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铁将军阿桂为何能力压和珅30年?功高震主还能80岁善终

铁将军阿桂为何能力压和珅30年?功高震主还能80岁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美丽萌宠故事 访问量:2644 更新时间:2024/1/6 1:52:14

历史长河中从来不缺少贪官、宠臣,但能做到和珅这样的却也是少见,和珅乃是乾隆的宠臣,乾隆是谁?乾隆乃是清朝皇帝,他在位统治时期素有“康乾盛世”的美誉,可见乾隆是位有能力的皇帝。

和珅作为“康乾盛世”的大宠臣、大贪官,为官期间所搜刮的财富之多,可以抵得上九年国库收入,富有程度令人瞠目结舌,在民间可谓是“人人喊打”,盼着这贪官早日下台,只可惜乾隆却一直对和珅宠信有加。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背后站着皇帝的宠臣,和阿桂对峙三十余年,却一直对其恭恭敬敬,不敢犯他秋毫,此是为何?

洞悉人心,和珅的崛起之路

和珅这个人,人们只道他是因为阿谀奉承才得以平步青云,但其实他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精通满、汉、蒙、藏等四种语言,于财之一道上颇有天赋,这几点加起来,才让他有机会登临高位。

和珅家族并不显赫,父亲只是一般武将而已,所以他的起点并不算高,最初只是在宫里做三等侍卫,虽然品阶不高,但他善于抓住能接触到乾隆的机会,当乾隆因为盗窃事件说出“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在场侍卫无一反应,只有和珅知道这句话出自《论语》,接茬道:“爷谓典守者不能辞其责也?”这样一来,乾隆就被他吸引住了目光,还将和珅叫到身边与之交谈。

和珅自小就明白科举的重要性,也明白知识的重要,在读书这块从不懈怠,于是在和乾隆的交谈中深得帝心,就这一次,直接破格提升成为了一等侍卫,而乾隆也因为和他的此次近距离交谈,对他有了几分考究,考量他是否属于可用之人。

在之后的日子里,和珅运用自己精通四门语言这一特长,为当时没带翻译官的乾隆,翻译了一封西藏送过来的文书,深得乾隆心意,而除此之外,和珅揣摩人心的本领可谓一绝。

当时著名的李侍一案,众人都在为贪官伏法欢呼,满朝上下都喊着要处死贪官,只有和珅看懂乾隆的心思,知道乾隆不想杀李侍尧,于是顶着满朝文武的压力,把人保了下来,虽然惹得满朝厌恶,却讨得了乾隆的欢心。

而这也正是乾隆喜欢他的重要原因,和珅这人虽然贪欲深重,但他善于揣摩乾隆的心思,尤其善于替乾隆背黑锅,也乐于替乾隆背黑锅,最关键的是和珅贪来的银子,只要乾隆需要,他可是一点都不小气。

例如乾隆六次下江南的费用,以及大兴土木建造宫殿的费用,都没有挪用国库里的一分钱,每次都是和珅给他安排的明明白白的,而且哪个有钱人不爱美女, 不爱玩?何况是身为一国之主的皇帝。

和珅熟知有些东西乾隆不方便自己开口,于是和珅也甘愿背负骂名,为乾隆寻美觅奇,就这样,和珅只用了短短几年,在官之一道上可谓是亨通无阻,直接从一个小小侍卫之职,一跃成为乾隆皇帝宠信的一品大员。

而且乾隆对他的宠信程度之高,基本上把肥差要差都让和珅当过一遍,不止如此,乾隆居然想为和珅“捡”个军功,使其能够进入军机处。

为何说是“捡”个军功呢?当时凡是要进入军机处的人,身上必要有军功,乾隆虽然有心让和珅进入军机处,奈何和珅并无军功,恰逢甘肃苏四十三造反,乾隆趁机让和珅跟随阿桂一起去平叛,蹭个军功回来。

只是阿桂当时还在河南督办河务,所以只能后走一步,但前线已有老将海兰察一名,故而乾隆也并无担心,在京城坐等好消息,然而正是这次,和珅和阿桂,甚至是和众武将结下了梁子。

