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客观评价赵国君主赵武灵王赵雍?

如何客观评价赵国君主赵武灵王赵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960 更新时间:2024/1/24 3:48:37

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赵武灵王赵雍(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赵国第六位国君,赵肃侯赵语的儿子,生于赵肃侯十年(公元前340年),卒于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在赵国历史上,赵武灵王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位君主。在赵武灵王之前,赵国在战国七雄之中,无疑是比较弱小的诸侯国。但是,经过赵武灵王开的“胡服骑射”,赵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甚至可以和秦国相抗衡。赵武灵王在位的时候,不断推动赵国实力日益强盛,后来吞灭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还修筑了“赵长城”。

在此基础上,历史学家翦伯赞有《登大青山访赵长城遗址》一诗:“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对于受到后世极高评价的赵武灵王,他的四个儿子,也不是泛泛之辈。除了次子赵惠文王成为赵国君主,对于赵武灵王的另外三个儿子,同样在战国历史上留在了自己的事迹。

长子:赵章

赵章(约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名章,赵武灵王长子,赵惠文王异母兄,母韩氏。作为赵武灵王的长子,赵章原本被册立为太子,也即等到赵武灵王去世后,赵章将成为赵国君主。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后来,由于赵武灵王宠幸吴娃,于是改立吴娃之子赵何为太子。但赵武灵王见赵章失位,而且侍奉弟弟,于心不忍,一度想将赵国一分为二,由二子各自为王,但为大臣们所阻。最后将其封于代郡,号称安阳君,以田不礼为国相辅佐。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赵武灵王的这一选择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势必会导致赵国内部分崩离析,最终引发了沙丘之变。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禅位给赵何,是为赵惠文王,赵武灵王自称主父(君主之父)。公元前295年,赵章得知赵武灵王与赵惠文王在沙丘游猎,于是和田不礼趁机发动兵变,史称沙丘之乱或者沙丘之变,可此战只杀死了国相肥义,没能杀死他的弟弟赵惠文王。在此背景下,将领高信率军平乱,赵章逃亡到赵武灵王行宫中,赵武灵王接纳了他。后来公子成与将军李兑等从邯郸领兵前来增援,围困赵武灵王,将赵章诛杀,赵武灵王因无法突围,最终饿死于沙丘宫中。对此,在笔者看来,沙丘之变后,赵章和赵武灵王相继去世,这促使赵惠文王的君主宝座更加稳固了。

次子: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赵何(约公元前309年─公元前266年),亦称赵文王。嬴姓赵氏,名何。战国后期赵国第七代君主,赵武灵王次子。根据史料的记载,赵何的母亲是深得赵武灵王宠爱的王后吴娃,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五月,赵武灵王传位于赵何,赵何就是赵惠文王;赵武灵王退位之后自称“主父”。对于赵武灵王来说,希望在赵惠文王和赵章之间寻求平衡。不过,非常可惜的是,不管是赵惠文王,还是赵章,都不能容忍对方,甚至不能接受赵武灵王继续担任类似于太上皇的位置。

在沙丘之变中,赵章被杀死,赵武灵王被围困沙丘宫三个多月,最终赵武灵王被饿死。虽然这场内乱确实对赵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但是,赵惠文王在位时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奢等文武大臣,这依然帮助赵国继续崛起,甚至可以说达到巅峰了。在赵惠文王这位君主在位时,赵国在和秦国的较量中几乎不落下风。而伴随着五国伐齐的发生,齐国走向了衰落,这促使赵国成为山东六国中唯一可以抗衡秦国的诸侯国。

三子:赵豹

赵豹是赵武灵王的三子,赵惠文王二十七年(前272年),赵豹受封平阳君。赵孝成王四年(前262年),秦国攻取韩国的野王城,韩国上党郡与韩国的联系被切断。郡守冯亭献上党郡于赵国,赵孝成王询问赵豹的意见,赵豹回答:“圣人把无缘无故的利益看作是大祸害。”对此,在笔者看来,天上不会掉馅饼,韩国的上党郡,确实不是一个应该轻易接受的地方,这会给秦国进攻赵国提供借口。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赵孝成王不从,在赵豹走后又召见了平原君和赵禹二人,他们回答说:“出动百万大军进攻,过一年也得不到一座城,如今白白地得到十七座城邑,这么大的便宜,不能丢掉。”孝成王说:“好。”于是派赵胜去接受土地,遂有两年后的长平之战。因为赵孝成王不听劝谏,接受了韩国的上党郡,最终引发了长平之战。众所周知,在长平之战中,赵国被秦国击败,损失了45万大军,这成为赵国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

