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防范小人?清朝名将阿桂面对和珅采取的办法,能够立竿见影

如何防范小人?清朝名将阿桂面对和珅采取的办法,能够立竿见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袁军 访问量:1447 更新时间:2024/1/5 23:18:28

防小人,一直是一个让很多人痛苦的话题。说痛苦是因为仿佛生活里总有那么一些小人,无孔不入地钻进我们的生活,干坏事,弄些小人之举,让人防不胜防,破坏人的好心情。所以,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很多人都加入了研究这一问题的行列中,然而,从古至今,取得的成果似乎都不是很大。

运用今天的科技手段,我曾经无数次地请求网络,希望通过它能为了提供一些防小人的经验,但总被这些经验弄得哭笑不得。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一种很“杰出”的办法是这样的:用一只小巧的玻璃罐子,里面装上粗盐,放入卫生间。再过一段时间,把玻璃罐子里的粗盐倒掉,就像是处理了小人一样,小人就不再有了。

说实话,这个办法试过好多次,别说得到很好的效果,甚至连一点作用也没有,于是只能作废了。后来,又有朋友说是在家里或办公室的显眼处挂一幅山水画,最好是水像瀑布状的,会把小人“拍”入万丈深渊,让其永世不得翻身。同样,山水画换了一幅又一幅,一幅又一幅的新的都变成了旧的,也没有什么用处。

就这样,在不得要领的防小人术里,一次次在所难免地开着接触到小人、也被小人多多少少伤害着的生活,很苦恼,束手无策。但是,近几日读史,却有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对付小人的好办法,在此很想记录下来,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阿桂

创始或者发明这个办法的人叫章佳·阿桂,是清朝的名将,曾屡次统领大军东征西讨,为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立下了重大功勋。四次被绘像于紫光阁,两次列名第一。是乾隆朝出将入相的少数重臣之一。他创立的这个办法是用来对付和珅的,因为在他的眼里和珅就是个“小人”。

苏四十三起义是清代中期少数民族起义。义军攻占河州(今甘肃临夏),进袭兰州。得到消息后,乾隆命阿桂和和珅前往督师平定甘乱,因为当时阿桂正在河南督办河工,乾隆就命和珅兼程先行。时间是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当年六月和珅到达甘肃,但义军已从兰州主动撤离,转移到距兰州三十里的华林山一带。和珅督军进攻,义军顽强抵抗,屡攻不下,很多清军都丢了命。

乾隆

阿桂到来后,和珅开始推卸责任,说是这是当地将领不听调遣所致。阿桂说,要是真有这种情况,就该军法从事,随后,他与和珅一起召集当地将领部署作战方略。但他面对发出的每一道指令,当地将领都应声答应,看不出来有谁不听话的。于是,阿桂就对和珅说:“我怎么看不出有人不听调遣呢?按你所说应该杀掉谁呢?”和珅红着脸,又羞又恨,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事情的结局是这样的:后来,乾隆颁诏斥责和珅没有把战争的实际情况上报,诏书上说:“自阿桂至军,措置始有条理,一人足办贼,和珅在军,事不归一。”下令和珅速回京。从此,和珅开始嫉恨阿桂,二人不睦。再后来的情况是这样的:和珅因为善于揣摸和迎合乾隆帝的心意,深得宠信,阿桂进京虽为领班军机大臣,地位在和珅之上,但因他十余年间经常外出,很少在京城处理政务,使得和珅乘机窃取大权,作威作福。对此,阿桂十分痛恨,却没有办法,为不使自己与和珅同流合污,他便创始或者发明了我们前中所说的提防小人的好办法。

和珅

什么办法呢?史书里是这样说的:一、除了乾隆同时召见二人外,阿桂平时与和珅是不来往的;二、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两人碰到了一起,阿桂尽量与和珅保持距离。是怎样的一种距离呢?但凡站在御阶旁,阿桂一定离和珅有十几步的距离,以示“愕然独立”。三、如果和珅有事硬要找他,和他商议,他只是“漫应之”,在十几步的距离内不移一步。

我把这三点总结为这样12个字:从不往来、保持距离、表明态度。从不往来、保持距离很好理解,表明态度不仅仅是阿桂在十几步的距离内不移一步,更重要的是还是谁做谁的事、谁干谁的工作、谁过谁的生活。有道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大家各走各的道,做个陌路人。但是你要来打扰我时怎么办呢?那我就必须告诉你,你我是从不往来、保持距离的,十几步的距离不小人移一步在此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风度。

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人们要相信,即便小人走上阳关道,也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把阳关道走成独木桥的。而阿桂面对和珅采取的办法,玻璃罐子里装粗盐、墙壁显眼处挂山水画强多了。如何防小人?距离始终立竿见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标签: 阿桂

更多文章

  • 乾隆帝和珅、阿桂和刘墉、纪晓岚一起吃饭,座位原来是怎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阿桂

    与现代不同。在古代,座位非常重要。《仪礼》《礼记》对座位有规定。大概古人把座位作为区分尊贵的重要标志。现代人朋友间的座位可能很随意,但对于古代人,尤其是官场上的人来说,官品大小其实决定了他们的座位顺序,也算是潜规则了。言归正传,如果有一天,乾隆帝的亲信和珅、阿桂、刘墉和纪晓岚一起吃饭,座位顺序应该怎

