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帝女儿:固伦和敬公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固伦和敬公主丈夫是谁?

乾隆帝女儿:固伦和敬公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固伦和敬公主丈夫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206 更新时间:2023/12/8 13:33:04

据历史文献记载,大清乾隆皇帝一生共17个子女,其中儿子有17位,女儿有10位。而今天要说的这位,就是乾隆皇帝的皇七女固伦和敬公主

前两年的一部电视剧《延禧攻略》,将清宫内外的尔我诈、风云变幻演绎的淋漓尽致,剧中人物个个形象鲜明,深入人心,就连里面的宫斗戏码都看得让人直呼过瘾,这样的好剧自然经得起推敲。里面的各色人物表演得丝丝入扣、活灵活现,诸多戏份让我们对女主角富察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白月光富察皇后唯一的女儿的命运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拨开历史疑云 ,翻开清宫历史,让我们走进乾隆皇帝第一位女公主的传奇过往。先从乾隆皇帝的结发妻说起。

一、后宫佳丽三千,不及她的一颦一笑

与以往宫斗戏中都是坏人身份的皇后不同,《延禧攻略》中的皇后,大概是这些年的宫斗大戏中最温柔贤惠的皇后了,深得宫中众人的心,更是皇上与众嫔妃心中那簇明亮的“月光”。

在历史上,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满洲镶黄旗人。清高宗(乾隆)的第一任皇后,赠一等承恩公、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太保大学士公傅恒的姐姐。

乾隆皇帝17岁娶富察皇后过门。虽然乾隆后宫三千佳丽,却不及富察皇后的一瞥一笑。乾隆十三年,富察氏随乾隆帝东巡,崩于德州舟次,乾隆深为哀恸。

乾隆五十五年(1790),八十岁的乾隆步履蹒跚地来到结发妻子富察氏皇后的坟前,鼻子一酸,竟然老泪纵横起来。与许多老年人一样,虽然贵为皇帝,感情却越来越脆弱。站在坟前,老皇帝深情地写下了一首诗:

三秋别忽迩,一晌奠酸然。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

乾隆帝承上下,开清代盛世,文韬武略,风华绝代。他寿命最长,享福最多,自称“十全老人”。乾隆的一生文治武功可谓轰轰烈烈,乾隆一世风流佳丽如云,但唯独对结发妻富察氏情有独钟。

凉秋率感人,况逢形影单。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

貌美如花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在他眼里,如同尘埃。也许是正是因为对富察氏的深情厚谊,所以他们的唯一女儿,乾隆一定会把她视为掌上明珠

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皇七女固伦和敬公主

去过吉林四平,你就一定会知道“公主岭”。公主岭原名公主陵,为清乾隆皇帝三女儿固伦和敬公主的衣冠冢。日本侵华时期,忌讳陵字,改称公主陵为公主岭,延用至今,公主岭市中心仍有和敬公主雕像。

而固伦和敬公主,就是乾隆和富察氏所生的女儿,在乾隆所有女儿当中,她排行老七。

历史上,乾隆帝对孝贤皇后十分宠爱,孝贤皇后为乾隆帝生有二子二女,只可惜,到最后只有一个女儿存活,她就是固伦和敬公主。可能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这位女儿的地位要远远比其他的儿女更加尊贵。

和敬公主出生的时候,其实她已经有一个哥哥,也就是皇帝的嫡子。而这一个公主的到来也是让富察皇后那一段时间非常的幸福,因为有了儿子又有了女儿,可以说她从小就受到了乾隆皇帝的照顾,也是皇帝亲手把他给拉扯大的。由于深得皇帝的喜爱,乾隆便将“固伦”这一称号赠与这位公主。

众所周知,“固伦”是“天下、国家”的意思,而“固伦公主”是公主中级别最高的,可见乾隆对和敬公主的喜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固伦和敬公主慢慢长大,越长越像自己的母妃孝贤纯皇后,乾隆皇帝更对她喜欢不已。

三、不但配享殊荣,还开了大清的先例,这位公主不简单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转眼间固伦和敬公主已经到了婚配的年龄。

一般来说,公主都逃不过和亲的命运,远嫁他乡,然而这对和敬公主来说,却是一个例外。

富察皇后在弥留之际告诉乾隆皇帝,不要逼迫自己的女儿去和亲,希望他给她唯一的孩子找一门幸福的亲事。富察皇后死了之后,皇帝也是一直都记得她临终前说的这句话。但是如何选择,成了乾隆的一道难题。

经过多方物色,乾隆十年(1745年)十月,乾隆帝为和敬公主选择了额驸,即蒙古科尔沁部台吉色布腾巴勒珠尔。额驸九岁养育宫中,随皇子们一起读书,皇帝视为半个儿子。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公主下嫁色布腾巴勒珠尔,此时固伦和敬公主16岁。

按照清朝以往的惯例,出嫁蒙古的公主是不允许长住京城的,但由于乾隆帝与孝贤皇后富察氏感情甚笃,这位公主也是乾隆的掌上明珠,不仅公主不愿离开父母及京城,乾隆与皇后也不愿女儿远居蒙古,所以婚后便一直居京。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也就一直陪公主在京长住。非但如此,和敬公主也是居于京师而享受1000俸银的第一位公主。和敬公主府与当时的亲、贝勒府为邻,同时也是清代唯一的一个固伦等级的公主府。

乾隆给自己第一位公主下嫁的陪嫁物品,可谓羡煞旁人。据史料记载,关于和敬公主下嫁的情况,除了按固伦公主等级给陪嫁外,额外还有增加:

