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后期秦国相国:魏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战国后期秦国相国:魏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339 更新时间:2023/12/5 3:08:49

魏冉先世是楚国人,秦昭王时期,曾任大将军、丞相之职。今天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提到白起,想必不少读者朋友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他的事迹:长平之战临阵换将,不仅大败赵国,还坑杀降卒四十万;平民出身,却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受封“武安君”;名声如日中天,对后世的影响也是经久不衰。然而其实还有一个人,他的起点、官职、成就都比白起高,文韬武略更是不在话下,本来也能够传唱于后世,却被白起的光辉所掩盖,他便是魏冉。有人说魏冉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举荐白起,但笔者并不认同,且看这位大秦“护国者”是如何一步步登上历史舞台的吧。

一、从龙之功,权倾朝野

魏冉本是楚人,因为姐姐芈月受宠于秦惠文王,才有幸进入秦国体制,凭借军功爵制以及自身作战勇猛,很快便成为秦军的佼佼者。秦武王四年(前307),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气绝而亡,然而武王无嗣,于是在武王死后,诸弟争立,武王生母惠文后想立公子壮为王,芈八子则是想立公子芾为王。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赵武王则迎立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为秦王,秦国群臣不愿意,迎立一位在赵国为质的公子为王,结果一定是秦国将受制于赵。唯独魏冉支持公子稷为秦王,因为魏冉掌握兵权,最终将公子稷接回了秦国,立为秦王,是谓秦昭襄王。魏冉这一举动可以说是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这位王不仅上承孝公、惠文王、武王之志,下庄襄王、秦王政之盛世,是秦国历史上又一明君,当然魏冉并没有看到这一局面的到来。

魏冉有从龙之功,还手握兵权,又是秦昭襄王的舅舅,因此深受秦惠文王与宣太后的信任,秦昭襄王即位之初,“以厓为将军,卫咸阳”,魏冉也不负所托,“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初步帮助秦昭襄王稳定了统治地位,还加强了魏冉的声望,之后“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厓为政”,朝夕之间,魏冉便是秦廷上最有权势之人了。秦昭襄王在位七年后,秦之柱石,有“智囊”之称的丞相嬴疾去世,在一番博弈之下,魏冉出任丞相之位,听闻其在位期间,不仅手握重兵,他家的私财更是超过了王室,名副其实的权倾朝野、富可敌国。

二、南征北战,并称双雄

魏冉顶着秦法的压力,举荐白起为将,因为“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白起不负重托,伊阙之战斩首魏韩联军二十四万人,此后白起高歌猛进,战无不克攻无不胜,从侧面上也可以说明魏冉识人之术很是高明。然而此时的魏冉已经有点功高震主的味道了,不知是他自愿还是秦昭襄王逼迫,“魏厓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但第二年“烛免,复相厓,乃封魏厓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反复为相的魏冉也不再推诿,“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与初出茅庐的白起相比,魏冉文能封侯拜相,武能攻城略池,更有国士之风。

在白起征战略地之际,武将出身的魏冉也毫不示弱,在秦昭王三十二年(前275)进攻魏国,若不是魏国大夫须贾劝说魏冉放弃围攻魏国都城大梁,将祸水引向别国,不然很有可能将灭国之战提前上演。此后魏冉与白起又继续领兵攻魏或是讨伐赵韩,两人都立下赫赫战功,并称为秦国双雄也不为过。

三、功高震主,福祸难料

魏冉掌权三十余年,在秦国早已取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位极人臣,本应该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一切的权势地位都是君主赐予的,当然也有收回的权利。但身居高位数年,自己不仅是秦昭襄王的舅舅,更有宣太后为自己撑腰,魏冉膨胀了,“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让他看到了秦国的这样霸业正是自己所创下之时,他变得目中无人起来,还想借助秦军“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这时有个自称张禄先生的魏人,讥笑魏冉竟然越过韩、魏等国去攻打齐国,自张仪后秦国素不喜说客,魏冉也没有在意,但没想到的是,这位张禄趁着这个机会劝说秦昭王剪除四贵,这位真名叫范雎的魏人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秦昭襄王幡然醒悟,不仅罢免了魏冉的相国职务,还责令他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不久魏冉“身折势夺而以忧死”,葬于陶邑,秦复收陶为郡。

