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擒拿鳌拜到与沙俄谈判,浅谈索额图在康熙一朝所做出的贡献

从擒拿鳌拜到与沙俄谈判,浅谈索额图在康熙一朝所做出的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孙建安 访问量:4904 更新时间:2023/12/6 12:20:18

前言

康熙一朝曾经出现过两大著名的权臣,一是纳兰明珠,二是赫舍里·索额图。二人皆为康熙帝的左膀右臂,为清帝国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二人地位虽然基本相同,但身为皇亲的索额图更受康熙帝重视一些。索额图也一直是忠实的帝党,一直为康熙帝排忧解难,同时也是名副其实的重臣、权臣。

自索额图步入官场以来,从一开始的吏部侍郎到后来的太子太傅、议政大臣,不久又被革去全部职务,最终又被再次用,成为领侍卫内大臣,可谓是大起大落。其个人能力也得到了康熙帝及朝野上下的全部认可。

但由于索额图身居高位之时经常以权谋私,不断招致皇帝反感。而且再加上康熙帝晚年时对太子一直不满,这些不利因素也都牵涉到了索额图自己的身上,最终一代重臣、能臣背负着"康熙朝第一罪人"的恶名含恨离世。

位至皇亲,助康熙擒拿鳌拜

公元1636年赫舍里·索额图出生于盛京,其父为赫舍里·索尼,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也是辅佐了清帝国四代君王的重臣。在索尼担任内大臣一职时,索额图也进入了宫廷之中,担任普通的侍卫。公元1667年索尼因病去世,索额图继承其父爵位并于次年升任吏部侍郎,后又成为一等侍卫。

顺治帝在驾崩前为储君爱新觉罗·玄烨指认了四名辅政大臣,分别为索尼、遏必隆、苏克沙哈和鳌拜。一是这四人都为顺治朝重臣,个人能力皆十分优秀。其次这四人也是在朝堂之上最有声望的四人,通过将其并列为辅臣,可以使四人互相制衡,使玄烨得以平稳亲政。

然而事情并未向顺治帝预想的那般发展,在其驾崩后不久,鳌拜的势力就开始急速膨胀,以至于其他三大辅臣都不得不向其低头。《清史稿·列传·索尼苏克萨哈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白尔赫图》中曾有相关记载:

"圣祖立,受遗诏辅政。时索尼为四朝旧臣,遏必隆、鼇拜皆以公爵先苏克萨哈为内大臣,鼇拜尤功多,意气凌轹,人多惮之。"

鳌拜之所以能够居功自傲主要因为在皇太极时期立下过无数战功,还曾经得到皇太极亲赐"巴图鲁"的称号。皇太极死后,鳌拜全力拥立豪格却未能成功,多尔衮也因此事多次想要将他除去,但一直未能如意。随着顺治帝亲政,鳌拜也成为了三朝老臣,在朝中的地位自然较高。

逐渐太皇太后孝庄也注意到了来自鳌拜的威胁,为除去权臣,于是意图拉拢其他三位辅政大臣联合成为一派。公元1665年,康熙帝迎娶索尼孙女,索额图侄女赫舍里氏为正宫皇后,康熙帝也因此得到了赫舍里氏的支持。

随着康熙帝日益长大,心智也渐渐成熟,对于鳌拜专权之事十分不满。作为皇亲的索额图自然也会站到康熙帝一边。公元1669年,康熙密诏索额图入宫商议,二人一人主外一人主内,共同为擒拿鳌拜之事做准备。在将鳌拜党羽尽数遣出京师后,康熙帝突然发难,将鳌拜擒拿下狱,索额图则奉命将鳌拜党羽缉拿归案。在这场夺权运动中,索额图因忠于皇帝故而得以晋封为保和殿大学士。

公元1675年,赫舍里皇后因产后虚弱不幸离世,所生皇子虽不是长子,但却是嫡出,而且长子也于公元1670年夭折,故而康熙将嫡次子胤礽立为皇太子,赫舍里氏的地位则更加尊贵了。

