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代宗嫡妻崔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代宗嫡妻崔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773 更新时间:2023/12/12 19:26:35

唐代宗还是广平时,娶了一个妻子崔氏,崔氏是杨贵妃的侄女,母亲是韩国皇后,舅舅是当时的国舅杨国忠。崔氏原来仰仗着母亲一家的势力,对广平王的态度并不好,甚至是很暴躁的。

唐代宗和崔妃在相处中也是有些真感情的,可惜安史之乱之后,因为一方的势力改变,两方权力失衡,所以关系也急剧转变。广平王的父亲不愿意让崔妃继续在广平王身边,即使他们有三个孩子,在崔妃去世之后,广平王也只是立崔妃为贵妃,崔妃错失后位。

一、崔妃的身世与来历

唐代宗的嫡妻崔妃,是唐代宗还是广平王时的王妃。崔妃家境优越,实力庞大,与广平王门当户对。唐代宗和崔氏结婚是由父亲安排,强强联合,他们的婚姻属于政治联姻。

崔氏的家族也希望家里能有更多的亲戚进入皇室,由此地位能够得到巩固,形成更强大的家族势力,为夺权做准备。崔氏虽貌美,依靠着母亲家的势力,非常嚣张跋扈,唐代宗并不喜欢被长辈强行安排和他在一起的崔氏。

不过为了自己的前途广平王也不敢得罪崔妃,只能对她以德报怨,无限包容她的坏脾气。崔氏为广平王生下了邈、李偲两个儿子。还有一个广平公主传说也是崔妃孩子,另一个说法是广平公主是沈氏的孩子。

为何一个广平公主身世会这么扑朔迷离,广平公主应该不是崔氏就是沈氏的孩子,至于到底是谁,有可能崔氏没有女儿,她又十分霸道,所以从沈氏那里争抢来了一个女儿。

又或许广平公主是崔氏的亲生女儿,崔氏去世之后,唐代宗担心女儿还小得不到好的照顾,所以过继给了沈氏。因此,广平公主的身世被搞混,至今没有明确的记录。

古代的这些皇子公主,如果自己的亲生母亲犯了大罪,或者已经去世不在,皇帝就会把这些皇子公主过继给更得宠的妃子。

二、母亲家族势力衰败

安史之乱后,杨贵妃和杨国忠都被处死,广平王妃的母家失势,王妃跟随广平王至灵武,后来广平王被派去平定战乱。

这时广平王妃的身份就很尴尬,娘家人都是叛乱之人,她无法像以前那样嚣张跋扈,对广平王不尊重了。广平王这时对崔妃有了一定的感情,虽然崔妃母亲一家犯了大罪,但是崔妃为自己生下了两个皇子,是自己孩子的母亲,广平王并不舍得处置崔妃。

后来,广平王去战场平定战乱,广平王妃自己回京,结果一到京城崔妃就去世了,这确实会引起人们的猜测,关于广平王妃为何去世,一个说法是广平王妃是因为娘家人被处死心情忧郁,再加上一路颠簸所以生病没有得救。

另一个说法是广平王的父亲在意广平王妃的身份,为了广平王的未来,所以私下处置了广平王妃。而广平王当时在外征战平定几个城市的战乱,回来才发现广平王妃已经去世,所以就追认广平王妃为贵妃。

如果广平王妃的母亲一方没有犯下大罪,广平王妃生下了几个儿子,而且家里势力强大,广平王妃是有可能当上皇后的。可惜这一切都是天意,她的亲姨杨贵妃这么得宠也没有当成皇后。

广平王妃凭借着家里的势力嫁给广平王,他们之间本来就没有爱情,随着家道中落,崔氏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把崔氏立为贵妃也是唐代宗念及旧情,崔氏都已经去世,在对她太过苛刻也只会招来儿子的痛恨,他自己心里也过不去这个坎。

三、崔氏儿子们的下场

唐代宗李豫有两个皇后,一位是睿真皇后沈氏,还有另一位皇后独孤氏,从此之后,唐朝就不再设皇后之位。沈氏是广平王的第一任妻子。唐代宗对结发之妻沈氏十分宠爱,夫妻两人非常恩爱,不像唐代宗和崔氏是政治联姻,两人没有感情基础。

崔妃也是正统的广平王妃,之前的沈氏虽然先嫁给广平王,由于身份地位低于崔氏,只能为妾。这也是广平王的不得已,崔氏当时母亲家势力这么强大,广平王也不敢得罪,只能对崔妃各种礼待忍让。

唐代宗和沈氏是真心相爱的,电视剧《大唐荣耀》的男女主也就是改编自这两人的故事。唐代宗对沈氏宠爱有加,沈氏产下的皇子李适也被立为太子,后来继承皇位。

崔妃去世之后,广平王念及旧情,封崔氏为贵妃。而崔妃生下的两位皇子,被株连无法继承皇位。而沈氏最受皇帝宠爱,所以沈氏生下的皇子才能被立为太子。沈氏母凭子贵,成为皇后。

崔氏的儿子一开始是地位很高,有希望继承皇位的,可惜一切都是源于杨贵妃的得宠,也结束于杨贵妃的失宠。能够看出崔妃凭借外部条件得来的一切终究是虚幻的,不稳定的,当这个外在条件不再成立时,依附于这个条件存在的一切也就烟消云散了。

