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中期宰相:李德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李德裕政绩有哪些?

唐朝中期宰相:李德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李德裕政绩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184 更新时间:2024/1/14 16:24:16

自安史之乱后,大唐早已没有了唐玄宗时的盛世,尤其是之后的皇帝,更是一代不如一代。眼看大唐江河日下,李德裕站了出来,近乎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大唐的颓势,在历朝历代都享有高度的美誉。李商隐誉之为“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范祖禹称赞他“李德裕之相武宗,皆有功烈,为唐贤相”。李德裕是如何一步步登上人臣巅峰,以一人之力做到扶大厦之将倾的呢?

一、父有贤名,治理地方

李德裕的出身使得他注定不凡,从他不喜参加科举,却能以门荫入仕,可见一斑。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同样被誉为一代名相,曾经因为提议削弱藩镇割据,裁汰冗官、巩固边防,辅佐唐宪宗开创了“元和中兴”。在父亲的引导下,李德裕自幼便胸怀大志,苦心攻读经史,才学兼备。有这么一个声名远扬的爹“罩”着,李德裕不仅根本不需要担心能不能做官的问题,反而还得为了避嫌疑而到藩镇任职,但也常被各藩镇辟为幕府从事。元和十五年(820),唐穆宗继位,“帝在东宫,素闻吉甫之名,既见德裕,尤重之”,李德裕也时常发表对国家和皇帝有益的策略,官职也水涨船高起来。

成为皇帝的近臣也难免不被他人眼红,李德裕也因此与自己在政坛上的一生之敌李逢吉结怨,不久就被其和党羽排挤,被外放为浙西观察使,“牛党”首领牛僧孺也趁机成为同平章事,被拜为宰相。到浙西任职后,李德裕革除陈规陋习,以儒家伦理道德教化百姓,几年之内便使得弊风尽除,还积极剿灭作乱多年的盗贼匪徒,“人乐其政,优诏嘉之”,但因为李逢吉当政使得李德裕难以返回中央。后来唐文宗继位,想要重用李德裕,但与李德裕、李吉甫父子为政敌的李宗闵在宦官的帮助下抢先拜相。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李宗闵将李德裕外放为郑滑节度使,后来李德裕改授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去了四川。而那些支持或与李德裕交好的大臣大都难逃一劫,被牛僧孺、李宗闵等人一起排挤出朝廷。而此时的四川也不好过,先是南诏入侵,民不聊生,后来节度使郭钊因病难以理事。但李德裕还是将局面稳了下来,“西拒吐蕃,南平蛮、蜒。数年之内,夜犬不惊;疮痏之民,粗以完复”。

二、好景不长,二度外放

唐文宗一直想重用李德裕,但因为牛僧孺、李宗闵等人从中作梗,一直难以实现。太和六年(832),唐文宗召李德裕入朝,同时将牛僧孺罢为淮南节度使;太和七年(833),唐文宗拜李德裕为相,“以本官平章事,进封赞皇伯,食邑七百户”,免去李宗闵的宰相之职。眼看流放的日子终于到头了,正当李德裕为未来的日子踌躇满志的时候,唐文宗却病倒了,而李德裕再次遭到排挤,又一次被外放。

因为李宗闵等人的诬陷,唐文宗不再信任李德裕,还将他外放到了浙西。但“牛党”的人却并不打算放过李德裕,在李德裕到浙西后又在唐文宗面前诋毁他,甚至诬陷李德裕在西川之时曾征收三十万缗悬钱,使得百姓的生活困苦,这些都让李德裕被一贬再贬。直到“甘露之变”爆发,宦官一朝得势,“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唐文宗这才对前事有所醒悟,知道李德裕是在党争中受到诬陷但也无可奈何。

三、君臣无间,辅政有功

甘露之变后,宦官不仅牢牢掌握军政大权,而且能左右君主的废立、生杀。开成五年(840),唐文宗病重,宦官将领仇士良和鱼弘志矫诏废黜皇太子,立唐文宗之弟唐武宗。本来宦官们的算盘打得很好,这位新皇帝迷信道教,喜好骑马游乐,还常常到教坊饮酒作乐,完全没有一个贤君的样子。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唐武宗的城府之深,沉溺声色犬马的唐武宗依旧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外有强敌侵犯,内有宦官干政的情况下,唐武宗排除万难,信任和重用李德裕,还逼死了宦官的“头子”仇士良,剪除宦官势力。