和珅和阿桂的梁子

当时和珅以饮差大臣的身份去往前线,人还未到,陕、川等地的援军早早地抵达了甘肃,自发支援解除了兰州的围城之难,众叛军兵败如山倒,清军趁胜追击,把叛军打回了老窝。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清军刚胜,士气鼓舞,正是兵分五路将其一举歼灭的好时机,兵贵在神速,战场之上时机转瞬即逝,可偏偏这时,和珅带着人马姗姗来迟不说,还自作主张,制定了“兵分四路,共同进军”的新策略。

众将士本来就对他心生不满,何况和珅的策略还是错的,更加引起大家反对,可和珅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大家都看不起他这个钦差大臣,于是他以权压人,借着皇帝的威势来壮他自己的官威。

就这样,纵使人人不满,却还是按照和珅的安排做了,结果自然是惨败,其中图钦保部的大将军因此身亡,幸而海兰察并未听命于和珅,而是以陡峭的小路绕到敌军身边,给了敌军一个出其不意,得胜而归。

和珅见此,高挂免战牌,不敢再摆他那个钦差大臣的架子,直至几天后阿桂率兵赶来,得知此事后找到和珅进行询问,和珅害怕担责,居然说战败的原因是将士不听指挥,阿桂心中明镜一般,直接表示应该找出罪魁祸首,军法处置。

次日,阿桂当着和珅的面操练军队,众将士皆令行禁止,回头问和珅:“诸将殊不见其慢,当谁诛?”

事已至此,和珅顿感不妙,指挥权也不要了,当机立断地和众将士道了歉,并将整个平叛事件都交由阿桂处置,而阿桂也不负所望,大败叛军,凯旋而归,但此事损失一员大将,无数士兵是事实,阿桂联合了三十多个将领,联名上奏,恳请乾隆皇帝以后禁止和珅领军。

在此之前,和珅和阿桂两人的交集并不多,阿桂也只是和常人一般,不喜欢和珅这种奸佞宠臣罢了,而在此之后,两人算是直接撕破脸了,只是和珅并不敢在阿桂面前嚣张,倒是阿桂很不给他面子。

阿桂将军又被称做“铁将军”,全名叫做章佳·阿桂,严格意义上来说,阿桂将军算是和珅父辈那一代的,当和珅初入朝堂的时候,阿桂将军早就已经是位高权重了,所以和珅一开始也试图讨好阿桂。

但阿桂听闻他谄媚的名声,就已经严重不喜了,要不是两人不得不同朝为官,阿桂根本就不会和他见面,更不用说同和珅交好了,这完全是不可能的。

《清史稿》中关于阿桂对和珅的态度,有明确的记载:“乾隆末,和坤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和坤就与语,漫应之,终不移一步。”

之术:奇妙的对峙

于甘肃领兵事件之后,两人算是彻底撕破脸了,和珅知道自己无法拉拢阿桂,便试图搞垮阿桂,终于在乾隆五十年找到了机会。

军机处一文官,名为海晟,正是阿桂的手下,这人好女色,府中招了各色美人,不止如此,这人胆大妄为蔑视朝廷律法,宠妾灭妻,他的妻子自然是看不惯,屡屡干涉,一天,他和自己的妻子再次发生了争吵。

而此次,海晟还一时失手就把人打死了,打死人后,他身为朝廷官员,知法犯法,为了掩盖自己杀人的事实,他居然将妻子伪造成自缢身亡的样子,想以此逃脱律法的制裁,可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事被妻子的贴身丫鬟全程目睹。

这丫鬟找到自家夫人的弟弟,两人为其状告衙门,但衙门却早已被海晟打点好,两人求告无门,只好寻求天子做主,就把这事捅到了乾隆那。

和珅听闻此事,赶紧拿着新鲜热乎的心案卷和证言面圣,刚好这时阿桂为海晟求情,和珅抓住机会,于话里话外都在指责阿桂官官相护,企图诱使乾隆重罚阿桂,然而乾隆根本不会因为阿桂下属的过错而重罚阿桂,而是象征性的训斥处罚。