四子:赵胜

最后,赵胜(?-前251年),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宗室公子。赵武灵王四子,赵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封于东武城,封号是“平原君”。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赵胜礼贤下士,门下食客至数千人,和朋友关系处理得很好。赵惠文王去世后,赵胜辅佐赵孝成王,担任赵国相国一职。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长平之战后,秦军进围赵国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王派赵胜向魏国和楚国求援。门客毛遂自告奋勇,同赵胜去楚国求援,最终毛遂说服了楚王,楚考烈王春申君黄歇率军救赵,此即“毛遂自荐”。

魏国和楚国援军到来之前,赵国邯郸城内兵困粮尽。对此,平原君赵胜散尽家财,发动士兵坚守城池,长达三年之久。直到楚国春申君和魏国信陵君的援兵赶到,解邯郸之围。在长平之战后,赵国确实有灭亡的风险。但是,因为在邯郸之战中取得了胜利,赵国不仅没有立即灭亡,更推迟了秦国一统六国的时间。从这一点来看,平原君赵胜可谓功不可没。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平原君赵胜去世。就平原君赵胜和平阳郡赵豹来说,最终应该都是善终的结局。

标签: 赵武灵王

更多文章

  • 如何客观评价曹彰?曹彰为何争位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彰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即位,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魏文帝曹丕一生中,经历了两次存亡危机:一次是张绣降而复叛,曹昂曹安民典韦战死,十岁的曹丕侥幸逃生;另一次是曹操薨逝,曹彰亲率十万百战雄师兵临洛阳城下来争夺魏王之位。曹彰杀奔洛阳的时候,夏

  • 北宋开国功臣枢密使:赵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普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这是今天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说:金子埋在哪也会发光。意即只要是人才,终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赵普的人生经历充分证明了这话的正确性。赵普原是一个浪迹江湖的流浪汉,一个偶然的机会,与赵匡胤相识并结为朋友,后

  • 元朝文学家:虞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虞集

    虞集(1272年3月21日-1348年6月20日),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元朝官员、文学家,他是南宋左丞相虞允文的五世孙。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虞集出生的时候正赶上南宋灭亡之际,战火流离家道衰败,小的时候都没有书可以读。因此他的启蒙老师是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杨氏口

  • 明朝史学家:何乔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何乔远

    何乔远,字穉孝,或称稚孝,号匪莪,因隐居于镜山,也被世人称为“镜山先生”,是明朝杰出的方志史学家。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何乔远(公元1558年-公元1632年),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今泉州市)人。何乔远从小从父学习传统儒家经典,因为何乔远颇有天资,

  • 战国时期魏国国君:魏文侯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魏文侯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接下来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魏文侯为姬姓魏氏,名斯,是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魏国百年大业的奠基人,后世史家著书无不称赞魏文侯之贤。魏文侯在位期间,正值多事之秋,先有“三家分晋”之后带

  • 明朝文学家:王九思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王九思

    王九思,字敬夫,号渼陂,明朝官员、文学家。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王九思在弘治九年(1496年)中得进士,自此开始宦海浮沉,终于因武宗时,刘瑾宦官之祸而受牵连,从此不再任官,隐退乡里。不过,虽然身为官员的王九思看来不甚成功,然而作为一名文学家,他却拥有着足以载入史册的成绩

  • 三国曹魏大臣:袁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袁涣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出身“陈郡袁氏”,他的父亲袁滂,官至司徒。我们都知道,司徒这个职位在三国时期可是非常受人尊崇的官职,而且权利也非常大。但是袁滂在任期间以清心寡欲、从不评论他人过失而闻名。后来袁涣被陈郡太守征辟为功曹,因政绩突出被三公征辟入朝

  • 在政治、史学和文学方面:王世贞分别有怎样的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世贞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生于1526年,卒于1590年,他是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在做官、史学和文学领域都有一番成就。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参与政治方面,一方面王世贞有家世的优势,他的祖父王倬曾担任留都南京兵部的侍郎,父亲王忬是当时的蓟辽总督和右都御史。另一方面

  • 东汉末袁绍部将:鞠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鞠义

    麴义(又作曲义、鞠义),生卒年不详,是东汉末年军阀袁绍部下的将领,能征善战,屡建战功,早年在凉州,精通羌人战法,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在界桥之战,以八百兵大破公孙瓒两万步兵和一万骑兵。后来,由于自恃功高而骄纵不轨,被袁绍所杀。人物生平叛韩就袁麴义,一做曲义。汉灵帝年间,平原麴氏避难西平,成为当地的大

  • 三国东吴“江表之虎臣”:甘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甘宁

    甘宁(?215年?220年?存疑),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甘宁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持弓弩,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崇尚奢华,人称锦帆贼。青年时停止抢劫,熟读诸子。曾任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未受重用。建安十三年(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