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315 更新时间:2023/12/8 0:24:53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小编带来的文章。

在宋朝历史上,包拯是刚正不阿,论起怼人的本事,却远不如欧阳修。而欧阳修以着其犀利的笔锋,丰富的知识,横溢的才华,怼遍朝野无敌手,向来一言不合,开口就怼。上至官家家务,下至言官八卦,一旦经他口说出,鲜有人能招架。会怼人、会抬杠的文豪,杀伤力只能让人叹为观止。用现在的话说,欧阳修就是一个的“毒舌之王”,有着一张刀子嘴,气死人不偿命,让无数同僚恨之入骨,幸好宋仁宗宽厚容忍了他。甚至,在怼人的过程中,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将自己与队友都坑了,于是在贬官时写下了《醉翁亭记》。欧阳修如何成为大宋第一杠精的,且看下文他怼的三个人。

欧阳修与老师晏殊

晏殊是宋朝婉约派代表,大政治家,官至宰相,小时候以神童闻名,然后顺理成章地考中进士,然后一路青云直上,升官、升官、升官……到了宰相,没有低谷、没有三起三落、没有人生挫折、没有传奇经历,唯有太平与富贵,其生平最不适合编排成影视剧,只适合改编为游戏升级。

虽然一生顺利,但晏殊性格并不倨傲、也不嫉贤妒能,反而很温和,是一位老好人,《宋史》评价他:“得象浑厚有容,殊喜荐拔人物,乐善不倦,方之诸人,殊其最优乎。”1130年,欧阳修参加科考,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主考官晏殊后来回忆: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露,于是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晏殊对欧阳修的拳拳爱护之心,可见一斑,但欧阳修对晏殊时却是有什么说什么,打得老晏小脸叭叭响。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晏殊成为枢密使,主管军事工作,当时范仲淹在西北边陲艰难的抗击西夏。这一年冬天,晏殊设酒宴,与众人同乐,也邀请了欧阳修,但欧阳修却不太高兴,随即当场赋诗一首《晏太尉西园贺雪歌》:“主人与国同休戚,不惟喜悦将丰登。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馀万屯边兵。”这首诗的大意是,我们不能在这边光顾自己享乐,还要考虑到边疆将士的艰苦。好好的酒宴上,出现这么一首诗,还怎么宾主尽兴?晏殊认为欧阳修当众打脸,非常生气,从此“拉黑”不会说话的欧阳修。

欧阳修上司以寇准贬官的典故,委婉地劝他稍稍收敛一些,别整天大嘴巴,这样会遭到贬官的,但欧阳修回怼说,寇准贬官跟宴饮取乐没多大关系,不过是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退隐。欧阳修这么说话,让已经年老的上司无言以对。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晏殊出任宰相兼枢密使时,主动向宋仁宗推荐欧阳修为谏官,但不料导致两人关系进一步紧张。当时西夏拒不称臣、又贪婪无度,晏殊主张妥协退让、安抚西夏为主,欧阳修认为应该抑其骄慢,言辞非常激烈,以至晏殊“苦其(欧阳修)论事烦数,或面折之”,多次让晏殊下不了台,最后晏殊忍无可忍,坚持要将欧阳修外调。

总而言之,欧阳修与老师晏殊不和,原因一是性格不合,欧阳修性情直率,晏殊圆滑世故,二是政见不合,欧阳修锐意进取,晏殊明哲保身。但不管怎么说,晏殊总归是欧阳修的老师,他这么当众打老师的脸,抬老师的杠,的确让人惊愕。当然,这一对师生之后多次见面,晏殊宴请宾客时还经常邀请欧阳修,两人并未反目成仇。

欧阳修与庆历老臣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我们在中学都读过,但鲜有人知道文章背后的故事,其实算是欧阳修坑了一群庆历老臣。

为了解决冗官、冗兵、冗费这“三冗”问题,宋仁宗庆历年间进行了一次改革,以范仲淹为改革领袖,韩琦富弼杜衍、欧阳修等人组成革新领导小组,准备改革宋朝弊政,史称“庆历新政”。其中,欧阳修被任命为右言正,在充当国家喉舌的谏院(与御史台合称台谏)工作。