魏冉之于秦国是功大于过的,仅凭他从龙之功这一点便能流芳百世,这一举直接为秦国百年奠定基础。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入朝为相,举荐贤人,也能领军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可谓是“文可安邦,武能定国”。尽管身居高位,但在后世中他的名气却远不如受他举荐而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不过与白起同时代的人中也几乎找不出能与他并肩的第二人,魏冉也算“输”得不冤。

标签: 魏冉

更多文章

  • 宋朝抗金名将:宗泽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宗泽

    宗泽(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汉族,浙东乌伤(今浙江省义乌市)人,宋朝名将。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1]元祐六年(1091年)进士。元祐八年(1093年),任大名府馆陶县县尉。任满,先后在衢州龙游、莱州胶水、晋

  • 清朝宗室和硕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永瑆

    爱新觉罗·永瑆,别号诒晋斋主人,乾隆帝第十一子。其生母是淑嘉皇贵妃金氏,永瑆幼年时工于书画,乾隆帝觉得这个儿子有才,很喜爱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永瑆身上的缺点也就暴露了出来,用四个子概括就是:贪财、吝啬。永瑆的嫡福晋为富察氏,富察氏可谓是身份贵重,她是一等忠勇公、郡王衔、大学士傅恒之

  • 战国时期燕国丞相:郭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郭槐

    郭隗,战国中期燕国人。燕国大臣、贤者。燕王哙七年(前314),齐宣王攻破燕国,哙被杀。赵武灵王闻燕国内乱,将燕王哙的庶子职从韩国送回燕国。燕昭王元年(前311),职被燕人拥立为王,称燕昭王。昭王为报齐灭燕之仇,并复兴燕国,拜访郭隗,求计问策。郭隗以古人千金买骨为例,使昭王广纳社会贤才,建筑&ldq

  • 朝香宫鸠彦王:南京大屠杀主要元凶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朝香宫鸠彦王

    朝香宫鸠彦王(日语:あさかのみややすひこおう),18871981),伏见宫邦家亲王之孙、久迩宫朝彦亲王第八子、昭和天皇裕仁的叔父,被明治天皇赐与朝香宫的宫号。日本皇族,陆军大将,南京大屠杀主要元凶之一。朝香宫鸠彦王1910年与明治天皇的皇女富美宫允子内亲王结婚,曾就读于日本陆军军官学校、日本陆军大

  • 周成王姬诵:周武王姬发之子 开创成康之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周成王

    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之子,母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驾崩,享年3

  • 周成王是个什么样的君主?如何评价周成王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成王

    周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如何评价周成王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之子,母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周成王为政期间,大封诸侯,加强宗法统治权力,对内推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

  • 如何客观评价东汉皇太后邓绥?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邓绥

    邓绥,即和熹邓皇后,汉和帝刘肇第二任皇后,东汉时期著名女政治家,曾临朝执政十六年之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公元92年,为了打击窦氏家族,为了让刘肇尽快成家立业,袁安提议位年仅13岁的和帝刘肇娶亲,阴丽华哥哥的曾孙女阴氏(名不可考)被选入宫。阴氏聪明颖慧,喜好书法,很得和帝的喜爱。永

  • 韦皇后:唐中宗李显第二任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韦皇后

    韦皇后(?-710年7月21日),唐中宗李显第二任皇后。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父韦玄贞,母崔氏,邵王李重润、永泰公主、永寿公主、长宁公主、安乐公主生母,谯王李重福、节愍太子李重俊、新都公主、定安公主后母,唐殇帝李重茂嫡母。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韦氏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从兄

  • 如何客观评价唐朝大臣刘晏?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晏

    唐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趁着唐朝内部政治腐败、军事空虚时发动了“安史之乱”,这长达八年的时间让唐朝元气大伤,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而且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安史之乱之后,宰相刘晏为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三字经》有云:“唐刘晏,方七岁。

  • 三国曹魏中书监:刘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放

    刘放,字子弃,涿郡方城人,他是汉广阳顷王刘建的儿子西乡侯刘容的后代 。涿郡在汉末时期属于袁绍的管辖地盘,官渡大战之后,袁绍惨败,他的两个儿子相互争夺,而刘放不愿卷入这一场争夺,便投降了曹操。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曹操称魏公,孙资、刘放被寄以心腹之任,共同担任秘书郎的职务。公元220年(黄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