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抗金宰相:李纲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宋朝抗金宰相:李纲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990 更新时间:2024/1/20 5:23:19

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其中,靖康耻,自然指的是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都城汴梁,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宋末年,宋徽宗也好,宋钦宗也罢,其实都有能力抵抗金国大军。尤其是本文所要说的李纲,是文官出身,但却曾以一己之力,几乎将开封连同北宋一并救下。可惜,在北宋末年的朝廷中,李纲这位能人屡遭排挤。一定程度上,如果他一直被重用的话,北宋难以灭亡。

首先,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邵武历史上曾出了2个宰相、7个兵部尚书、 271位进士,而李纲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公元1112年,宋徽宗这位皇帝在位时,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对于太常少卿这一官职,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这对于李纲来说,显然是大材小用了。

宣和七年(1125年)的冬天,金国两路大军进攻北宋,完颜宗望所率东路军直逼宋都开封。在宋廷一派慌乱情况下,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了一个建议,内容就是将皇帝之位太子赵桓,以此号召天下来抗衡金国。对此,宋徽宗同意了这一建议。等到宋钦宗赵桓即位后,自然要封赏帮助自己提前登基称帝的李纲,于是将李纲升为尚书右丞,该官职相当于右丞相一职。

北宋存亡之际,文官出身的李纲就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北宋都城开封的防御。在此基础上,李纲做好了开封城的防御工作,并亲自登城督战,击退金兵。在被李纲击退后,金国主帅完颜宗望见开封难以强攻,转而施行诱降之计。面对金国的诱降之计,力主坚决抗金的李纲,如同之后的岳飞一样,遭到了朝廷百官的孤立。于是,李纲被宋钦宗罢官。

在李纲被罢官的消息传开后,开封城的将士和百姓都愤怒了,因为他知道是谁坐镇指挥,击退金国大军的。于是,在开封城将士和百姓的压力,宋钦宗只能收回成命,李纲才又被起用。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开封,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之后,遂于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撤兵。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只要北宋上下众志成城,完全有能力抵挡金国大军的进攻。正如同战国时期的山东六国一样,不是真的打不过秦国,只不过各自心怀鬼胎,互相拆台,从而让秦国坐收渔翁之利。就李纲来说,在金国大军撤退后,不仅没有获得重用,反而被排挤到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等到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宋朝朝廷还对他处处限制。

于是,愤怒和无奈之下,李纲被迫于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辞职,这又给了他的对手以口实,将其贬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李纲被贬不久,金兵再次两路南下围攻开封。对此,在笔者看来,金国大军的卷土重来,固然是贪恋开封城内的财富,当然,这也和李纲被调走存在一定的关系。也即北宋自毁长城,金国岂能不“君子成人之美”。

最后,宋钦宗在被俘获的前夕,终于想到了李纲,立马下诏任命他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但已无济于事。当北宋灭亡,也即被金国大军攻破城池的时候,远在长江流域的李纲,自然是鞭长莫及了。在此之后,宋高宗赵构即位初期,一度任用李纲为宰相。在此基础上,李纲开展一场革新,仅用一个月就见到成效,结果两个月后又遭到罢免。

自此之后,李纲起起伏伏,没能获得南宋朝廷的重用,至于李纲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同样没有被宋高宗赵构这位皇帝所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李纲带着无尽的遗憾病逝,追赠少师。当然,作为抗金名将,李纲毕竟获得了善终的结局,对于岳飞这位名将,则被宋高宗、秦桧所冤杀,而靖康之耻,最终还是“犹未雪”。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李纲

更多文章

  • 三国蜀汉太傅:许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许靖

    许靖(?222年),字文休。汝南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人。汉末三国时名士、评论家。善行草, 因与从弟许邵俱以品评人物而闻名于世。后被刘翊推举为孝廉,任尚书郎。曾先后投奔孔伷、陈祎、许贡、王朗等人,于孙策攻王朗前与家属俱避难交州,受到交趾太守士燮礼待。其后受益州牧刘璋邀请,相继为巴郡、广汉、蜀郡太守

  • 三国蜀汉大臣:简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简雍

    简雍(生卒年不详),字宪和。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汉末三国时刘备帐下谋士。他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跟随刘备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简雍擅于辩论、议事。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与刘备同坐

  • 诸葛均生平介绍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诸葛谨、诸葛亮的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均

    诸葛均,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珪之子。三国时吴大将军诸葛瑾、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同母弟。人物生平父亲诸葛圭早逝,其兄诸葛亮与诸葛均及两名姊姊便由叔父诸葛玄抚养成长。后来汉廷选任朱皓以代诸葛玄之职,幸好诸葛玄与荆州牧刘表有旧交知情,便带诸葛亮与诸葛均同往依附,与兄长诸葛亮及两名姐姐避乱到荆州南阳

  • 三国曹魏将领:孙礼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礼

    孙礼(?-250年),字德达,涿郡容城(今河北容城)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孙礼为人刚毅而有勇略,曾经为保护魏明帝曹叡而欲独身搏虎,但明帝因担心孙礼有闪失而阻止了他;后来孙礼在芍陂与吴将全琮交战时亲冒矢石,奋不顾身,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终于击退吴军。后来孙礼因在清河、平原二郡的疆界问题上与曹爽意见不合

  • 三国东吴重臣:张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昭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三国时期孙吴重臣。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赤壁之战时,张昭持主降论

  • 曹魏西晋重臣太保:王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祥

    王祥(184年,一作180年268年4月30日 ),字休徵。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大臣,书圣王羲之的族曾祖父。王祥侍奉后母极孝,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王祥于东汉末隐居二十年,在曹魏,先后任县令、大司农、司空、太尉等职,封爵睢陵侯。西晋建立

  • 蜀汉大臣秉忠将军:孙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孙乾

    孙乾(?约公元215年),字公祐。北海郡(治今山东昌乐西)人。 东汉末年刘备的幕僚。最初被大儒郑玄推荐于州里。刘备领徐州,以孙乾为从事。自徐州跟随刘备,多次作为刘备的使臣。刘备定益州后,拜孙乾为秉忠将军,其待遇仅次于麋竺,与简雍相同。不久便病逝。人物生平随从周旋孙乾游戏形象孙乾最初被名士郑玄推举给

  • 三国东吴宗室丹阳太守:孙翊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翊

    孙翊(184年-204年),又名孙俨,字叔弼,是孙坚的第三子,孙策、孙权的弟弟。曾被大臣推荐为继承者。孙权继位后,孙翊任丹杨太守,后被身边的人边鸿刺杀。人物生平迁居江都初平三年(192年),孙策在孙坚下葬后举家移居江都,并在那里遇到张纮,孙策决定向袁术请得父亲旧部,占领吴会以报父仇,并留孙翊在内的

  • 三国东吴将领前将军:朱桓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桓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有一子朱异。孙权统事后,朱桓成为余姚长,为当地人民解决瘟疫,又招募士卒,讨伐当地山贼,所到之处,山贼都平定。后来代替周泰成为濡须督。夷陵之战后,曹仁率领几万步骑出征濡须,扬言攻打羡

  • 三国蜀汉谋臣:秦宓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宓

    秦宓(?226年),字子敕。广汉绵竹(今四川德阳北)人。三国蜀汉时谋臣,善舌辩。早年归刘璋,后降刘备。刘备伐吴前,秦宓劝阻,刘备大怒,欲杀秦宓。因诸葛亮及时求情,才保住性命,仅被下狱,后被释放,拜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蜀同盟后,孙权派张温至成都回访。酒宴之上,秦宓与张温舌战,说得张温无言以对。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