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秋时期郑国宰辅:子产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春秋时期郑国宰辅:子产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750 更新时间:2024/1/18 16:31:00

各种各样的人才在这个时代涌现,在齐国有帮助齐桓公成功成为春秋首霸的管仲,以及拥有识人之明的鲍叔牙,在鲁国有帮助鲁庄公击败强大齐军的曹刿,在吴国有著名的伍子胥和孙武,越国有范蠡和文种,秦国有百里奚,楚国有孙叔敖。

不过,今天我们并不会讲到这些大国的名臣的故事,我们今天讲一个在春秋战国时期,和上面的那些国家相比似乎并没有那么闪耀的国家的贤臣的故事,这个国家就是郑国。但今天我们要讲到这一位郑国名臣,后人对他的评价丝毫不弱于上面那些大国名臣,甚至连孔子都多次谈到他,并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就是春秋末年郑国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郑国国相子产

子产年少时期就拥有过人的眼光和胆识。在子产年幼时,他的父亲公子发当时担任司马,和担任司空的公子辄入侵了蔡国,甚至还俘虏了蔡国的司马,这一胜利使得郑国整个国家都很高兴。但只有子产没有附和他们,不仅如此,他还忧心忡忡地表示,身为小国,没有文治,却有武功,没有比这更大的祸患了。要是引来楚国前来讨伐我们,我们有抵抗的余地吗?要是顺从了楚国,那么晋国自然也会随之而来,这样一来在晋楚两大国的轮番进攻郑国的情况下,郑国至少好几年不会有太平日子了。

子产的父亲公子发对子产这番言论很是气愤,表示出兵是国家大事,还有执政的卿大夫在堂上,一个小孩子懂什么,这样说话是会被杀的。结果这一年的冬天楚国就因为郑国入侵蔡国的事情,带兵打上了门来,朝堂上有影响力的卿大夫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打算顺从求和,一派打算向晋国求援,结果最后郑国还是选择了向楚国求和。

但这惹恼了晋国,晋国于是也进攻郑国,郑国也不得不选择向晋国求和。而且因为求和中郑国的态度不够恭顺的原因,晋国之后又进攻了郑国,之后楚国也进攻郑国。这样一来,子产在郑国战胜蔡国之初的那一番推论得到了现实的验证。

几年后,郑国出现了叛乱,这场叛乱中他的父亲公子发被叛军杀死,郑国国君郑简公被挟持。子产当时得知这件事情后,立马组织士兵守卫大门,然后将档案库封闭收藏好,并且让士兵做好战斗准备。随后子产收殓了父亲的遗体,之后向劫持郑简公的叛乱者们发起了进攻,其他的卿大夫也带领着国人来帮助子产,诛杀并驱逐了叛乱者。这件事充分体现了子产有勇有谋的胆识。

将近十年后,之前在平定叛乱后独断专政的公子嘉被郑国人诛杀,紧接着子产被任命为卿,开始走入了最高决策层。几年后,晋国直接要求郑国派人前去朝见,子产当时被派出来对这件事进行答复,子产力陈郑国在晋楚两国之间的尴尬处境,并表示郑国并没有打算反抗晋国,但如果晋国无法体恤郑国的忧患,郑国也无法安心跟随。除了这一番对晋国不卑不亢的回应以外,子产在其他多个领域都作出了不少成绩,终于在十一年后,子产真正执政郑国。

在他执政郑国期间在郑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刚刚上任,子产就选择改革了田制,因为贵族过分侵占土地的原因,导致春秋时期作为主要的耕地制度的井田制在郑国遭到严重的破坏,子产之前有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遭到了大肆反对,但子产并没有畏惧,依然继续推行,将贵族侵占的土地重新收回国家。

刚刚开始子产也一样受到了大力的抨击,但几年后,因为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加上土地的问题得以慢慢得到解决,子产的改革开始受到拥护。在解决了土地问题之后,子产为了增加兵役和徭役的人数,于是继续推行改革,扩大兵役范围,并将国人对于“野人”的特权取消,虽然也受到了很大的阻力,但子产仍旧坚持推行,使得郑国的兵力得以增强。

而在法制上,子产更是开创性地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他将法律条文铸在了象征着王权的大鼎上,并在将其向国民公布,使得国民都能了解国家的法律。使得刑法得以以确定的形式公布出来,并体现出法律的稳定性,并以此对国民的行为产生影响,使其对于法律存在敬畏。

在内政方面,子产拥有着识人之明,他总是能够选举出优秀的人才使他们得以在合适的位置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而子产又不是一个喜欢独断专行的人,所以每次要作出决策或是需要人具体去执行的时候,他都会去找到那一项事务最合适的人选,或是与其商讨,或是直接委以重任,所以,子产当政时决策和执行都很少有失误的时候。

子产不仅内政治理得有声有色,对于外交,他也充分表现了身为一个小国如何在大国之间周旋的智慧。前文我们就已经提到了,郑国因为身处晋国和楚国之间,根本无法完全摆脱两国的影响,所以子产选择在两国之间左右逢源,尽力保障本国利权,而又不至于被大国欺凌。他会为了减少郑国对晋国的贡奉毅然执行晋国执政者;也能通过外交手段解决楚国以军队来迎亲所造成的威胁;甚至为了维护本国尊严,敢于在访问晋国时毁坏晋国的宾馆。子产在外交方面的气度和能力,以及依礼而行的作风,使得他在诸侯间饱受赞赏。

