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时期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684 更新时间:2023/12/27 18:04:07

赵奢(生卒年不详),嬴姓马服氏,名奢,赵国邯郸人(今河北邯郸),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战国时代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后埋在邯郸市区西北十五公里处的紫山地区。

据《战国策·赵策》记载,赵奢曾对平原君赵胜提过自己曾经亡命入燕,得到燕王信任,被任命为上谷守。

赵奢人物生平

秉公执法

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依法处治,杀了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事的人。平原君大怒,要杀死赵奢以泄愤。赵奢趁机劝说道:“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家而不遵奉公家的法令,就会使法令削弱,法令削弱了就会使国家衰弱,国家衰弱了诸侯就要出兵侵犯,诸侯出兵侵犯赵国就会灭亡,您还怎能保有这些财富呢?以您的地位和尊贵,带头率先垂范,则能奉公守法就会使国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国家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而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平原君认为他很有才干,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全国赋税非常公平合理,民众富足,国库充实。

阏与破秦

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yān yǔ)。赵王召见廉颇问道:“可以去援救吗?”回答说:“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又召见乐乘问这件事,乐乘的回答和廉颇的话一样。又召见赵奢来问,赵奢回答说:“道远地险路狭,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哪个勇猛哪个得胜。(此意便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赵王便派赵奢领兵,去救援阏与。

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赵奢就在军中下令说:“有谁来为军事进谏的处以死刑。”秦军驻扎在武安西边,秦军击鼓呐喊的练兵之声,把武安城中的屋瓦都震动了。赵军中的一个侦察人员请求急速援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斩首。赵军坚守营垒,停留二十八天不向前进发,反而又加筑营垒。秦军间谍潜入赵军营地,赵奢用饮食好好款待后把他遣送回去。间谍把情况向秦军将领报告,秦将大喜,说:“离开国都三十里军队就不前进了,而且还增修营垒,阏与不是赵国的土地。”

赵奢遣送秦军间谍之后,就令士兵卸下铁甲,快速向阏与进发。两天一夜就到达前线,下令善射的骑兵离阏与五十里扎营。军营筑成后,秦军知道了这一情况,立即全军赶来。一个叫许历的军士请求就军事提出建议,赵奢说:“让他进来。”许历说:“秦人本没想到赵军会来到这里,现在他们赶来对敌,士气很盛,将军一定要集中兵力严阵以待。不然的话,必定要失败。”赵奢说:“请让我接受您的指教。”许历说:“我请求接受死刑。”赵奢说:“等回邯郸以后的命令吧。”许历请求再提个建议,说:“先占据北面山头的得胜,后到的失败。”赵奢同意,立即派出一万人迅速奔上北面山头。秦兵后到,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攻不上去,赵奢乘势居高临下,猛击秦军。阏与守军也出城配合夹击秦军。秦军不支,死伤逃散过半,大败而归,阏与之围遂解。

赵惠文王赐给赵奢的封号是马服君。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同,平起平坐。由于赵奢受封“马服君”。其后世子孙遂以“马服”为姓,后改单姓“马”。是马姓的重要来源。

子之

赵奢作为良将,有着高尚的品格。他不循私情,“受分之日,不问家事,”其子赵括少学兵法,言兵事,聪明强识,自认为“天下莫能当”。但仅记书本,并无实践。赵奢以此“不谓善”,他忧虑地对妻子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而他的忧虑,最终得到应验。赵奢死后,赵括为将,果然在长平之战大败于秦军,为秦军所杀,赵军全军覆没被坑杀四十余万。

历史评价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赵马服君赵奢”。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孙膑田单、廉颇、李牧、王翦而已。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赵奢。

细看赵奢的战争技巧,并不是依靠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蛮勇,真正使得赵奢赢得阏与之战的还是计谋,赵奢隐蔽作战企图,麻痹敌人,促其骄傲轻敌,尔后出其不意,突然发动攻击,以及抢先占领要地。