“嵌东珠九颗朝帽一个,照《会典》添东珠一颗,添各嵌东珠七颗,金翟鸟五枝,添嵌猫睛一颗。帽及小翠鸟一支,随垂挂。嵌松石珊瑚垂珠暖帽及金花一支,嵌东珠二颗,金佛一件。嵌东珠一颗、松石一块、凉帽后金花一支。嵌东珠七颗,金项圈一圈。嵌东珠九颗金箍一件,照《会典》添东珠一颗。每须嵌小珠一粒,金花六支。嵌东珠二颗,耳坠三对。”

可见,乾隆是多么宠爱他的这位女儿。

公主和驸马结婚以后,两人恩爱有加,他们生了五个孩子,4个女儿,1个儿子。对于固伦和敬公主生的孩子,乾隆皇帝也非常喜爱。乾隆皇帝亲自给他们取名字,名字的寓意是宝贝。其中公主儿子的名字叫:鄂勒哲依忒木尔额尔克巴拜,一共是12个字,也算得上是古代最长的名字了。将宝贝的谐音当做名字,足见乾隆有多么溺爱这个外孙。

这位幸福的公主,一生顺利,在她六十二岁那年去世了,可以说她就是乾隆皇帝的女儿当中寿命最长的了。

标签: 固伦和敬公主

更多文章

  • 西周后期卫国国君:卫武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卫武公

    卫国,周朝的姬姓诸侯国,首都朝歌,帝丘。今天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对于卫国来说,第一代国君康叔是周武王的弟弟。卫国立国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也即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后,才彻底灭亡卫国。卫国先后建都于楚丘(今河南滑县)、帝丘(今河南濮阳)、野王(今河

  • 杨贵妃和杨忠国之间的关系如何 如何评价杨忠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忠国

    杨玉环凭借着倾国倾城的美貌、聪慧伶俐的性格、精通音乐又能歌善舞的良好素质,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宠爱,被册立为贵妃,所有的一切形同皇后。“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皇侧”。贵妃独宠,杨家也鸡犬升天。其父杨玄琰,被追赠兵部尚书,叔父杨玄珪封光禄卿,堂兄杨铦任命为殿中少监,杨锜为驸

  • 南朝梁名将:陈庆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陈庆之的战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陈庆之

    二十四史之一的《梁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其实是两句童谣。童谣的内容是关于南梁名将陈庆之的故事,正是由于这两句童谣,陈庆之由此得了一个“白袍将军”的外号。这首童谣也让人们对这位将军产生了好奇:到底是多么神勇强大的人,

  • 唐宣宗生母:郑太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太后

    "小太宗"唐宣宗之母孝明皇后,亦是这些再婚女子中的传奇之一。从叛臣李琦的侍妾到唐宪宗的后妃,从郭贵妃的侍女到唐朝的太皇太后。研究过唐朝历史的人不免对孝明皇后的事迹啧啧称奇,从宫女到两朝国母的纵深跨越,这位传奇女子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一、身份卑微孝明皇后郑氏乃润州丹杨县人士,镇海节度使李琦的侍妾,

  • 明朝靖难之役功臣:丘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丘福

    明朝初年的有这么一位将领,他是靖难起兵的重要将领,朱棣夺位成功后封他为第一功臣。面对蒙古外敌的挑衅,所率领的大明铁骑却几乎全军覆没,本人没有脸面见皇帝最终自杀。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明太祖朱元璋的老乡,早年跟随燕王起兵,夺取天下后为第一功臣1:丘福是安徽凤阳人,早年行伍出身,跟

  • 唐朝铁血宰相:刘幽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幽求

    他是拥立唐睿宗复位的唐朝宰相,最后为何惨遭流放?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此人就是刘幽求,进士出身,曾参与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复位,因图谋诛杀太平公主被流放岭南,后被召回担任散官,抑郁而终,这就是他的一生。刘幽求在武周时期参加科考,中了进士,而后担任朝邑县尉。71

  • 范蠡的大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范蠡

    说到历史上非常出名的范蠡,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他作为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真的是对于很多事情都看的非常明白,而且最关键的是,他的经商头脑可是顶配的!那么在生活中,范蠡的大智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自知对于自知这两个字,真的是太重要了。不管是什么人,自知都是需要非

  • 如何客观评价高拱?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高拱

    明朝嘉靖年间,内阁首辅严嵩与次辅徐阶斗法期间,夹杂着这样一位未来的内阁首辅,他就是高拱。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内阁首辅徐阶退休还乡之后,张居正为何却奏请皇帝复起高拱?高拱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高尚贤是明朝正德十二年的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因此,高拱自小就接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能&ldqu

  • 如何评价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延

    三国蜀汉阵营中,素有“五虎上将”美名,而在这五人之下,有个实力不输他们,且极被刘备所信任的大将,他便是魏延。初见魏延来投,刘备满心欢喜,可诸葛亮却皱了皱眉头力劝刘备不要留下魏延:“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此后诸葛亮有数次可以斩杀这个隐患,但他

  • 如何评价鲍叔牙?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鲍叔牙

    管鲍之交在这个流传千古的故事中,鲍叔牙作为管仲的好友,当其他人都对管仲充满了误解的时候,只有鲍叔牙一直能够辨别出管仲真心的想法。鲍叔牙对管仲的了解与支持,使得管仲无比感慨地说出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这番话,而管仲最后也靠着鲍叔牙的强力推荐,从一介阶下囚一跃成为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