平定三藩,仕途大起大落

顺治帝死后,清初立下卓越功勋的三位边疆藩王开始蠢蠢欲动,即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顺治帝入关时曾经命三人镇守边关,以剿灭明朝残余势力,故而将三人分封为藩王,并授予掌管地方军政的大权。

但在康熙帝眼中,这三位藩王无疑是他心中之刺,时刻威胁着他的统治。并且三藩虽然对外宣称效忠清廷,但实际上已经成为国中之国,早已不尊清廷诏令。

从公元1667年开始,康熙帝就已经有了撤藩的念头,要求吴三桂将本地军政尽数交付与云贵两省的督抚,但吴三桂一直拖延,此事最终无果而终。公元1673年,康熙帝再次下诏命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交出大权,撤藩北归。对于撤藩一事,索额图表示强烈的反对。在他看来,当下新朝刚立,应当先行加强皇权随后再考虑撤藩事宜。并且三藩势力过于庞大,一旦一位藩王造反,其余两位藩王很有可能同时起兵以助声势,到时清廷将陷入被动局面。

但康熙帝执意撤藩,并将旨意同时送达至三位藩王手中。果不其然,公元1673年底,吴三桂杀害云南巡抚朱国治后起兵反清,其他两位藩王和割据台湾自立的郑经也与之呼应,帝国开始陷入内乱之中。

三藩之乱使索额图之虑成为现实,但其并没有在康熙帝面前大放厥词,哀怨皇帝不肯听信自己之言,反而日夜忙于军政,使康熙帝十分感动。《啸亭杂录》中曾经记载:

"索相当权时,多谋略,三逆叛时,公料理军书,调度将帅,皆中肯要。"

上述史料出自清代宗室爱新觉罗·昭梿之手。虽然昭梿并未亲身经历三藩之乱,因其为宗室成员,所以接触到的资料较为可信和全面。索额图之所以能够得到康熙帝如此喜爱,主要就是因为他总能够在关键时刻站在康熙帝身边,为其鞠躬尽瘁出谋划策。在内乱期间,康熙帝也对索额图的计策言听计从,基本上都能够采纳。

公元1680年,康熙帝的身体出现了些异样,就连上朝理政都无法做到,故而将全部政务交付给索额图办理。从这一年开始,索额图的权势达到了巅峰,但也开始逐渐受到康熙帝的注意。次年索额图为求自保,上奏请求告老还乡,但被康熙帝婉言拒绝。但三年后康熙帝又公开指责索额图结党营私,仗势欺人,将他内大臣、太子太傅、议政大臣等职务全部革除。又过了两年,康熙帝重新启用索额图,并授予侍卫内大臣一职。

在这六年间,索额图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但最终还是回到了朝堂之上。康熙帝此举想必是为了给索额图一个教训,令其收敛自己的不法行径。同时也能够看出康熙帝根本离不开索额图,仅将索额图革职两年就再次启用,足见他的个人能力十分突出。

北赴边疆,签订《尼布楚条约》

自明末崇祯年间开始,沙皇俄国就一直觊觎黑龙江流域一带的土地。公元1643年,沙皇派遣瓦西里·波雅科夫率领一百三十二名哥萨克骑兵侵入黑龙江一带,并在当地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当地人民奋起反击,但却因军械差距无法将其驱逐,但也击毙了七十九人。清帝国建立后,哈巴罗夫又率领一百五十人的小部队再次侵入黑龙江,并攻下雅克萨据为己有,甚至在此地建立起规模较大的堡垒。

公元1685年,康熙帝正式对沙俄展开反击,以彭春为将,起水路大军攻入雅克萨。直到此时,康熙帝仍然希望避免两国交战,故而主要采取劝降为主,只要沙俄军队撤出雅克萨,清军便不再追击,但却遭到沙俄的拒绝。六月二十四日,清军集结三千人猛攻雅克萨城,沙俄军队不敌溃败而走。

次年沙俄军队卷土重来,但清军早已撤退,雅克萨轻易的就落入敌手。七月清军再次围攻雅克萨城,几乎全歼城内守军。此后沙俄再也不敢侵犯黑龙江流域,并通过使者与康熙帝建立起联系,希望恢复和平状态。公元1689年,康熙帝以索额图为清帝国谈判代表,前往尼布楚进行谈判。

