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后期秦国名将:王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王龁战绩介绍

战国后期秦国名将:王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王龁战绩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806 更新时间:2024/1/20 10:06:15

王龁(?-公元前244年),亦作王齮[1],号信梁[2],战国末期秦国名将,王龁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大败赵国。公元前260年11月,夺取赵国的武安和皮牢。公元前258年11月,代替王陵统军围攻赵都邯郸,但未能攻克,楚、魏联军大败秦军。

公元前257年,王龁继续攻打邯郸,但依旧未能攻克。恰逢各国援军向王龁进攻,在邯郸城下大败秦军,王龁撤围逃奔秦军增援部队所在的汾城附近。王龁带军在汾城旁休整了两个多月后,韩、赵、魏再次组成联军逼近汾城,企图阻止王龁从汾城向东进攻,不料王龁抢先进攻联军,斩首六千,联军向南逃跑,王龁一直追到黄河,联军又有两万人死在了黄河里。另一支赵军趁王龁东进时攻下汾城,不久王龁进攻汾城,随即攻克赵国的宁新中。公元前256年,韩、魏、楚联军进攻新中城,王龁被迫撤退。公元前247年,王龁攻克上党各城,秦国将其设为太原郡。公元前244年,王龁去世。

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秦赵两国为争夺韩国上党地区,爆发了战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长平之战。今天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年)初,秦昭襄王派兵攻占了韩国的缑氏(今河南偃师市南)和纶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以威慑韩国。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初,秦昭襄王又命令左庶长王龁率领军队攻打并占领了上党。上党郡的百姓纷纷逃亡到赵国境内,赵国的军队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接应上党郡的百姓。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四月,秦将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攻,赵孝成王命令廉颇迎战,廉颇率军对秦军展开进攻。而这,可以说是长平之战的正式爆发。由此,在长平之战,秦军一开始的主将,不是白起,而是王龁。也即等到长平之战的后期,秦国才派遣白起来指挥秦军。那么,问题来了,长平之战中,秦国为何一开始让王龁指挥,而不是白起呢?

首先,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4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前263年),白起攻打韩国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前262年),白起攻占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上党郡通往韩国都城的道路被绝断。在此基础上,赵国接受上党郡,为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点燃了导火索。不过,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秦国大将王龁攻打韩国,夺取上党郡,然后进攻赵国。也即在长平之战中,秦国一开始是让王龁,而不是白起来指挥秦军的。

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因为长平之战虽然最后成为影响战国历史走向的转折点,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不管是秦国还是赵国,都没想到这是一场规模达到百万人的战役。换而言之,对于秦国来说,认为长平之战只是和赵国争夺上党郡的战役,所以秦昭襄王认为没有必要就出动白起这位名将,而是派了王龁来指挥秦军。

当然,对于王龁来说,也不是一般的武将。王龁(?-公元前244年),亦作王齮,号信梁,战国末期秦国名将,王龁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虽然能力上无法和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相提并论,但是,攻打上党郡等地,完全是王龁可以胜任的事情。比如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六月,秦将王龁率军进攻,攻破赵军阵地,击败赵将廉颇,斩杀赵军四名都尉,赵国的两个重要据点二樟城和光狼城均被秦军攻占。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面对赵国名将廉颇,王龁并没有畏惧,而是勇猛出击,取得了初期交手的胜利。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七月,赵国的军队筑起围墙,退守在营垒里不敢应战。于是,秦国军队发起强攻,攻占下赵军西边的营垒,斩杀赵军两名都尉。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为廉颇面对秦军的连续失败,促使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选择用赵括取代了廉颇。当然,在赵括取代廉颇之后,秦昭襄王也悄悄将白起派上了战场,从而完成了对40多万赵国大军的致命一击。

另一方面,在长平之战初期,秦昭襄王之所以选择王龁当主将,而不是白起,自然也是为了锻炼王龁。虽然白起这位名将百战百胜,不过,白起的战功不断积累,已经有隐隐有功高震主的趋势了。于是,为了避免白起在秦国大军中一家独大,秦昭襄王需要培养其他的将领,以此分享白起的兵权。如果秦国的兵权都集中到白起手中的话,那么,这无疑会直接威胁到秦昭襄王的地位。在战国时期,武将对于兵权的执掌,显然会引起各个君主的猜忌。

比如赵国的李牧、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等,虽然战功赫赫,却也遭到了君主的猜忌。同样的道理,秦昭襄王对于白起这位名将的态度,也是比较颇为复杂的。诚然,白起的能力出众,成为秦国削弱山东六国的利器,不过,秦昭襄王也需要适当限制白起的兵权,这显然需要培养王龁等武将了。于是,在长平之战初期,秦昭襄王就派遣王龁担任秦国大军的主将。

