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桂,清朝名将,乾隆朝真正能够“出将入相”的朝廷大佬!阿桂一生战功赫赫,曾四次绘像紫光阁,而且两次名列第一,官至内阁首辅、领班军机大臣。有他在,和珅永远不敢妄称“朝廷一哥”!
王亶望和陈辉祖接连伏法以后,乾隆皇帝终于等到一个好消息——远征噶尔丹的阿桂将军,大获全胜,班师回朝了!
乾隆皇帝决定亲往阿桂军中犒劳将士,将士们山呼:
皇上升帐,末将伺候!
大清将领虎威如此,而且又都恭谨忠诚如此,乾隆皇帝龙心大悦,竟也开起玩笑来:
看你们这架势,好像朕又要调兵遣将了!
阿桂将军虽然以武起家,但到底是读书人出身,自然熟悉御前奏对的方式方法。我们来看阿桂“甜而不腻”的马屁:
皇上说的是,奴才跟着皇上几十年,打过无数的仗,从上下瞻对、大小金川、新疆伊犁到这一次平定准噶尔之乱,哪一仗都是皇上亲自指挥调度。这才有了九大武功,开拓大清疆土!
注意了,这才是回应乾隆皇帝这类自负君主的正确打开方式,战功赫赫?功勋彪炳?不可能,都是皇上的功劳,都是皇上调兵遣将的英明指挥!
自古以来,武将都会面对一个最为常规的尴尬,那就是“功高”以后的“镇主”嫌疑。阿桂将军功勋卓著,这次又远征噶尔丹并大获全胜,声名威望达到了顶点,自然就要面临乾隆皇帝必然会出现的猜忌问题。
这个问题处理得好,高官厚禄;这个问题处理得不好,身败名裂!
除了众将士一遍又一遍地山呼“皇上万岁”、“效忠皇上”的常规操作外,我们来看看阿桂将军的具体操作办法!
乾隆皇帝发问:
阿桂,你出征的时候,带回去十八万人吧!
阿桂将军如实回应:
后来又添了两个火枪营,一共十八万两千人!
未明确领导的真实意图以前,实话实说最是靠谱,因为只有实话实说才能让领导主动给出关键问题,但有隐瞒就会让领导改变内心意图,到时候你就更跟不上对话节奏,更差猜不透领导所想了!
乾隆皇帝继续给出问题:
那么这次班师回来,又带回多少人呢?
注意,类似这种战损问题,阿桂定会在奏报中详细汇报,可乾隆皇帝还是多此一举的给出了问题。这就说明乾隆皇帝的关注点并不在“带回多少人”的问题上,而是想借此证明点什么!
只是,阿桂还是没能明确乾隆皇帝的真正意图,只能再次按照奏报内容给予重复:
十七万一千人,只要是活着的,奴才都给皇上带回来了,一个也没落下!
乾隆皇帝的最终目的来了:
先皇雍正年间,年羹尧统帅三十万大军在西北打了三年,也未获全胜,损兵十二万!你这一仗获得全胜,可谓功勋彪炳,名留大清史册!
目的明确了,从战事效果来看,阿桂胜于年羹尧;从战损比例来看,阿桂更是胜于年羹尧;总之,阿桂这一仗打出了乾隆朝的威风,力压雍正朝!
历朝历代,无数名将用自己的切身经历证明了一个事实——这个战后论功的过程最容易出事,远了不说,雍正朝的年大将军就死在这上面。
如今,乾隆皇帝又将平定准噶尔的功劳全都推到了自己的身上,阿桂需要慎重面对了:
皇上,奴才用兵全凭圣上旨意点拨;再说,雍正年间,国库空虚,远征西北从来打的就是粮饷之仗,年羹尧一边打仗一边为粮饷发愁,奴才躬逢乾隆盛世、国库充盈,粮饷接济源源不断,因此士气高涨、势如破竹,西北大捷其实全是皇上的功劳!
战场用兵的决胜关键无外乎两点:运筹帷幄和粮草供应,阿桂认为“运筹帷幄”是乾隆皇帝旨意点拨;“粮草供应”的源源不断又全仗了乾隆皇帝亲自打造的盛世光景。总之,西北大捷和阿桂有什么关系,都是乾隆皇帝的功劳!
还是那句话,功劳永远都是领导的,只能是领导的,必须是领导的!
功高震主?那我不要功劳了,行不行?那我将功劳都推给领导,行不行?
不要觉得放弃功劳,你会损失什么,你的功劳只要领导不认,再多人认可都没用;可只要领导认可了,再多人不认也没用!
