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让皇太极又爱又恨的关宁铁骑是谁打造的?最后被他拿下了吗?

让皇太极又爱又恨的关宁铁骑是谁打造的?最后被他拿下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163 更新时间:2023/12/8 16:09:02

明朝,作为一个从建立开始就没有停止过战争的王朝,诞生了太多战功卓著的军队和统帅,这些军队因明朝而生,大多也随着明朝灭亡而消逝在历史当中,但明朝有这么一支军队,先是为明朝而战,之后拥兵自重成为军阀,最后甚至“叛国投敌”助清兵入关,这支军队便是组建于辽东的关宁铁骑。

一、敌人的敌人

公元1616年,女真人努尔哈赤完成了对分散在东北各地的女真部落的统一,建立大金国,以表明自己承袭自完颜氏的金朝,并于三年后对明朝发布了“七大恨”的讨明檄文,正式与明朝决裂。

从这个时候开始,后金对明朝边境的袭扰越来越频繁。相比于主要是步兵的明军,后金的部队大多由弓马娴熟的骑兵构成,骁勇善战的同时具有极强的机动性。

在几次与后金军平原上作战失利后,明军开始转为守势。以大军筑城坚守,这样的作战方式虽然迟滞了后金的进攻步伐,却需要国库拨发大量的银钱来筑城以及充作军饷,同时又无法阻止后金对辽东地区的步步蚕食。

公元1622年3月,时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尉的王在晋,在勘探了辽东的防务之后,向明熹宗朱由校呈报,主张放弃辽东和辽西,以长城为边境,全军退守山海关,只用水师不断的骚扰后金腹地。这样一来,大明虽然失去了一块可有可无的土地,却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国家对军队的投入,极大地缓解明朝日渐亏空的国库压力。

王在晋的提议在现在看来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当时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王在晋被指责怯懦畏敌后,遭到罢免调任南京,改由孙承宗督师辽东防务。孙承宗虽有心夺回辽东的控制权,但明朝的官军在野战中实在打不过后金,孙承宗只能一边继续在山海关外向东修筑堡垒要塞,一边思考如何建立一支可以在野战中打败后金的新军。

王在晋被调任后,主动请缨驻守辽东的袁崇焕就成了辽东前线的最高长官,和孙承宗一样,袁崇焕也希望可以组建一支新军与后金军作战。

在观察了辽东各地的民众后,袁崇焕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兵源。

在当时的辽东地区,除了有汉人居住外,还有许多逃难至此的辽民,这些人虽然不喜欢明朝,但更讨厌在他们的土地上肆意掳掠的后金军。袁崇焕给朝廷上书,表示既然要固守辽东,那么在军队的构成方面就要不拘一格,即大胆的征召辽东当地的部族为军,利用辽东人固有的彪悍,以及想要守护家园和妻儿的想法,实现“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的构想。

袁崇焕的想法很冒险,但还是得到了皇帝朱由校和朝廷大员孙承宗的认可,袁崇焕立刻开始在辽东招募新兵,并将他们尽可能多的训练成骑兵,之后将其编入关宁军,准备与后金的八旗骑兵抗衡作战。因为驻守在山海关宁远一带,这支军队又被称为关宁铁骑。

就在关宁铁骑组建没多久,一场严酷的考验就到来了。

二、连战连捷

公元1627年5月,刚刚接手后金大权的皇太极,以为父报仇的名义,率大军围困锦州,攻城诱降的同时分兵攻打宁远,企图一举攻破明军防线。

后金围困锦州的消息传回北京,京师震动,立刻命令坐镇宁远的袁崇焕驰援,但袁崇焕非常清楚,皇太极围困锦州的目的就是要他出兵援救,这样一来,皇太极就可以发挥八旗骑兵的优势,在野战中将明军击溃。

同时,袁崇焕也清楚锦州城的实力,料定皇太极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将其拿下,所以只派了祖大寿和满桂带一万军前去救援,在仅仅与后金护卫粮草的偏师交战一番后,就撤回了宁远城。这样一来,既完成了朝廷的命令,还鼓舞了锦州城的士气。

很快,事情的发展就和袁崇焕想的一样,皇太极对锦州的攻势陷入了攻城不下劝降不成的困局。为免夜长梦多,皇太极一边继续围困锦州,一边调集军力对宁远发起猛烈攻势,只要能攻下一座城,他就有了和明朝谈判的筹码。

5月28日,集结完毕的八旗骑兵随着皇太极的一声令下冲向宁远城,城头上的大炮随即开火,隆隆的炮火声伴随着的是一排又一排八旗兵的倒下,但剩下的八旗兵依旧悍不畏死的向前冲锋。