最后,进一步来说,正是因为白起的重要地位,秦昭襄王对于白起的使用,显然需要更加慎重。也即最好等到关键时刻,才排除白起这位名将。如果在长平之战中,秦昭襄王一上来就让白起来指挥的话,那么,赵国是否会用赵括来取代廉颇,无疑就要打上一个问号了。因为王龁指挥秦军的话,赵括还有主动出击的底气,可是,如果直接让白起来指挥的话,赵括可能也会和廉颇一样坚守不出了。而这,自然达不到全歼赵军的目标了。长平之战中,秦国得知赵括当上将领后,就暗地里派白起担任上将军,让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并下令军中有敢泄露白起出任秦军指挥者,格杀勿论。

同年九月,赵国士兵断绝口粮已经四十六天,困厄已极的赵军扑向秦军营垒,发动攻击,打算突围而逃。他们编成四队,轮番进攻四、五次,但仍然不能冲出去。他们的将领赵括派出精锐士兵并亲自披挂上阵,率领他们与秦军厮杀,结果秦军射死赵括。赵括的部队大败,赵军士兵四十多万人向秦军投降。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十月,也即长平之战后,白起兵分三路攻打赵国,派王龁率军攻打并夺取赵国的武安和皮牢。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王龁攻克上党郡各城,秦国将其地设置为太原郡。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王龁去世。就经历长平之战考验的王龁,成为战国末期的一位名将,直到秦始皇嬴政即位后,王龁才去世。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王龁

更多文章

  • 东汉荆州牧刘表长子:刘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琦

    刘琦荆州牧刘表的长子、谏议大夫刘琮兄。官至荆州刺史。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志》中对于刘琦的记载并不多,尤其是在曹操南下之后,关于刘琦行踪的记载简直少的可怜。不过,刘备以刘琦的名义夺取荆南四郡后,其突然病逝,这的确有些太过突然,不得不令人怀疑,而刘备作为刘

  • 三国曹魏重臣侍中:刘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晔

    东汉末年,是指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的时期。也即从黄巾起义开始,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立计算,为45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彼此混战。在此背景下,汉室衰微,所以对于刘备这样的汉室后裔,自然打出了匡扶汉室的旗号。对于刘备来

  • 张邦昌为什么会被金国立为傀儡皇帝?张邦昌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邦昌

    张邦昌,北宋末年宰相,在靖难之役后被金国强行立为大楚皇帝,建立伪楚政权,历时一个月。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会惊人的相似,宋太祖“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靖康之耻后,大宋王朝又上演了这样一出臣子窃权的戏码。但是这位臣子显然没有太祖

  • 如何客观评价王娡?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娡

    说到“王娡”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人的,熟悉这个人是从什么电视剧《美人心计》里面了解到了,但是很多人都感觉电视剧里面的王娡好坏啊,那么历史上有王娡这个人嘛?真正历史上的王娡真的就这么坏吗?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王娡是好人吗按现在的价值观来看的话,王娡其实并不算

  • 韦孝宽:南北朝最强守城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韦孝宽

    韦孝宽(公元509年公元580年),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陕西西安南)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为人深沉机敏,温和正直,好读经史。韦孝宽为人深沉机敏,温和正直,好读经史。他二十岁时,遇到萧宝夤在关中发动叛乱,

  • 三国曹魏大臣:何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何夔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在初期的时候,势力并不是最大的,后面他能成功建立曹魏成为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存在与他身边的人才也是分不开的。除了像典韦、许褚、荀彧、郭嘉等名将谋士之外曹操麾下就有一个叫何夔的人这也是让曹操非常头疼的一位臣子。跟着历史小编一起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何夔(生卒年不详),字叔龙,陈郡

  • 东汉末宗室陈王:刘宠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宠

    东汉末年,民不聊生,战乱横行,社会动荡不安。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东汉末年,虽然很多大家熟悉的诸侯,都不是汉室后裔,比如袁绍、袁术、曹操、马超、韩遂、吕布、董卓、孙策等。但是,实际上,在一开始的时候,汉室后裔却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比如幽州牧刘虞、兖州牧刘岱、

  • 明朝才子杨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慎

    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之子。今天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其字用修,号月溪、升庵。是武英殿大学士杨延和之一个。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同时又是书香门第,是得到良好的家庭教的,再加上他学习刻苦,经过他的努力,最终在他二十四岁时,

  • 蜀汉大臣侍中:董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董允

    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蜀汉四位有名的治国能臣,都怀相国之才。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登基称帝,正式建立蜀汉。彼时,刘备册封诸葛亮为丞相。在此之后,丞相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事务必亲自处理。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

  • 曹魏大臣邢颙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邢颙

    曹丕曹植的世子之争,是曹操集团中除战争和瘟疫之外“减员”最严重的一次风波。众所周知,曹丕曹植各有“羽翼”,另外他们各自又有一批支持者或拥护者。丁仪等人曾经陷害他人,蒙蔽曹操曾导致曹植一方占有巨大优势。但曹操身边不乏坚决拥护曹丕的大臣,有些是曹丕的党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