  • 阿桂为国打了胜仗,乾隆皇帝派人送去一碗喝剩的粥,阿桂含泪喝完

    历史人物编辑:猫史天下标签:阿桂

    明清之际,金川部落首领趁着清王朝根基未稳脱离了清朝的统治,形成可割据势力。雍正元年,清朝皇帝为了削弱这些势力的存在,给予了他们一定的头衔和印信,将他们分成了大金和小金的区别。但到了乾隆年间时,这些势力的存在给清朝到来了无尽的困扰,因为环境的恶劣、贫瘠的土地、闭塞的交通、落后的生产条件等问题让生活在嘉

  • 和珅阿桂刘墉和福康安一起吃饭,应该怎么排座次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两张脸标签:阿桂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代表不同的尊卑次序,这一尊卑次序又是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的。清代达官贵人们排座次,首先看爵位,其次看官位,然后看资历和学历。依据清朝等级惯例,座位顺序应该为:福康安、阿桂、和珅、刘墉。但是清朝作为一个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的国家,其等级尊卑次序可以说是发展到顶峰的状态,是

  • 乾隆得知阿桂打了胜仗,赏赐给他一晚自己喝剩的粥,阿桂哭着喝完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阿桂

    大家都知道,阿桂是清朝著名的大将,根据史料记载,阿桂公元1717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阿桂的父亲是雍正、乾隆时期的重要官员,为了培养阿桂,他的父亲阿克敦在阿桂儿时,花重金请来了名师沈彤教阿桂知识!是的,就是在沈彤的教导之下,阿桂成为了朝廷的大学问家,在他18岁时候,阿桂成为了国子监的大学生,在公元1

  • 他是阿桂的孙子,深受乾隆、嘉庆赏识,无奈天生不是块打仗的料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阿桂

    嘉庆二年(1797)八月,以内阁首辅主持枢垣几二十年的阿桂辞世。太上皇乾隆痛失国之栋梁,让嘉庆帝亲临祭奠,并于次年加恩,任命阿桂之孙那彦成为军机大臣,乾隆此举既有护佑将门之后之意,也是有心培养新一代的年轻俊杰。那彦成,阿桂次子的次子,其父阿必达去世甚早,由母亲辛苦抚育成人。他自幼有大志,既继承了家族

  • 阿桂,父阿克顿,儿阿迪斯、阿必达,乾隆:阿桂子孙名字禁止用阿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阿桂

    众所周知,满族风俗称呼人时,是“称名不举姓”,就像努尔哈赤本是名,而姓是爱新觉罗,这样的例子很多。以至于后来读者看到清朝八旗中的文臣武将,都知其名而不知其姓。当然满族人也都这样互相称呼,具体原因有很多说法,有说是学习蒙古的“只称名不举姓”,有说是满族传统,说法莫衷一是。因为这种习惯,经常会被后人误解

  • 铁将军阿桂:乾隆不敢动,和珅不能比,功高盖主依旧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叫叫松松的小仓鼠标签:阿桂

    中国这长达五千年的历史虽然得以延续,但中间也不乏各式各样的坎坷与波折。人们从愚昧到开智,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下学会团结,最后组建部落城邦,一步步地踏入封建社会,最终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身处封建社会时期,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特性,改朝换代就变成了

  • 他是纳兰明珠的家奴,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家产竟高达200万两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纳兰明珠

    对于贪官的惩处,历代统治者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先抄家后治罪。鉴于这个历史规律,所以贪官们在案发之前往往会隐匿家财,最安全也最妥当的办法就是采取“窖藏”的办法,即将金银埋于地下。所以,官府在抄家时往往这部分为数巨大的家产成了落网之鱼。但是这窖藏之银有时又会突然现身,并引发出一系列的大案。最极端,且在民间最

  • 纳兰明珠得知康熙想处死自己,交代妻子:快去弹劾我,说我要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谢哈说娱乐标签:纳兰明珠

    宦海沉浮,起起落落,中国古代的官场朝堂从来都不是一个清净澄明之地,皇帝与臣子之间、臣子与臣子之间,少不了要发生矛盾与摩擦,更有甚者,私底下暗流激涌、权力斗争互相倾轧。因此,但凡能在宦海官场上走一遭而且最终实现保全自身、平安终老者,则不得不说一定是异常聪睿、韬略高深之辈了。大清康熙年间,权臣纳兰明珠才

  • 纳兰明珠被康熙下狱,他却对妻子说:快去举报我谋反,晚了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亮哥打工标签:纳兰明珠

    1688年,纳兰明珠被康熙下狱,妻子来探望时,他却对妻子说:“快,快去举报我谋反,晚了就来不及了!”“什么,你不就贪了点钱吗?谋反可是要诛九族的。”纳兰明珠的妻子不解道。清朝朝堂上,绝对有纳兰明珠一席之地。他出身显贵,做官之路一路顺遂,刚开始,就在康熙跟前做侍卫,混了个眼熟。但真正让康熙注意到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