子产作为郑国执政者,被孔子赞叹为国家的柱石。在他执政郑国期间,一年时间,就使得浪荡子弟不再游手好闲,老年人不再需要手提负重,儿童也不再需要下田耕种;第二年,市场的买卖回归公平,不再故意抬高物价;第三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年农民收工敢把农具房子田地不带回;五年,不再强制服兵役,并简化了丧葬礼仪,不再强制。当他去世后,郑国的年轻人失声痛哭,老人竟哭得像个孩子,表示,子产去世后,老百姓将来还能依靠谁?百姓自发地选择摘下身上的珠玉,到民巷聚众痛哭三个月以纪念子产,全国的娱乐都暂时停止。

标签: 子产

更多文章

  • 北宋镇安节度使:刘廷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廷让

    此人名叫刘廷让,原名刘光义,出身将门,他的曾祖刘仁恭在唐末五代时期割据一方,占据着幽州地区。后来,刘仁恭的儿子刘守光发动政变,囚父杀弟,于是年幼刘廷让跟随父亲刘延进逃到了中原地区。成年后的刘廷让身强体壮,且武艺高强,因此得到了郭威的赏识,“周祖镇邺,以隶帐下”。郭威称帝后,

  • 唐朝宰相:苏味道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苏味道

    唐朝高宗年间有一位秀才,以文才出名,20岁即进士及第,在官场中的起起落落,使他在后来为官时变成了小心翼翼,处事圆滑,凡事都不轻易表态,因而得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外号“苏模棱”,他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十一世祖苏味道。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秦始皇怎么评价白起的 秦始皇评价白起的史料原文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白起

    最近很多人在问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秦始皇和白起的一个问题,大家也都知道白起一直都是秦国的武将,实力超群,不管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说在现在,很多人对白起都是有着非常高的评价的,那么很多人要问了,那当时秦始皇是怎么评价白起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吧。秦始皇怎么评价这个白起的,历史

  • 正史中鲁肃和诸葛亮谁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鲁肃

    东汉末期的时候,天下大乱,各地的英雄都为了汉室报仇,也为了保全自己国家的利益而各自占据一方。孙策正是在这个时候去世了,而之后孙权正是在周公瑾的推荐之下招募了鲁肃。而那个时候,鲁肃已经30多岁了,对面的孙权却只比他小几岁,但是他已经拥有了整个吴国。此时的孙权心中有大抱负,心想一定要继承自己父亲和兄弟的

  • 鲁肃为什么能当大都督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鲁肃

    三国历史之中,是个英雄辈出的历史年代。武如:关羽、张飞、赵云……;文如:诸葛亮、庞统、周瑜……在东吴,武要数周瑜,而文要数鲁肃。但鲁肃是有何才能,在周瑜死后被任命为统帅全军的大都督?鲁肃在一般人的认知之中,只是一个乐善好施之人。在三国演义之中

  • 贾诩和司马懿谁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贾诩

    我觉得三国谋士的作用被严重夸大,真正战场上难得的是统率之才,比如威震华夏的关羽也被曹魏的群臣评价为“名将围羽”,当然贾诩是个很厉害的谋士,司马懿早年是曹操的谋士,曹丕、曹睿、曹芳时代则是统率一方的大都督,还被封过大将军,大司马,位高权重,那么贾诩和司马懿相斗,谁更厉害一些呢?

  • 贾诩和诸葛亮谁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贾诩

    诸葛亮和贾诩,都是三国时期的智谋之士。在古代,两者孰优孰劣是毫无争议的。与诸葛亮相比,贾诩的知名度实在要差太远了。如果说诸葛亮是第一档,那么贾诩顶多属于第三档的智者。但到了现代,贾诩在网红学者易中天的结构下,却有超越诸葛亮之势。因为在易中天看来,诸葛亮并不属于张良、陈平这样的谋士,应该与萧何、李善长

  •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庞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庞煖

    赵国国君嬴姓赵氏。赵国始祖造父,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因征伐徐国有功,受封于赵城,由此为赵氏。赵氏历经二十余代,传至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毋恤。赵鞅打破了晋国六卿的格局,赵毋恤力战智、韩、魏的围攻,简襄之烈确立了赵国版图。公元前403年,韩、赵、魏正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

  • 如何评价宋之问?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名少连,初唐时期著名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上元时期进士,他的诗多为歌功颂德之作。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俗话说:“字如其人,诗如其人,文如其人。”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之所以名留青史除了才华横溢这个因素

  • 清朝宗室果亲王:爱新觉罗·弘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弘曕

    爱新觉罗·弘曕清朝宗室,康熙帝之孙,雍正帝第六子,今天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作为雍正最小的儿子,弘曕出生时雍正已是56岁的高龄,不仅比乾隆帝弘历足足小了22岁,甚至比乾隆的儿子还小,再加上其两岁时雍正便去世了,因而乾隆对这位幼弟还是极为关爱的,或许正是由于乾隆的宠爱,弘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