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大臣:潘世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清朝大臣:潘世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588 更新时间:2023/12/19 16:15:36

清朝君主独裁统治,因为小过失被罢黜或杀头的大有人在。在这种情况下,能占据高位并得以善终的大臣为数甚少。在这些人当中,历事4朝、为官40年的状元宰相潘世恩,无疑是典型代表,并被后世称为清朝300年来最有福气的官员。那么,潘世恩有哪些做官秘诀,以至于能长期混迹政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01 宦海浮沉

潘世恩 ,字槐堂,号芝轩,苏州府吴县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便以博学多识、才思敏捷而著称。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潘世恩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在殿试中考取甲榜第一名,成为令莘莘学子无比艳羡的状元郎。殿试夺魁后,潘世恩进入翰林院担任修撰,由此成为朝廷高级储备干部,前途一片光明。

嘉庆帝在位中前期,潘世恩因办事周到、低调内敛而深受器重,先后担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户部左侍郎、续办《四库全书》总裁、颖馆总裁、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务,并在嘉庆十七年(1812年)晋升为工部尚书,由此跻身重臣行列。此时,潘世恩只有42岁,其晋升之快远超同僚。次年,潘世恩调任户部尚书,仍署理工部尚书,不久又署理吏部尚书。

然而,就在潘世恩意气风发、憧憬相位之际,一场意外却将他踢出权力的中心。原来,潘世恩因为老母病亡,不得已辞官回家服丧3年,等到为母守孝期满后,他又以老父年迈为由,上书朝廷请求在家侍养老父。没想到,嘉庆帝对潘世恩的举动大发雷霆,下诏将他降为侍郎,但需要等到其父去世并为其守孝期满后,才能回京任职。如此一来,潘世恩在吴县老家闲居14年,堪称官场失意人。

等到潘世恩为亡父守孝期满,按规定回京任职时,已经是道光七年(1827年)四月,皇帝早已经换了人。不过,道光帝倒也还算厚道,遵照其父11年前颁布的诏令,立刻任命潘世恩为工部左侍郎,不久又实授吏部左侍郎。从道光八年(1828年)八月起,潘世恩先后署理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到道光十年(1830年)九月时又被擢升为工部尚书。就这样,潘世恩兜兜转转17年后,终于又回到尚书的任上。

02 位极人臣

自乾隆帝统治的晚期开始,清朝便开始走下坡路,而经过白莲教大起义的冲击后,国势更是萎靡不振。不过,处在帝国由盛转衰过渡期的道光帝,却是个因循守旧、疑心颇重的皇帝,非常讨厌倡言改革、锐意进取的臣僚,而对老成持重、循规蹈矩的官员大加青睐。正因如此,潘世恩复任尚书仅3年后,便被擢升为大学士,时在道光十三年(1833年)四月。

说段题外话。大学士在清朝属于正一品大员,往往兼任各部尚书,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令、指导批答奏章,并肩负着编纂史书或实录,充当会试考试官、殿试读卷官等角色,虽然没有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通常情况下,官员在入阁拜相前,往往要先担任一段时间的协办大学士,相当于副宰相,但潘世恩却跳过这个阶段直接拜相,由此可见道光帝对他的器重。

就任大学士8个月后,潘世恩又被道光帝任命为军机大臣,地位、权势更盛。有清一朝,军机处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凡国家大政、重要人事任免、重大案件审理等事宜,莫不参与其中,是实际上的中枢权力机关。通常情况下,官员在担任军机大臣前,往往要先经历一段“行走学习”的阶段,但潘世恩却跳过这个阶段直接进入军机处,同样令同僚既震惊又羡慕。

咸丰帝画像

除了担任大学士、军机大臣外,潘世恩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正月又被授予太子太傅的官衔,地位达人臣之极。在晋升为太子太傅的次年,年逾八十的潘世恩因腰痛无法上朝,道光帝特地下诏,让他带职在家长期休养,时病好何日视事。等到道光帝驾崩后,继位的咸丰帝同样厚待潘世恩,曾亲书“琼林人瑞”的匾额相赠,并多次请他推荐人才,可谓莫大的荣耀。

03 倍极哀荣

咸丰四年(1854年),潘世恩病死在北京,终年86岁。咸丰帝得知消息后悲不自胜,不仅亲临吊丧,并且下诏褒恤,赐谥号为文恭,入祀贤良祠。与此同时,咸丰帝对潘世恩的三个孙子潘祖同、潘祖荫、潘祖保分别赏给进士、翰林院侍读、举人的身份,并恩准潘祖同、潘祖保分别参加同年举行的殿试、会试。潘世恩历事4朝、为官40余年,死后能享受如此殊礼,在清朝可谓相当罕见。

晚清史学家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对潘世恩的人生甚是羡慕,并称他是300年来最有福气的宰相。在这本书中,陈康祺论述道:“本朝耆臣,生加太傅者五人,重宴琼林者八人,状元作宰相者八人,唯潘文恭公兼之。又大拜不阶协办,枢廷不始学习,皆数异也。富贵寿考,子孙继武,公之福祉,三百年一人而已。”