事实证明,乾隆皇帝对于阿桂的回答非常满意,一脸欣慰地来到帐外,开始“口头嘉奖”众将士:
绿营将士虎势熊威,尔等均堪嘉勉。
我们再来看众将士的山呼:
绿营将士,效忠皇上!
注意,这种齐声高呼乃系事先演练,口号的呼喊不但能代表将士们的归属,还能直接证明这支军队统帅对统治者的忠心程度。仅就这一点来看,阿桂可谓深谙官场之道。
有了阿桂刚才的表态,再加上将士们的口号,乾隆皇帝能放心了,可以给出嘉奖了:
好啊,有了你们这样的队伍,朕的腰杆就更硬了,气就更足了,大清天下第一!阿桂啊,你这个队伍带得好啊!朕一来就想跟你说了,自本月十六起,你仍回军机处,这绿营的事就交给额森特了。
注意乾隆皇帝这段话中的关键所在——“朕一来就想跟你说了”,既然早先想嘉奖阿桂,为何不早说,非得问一圈、看一遍后再给出“重回军机处”的命令?
原因很简单,他在试探,他在试探阿桂平定准噶尔以后的态度转变和忠心程度!很明显,阿桂凭借自己卓越的语言艺术和精明的事先安排,通过了乾隆皇帝的考验!
将这样一支重兵交给额森特,乾隆皇帝自然要交代两句:
额森特,在阿桂的折子里,好几次都提到你呀!这绿营交给你以后,你要把绿营的队伍带好,这个将士们发的饷银要督促他们寄回家去,贴补家用,不得聚赌、嫖娼!
将阿桂调回军机处,乾隆皇帝能够绝对掌控,但对于额森特的掌控就会明显差了一些,所以,乾隆皇帝趁机强调阿桂对额森特的举荐大恩,让额森特对阿桂忠心耿耿,而阿桂又在自己的绝对掌控之下;如此,方能确保自己对这支武装力量的控制。
额森特回应:
请主子放心,嫖娼者阉之;聚赌者,砍之!
在整部《乾隆王朝》中,这或许是额森特唯一一次的超常发挥,给出的回答符合自己的行伍身份,更符合自己武将的脾气秉性,这个时候的简单粗暴更能让乾隆皇帝放心!奈何,这次以后,额森特再无惊艳表现,如果不是军功在身,恐怕早就灰飞烟灭了!
贪腐案处理完了,远征准噶尔也大获全胜了,接下来,自然就到了乾隆皇帝的常规项目——败家!
朝堂上,乾隆皇帝发话了:
这个明年啊是太后的八十五大寿,朕想尽一份孝心,你们说说,这件事怎么个办理呢?
刚刚返回朝堂的阿桂第一个站了出来:
皇上,依例,太后圣寿应该在寿节前一个月才开始预做准备,现在离寿期还差整整一年呢!
阿桂,为什么第一个发言,而且还是较为明确的反对意见?
刚刚返回朝堂,阿桂急需树立自己的权威,急需向朝臣们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这关乎阿桂接下来的朝堂地位,更关乎乾隆皇帝对自己的倚重态度。领导提拔一位新的部门经理以后,遇事往往会先行征询这位经理的意见,目的亦是如此!
阿桂的这句话就是向所有人宣告:我回来了,还是朝堂一哥!
我们来看乾隆皇帝的反应:
是是是是,如果是援引成例的话,那现在当然是早了一点!朕今天想跟你们议一议,朕是想啊,修一座万福楼,作为对太后的孝礼。
给予了阿桂足够的尊重,帮助其树立权威、稳固地位,这是一位功臣该有的待遇。然后,乾隆皇帝没等任何人发话就直接下达了命令:
和珅!这个修万福楼的事就交给你了!
对你尊重,是因为你有军功在身;乾纲独断,是因为朕才是大清的扛把子!
只是,阿桂并没有领会乾隆皇帝的不悦,或者有点“蹬鼻子上脸”的嫌疑,再次给出了阻拦:
皇上,建楼修园子这可是大事,交给和珅......
我们来看乾隆皇帝的回答:
你是嫌他的官儿太小?好,那从现在起,和珅就是户部侍郎了!
现在,谁才是老大,谁才是真正的一哥?
阿桂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功臣,领导会给面子,但绝不会一直给面子,识时务者方为俊杰,知进退方为俊杰!
(本剧仅对电视剧《乾隆王朝》的剧情解析,并不牵扯真实历史,烦请看官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