室、宰相,恒山王李承乾之孙。李适之早年历任左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天宝元年(742年),李适之拜相,担任左相,封清和县公。他与李林甫争权,但却不敌落败,被罢为太子少保,后贬宜春太守。

  • 唐朝宰相之:于志宁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于志宁

    于志宁(588年-665年),字仲谧,雍州高陵(今陕西高陵)人,唐朝宰相,北周太师于谨曾孙。于志宁原为隋朝冠氏县长,后投奔唐朝,担任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天策府从事中郎,位列秦王府十八学士。后任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教导太子李承乾。他多次进谏,但李承乾不听,终至被废。唐高宗继位后,于志宁升任侍中,

  • 唐朝后期大太监王守澄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守澄

    王守澄(?-835年),唐朝末年宦官,活跃于宪、穆、敬、文四朝,曾三度参与皇帝的废立,在朝中掌权达十五年之久 。与朝廷朋党势力结合,卖官行为让官场风气为之败坏。文宗时,以他为首的宦官集团与素来憎恶宦官的皇帝势力发生多次激烈冲突,后来皇帝成功促成了宦官集团内部的分裂,终因失势而被酖杀 。而日后策动甘

  • 唐朝后期大太监俱文珍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俱文珍

    俱文珍(?-公元813年),唐朝宦官,又名刘贞亮,曾任宣武监军。唐德宗贞元末期,他成了宦官首领,一些握有兵权的宦官都依附于他。唐顺宗即位,翰林学士王叔文等倡行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因触及宦官势力被俱文珍反对,并联合一些反对革新的大臣和其他宦官。逼皇帝“内禅&r

  • 唐朝中期大太监程元振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程元振

    程元振(?764年),唐肃宗、代宗时宦官。与李辅国拥立太子李豫,是为代宗,官至骠骑将军。宝应元年(762年)程元振掌握了部分禁军,谋夺李辅国权,代宗遂罢免李辅国所有官职,以元振代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不久遣人将李辅国刺死。广德元年(763年),吐蕃趁安史之乱攻占河陇地区,程元振知情不报,仆固怀恩勾引吐

  • 唐朝中期大太监李辅国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辅国

    李辅国(704年―762年),唐肃宗时当权宦官,唐代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本名静忠,曾赐名护国,后改辅国,相貌奇丑无比。李辅国四十岁之前无所作为。安史之乱期间,劝说太子李亨继承帝位。唐肃宗即位后,被加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始掌握兵权,并改名为辅国。之后又阻止了张皇后废唐肃宗所立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

  • 五代十国皇帝之吴越忠懿王钱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钱俶

    钱俶,即吴越忠懿王,原名钱弘俶,小字虎子,改字文德,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第九子,五代十国时期吴越末代君王,在位三十余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后晋开元中,为台州刺史,胡进思立他为吴越国王。宋太祖平定江南,他出兵策应有功,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后入朝,仍为吴越国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