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将领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将领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676 更新时间:2023/12/23 14:27:07

从先天元年(712)到至德元年(756)是唐朝第九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时期,在经历了前几代唐朝帝王对国家治理的不断累积之下,到了唐玄宗统治阶段,唐朝进入到了全盛时期,史称为“开元盛世”。

但是在这样繁荣昌盛的景象下,唐王朝也滋生出了许多的潜在问题,就如同一颗颗被埋下的定时炸弹,威胁着整个王朝的存亡。果不其然,到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臣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而这也成为了唐朝历史上著名事件“安史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同时随着这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对国家带来的严重后果,唐王朝也从此由盛转衰。

而这场天宝十四年(755)爆发的内战之所以被史称为“安史之乱”,正是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主要指挥官为安禄山史思明二人。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人物便与安禄山有关系,此人就是唐朝历史上有名的“河朔三镇”之一的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他是安禄山的儿子,曾反叛唐朝,之后又归降于唐朝,不仅没死,还被封了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关于李宝臣这个人物的来历,我们还得从头说起。李宝臣,字为辅,是幽州密云(今北京密云区)人,身材高大魁梧,武艺超群,非常擅长骑射。他最初与安禄山并没有关系,而是范阳将领张锁高的养子,并冒其姓,名忠志。之后李宝臣因为其一身武艺和高超的骑射本领,被当时的河东节度使安禄山所看重,成为了安禄山的亲信,被选用为射生官,随着安禄山入朝时又被唐玄宗留为射生子弟,尽管如此,这段时间里的李宝臣其实并没有得到多少的重用,做的始终都是一个低级军官的工作。

到了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史思明发动了叛乱,作为安禄山的亲信,李宝臣也表明了立场,在唐王朝和安禄山两方之间果断选择了安禄山,并从唐京师长安逃回了范阳,投奔安禄山,看到李宝臣来加入自己,安禄山非常高兴,也是这个时期,安禄山正式认李宝臣为义子,也因如此,才有了我们前面提到的两人的父子关系。

在加入到叛军阵营之后,李宝臣开始大展拳脚,将他的一身本领在带兵打仗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叛乱前期,他冲锋陷阵通过屡建战功让自己成为了叛军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李宝臣勇猛又有胆识,在第一次带兵去完成任务时,他只率领了十八名骑兵就将太原尹杨光翙成功挟持,而让有着万余人的唐军不敢追逼,而李宝臣也在刚加入叛军队伍第二年之后就被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予以了恒州刺史的重任。

但是,事实证明,尽管李宝臣再怎么骁勇善战,勇冠三军,他依旧是一个立场非常不坚定的人,他的原则就是:强则附之,弱则弃之。在安禄山死后,安庆绪所带领的叛军在与朝廷的交战中屡屡败北,乾元元年(758),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把安庆绪围困在相州,这时候,安庆绪叛军势力大大受挫,而在恒州的李宝臣并没有出手相助,而是立马选择了向唐军投降。然而,在这次过后,李宝臣在唐军和叛军之间的左右摇摆却并没有就此结束。上元二年(767),史思明在氓山大败唐军,唐朝廷也暂时失去了重新进攻叛军的能力,在叛军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李宝臣再一次在唐军和安史叛军之间左右摇摆,倒向了叛军,这也是李宝臣第三次改变自己的立场。而能够反复改变立场的李宝臣又怎么会毫无准备呢?他其实一直都在暗自保存着自己的实力,拥兵观望,军队又是两方最需要的力量,因此,这也是他敢明目张胆的在唐军和叛军之间反复横跳的底气。

而李宝臣最后一次在安史叛军和唐军之间摇摆,便是在史思明死后,史朝义带领的叛军接连败给唐军,在史朝义面临覆灭时,李宝臣再次投降唐军,并得到了唐朝廷的赏赐,据《资治通鉴》中记载:“丁酉,以张忠义为成德军节度使,统恒、赵、深、定、易五州,赐姓李,名宝臣。”由此可以看出唐朝廷对于李宝臣的巨大诚意,从赐予国姓这一点就表明了唐朝廷将李宝臣视作为自己人,并且是对唐朝廷忠心的大臣,同时,也足以看出李宝臣的价值之大。

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刚刚结束内战的唐王朝国力锐减,在面对安史旧将的处理问题时,朝廷只能实行宽大处理,只要选择归降的,大多都既往不咎,而李宝臣也被朝廷封为检校礼部尚书、成德节度使、赵国公,到了大历十一年(776),李宝臣改任左仆射,还被封为了陇西郡王,到了晚年,李宝臣迷信起了巫术,而术士害怕自己的骗术败露会被杀害,竟选择在水中投毒,李宝臣被毒哑后不久便去世了,享年64岁。