中国古代讲究出奇制胜,赵奢在这场战役中几乎是表现了个遍,以如此计谋,马服君赵奢当得此名。

标签: 赵奢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宋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玉

    宋玉,字子渊(约公元前298年-约前222年),战国时期鄢(今湖北襄阳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因父子矛盾而出走楚国,战国末期辞赋家,平生酷爱辞赋,既懂音乐亦善于写文章,曾事楚顷襄王,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辞赋家,与同时代的唐勒、景差齐名。所作辞赋甚多,流传作品有《九辩》《风

  • 战国时期楚国大臣三闾大夫:屈原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rdq

  • 春秋时期卫灵公夫人:南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子

    南子(春秋时期卫灵公夫人)(?―前479年?),春秋时期女政治家,河南商丘人。南子原是宋国公主,后嫁卫灵公为夫人。南子生性淫乱,与宋国公子朝私通。卫灵公不加阻止,反而纵容南子,召公子朝与其在洮地相会。卫灵公的太子蒯聩知道南子私通之事后,非常愤怒,便和家臣戏阳速商量,在朝见南子时趁机刺杀她。结果戏阳速

  • 东汉末豫州刺史:孔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孔伷

    孔伷(zhòu,古同“胄”),字公绪,东汉末年兖州陈留郡人。189年孔伷曾被董卓任命为豫州刺史,同时也是起兵讨董卓的地方势力之一。似乎在190年底被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攻杀或病死,所以190年另外出了一个豫州刺史孙坚。正史中孔伷的事迹较少,只《英雄记》提到他&ld

  • 东汉末北海相:孔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孔融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

  • 东汉末广陵太守:张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超

    张超(?195年),字孟高,东平寿张(今山东寿张)人,东汉末年大臣,陈留太守张邈之弟。初平元年(190年),初为广陵太守,参加关东联军酸枣会盟,共同讨伐董卓,推荐臧洪为诸侯同盟宣誓者。兴平元年(194年)夏,曹操攻打陶谦所辖徐州。为了援救徐州,张超兄弟联合陈宫,共荐吕布为兖州牧,攻打曹操根据地兖州。

  • 东汉末大司马:张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杨

    张杨(?-198年或199年)(《后汉纪》作张阳),字稚叔,并州云中(今山西原平县西南)人,汉末群雄之一,割据河内。汉末宦官专权,他奉大将军何进之命回并州募兵,此后一直留在上党攻打山贼。曾被匈奴单于掳掠为人质。汉献帝因为李傕、郭汜叛乱而流落到河东,张杨带兵来到安邑,被封为安国将军、晋阳侯。建安元年,

  • 东汉末河内太守:王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匡

    王匡(生卒年不详),字公节,中国东汉末年的地方军阀。兖州泰山郡(位于当今中国山东省泰安市东北方)人。官至河内郡太守。起初,在大将军何进底下,担任大将军府掾。何进去世后,受拜为河内郡太守。董卓执政时,与各地群雄,同时起兵来讨伐董卓。最后,因妹夫胡母班的亲属和曹操的联手攻击,而离世。在纪传体史书《三国志

  • 东汉末幽州牧:刘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虞

    刘虞(?-193年10月),字伯安。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汉室宗亲,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曾任幽州刺史、甘陵国相、宗正等职,在地方政绩卓著,颇有名望。中平五年(188年),刘虞出任幽州牧。累加至大司马,封襄贲侯。他镇守幽州时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主张以怀柔政

  • 东汉末白马将军:公孙瓒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公孙瓒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出自《刘宽碑阴》,《三国志》等文史多作伯珪,公孙瓒为刘宽门生,参与了刘宽的葬礼,碑阴为当时人甚至本人签名,故当从碑)其名与字的对应当是取自“圭瓒”一词,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早年经历公孙瓒是贵族子弟,但因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