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江南募捐的过程中,皇四子胤禛得到了三个人的协助,一个是碰巧遇上的流浪乞丐李卫;一位是早就得到消息、提前等候地潜邸奴才年羹尧;另一位则是皇四子胤禛早就打算好,甚至早就安排好具体角色的田文镜。
将扬州知府车铭的官服“借”来以后,皇四子胤禛对田文镜如此说道:
“田文镜,本钦差重新启用你,你还敢不敢开罪同僚士绅,替百姓说话办事啊?”
对于这样的问题,别说是本性如此的田文镜,就算是车铭这等不顾百姓死活的官员也知道怎么回答,皇四子胤禛的这句话不是多余吗?
其实,这句问话并不多余,反而能起到极为关键的三个作用:
1、让田文镜立下好好办差、不畏权贵、为民做主的军令状;
2、给田文静指明这一阶段工作的主要方向和基本原则;
3、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在于,这句话还能传到以任伯安为代表的扬州官员和盐商富商耳朵里。
那么问题来了:皇四子胤禛是来江南募捐的,说白了就是来向扬州的官员和富商们要饭来了,求着哈着还来不及,为何还专门找来田文镜这样一个刺头,故意开罪呢?
这就是皇四子胤禛能够顺利完成江南募捐的原因所在!
煽动灾民闹事以后,胤禛曾经来了一场宴请扬州官员和盐商的“鸿门宴”。这场“鸿门宴”上,皇四子胤禛曾经对任伯安有过这样一句话:
“任大人,咱们总算又见面了,不容易啊!”
也就是说,自迎接了胤禛和胤祥以后,时任“江南巡盐道”,能够绝对制约扬州盐商的任伯安就一直没再露面,对募捐工作不但不支持,反而在京城“八爷党”的遥控下处处掣肘、百般刁难。
这种情况下,胤禛还怎么募捐,还怎么修河堤、赈灾民?
所以,胤禛必须逼着任伯安出面,而且还要牢牢制约住任伯安才行!
怎么才能做到呢?
重用田文镜就能达到这个目的!
为田文镜指明了工作方向以后,田文镜给出了这样一句豪言壮语:
“苟利社稷,不过粉身碎骨而已,何惧之有!”
知县任上,田文镜能把有钱没钱、钱多钱少当成判官司的唯一标准;面对赈济灾民这种关乎百姓生死的大事,田文镜会怎么干,愿不愿意开罪同僚士绅,愿不愿意为民说话办事,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也就是说,只要重用了田文镜,扬州的官员和盐商们就别再想有肃静日子了!
田文镜上任以后,下属官员曾如此解释粥厂较少的问题:
“如果我们这里的粥施多了,附近州县的灾民都涌了来,我们受不了啊!”
凭心而论,这个官员的解释并没有问题;而且,这也是摆在扬州府面前的现实问题,不牵扯是不是为民说话办事,更不牵扯扬州官员的赈灾态度。如果换成一位正常官员,很可能就会考虑现实问题,遵照这位下属的建议,可皇四子胤禛之所以重用田文镜,就是因为田文镜不正常!
来看田文镜的命令:
“从明天起,立刻增设五个粥厂,你听仔细了,一日两顿,粥要插筷子不倒,毛巾裹着不渗,凉饭团子要手拿着能吃,再饿死一个我唯你是问。你们都立即给我回本县,十天以内筹粮一千石,押交府库大仓。你们都知道,我田某头上这个顶戴是借来的,你们有谁愿意拼着自己的顶戴不要,我田某奉陪到底!”
就算田文镜的官服是借来的,就算田文镜的扬州知府是署理的,被田文镜毕竟待在知府位上,更关键的是,他背后还有两位当朝皇子,钦差大臣撑腰。面对田文镜的要求,这些下属官员就只有两个选择:
1、向任伯安求救;
2、按命令办事;
结果呢,任伯安还是严重按照皇九子胤禟的命令——“按兵不动”;于是,扬州官员只能严格按照田文镜的命令,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增加粥厂数量、提高饭食质量,最大可能的吸引了附近州县的灾民。
既然任伯安还是没出面,胤禛的计谋不就白用了吗?
任伯安没出面,胤禛还有下一招;但此时的扬州由胤禛和胤祥这两位钦差大臣坐镇,附近州县的灾民拼命往扬州城内涌来,就是对胤禛、胤祥最大的褒奖,就是对两位皇子正面形象最大的维护。正如李卫给胤禛、胤祥汇报时所言,“吃了粥的灾民们都说二位主子是救命的菩萨”,这种民声如果传到京城,传到康熙皇帝的耳朵里,会有何种效果,可想而知。
别忘了,康熙皇帝后来可真就听到了“天不惊、地不惊,就怕四爷掉回京”的歌谣!