潘世恩虽然不可能看到陈康祺对他的评语,但他在世时,也同样认为自己是个无比幸运的人。在道光帝统治的中后期,内阁共有4位大学士,除潘世恩外,穆彰阿、宝兴、卓秉恬等3人都是他的门生,每次议事时都对老师尊敬有加。正因如此,潘世恩曾极为自豪地赋诗道:“翰苑由来重馆师,卅年往事试寻思。即今黄阁三元老,可忆槐厅执卷时。”

不过,潘世恩的仕途虽然很成功,但此君整日因循苟且、毫无担当,从不触怒当政者,并以保住荣华富贵为要务,至于帝国和民众的安危根本就不放心上,堪称庸官群体的典型代表。在这种人长期占据朝堂的情况下,晚清局势的糜烂,由此不难想象。因此,对于清朝来讲,这位300年来最有福气的宰相,非但不是帝国的“吉祥物”,反而是其最大的悲哀。

标签: 潘世恩

更多文章

  • 如何客观评价梁红玉?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梁红玉

    梁红玉是南宋大将韩世忠的妻子,但史书里却没有记载她的名字,只称她为梁氏。“红玉”是她去世以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最早是明朝的张四维在传奇《双烈记》里说:“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梁红玉原籍池州(今安徽省贵池县),出

  • 西晋开国功臣:卫瓘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卫瓘

    卫瓘(220年-291年),字伯玉。河东郡安邑县(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一带)人。三国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重臣、书法家,曹魏尚书卫觊之子。卫瓘出身官宦世家,年轻时仕官于曹魏,历任尚书郎、散骑常侍、侍中、廷尉等职。到了公元263年,卫瓘以监军身份参与伐蜀战争。蜀汉亡后,卫瓘与钟会一道逮捕邓艾;钟会谋反时,

  • 萧何为西汉的建立做出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萧何

    我们发现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有这么一个历史规律,除了耶律氏为固定皇族之外,以往的历任皇后都出自萧氏。之所以这么做,出处便在于萧何。作为汉初的第一任宰相,他用自己的实力给后代子孙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史学家把萧何评价到汉初三杰里面,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韩信懂得行军布阵;张良善于未雨绸缪;萧何则妥善管理后方,

  • 如何客观评价彭越?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彭越

    汉朝初年的历史上可以说是群星璀璨的一个时代,不仅有无数的谋略家,更有可圈可点的军事家。这些名将当中韩信无疑最具代表,击败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帮助刘邦夺取了江山。他依然没有逃脱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实际上他的死多多少少有点不冤枉。有一位名将功劳仅次于韩信,刘邦夺取天下的时候被封为梁王,这个人就是大名鼎

  • 如何客观评价名将甘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甘宁

    孙权十分看重甘宁,曾说道:“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张辽是曹魏名将,十分受曹操信任和其中,孙权把甘宁和张辽相比,足见甘宁在他心中的分量。那么,甘宁到底有什么本事,能让孙权如何看重他呢?东汉末年,天下纷乱,为了生存,甘宁带着一批同乡,在长江边上做起了拦路打劫的勾当

  • 吴芮为西汉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吴芮

    王朝建立初期百废待兴,起初为了国家稳定会发展经济。等到国家基础建设一落实,这些皇帝大部分都会对功臣下手。要不夺取他们手中的权利,列如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要么皇帝专门对这些开国功臣下手,列如刘邦朱元璋等。他们有一个特点,没有文化不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后者,对待功臣的态度一直为人所诟病。汉高祖刘

  • 明朝宗室鲁王:朱檀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檀

    朱檀是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母亲是郭宁妃,他英年早逝,为什么最后的谥号却是“荒”呢?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洪武元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为了使明朝江山得以永固,老朱通过跟功臣联姻的方式来加强皇权。比如说功劳最大的魏国公徐达

  • 明朝宗室齐王:朱榑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榑

    朱榑是朱元璋的第七个儿子,母亲是达定妃,他在建文帝实行削藩政策时被贬为庶人,靖难之役后恢复王位,但没过几年又被废为庶人,从此被软禁在南京至死。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封建时代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因此酿成了许多人间悲剧,比如说父子反目成仇等。分封制度从周朝开始,后来由事实证明

  • 西晋宗室安平王:司马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孚

    司马孚(180年-272年4月3日),字叔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焦作市温县一带)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自曹操时代起,司马孚就任文学掾,而后历经魏国五位皇帝,累迁至太傅。司马孚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协助司马懿控制京师

  • 东吴将领:朱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异

    朱异(?257年),字季文,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人。三国时期的吴国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之子,骠骑将军朱据之侄。出身吴郡朱氏。对此,在笔者看来,和陆抗一样,朱异也出自东吴的武将世家。朱异幼时与张纯、张俨皆因年幼有才而知名。一开始,朱异任郎官。嘉禾六年(237年),升任骑都尉,代父掌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