经过这件事情,和珅也摸清了乾隆的心意,知道乾隆是宠信自己,但不足以动摇阿桂的地位,加上阿桂为官几十载,比和珅早了三十一年步入朝堂,为朝廷所做出的功绩不止一二,在朝中臣子心里也是威望颇高。

故而,若无一击毙命之绝杀,如和珅这般聪慧的人,是断不会再行险招的,反而一再地在乾隆耳边夸赞阿桂治军严明,在军队威望颇高,可乾隆却好似不担心阿桂起兵造反,此是为何?

其实乾隆早前也担心过,阿桂领军期间打赢过不少战役,在民间和军队里都备受拥戴,朝中也不断有人担忧阿桂的心思不纯,于是,在一次阿桂再度得胜还朝的时候,乾隆想出了一个办法测试阿桂的忠心。

阿桂得胜归朝,乾隆龙颜大悦之下大加赏赐,赏赐之后又拉着阿桂去参加庆功宴,到了宴上,众人其乐融融,乾隆叫人给阿桂端去一杯酒,并说道:“这是朕赏赐给你的毒酒,喝吧。”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不明白皇帝为何突然来了这一出,阿桂心里也百感交集,便以为乾隆受奸臣蛊惑,担忧自己功高震主,故意在庆功宴上赐下毒酒,但既然是赏赐的,那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阿桂只是沉思片刻,便认命了,仰头将酒一饮而尽,乾隆看到他这么懂事,心中也十分满意,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阿桂既然能明白这句话,那么考验忠心的这一关,便是过了。

也正是因为此事,乾隆对阿桂也信任了不少,再加上满人文武双全的不多,而阿桂正是少数的“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人才,为朝廷打赢不少战役,实在是可堪大用之人,故而阿桂事实上一直都颇得乾隆重用。

而且阿桂虽然是妥妥的“官二代”,但他自小便勤学好问,敢于担责,在做人做事上又低调谨慎,虽然不如和珅那般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但胜在他是干实事的“一把手”。

故而,乾隆虽然在情感上更喜欢和珅的谄媚,但乾隆毕竟不是十足的昏君,他还是明白阿桂的重要性的,所以一直有意让两者互相压制,这也就造成了两人对峙三十年,阿桂依然稳居朝堂,甚至让和珅不敢招惹的局面。

参考资料:

《清史稿》

标签: 阿桂

更多文章

  • 当懒惰程度决定“心魔等级”,阿星和阿桂是趴菜,豆哥不一般

    历史人物编辑:如水的温柔标签:阿桂

    当懒惰程度决定“心魔等级”,阿星和阿桂是趴菜,豆哥不一般当懒惰程度决定“心魔等级”,阿星和阿桂是趴菜,豆哥不一般成长的话题永远离不开校园,校园中的你我快乐成长,而衰漫画所代表的校园漫画则介绍了你我的经历,回味和同桌之间的点滴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校园漫画当中吧。当懒惰程度决定“心魔等级”,阿星和阿桂是

  • 如何防范小人?清朝名将阿桂面对和珅采取的办法,能够立竿见影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阿桂

    如何防小人,一直是一个让很多人痛苦的话题。说痛苦是因为仿佛生活里总有那么一些小人,无孔不入地钻进我们的生活,干坏事,弄些小人之举,让人防不胜防,破坏人的好心情。所以,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很多人都加入了研究这一问题的行列中,然而,从古至今,取得的成果似乎都不是很大。运用今天的科技手段,我曾经无数次地请

  • 乾隆帝和珅、阿桂和刘墉、纪晓岚一起吃饭,座位原来是怎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阿桂