只是,灾民们拼命涌向扬州城,也必定会带来巨大隐患,比如抢劫盐商富户,比如灾民暴动等。对于这种情况,皇十三子胤祥也给出了担忧:
“四哥,你觉得咱们这么做行吗?扬州府增设粥厂,每日两瓢的事传开去,那四下州府的灾民还不都往这儿涌啊,那可怎么办?”
皇四子胤禛则气定神闲地给出了回应:
“老十三,你瞧好了,你四哥要的就是这步棋!”
胤禛口中的“这步棋”,就是逼着任伯安出面或者有所动作的下一招!
在灾民拼命涌进扬州城的基础上,皇四子胤禛又给田文镜去了一道命令:
“你的差事办得不错,盐商们的钱不易讨,我知道你的难处,你一个人讨不到钱,不妨多叫些人去讨!”
这个命令一下,再加上本就属于灾民群体的李卫、高福带领,灾民开始疯狂占据城内的盐商富户,甚至直接威胁到了任伯安的府上。
这种情况一出现,年羹尧慌了:
“今天早晨城门刚一打开,一群灾民就涌进城来,势不可挡!奴才担心怕闹出什么事来吧!”
胤祥也慌了:
“四哥,我觉得这事不得不防吧!”
可皇四子胤禛依然不以为然,只是安排年羹尧派兵巡逻,防止“抢劫、杀人、放火”这等严重事件的出现。
皇四子胤禛为何不慌?
1、城中灾民纵然很多,但都念着田文镜还有两位钦差大臣的好,并不会出现暴动的情况;
2、李卫和高福这两位本属于灾民行列的带头人,能够起到决定性稳定作用;
3、年羹尧手下的兵丁也绝不是吃干饭的,也能绝对程度上维护好城中治安。
只是,胤禛要的就是这种巨大的治安压力,让任伯安和那些盐商富户惶惶不可终日,逼着任伯安出面或者向京城的主子——皇九子胤禟请示下一步动作。
那么,胤禛的目的达到了吗?
在安排好这一切后,皇四子胤禛又给年羹尧下达了一道命令:
“亮工,你再给我派些兵,把住通往扬州的各个关口,要是透漏了风声,我拿你是问!”
可镜头一转,远在京城的皇九子胤禟就立马得到了灾民进城的消息,年羹尧为何没能防止消息走漏?
皇九子胤禟将“按兵不动”的消息传回扬州城的时候,年羹尧能截获信件、杀了送信人,可这个消息送出扬州城的时候,年羹尧为何就没能发现?
这些都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皇四子胤禛的授意下,年羹尧的刻意为之。
这就是胤禛想要的结果,逼着任伯安向京城请示,然后在京城给出指示以后,截获信件并以此要挟任伯安!
看到这里,又有一个颇为令人费解的问题,那就是截获信件以后,皇十三子胤祥的一句话:
“难怪平时八哥九哥出手那么阔绰,原来这些江南的盐商们,每年要向他们缴那么多银子!”
一封指示任伯安“按兵不动”的信件,为何能让胤祥看出这些信息?
这就是皇四子胤禛的另一个目的——明确掌握“八爷党”和江南盐商之间的勾连!
毕竟,皇九子胤禟的指示能让任伯安就范,就能决定江南募捐的成功;但如果掌握了“八爷党”和江南官员、盐商之间的勾结,就能成为日后夺嫡的砝码。
只是,皇九子胤禟为何就在这样的信件中流露出江南盐商给自己上供的钱数呢?
别忘了,灾民进城直接威胁到了任伯安的切身利益,威胁到了那些盐大爷的切身利益,为了能让皇九子胤禟出面帮忙,他们就必定会用自己每年缴纳的“孝敬”来请求或者逼迫。
这封信中,很可能会出现这样一句话:九爷,您再不管,今年孝敬您的二百万两银子可就保不住了!
这才是皇四子胤禛那句“有了这封信,我就不信任伯安敢不就范”的真正原因所在,这才是皇四子胤禛重用田文镜的最终目的!
所谓“办大事者,以选替手为第一要义”,田文镜就是皇四子胤禛的“替手”,就是撬开扬州官场和士绅阶层的“孤臣”,就是顺利完成江南募捐的巅峰权谋。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