出发之前索额图向康熙帝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尼布楚、雅克萨两地及黑龙江流域的所有土地皆为大清所有,不可轻易放弃。《圣祖仁皇帝实录》中曾经记载了康熙帝给予索额图此次谈判的底线:

"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

康熙帝如此也是无奈之举,虽然清帝国在与沙俄帝国的交战中获得了胜利,但西北部的葛尔丹正在快速扩张,康熙帝希望尽快解决清俄问题,好尽快抽身解决西北局势。公元1688年索额图第一次出使时正时因葛尔丹正在侵略喀尔喀所以才无法抵达,随后才选择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在第一次谈判前,康熙帝也明确指出绝不可放弃一寸土地,但随着葛尔丹侵略速度的加快,康熙帝也不得不做出一定的让步。

谈判刚刚开始,沙俄谈判代表就"恶人先告状",称战争是由清帝国所挑起,并要求以黑龙江至太平洋为两国边界。索额图据理力争,并要求沙俄退兵至色楞格以西,两国以此处为界,沙俄自然也不会答应,第一日的谈判就这样不欢而散。次日谈判刚一开始,沙俄方面便要求将黑龙江一分为二,北部归属沙俄,南部归属清帝国,并在尼布楚周边部署重兵以此恐吓清帝国代表团。三日后,索额图命清军进驻尼布楚周边,将整座城团团包围,双方剑拔弩张,谈判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

就在此时,尼布楚周边的本地居民开始进攻沙俄军队,并且敦促清军与沙俄开战。沙俄当下正在西线与奥斯曼帝国交战,无力分兵远东,同时又担心清俄重启战端,终于放弃了原本的计划,同意清帝国提出的国境线规划方案,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沿线为清俄两国边界,并签署了《尼布楚条约》。

后世普遍认为《尼布楚条约》是清朝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在对沙俄军事作战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却将尼布楚地区割让了出去,并将罪责归咎索额图身上。

结语

索额图之所以能够身居高位,并且在被革职后又能重新回到朝堂之上的原因应当有三。一是索额图为忠实的帝党,无论何时都站在康熙帝的一边为其出谋划策。二是索额图的个人能力十分优秀,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他都够按照康熙帝的意愿处理的很好,成为康熙帝得力的理政助手。其三则是因为索额图为皇亲,身份较为可靠,康熙帝也可以放心将权力下放给他。

索额图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清帝国,从康熙帝亲政之日起就因联姻成为忠实的帝党,随后辅佐皇帝擒鳌拜、平三藩、征葛尔丹、与沙俄谈判等等。他所做出的贡献也都被康熙帝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康雍乾盛世的出现,也有索额图的功劳。但在其身居高位后就不断利用权势贪赃敛财,结党营私,逐渐招致康熙帝厌恶,最终被康熙帝下诏处死。

参考文献:

1.《清史稿·列传·索尼苏克萨哈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白尔赫图》

2.《啸亭杂录》

3.《圣祖仁皇帝实录》

标签: 索额图

更多文章

  • 《花落宫廷错流年》索额图被捕 太子被废 四爷成为最大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索额图

    《花落宫廷错流年》中的年淑媛被送入天牢,太子胤礽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他去求索额图,索额图虽是朝廷重臣,但是这件事不是一件小事,贺兰腹中的孩子是太子嫡长子、康熙皇帝嫡孙,这重量可是不能小觑。索额图也深知这个孩子的重要性,所以才觉得这件事很不好办,但是他又给太子出了这样一个主意:他说天下只有一个人可以抗

  • 纳兰明珠:虽是奸臣,却立三大奇功,康熙宁杀索额图,为何不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索额图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这些朗朗上口的悲凉爱情诗词,皆出自清词三大家之一的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即使身在官场,却厌恶官场的阿谀奉承,醉心于诗词的创作。而与之相反的是他的父亲纳兰明珠,从最底层的侍卫一路升至吏部尚书,可谓权倾朝野,

  • 康熙王朝:索额图想借康熙杀周培公,为何周培公又建议胤礽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樱空之雪只为今生标签:索额图

