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魏将领征西大将军:夏侯渊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曹魏将领征西大将军:夏侯渊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09 更新时间:2024/1/20 7:43:01

夏侯渊,太仆夏侯婴后代,三国征西猛将。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提到夏侯渊这位猛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定军山之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自阳平渡过沔水,驻于定军山,夏侯渊率军相争。在这场战役中,刘备趁夏侯渊前去救火、修补鹿角之时,派讨虏将军黄忠居高临下突袭渊军,夏侯渊遂战死。谥曰愍。由此,对于夏侯渊来说,成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黄忠成名的背景板。基于此,正是因为被黄忠斩杀的缘故,导致夏侯渊的能力,很难获得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换而言之,如果抛开定军山之战来看的话,夏侯渊无疑称得上曹魏乃至于三国时期的一流将领了。

具体来说,夏侯渊是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夏侯婴四西汉开国功臣之一,他与刘邦是少时的朋友,跟随刘邦起义,立下战功,后封为汝阴侯。作为西汉名将的后人,夏侯渊很早就跟随曹操起兵了。在官渡之战中,夏侯渊虽然没有在正面战场斩杀袁绍一方的将领,但是,因为及时为曹操输送粮草,所以对于官渡之战的胜利,夏侯渊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官渡之战后,夏侯渊督诸将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曹操南征北战之际,夏侯渊作为曹操的心腹,负责镇守后方,并且平定各地的叛乱,以此避免后院起火情况的出现。进一步来说,就曹操和夏侯渊之间,可谓互相信任,尤其是曹操,更是对夏侯渊的能力毫不怀疑。

当然,作为汉末三国时期的一流将领,夏侯渊的战绩如果只是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的话,显然就无法和关羽、张辽、张飞、徐晃等人相提并论。到了公元211年八月,夏侯渊从曹操征讨马超韩遂等部,双方战于渭南。渭南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在曹操的离间计之下,结果韩遂、马超、梁兴败走凉州,杨秋则前往安定,程银、侯选南入汉中投靠张鲁。渭南之战到此结束。对于渭南之战来说,夏侯渊斩梁兴、逐马超、破韩遂,立下了赫赫战功。也即在高水平的战役较量中,夏侯渊依然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击败马超后,曹操派夏侯渊镇守长安,与徐晃、张郃等平定韩遂。

在夏侯渊镇守长安等地的背景下,虽然马超仍然不断聚众起兵,但都被夏侯渊镇压下去,最后只有逃往汉中张鲁处为客将。由此,对于夏侯渊来说,虽然最后被一位蜀汉五虎上将所斩杀,但是,面对另外一位五虎上将,也即马超的时候,夏侯渊却取得压制的效果。所以,我们不应该只记得定军山之战,也需要看到夏侯渊在渭南之战中的作用。在击败马超之后,曹操又命夏侯渊率张郃、张既等讨伐在枹罕称王的陇西人宋建,此外,夏侯渊又派张郃等人率兵平定河关,渡河深入小湟中,河西诸羌部全部投降。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这意味曹操终于平定了陇右一带,而夏侯渊则应当记首功。

最后,公元215年十二月,在汉中张鲁归降,也即获得汉中之战地后,曹操自南郑回,留夏侯渊守备汉中,拜夏侯渊为征西将军。由此,从曹操留夏侯渊镇守长安、汉中等地的安排来看,曹操无疑将非常艰难的任务交给了这位将领。众所周知,对于刘备一方,也对汉中之地虎视眈眈,乃至于在汉中之战中和曹操一方展开了数年的交锋。当然,夏侯渊并非赵云这样的完美武将,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夏侯渊战虽屡胜,魏武常戒之曰:“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然则忠勇而不知怯者,又当戒以轻敌。也即夏侯渊只知道一味勇猛,却不知道战场上的谋略。所以,在定军山之战中,夏侯渊不仅在谋略上棋差一招,而且,夏侯渊身为督帅却亲自出战,而且是去修补鹿角,从而最终被刘备的手下黄忠斩杀。但是,瑕不掩瑜,纵观夏侯渊的一生,显然可以称之为汉末三国时期的一流武将。