作为统帅,皇太极专门研究过明军的守城方法,只要八旗兵可以冲过平原地带进入火炮的射击死角,就有希望攻上城头。

就在八旗兵付出一定代价快要冲到城下时,一向只敢据城坚守的明军居然打开了城门,一支手持三眼火铳的骑兵从硝烟后杀出,在距离八旗兵百八十米的距离上开火射击。

密集的铅弹瞬间便打乱了八旗兵的冲锋,不等八旗兵反映过来,明军已经冲到近前,将火铳调过来当做榔头砸向八旗兵。

这支突然出现的骑兵,便是关宁铁骑,他们阻挡住了八旗兵的前军,使他们无法靠近城墙,而城楼上的火炮则不断地轰击皇太极的中军和后军,战斗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中午,八旗兵依旧无法击退明军冲进城门。

随着八旗兵的死伤越来越多,以及主将的大帐被火炮摧毁,皇太极只好下令撤退。

5月29日,攻伐宁远不成的皇太极,率军退向锦州展开攻击,却在明军西洋火炮的猛烈攻击下伤亡千人后撤围。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军中的伤病越来越多,皇太极只好下令撤军返回沈阳。

宁锦之战,关宁铁骑一战成名,自从有了这支劲旅守备宁远,八旗兵再也没敢进犯。但皇太极攻伐大明的想法却一刻都没有停止,崇祯二年秋,恢复了一定实力的皇太极决议再次攻伐大明,这一次,皇太极选择绕道蒙古草原,避开了关宁铁骑,于10月26日突破喜峰口的守备入塞。

面对突如其来的八旗兵,刚刚因为拖欠军饷闹过兵变的明军在八旗兵的冲击下瞬间崩溃,到30日,八旗兵已经完成了对北京城最后一道门户遵化的包围。

接到八旗兵攻打北京的消息后,袁崇焕大为惊慌,如果真的让皇太极拿下北京,那么宋朝的靖康耻就要在明朝再次上演。危机关头,袁崇焕再次想起了手上的关宁铁骑,立刻命令据北京最近的山海关守将赵率教带领四千轻骑兵先行出发,自己统帅九千铁骑随后跟进。

让袁崇焕没想到的是,在赵率教的军队抵达之前,遵化已经被八旗兵攻陷,赵率教的军队在城外被伏击,全军覆没。

赵率教身死殉国的消息很快被袁崇焕得知,为了保卫京师,袁崇焕下令全军继续前进,赶往熹蓟州阻拦八旗军。当袁崇焕感到蓟州时才得知,皇太极已经率部去往通州,好不容易赶到通州又接到消息,八旗兵已经离开通州前往京城。

就这样,袁崇焕又率领关宁铁骑追着八旗军来到京城,此时的关宁铁骑已经是人困马乏,出发时的九千兵马也因为掉队只剩下五千。而这恰恰就是皇太极想要的结果,将袁崇焕的军队拖到疲惫不堪后,在京城下将其歼灭。

袁崇焕自然知道皇太极的想法,但他没有办法,为了搏一线生机,袁崇焕没有选择坚守,而是趁着八旗兵在广渠门外集结调度时,亲自率领关宁铁骑发起冲锋。

对于袁崇焕的攻击,八旗兵虽感到惊讶,却很快冲上去迎战,然迟迟无法将其击溃。随着越来越多的八旗兵向中军杀来,袁崇焕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在战斗中差点被一刀砍倒。

危急之时,八旗兵因为所有的军力都杀向中军,侧翼开始变得空虚,在南边奋勇作战的祖大寿抓住机会,联合及时赶到的四千铁骑杀到八旗兵后方。突然之间腹背受敌的八旗兵立刻出现慌乱,在关宁铁骑和城头火炮的共同打击下溃败。

三、没落叛国

广渠门一战后,袁崇焕解救了京师的困局,却遭到崇祯帝的怀疑被投进监牢,并于崇祯三年八月被凌迟处死。

袁崇焕死后,关宁铁骑落到了祖大寿的手中,继续驻防山海关。对于这支劲旅,皇太极是又爱又恨,总是希望可以将其收入自己麾下。

公元1631年农历七月,皇太极趁祖大寿率军在大凌河修筑城墙之际,以重兵将其包围,祖大寿率关宁军仓促应敌,无法突围。当时的大凌河城因为还没有修筑完成,所以只有几天的粮草预备,皇太极在围困祖大寿第十天后,便开始写信对其进行劝降。

对于皇太极的劝降,最初祖大寿一概不予理睬,继续坚守待援,但随着孙承宗连续多次的援救失败,以及城内粮食马匹的消耗殆净,祖大寿无奈之下只好在十月开城献降。

投降之后的祖大寿受到皇太极很高的礼遇和优待,当祖大寿提出愿意作为内应前往锦州帮皇太极夺取锦州城时,皇太极当即同意,却不料祖大寿一进入锦州就紧闭城门并组织官兵御敌。

皇太极虽知道自己被耍了,但对祖大寿之子祖可法等人依旧以礼相待。

世事无常造化弄人,1639年,皇太极再次起兵攻打宁远和锦州,祖大寿作为明将再次兵败被围,一起被围困的还有率军驰援的洪承畴,最后,两人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于1642年相继投降。