    与现代不同。在古代,座位非常重要。《仪礼》《礼记》对座位有规定。大概古人把座位作为区分尊贵的重要标志。现代人朋友间的座位可能很随意,但对于古代人,尤其是官场上的人来说,官品大小其实决定了他们的座位顺序,也算是潜规则了。言归正传,如果有一天,乾隆帝的亲信和珅、阿桂、刘墉和纪晓岚一起吃饭,座位顺序应该怎

  • 阿桂为国打了胜仗,乾隆皇帝派人送去一碗喝剩的粥,阿桂含泪喝完

    历史人物编辑:猫史天下标签:阿桂

    明清之际,金川部落首领趁着清王朝根基未稳脱离了清朝的统治,形成可割据势力。雍正元年,清朝皇帝为了削弱这些势力的存在,给予了他们一定的头衔和印信,将他们分成了大金和小金的区别。但到了乾隆年间时,这些势力的存在给清朝到来了无尽的困扰,因为环境的恶劣、贫瘠的土地、闭塞的交通、落后的生产条件等问题让生活在嘉

  • 和珅阿桂刘墉和福康安一起吃饭,应该怎么排座次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两张脸标签:阿桂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代表不同的尊卑次序,这一尊卑次序又是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的。清代达官贵人们排座次,首先看爵位,其次看官位,然后看资历和学历。依据清朝等级惯例,座位顺序应该为:福康安、阿桂、和珅、刘墉。但是清朝作为一个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的国家,其等级尊卑次序可以说是发展到顶峰的状态,是

  • 乾隆得知阿桂打了胜仗,赏赐给他一晚自己喝剩的粥,阿桂哭着喝完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阿桂

    大家都知道,阿桂是清朝著名的大将,根据史料记载,阿桂公元1717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阿桂的父亲是雍正、乾隆时期的重要官员,为了培养阿桂,他的父亲阿克敦在阿桂儿时,花重金请来了名师沈彤教阿桂知识!是的,就是在沈彤的教导之下,阿桂成为了朝廷的大学问家,在他18岁时候,阿桂成为了国子监的大学生,在公元1

  • 他是阿桂的孙子,深受乾隆、嘉庆赏识,无奈天生不是块打仗的料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阿桂

    嘉庆二年(1797)八月,以内阁首辅主持枢垣几二十年的阿桂辞世。太上皇乾隆痛失国之栋梁,让嘉庆帝亲临祭奠,并于次年加恩,任命阿桂之孙那彦成为军机大臣,乾隆此举既有护佑将门之后之意,也是有心培养新一代的年轻俊杰。那彦成,阿桂次子的次子,其父阿必达去世甚早,由母亲辛苦抚育成人。他自幼有大志,既继承了家族

  • 阿桂,父阿克顿,儿阿迪斯、阿必达,乾隆:阿桂子孙名字禁止用阿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阿桂

    众所周知,满族风俗称呼人时,是“称名不举姓”,就像努尔哈赤本是名,而姓是爱新觉罗,这样的例子很多。以至于后来读者看到清朝八旗中的文臣武将,都知其名而不知其姓。当然满族人也都这样互相称呼,具体原因有很多说法,有说是学习蒙古的“只称名不举姓”,有说是满族传统,说法莫衷一是。因为这种习惯,经常会被后人误解

  • 铁将军阿桂:乾隆不敢动,和珅不能比,功高盖主依旧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叫叫松松的小仓鼠标签:阿桂

    中国这长达五千年的历史虽然得以延续,但中间也不乏各式各样的坎坷与波折。人们从愚昧到开智,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下学会团结,最后组建部落城邦,一步步地踏入封建社会,最终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身处封建社会时期,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特性,改朝换代就变成了

  • 他是纳兰明珠的家奴,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家产竟高达200万两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纳兰明珠

    对于贪官的惩处,历代统治者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先抄家后治罪。鉴于这个历史规律,所以贪官们在案发之前往往会隐匿家财,最安全也最妥当的办法就是采取“窖藏”的办法,即将金银埋于地下。所以,官府在抄家时往往这部分为数巨大的家产成了落网之鱼。但是这窖藏之银有时又会突然现身,并引发出一系列的大案。最极端,且在民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