在唐武宗的全力支持下,李德裕大放异彩,先是打败了在边境大肆劫掠的回纥,抢回了和亲的太和公主,“斩首万级,降其部落二万馀人”。后来地方叛乱,在李德裕的强势推进下很快就将这些人杀了。自从唐武宗继位以来,五年间破回纥,平叛乱,用兵五年,期间的筹谋决策,选用将帅、征调兵力、起草诏令、指挥调度,全都由李德裕独自决断,其他宰相都没有参与。一方面说明李德裕能力过人,另一方面也足以看出唐武宗对其的信任,“以功兼守太尉,进封卫国公,三千户”。

就在大唐的事业蒸蒸日上时,唐武宗病逝了,唐武宗和李德裕这对能够逆转局面的黄金组合走到了尽头。宦官拥立的唐宣宗素来厌恶李德裕,就在亲政当天就免去李德裕的宰相之职。李德裕执政期间,劳苦功高,因此唐宣宗的做法令大部分人都十分惊骇。失去了唐武宗这个最大的盟友,又不被新皇帝认可,李德裕再次经历一贬再贬的痛苦,最终病逝在流放之地,“李遇武宗,独立不惧,经制四方,有相之功,虽奸党营陷,而义不朽矣”。

标签: 李德裕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赵国基业奠定者:赵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盾

    晋灵公是晋文公的孙子,晋襄公之子,然而不比父亲和爷爷的贤明,晋灵公完美契合了一个昏君形象,他自认为晋国强大,便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他颁布重税大肆搜括民膏,弄得晋国上下一片哀怨。虽然碰上了这样顽劣不化的君王,但晋国却没有在楚、秦的夹击下崩溃,丧失霸主的地位,原因在于晋国有这么

  • 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元好问诗作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是金朝末期文学家、历史学家,是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诗文词曲都十分擅长。下面跟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元好问的故事吧。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

  • 东魏名将东南道行台:慕容绍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慕容绍宗

    慕容绍宗(501年~549年),字绍宗,昌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1]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名将,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后。慕容绍宗早年原是尔朱氏部将,[2]担任并州刺史,封索卢县开国侯。归顺高欢后,历任扬州刺史、青州刺史、度支尚书、晋州刺史、御史中尉、徐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等职,进爵索卢县公。

  • 西魏名将都官尚书:王思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思政

    王思政,字思政,太原郡祁县人,北魏、西魏名将,历任散骑侍郎、中军将军、并州都督、荆州都督,后投降北齐,封都官尚书、仪同三司。幸运一:压对元修王思政出身于太原王氏大族,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舞文弄墨,成为士大夫,而是选择投笔从戎,成了一名武将,任职员外散骑侍郎。当时,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人在关中作乱,王

  • 曹操杀了吕布后为何不敢霸占貂蝉?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吕布,貂蝉

    说到貂蝉大家肯定都知道,是三国时期一个风华绝代貌美如花的大美女,貂蝉是吕布的妻子,但是曹操在白门楼将吕布斩杀后为何不敢霸占貂蝉,这是为什么,这显然与曹操的爱美之心不符合,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盘点盘点曹操发现了什么为何不敢霸占貂蝉。曹操杀了吕布后为何不敢霸占貂蝉,只因发现了他的一个秘密。貂蝉在民间传说中

  • 东汉末凉州军阀征西将军:马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马腾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马腾被写成对汉室十分忠诚的忠臣。东汉末年,董卓篡夺大权时,马腾为西凉太守,起兵应诏,为十八路诸侯之一。董卓败亡后,马腾同韩遂讨伐李傕、郭汜,因缺粮为其所败,退还西凉。曹操将汉献帝刘协迁往许都后,马腾进入东汉朝廷,参与刘备和董承等人除掉曹操的计划,因事情败露而逃回凉州。后来

  • 东晋才女“咏絮之才”:谢道韫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谢道韫

    谢道韫是东晋时期才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宰相谢安的侄女,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齐名,颇有文采。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出身世家大族的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

  • 东汉末才女:蔡文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蔡文姬词作特点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蔡文姬

    曹文姬是东汉末年时期著名才女,是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的女儿,她十分博学多才,精通书法、音律、诗词,“文姬归汉”的故事,为后人熟知,但在历史上,她流传下来的事迹并不多。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详。她是蔡邕的女儿,蔡邕是东

  • 三国曹魏宗室大将军:曹真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曹真

    曹魏、蜀汉、孙吴这三方势力,鼎足而立,战火纷飞,英豪迭起,无数英雄叱咤风云,。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虽然有任人唯亲的嫌疑,但算得上一代雄主的曹操自然不可能因为亲近

  • 三国蜀汉外交家:宗预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宗预

    263年,邓艾攻下绵竹,直逼成都。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宗预(?-264年),字德艳,荆州南阳郡安众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将领。东汉末年,宗预曾随张飞入蜀助平益州,又受辟为丞相诸葛亮手下主簿。在诸葛亮的器重下,宗预得以升任参军、右中郎将。诸葛亮病逝后,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