    本文仅从《康熙王朝》解析,不涉及正史。在这部历史剧中,有许多值得推敲的疑点,比如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时候,索额图想要借康熙之手杀周培公,接着周培公又建议立胤礽为太子,而胤礽正是索额图的外孙,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先给大家说下背景。索额图是康熙的岳父,他的女儿就是赫舍里皇后。明珠是康熙的大舅哥,他的妹妹慧

  • 《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吗?沙俄步步紧逼,索额图为何一再退让

    历史人物编辑:老冯说史标签:索额图

    原本是你的地盘,或者是你家的院子,无缘无故被人家给占了。你告诉我这是平等条约?很显然《尼布楚条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很多人说,丢掉的那些地方地广人稀,又没啥资源,没了就没了呗。还有人说,跟现在比起来,那时候的边境线算是非常不错了,偷着乐吧!其实我们应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清朝控

  • 《康熙王朝》中索额图收养朱三太子的女儿红玉,其用意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钱冬霞标签:索额图

    索额图(1636年-1703年)是大臣索尼第三子,康熙年间的权臣,是康熙皇帝的孝诚仁皇后的叔叔,也是太子胤礽的叔姥爷。康熙年间,索额图先后任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曾辅佐计擒鳌拜,故深受信任。后期,因参与皇太子之争,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去世。而《康熙王朝》中“朱三太子“杨启隆是

  • 夹在明珠和索额图之间,李光地内心一步一步变得阴暗狡诈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索额图

    其实挺同情李光地的,好多人都讨厌他,但是觉得他们好多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李光地本来是一届书生,就像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对社会充满希望,单纯的从书本上认为社会很美好。可是从禁海迁界好多孩子流落五家可归看透了官场的贪腐,所以他不愿意当官,只是帮孩子们申冤。可能他很想像伍次友那样做一个闲云野鹤。但是朝廷让

  • 《天下长河》:看了太皇太后的敲打,才知道索额图的野心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方圆教标签:索额图

    皇上已经让王光裕戴罪行事,为什么王光裕还要自杀?王光裕在他管辖的范围内,河道治理得一塌糊涂,终于在暴雨和洪峰的夹击之下,黄河决口,淹了七个州县,百姓伤亡惨重,农田村庄变成了泽国。护河如打仗,河防失守等同于兵败,死罪难逃,皇上要治王光裕的罪。明珠提醒皇上要谨慎行事,以免落得个“杀人有功,治河无力”的名

  • 清俄尼布楚谈判时,索额图以勒拿河为界,是否证据确凿?

    历史人物编辑:小韩韩说娱乐标签:索额图

    索额图之所以敢在谈判中,以勒拿河为界限,主要是因为,过去女真人没有入关前,他们的活动范围,的确达到了勒拿河一带。而沙俄在17世纪,才勉强抵达这一地区。恰好当时清朝的八旗军入关,没空搭理勒拿河那片冰天雪地的地盘,所以才会让沙俄有机可乘。清朝最初认为,自己已经入关了,那些冰天雪地的地方,没什么实际价值。

  • 韦小宝的官有多大,为何连康亲王和索额图都要巴结他?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索额图

    文/寂寞的红酒提起韦小宝,看过《鹿鼎记》的想必都不会陌生,韦小宝可以说是整部书里最牛的风云人物。韦小宝从扬州妓院一个没人管的嫖客私生子,到进宫做了假太监,再到康熙身边第一红人,整个人生充满了传奇。韦小宝虽然没读过书,但他利用自己的机智在官场上混的风声水起,连康亲王杰书,辅政重臣索额图、明珠以及御前侍

  • 索额图、明珠和佟国维,谁的能力更强一些?康熙为何要区别对待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索额图

    论关系亲疏的重要性。索额图的侄女嫁给了康熙,也就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明珠并不是康熙宠妃惠妃的哥哥,所以跟康熙没啥亲戚关系。佟国维就不同了,他的亲姐姐是康熙的生母,也就是说他是康熙的亲舅舅。此外他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康熙,分别是孝懿仁皇后和悫惠皇贵妃。所以说佟国维摇身一变,从康熙的亲舅舅,又变成了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