公元1656年,祖大寿在北京病逝,关宁铁骑这支劲旅落到了吴三桂的手中,成为了他割据云南的资本,以及最后起兵反清的先锋军。但此一时彼一时,三藩之乱时的关宁铁骑,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骁勇。

1678年,随着三藩之乱的平定,最后一部分遗留的关宁铁骑也化作了历史的尘埃。

标签: 明朝袁崇焕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朱祁镇被接回后,朱祁玉还将他奉为太上皇是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祁玉,明朝,风云人物

    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最后兵败被俘。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也先逐以送还明英宗为名义,率军南进,企图趁机攻占明朝都城北京。在朝中大臣于谦等人的建议下,先以郕王朱祁钰监国,后奉其为帝,最终稳住阵脚打赢了“北京保卫战”。那么郕王朱祁钰称帝之后,为何要尊被俘

  • 历史上钟会在巅峰时期的实力如何?有多少兵马?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钟会,字士季,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63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魏国派邓艾、诸葛绪和钟会三路大军伐蜀,邓艾率三万多人,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钟会率十多万人,三人合力进攻蜀汉,最后蜀汉灭亡了。蜀汉灭亡前后,这三路大军也同力不同心,钟会先后找借口

  • 达摩祖师为什么会来到中国?梁武帝问了他哪3个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达摩祖师,南北朝,风云人物

    达摩祖师原名为菩提多罗,后改名为菩提达摩,乃印度人。达摩祖师原是南天竺香至王第三子,出家为僧后师从般若多罗大师,精研大乘佛法,成为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般若多罗大师嘱咐达摩道:“我灭度67年之后,印度将有灾难;彼时印度佛法会受到大破坏,你那时要去中国传法。到了中国后,先在北方传法,因为南方的人还不懂佛

  • 真实的刘裕是什么样的?他在历史上的作用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裕,南北朝,风云人物

    刘裕字德舆,今江苏徐州市人。刘裕出身于,庶族地主家庭。曾祖刘混作过京口县令,父亲刘翘为郡功曹,刘裕自幼丧母,父亲又早死,祖业败落,家境贫寒,年轻时代依靠樵渔、躬耕养家糊口,艰难度日,倍尝人间辛酸。刘裕曾因赌博欠债无力偿还,被京口士族肆意鞭打。这种生活经历,使刘裕比较了解社会下层人民的疾苦,对当时政治

  • 狄仁杰只是一个三品的官员 他哪里那么大的权力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狄仁杰,风云人物

    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著名的大臣,从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狄仁杰即使在致仕(暂时退休)的时候依然对于地方官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而狄仁杰在职的时候权力非常大,不仅对于地方封疆大吏能够随意吓止,还能随时对这些封疆大吏进行抓捕。就算是大将军王孝杰见了狄仁杰也要恭恭敬敬的,从剧中我们也发现,狄仁杰在面

  • 东汉末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简介: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粲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粲(177年-217年

  • 岳钟琪到底是何许人也 为何会这么多人找他造反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岳钟琪,风云人物

    为什么这么多人找岳钟琪造反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雍正能顺利继位,离不开两个人:一个是九门提督隆科多,另一个是川陕总督年羹尧。这两个人,一个被雍正亲热地称为舅舅,另一个是雍正的大舅子,都是皇亲国戚,都重权在握,也都是雍正的股肱大臣。可是,由于他

  • 和珅被抄出了多少家底?嘉庆为何不敢对外公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和珅,清朝,风云人物

    提到中国古代最大的贪官,我想非和珅莫属。他曾是乾隆时期的第一权臣,家产达到9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十多年的财政收入!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但是嘉庆最后给和珅定罪的时候,却没有提到这些财产的来源,也没有公布具体有多少数字,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和珅倒台后,嘉庆一共给他定了20条罪状,主要分为七大类。第

  • 北齐胡皇后为什么最后沦落到去了青楼?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胡皇后,南北朝,风云人物

    胡太后是北齐安定郡人,其父为胡延之,母亲为范阳卢道约的女儿,兄为胡长仁。天保(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年号,公元550年—559年)初年,长相出众的胡氏在朝廷选美中被选为长广王妃。公元561年,561年,高湛从哥哥们手里接过了皇位后,长广王妃胡氏随即被册封为皇后。坐上这个“母仪天下”的位置,也算大富大贵了。

  • 司马睿为什么要娶寡妇当夫人?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睿,晋朝,风云人物

    晋元帝不娶贵族少女,却娶了一个丧偶穷妇人当夫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有句成语叫“皮里阳春”,却在晋朝被改为“皮里阳秋”,这是因为什么?这是因为郑阿春,因为郑阿春的子孙是晋朝的皇帝,百姓必须避郑阿春的名讳。郑阿春本是晋元帝司马睿的妃子,司马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