任何改革都会或多或少地触动他人利益,范仲淹等人的改革,自然让很多人不爽,于是一时间朝廷内外吵得不可开交,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处于胶着状态。作为为新政保驾护航的谏院官员们,自然要为新政摇旗呐喊,但欧阳修一出手,立即惊天动地,炸的敌友们都外焦内嫩。当时,保守派们指责改革派拉帮结派,这一指责是有险恶用心的,因为宋仁宗非常讨厌大臣结党,还特意下过“戒朋党”的诏书,古代皇帝都不希望大臣结党。然而,欧阳修针对反对派的指责,却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反驳大作《朋党论》,说朋党自古存在,“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我们是君子朋党,你们是自私自利的小人朋党。

结果可想而知,改革派失去宋仁宗支持后一败涂地,成员退缩地退缩,被贬的被贬,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就此无疾而终。当然,《朋党论》是一篇难得的雄文,后被收进《古文观止》,就是出现的时机不好,太坑人了。

范仲淹、杜衍被贬时,包拯还比较沉默,而欧阳修上书《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公开为改革派辩护。当高若讷诋毁范仲淹时,他又写了一封《与高司谏书》,愤怒地指出:平时,你“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欧阳修的确坑了改革派,但又的确支持改革派,只能说在这一过程中,欧阳修的政治情商不高,过于率性了。

值得一提的是,经历这一次激烈的朋党之争后,宋仁宗心有余悸,从此之后不敢再提改革之事。

欧阳修与好友包拯

欧阳修是一位纯臣,包拯也是一位纯臣,两人惺惺相惜,年龄只相差8岁,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为至交好友。一次包拯举荐他人时,他人犯事了,连累了举荐人包拯,就被贬到外地为官。得知此事的欧阳修,在包拯做出一些功绩后,立即上书宋仁宗,直言包拯才华非凡、刚正不阿,让他回到朝中百益而无一害。后来,包拯向宋仁宗上疏《论取士》,提出“治乱之源,在求贤取士得其人而已”,建议宋仁宗对荫补官员严加测试,将不合格的剔除出去。包拯建议引起朝野轰动,因为荫补官员是权贵子弟的当官途径,包拯是要断了权贵们的官途,于是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这种事情不好办,容易得罪人,朝中重臣鲜有直接支持包拯的,但这时欧阳修出马,旗帜鲜明地支持包拯,甚至当面指责宋仁宗不采纳就是“拒忠言,庇愚官,为圣德之累”。

然而,别看欧阳修支持了包拯很多提议,但狠起来的时候,又将包拯怼得狼狈不堪。

嘉佑四年(1059年),担任三司使(犹如财政部)没多久的张方平,传闻他利用职权贱价购买他人房产,于是担任监察御史的包拯提出严厉的弹劾,指责张方平失去廉耻,不宜身居高位。张方平离职之后,宋祁担任三司使,但他上任不到20天,包拯又上书宋祁游宴太多,铺张浪费,不懂理财,且宋祁哥哥宋庠担任副宰相,宋祁也不适合担任三司使。宋仁宗考虑再三,由于包拯担任过户部官员,又长期担任过州郡长官与转运使,有着丰富的理财经验与政绩,于是就任命包拯担任三司使,而包拯立马就上任了。

包拯这一态度,让欧阳修非常不爽,于是开怼了。欧阳修认为包拯这是故意搞倒两人,好让自己升官为三司使,于是上书《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指责包拯“逐二臣,自居其位”,是蹊田夺牛的行为。所谓蹊田夺牛,是种田的人因别人的牛践踏了自己的田地,而把牛抢走了,表示罪轻罚重、从中谋利。欧阳修又说包拯是“猛手探物,口云不欲,虽欲自信,人谁信之?此所谓嫌疑之不可不避也”,就相当于网络上流行的“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宋朝名臣还是有一定节操的,面对欧阳修的开怼,包拯只能沉默不语,躲避三司使的任命,最终宋仁宗再一次考虑之后,仍然坚持任命包拯。

这就是著名的蹊田夺牛,也是包拯一生中唯一的黑点,制造者是欧阳修。

关于欧阳修怼人本事,《宋史·欧阳修传》中一语道破:“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不管与欧阳修有多么好的关系,只要欧阳修开怼,几乎都要吐血三升,以至“人视之如仇”,只有宋仁宗能够忍受。在宋朝历史上,能做到这种份上的,唯独欧阳修,连大名鼎鼎的包拯都不行。