标签: 李宝臣

更多文章

  • 乾隆帝女儿:固伦和敬公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固伦和敬公主丈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固伦和敬公主

    据历史文献记载,大清乾隆皇帝一生共17个子女,其中儿子有17位,女儿有10位。而今天要说的这位,就是乾隆皇帝的皇七女固伦和敬公主。前两年的一部电视剧《延禧攻略》,将清宫内外的尔虞我诈、风云变幻演绎的淋漓尽致,剧中人物个个形象鲜明,深入人心,就连里面的宫斗戏码都看得让人直呼过瘾,这样的好剧自然经得起

  • 西周后期卫国国君:卫武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卫武公

    卫国,周朝的姬姓诸侯国,首都朝歌,帝丘。今天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对于卫国来说,第一代国君康叔是周武王的弟弟。卫国立国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也即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后,才彻底灭亡卫国。卫国先后建都于楚丘(今河南滑县)、帝丘(今河南濮阳)、野王(今河

  • 杨贵妃和杨忠国之间的关系如何 如何评价杨忠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忠国

    杨玉环凭借着倾国倾城的美貌、聪慧伶俐的性格、精通音乐又能歌善舞的良好素质,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宠爱,被册立为贵妃,所有的一切形同皇后。“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皇侧”。贵妃独宠,杨家也鸡犬升天。其父杨玄琰,被追赠兵部尚书,叔父杨玄珪封光禄卿,堂兄杨铦任命为殿中少监,杨锜为驸

  • 南朝梁名将:陈庆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陈庆之的战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陈庆之

    二十四史之一的《梁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其实是两句童谣。童谣的内容是关于南梁名将陈庆之的故事,正是由于这两句童谣,陈庆之由此得了一个“白袍将军”的外号。这首童谣也让人们对这位将军产生了好奇:到底是多么神勇强大的人,

  • 唐宣宗生母:郑太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太后

    "小太宗"唐宣宗之母孝明皇后,亦是这些再婚女子中的传奇之一。从叛臣李琦的侍妾到唐宪宗的后妃,从郭贵妃的侍女到唐朝的太皇太后。研究过唐朝历史的人不免对孝明皇后的事迹啧啧称奇,从宫女到两朝国母的纵深跨越,这位传奇女子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一、身份卑微孝明皇后郑氏乃润州丹杨县人士,镇海节度使李琦的侍妾,

  • 明朝靖难之役功臣:丘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丘福

    明朝初年的有这么一位将领,他是靖难起兵的重要将领,朱棣夺位成功后封他为第一功臣。面对蒙古外敌的挑衅,所率领的大明铁骑却几乎全军覆没,本人没有脸面见皇帝最终自杀。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明太祖朱元璋的老乡,早年跟随燕王起兵,夺取天下后为第一功臣1:丘福是安徽凤阳人,早年行伍出身,跟

  • 唐朝铁血宰相:刘幽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幽求

    他是拥立唐睿宗复位的唐朝宰相,最后为何惨遭流放?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此人就是刘幽求,进士出身,曾参与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复位,因图谋诛杀太平公主被流放岭南,后被召回担任散官,抑郁而终,这就是他的一生。刘幽求在武周时期参加科考,中了进士,而后担任朝邑县尉。71

  • 范蠡的大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范蠡

    说到历史上非常出名的范蠡,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他作为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真的是对于很多事情都看的非常明白,而且最关键的是,他的经商头脑可是顶配的!那么在生活中,范蠡的大智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自知对于自知这两个字,真的是太重要了。不管是什么人,自知都是需要非

  • 如何客观评价高拱?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高拱

    明朝嘉靖年间,内阁首辅严嵩与次辅徐阶斗法期间,夹杂着这样一位未来的内阁首辅,他就是高拱。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内阁首辅徐阶退休还乡之后,张居正为何却奏请皇帝复起高拱?高拱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高尚贤是明朝正德十二年的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因此,高拱自小就接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能&ldqu

  • 如何评价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延

    三国蜀汉阵营中,素有“五虎上将”美名,而在这五人之下,有个实力不输他们,且极被刘备所信任的大将,他便是魏延。初见魏延来投,刘备满心欢喜,可诸葛亮却皱了皱眉头力劝刘备不要留下魏延:“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此后诸葛亮有数次可以斩杀这个隐患,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