标签: 夏侯渊

更多文章

  • 南宋理学家吕祖谦生平介绍及评价: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吕祖谦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著名理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初以荫补入官。隆兴元年

  • 北宋理学家孙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复

    孙复(992-1057年),字明复,号富春,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孙复幼年家贫,父早亡,但力学不辍,饱读六经,贯穿义理。但四举开封府进士,均于科场失利,未能任官。32岁后退居泰山,专心于讲学授徒近20年,虽贫穷不堪 ,又得不到权要资助,但孙复不以生计为意,安贫乐道,仍聚书

  • 北宋理学家游酢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游酢

    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少颖悟,过目成诵。程颐一见,谓其资可适道。后程颢令扶沟,设庠序,教人召酢职学事。元丰五年,登进士,调萧山尉,改博士。以便养,求河清县。范纯仁出判河南,待以国士,有疑义辄与参订。移守颍昌,辟为学教授。还朝复相,即除酢太常博士。纯仁罢,酢亦乞外。徽宗立,召为监察御史,出知和州

  • 北宋大臣史学家薛居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薛居正

    薛居正(912年981年7月12日),字子平。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北宋大臣、史学家。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进士。历官后周谏议大夫、刑部郎中、宋初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平章事、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司空。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因服丹砂而中毒死,享年七十岁。赠太尉、中书令

  • 北宋大臣三司使林特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林特

    林特是宋真宗时期三司使,长期掌管天下财赋,精敏擅吏职。逝世后追封尚书左仆射,孙女为宋神宗妃。人物简介林特(约951~1023)字士奇,约生于后周广顺元年(951年),福建宁德人,生于福建顺昌。祖父林揆(福建霞浦长溪人)仕闽,于后唐长兴四年(933年)任顺昌县令,故定居顺昌。父林延安、子林洙迁居福建

  • 南宋著名理学家真德秀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真德秀

    真德秀(1178年10月27日1235年5月28日),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号西山。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福建浦城(今浦城县仙阳镇)人。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与魏了翁齐名,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庆元五年(1199年),真德秀进士及第,开禧元年(1205年)中

  • 北宋状元程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程宿

    程宿(9711000),字莘十,衢州(今浙江衢州开化县)人。宋太宗端拱元年(988)戌子科状元,时年仅18岁。人物生平程宿(971~1000)字萃十,开化长虹乡北源村人。小时就读于该村西山的杨梅垅书院,自幼聪慧过人,过目成诵,且读书非常刻苦用功,无间寒暑,每至深夜。某年中秋,该地有吃糯米果的习俗。

  • 北宋大臣赵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瞻

    赵瞻(1019~1090),字大观,北宋政治家。其先亳州永城(今河南省永城市)人,后徙凤翔之盩屋(今陕西省周至县)。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卒于宋哲宗元祐五年,年七十二岁。举进士第,授孟州司户参军。历知万泉、夏县,皆有善政。历史传记宋英宗时,以侍御史出判汾州。宋神宗时,判开封。上疏言青苗法不便,出知同

  • 金朝著名学者赵秉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秉文

    赵秉文(1159~1232年6月2日)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号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金代著名学者,书法家。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金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兼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积官至资善大夫、上护军、天水郡侯。

  • 北宋官员薛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薛奎

    薛奎10余岁时,文章已写得很好,被乡里所推。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他举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隰州军事推官。至道三年(997年),薛奎任仪州推官,督州民往盐州下虎寨运军粮,途中因大雨连绵,粮食被水浸泡腐烂,不能再食用,于是请转运使卢之翰停运。卢之翰非常生气,欲上书弹劾薛奎。薛奎讲道理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