当然,欧阳修杠精生涯中,误伤了很多人与事,其中最让人痛心的是狄青悲剧。但不管如何,杠精的欧阳修,比文豪的欧阳修更为可爱。

标签: 欧阳修

更多文章

  • 明朝开国名将:沐英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沐英

    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他本身也是明朝开国功臣。沐英的出身并不好,父亲早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红巾军起义爆发,沐英和母亲被迫逃离战乱,结果路上母亲不幸身亡。当时沐英只有7岁,他靠着意志力走到濠州城,在那里遇到了朱元璋,因为当时朱元璋还没有孩子,便将沐英收为养子。而沐英的人生也就此改变,从此看到了希望

  • 越国国君勾践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勾践

    公元前496年(周敬王二十四年),吴王阖闾攻越兵败而亡,死前嘱其子夫差复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兵,越几亡。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小编为您讲解公元前472年,勾践灭吴之后,立即翻脸不认人,转头就开始清理功臣,逼跑范蠡逼死文种,于是一个薄情寡义、忘恩负义、阴险毒辣的形象跃然纸上。所谓

  • 三国魏国宗室燕王:曹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宇

    曹操一生子女众多,仅见于正史的,便有25子6女,另外还有3位养子,可谓多子多福。而在这些人当中只有曹宇一人几乎活过了整个三国,它虽然没有成为皇帝,但他备受明帝曹叡信任,差点当上辅政的大将军,儿子更是登上皇位。曹宇(?-278年),字彭祖,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宇是曹操的第九子,生母为环夫人,

  • 唐朝宗室江夏王:李道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道宗

    李道宗(602年653年),字承范,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唐朝初年的宗室、重要将领,唐太祖李虎曾孙,北周梁州刺史李璋之孙,东平王(追封)李韶之子,唐高祖李渊堂侄。李道宗起家左千牛备身,受封略阳郡公。一生功勋卓著,参与攻打刘武周、王世充、东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等诸多战役,为大唐王朝的统一

  • 如何客观评价蔡京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蔡京

    不可否认的是,蔡京在历史上是名副其实的奸臣,他本性贪婪,而且随着职位提升,其贪婪愈发变本加厉,在已经领了仆射俸禄的时候,还发明了“司空寄禄钱”补贴自己,比如豆、柴草、粟米以及侍从们的口粮都照旧赏赐给自己,而且都是实物发放,对此,宋徽宗并不知情,他只是用熟状上奏施行。据《宋史

  • 唐朝宗室郜国公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郜国公主

    她是唐肃宗李亨的女儿,一生历经肃宗、代宗、德宗三朝皇帝,最后却被囚禁而死,这其中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此人就是郜国公主,她是唐肃宗李亨的第七个女儿,生母无记载。郜国公主初封延光公主,嫁给了杨贵妃的外甥裴徽(虢国夫人之子),裴徽也因此官至殿中丞、驸马都尉。756年发生马

  • 如何客观评价解缙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解缙

    解缙是明朝初期重臣,他在永乐年间官至内阁首辅,但因性格问题,屡遭诬陷,最终结局悲惨。解缙性格刚烈,不畏权贵,其实他明明可以放下一些偏执,这样他的仕途之路会更平顺,结局也会更好。但解缙始终无法违背自己的内心,每次都成为众矢之的,这样的解缙能够得到后人的尊敬,但对他来说实在吃了太多苦,他的人生本不该如此

  • 明朝开国大将宋国公:冯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冯胜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今天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为了彻底消除蒙古人对明朝的威胁,朱元璋多次派兵北伐。其中,徐达、李文忠、冯胜、

  • 汉元帝妃子中山太后:冯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冯媛

    《冯婕妤》圈门昼开熊不守,婕妤当前众嫔走。荷君光宠捍君危,不然安用贱妾为。君身如山妾如叶,君有不虞安置妾。亦知仓卒非贾恩,恩多妒深翻在睫。冯婕妤,昔非勇,今非怯,掖庭佞儿何喋喋!这首诗是明朝内阁首辅李东阳所作,主人公是汉元帝刘奭的宠妃冯媛,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冯媛的故事。汉元帝刘奭的后宫嫔妃并不

  • 独孤贵妃:唐代宗最宠爱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独孤贵妃

    唐代宗的结发妻子并不是贞懿皇后,而是崔妃,咱们先来说说唐代宗的嫡妻崔氏为何没当上皇后。崔氏的母亲是韩国夫人,也就是杨贵妃的姐姐,崔氏自然就是杨贵妃的外甥女了。唐代宗还是广平郡王时,玄宗便选了崔氏为郡王妃,韩国夫人因妹妹的关系,杨家一时间显赫无比,皇亲国戚自然与皇室相匹配。唐代宗本人应该不太喜欢崔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