四、总结

崔妃凭借着家族势力当上了广平王妃,又因为家道中落,唐代宗成为皇帝之前,崔妃就去世了。最后唐代宗念及旧情,封她为贵妃,可惜这个名分她是永远都不会知道了,而且贵妃也不是她想要的名分。

她蛮横无理,一开始和广平王政治联姻时,就想着自己以后是要做皇后再做皇太后的。可惜她和自己的亲姨下场一样,最后只落得个贵妃的名号。崔妃无法摆脱自己的身份,崔妃的家人谋划发动了安史之乱,妄想推翻唐王朝,这是无法原谅的,崔妃成也贵妃败也贵妃。

标签: 崔妃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路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路随

    路随(776年835年8月16日),又称路隋,字南式。阳平(今山东莘县)人。唐朝中期宰相,副元帅判官路泌之子。路随于唐德宗时举明经,授润州录事参军。元和五年(810年),擢左补阙、史馆修撰,累迁司勋员外郎。穆宗即位,迁翰林侍讲学士,拜谏议大夫。唐敬宗朝,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文宗即位,擢翰林承旨,

  • 唐朝宰相兵部侍郎:独孤损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独孤损

    独孤损(?905),字又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唐代大臣。天复三年(903),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祐元年(904),进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次年,出为安南都护兼静海军节度使,未行,为朱全忠所杀。史籍记载《旧唐书》提及独孤损处:1、明年正月,责授濮州司户,(陆扆)与裴枢、崔远、独孤损等

  • 北齐基业开拓者文襄帝:高澄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高澄

    高澄,即北齐文襄帝,齐神武帝高欢嫡长子,生母为娄昭君,东魏时期权臣、政治家、军事家,北齐王朝奠基人之一,同母弟高洋建立北齐之后,追封皇帝,谥号文襄,庙号世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评价侯景:①"高王在,吾不敢有异;王没,吾不能与鲜卑小儿(高澄)共事!" ②“谁

  • 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北齐权臣:高澄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高澄

    高澄,即北齐文襄帝,齐神武帝高欢嫡长子,生母为娄昭君,东魏时期权臣、政治家、军事家,北齐王朝奠基人之一,同母弟高洋建立北齐之后,追封皇帝,谥号文襄,庙号世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政举措政治方面天平三年(536年),在高澄入邺城辅政之后,东魏政权初期官场的贪贿之风,开始逐渐

  • 唐朝宰相河内郡公:常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常衮

    常衮(729783),字夷甫,唐代宰相,天宝十四年(755)状元,登第后由太子正字授补阙起居郎,永泰元年(765年)授中书舍人。广德元年(763年)以右补阙充翰林学士,不久任考功员外郎。期间宦官鱼朝恩恃宠专权,群臣竞献珠宝邀宠,常衮上书曰:所贡宝物,源出于民,是敛怨以媚上也,请皆还之。代宗赞许,加

  • 唐朝宰相宋国公:唐休璟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休璟

    唐休璟(627年-712年),名璿,字休璟,以字行,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人,唐朝宰相、名将。唐休璟早年以明经擢第,历任营州户曹、丰州司马、安西副都护、西州都督、卫尉卿、凉州都督、持节陇右诸军州大使等职,后在洪源谷大败吐蕃,升任右武威、右金吾二卫大将军。长安三年(703年),唐休璟拜相。担任同凤阁

  • 如何评价北齐神武帝高欢?高欢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神武帝,高欢

    高欢,即北齐神武帝,北魏大臣高谧之孙,东魏权臣,南北朝时期北齐王朝奠基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政举措政治方面军队政府高欢当政东魏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集中精力对他的军队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和改编。他发现晋阳一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四周崇山峻岭,易守难攻,是个极好的屯兵之地。于

  • 唐朝宰相中书侍郎:郭正一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郭正一

    郭正一,字不详,定州鼓城人,郡望系出中山。(《旧唐书》作彭城人。从《新唐书》),生年不详,卒于唐睿宗永昌元年(补疑年录及历代名人年谱作生于周建德元年,卒于唐永徽四年,年八十二岁,不确。此从中国文学者生卒考及参《旧唐书》本传)少以文辞称。贞观时,由进士历弘文馆学士。永淳中,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 东汉末冀州牧韩馥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韩馥

    韩馥字原为御史中丞,后为董卓举荐为冀州牧.参与十八路诸侯讨董。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这一时期。当时东汉共分为十三个州,每个都有豪强割据。各方势力彼此互相交战,形成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中,曹操、袁绍、袁术、刘璋、刘

  • 东魏权臣北齐基业奠定者:神武帝高欢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高欢

    高欢,即北齐神武帝,北魏大臣高谧之孙,东魏权臣,南北朝时期北齐王朝奠基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破落子弟高欢祖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东)人,世居北边,生活习俗鲜卑化。高欢的六世祖高隐曾为晋朝的太守,其五世祖高庆、高祖高泰、曾祖父高湖又仕慕容氏燕国,曾祖父高湖在慕容宝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