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普通小资家庭尚且妻妾成群,作为九五至尊的皇帝自然少不得三宫六院。据史实记载,清朝皇帝平均每一位有12.4个后妃,也就是十二个女人共侍一夫。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可清朝有这么一位妃子,家世并不显赫,容貌也只是平平,却陪伴一位皇帝整整六十五年,她就是乾隆的后妃之一,珂里叶特氏。
潜邸旧人
珂里叶特氏,南苑海子人,员外郎额尔吉图之女。雍正时,入侍宝亲王藩邸,为格格。珂里叶特氏的出身实在是极寻常,运气却是极好的。
家世一般,却嫁了未来的皇帝,她一定从未想过这样的可能。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雍正第四子宝亲王爱新觉罗·弘历继承帝位,二十四日,珂里叶特氏获封海常在。
一切都来得如此突然,陪伴多年的丈夫一朝之间便成了九五之尊,福晋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与珂里叶特氏同在潜邸侍奉的还有富察氏,那拉氏,高佳氏,苏氏等,位分均在珂里叶特氏之上。由此可见珂里叶特氏一开始在潜邸时并不受宠甚至可以说是受尽冷遇。
紫禁城的城墙真高啊,像一只华丽的牢笼。初入宫的珂里叶特氏不受宠爱加上位分极低,被一宫主位欺压,连内务府也敢公然克扣本就不多的份例。
那段日子真真算是如履薄冰,好在珂里叶特氏与苏氏和那拉氏关系较为亲近,让生活多了些许慰藉。
好在乾隆初登大宝秉承着雨露均沾的原则,渐渐发现了珂里叶特氏不争不抢,温婉贤淑的好处来。乾隆二年,珂里叶特氏晋封海贵人,深宫里的日子才算好过了些。
母凭子贵
随着后宫嫔妃的增多,珂里叶特氏也渐渐被乾隆遗忘,好在海贵人锦鲤附体,在仅有的几次恩泽下,怀孕了。
乾隆六年二月初七,珂里叶特氏生下皇五子爱新觉罗·永琪,十三日封为愉嫔,从那时起珂里叶特氏的命运被改写。
按照皇室传统,嫔妃的孩子本是不能自己养育的,这样的规定是为了让嫔妃不要过多的关注孩子更好地服侍皇帝。
愉嫔自然是不愿的,幸运的是,彼时的那拉氏已位至贵妃,永琪名义上是交给娴贵妃抚养实际是两人共同抚育这个孩子。
那拉氏出身望族文采斐然,珂里叶特氏不喜言语却也细致聪慧。由两人精心培养的永琪永琪幼聪慧学,深受皇帝喜爱。
愉嫔因此母凭子贵,虽然乾隆仍是不爱她,却给足了她面子上的荣宠。永琪平安的长大,显露出了更多的才能。
少习马步射,武技颇精,博学多才,娴习满语、汉语、蒙古语,熟谙天文、地理、历算,尤其精于天文算法。乾隆对这个儿子尤为满意。乾隆十年,珂里叶特氏再次晋升为愉妃。
可即使永琪再如何优秀,乾隆对立嫡之事颇有执念,总是犹豫不决。嫡长子永琏早已死于乾隆三年十月,此时另一个嫡子永琮,乾隆赞其"性成夙慧,歧嶷表异,出自正嫡,聪颖殊常",欲立其为太子。
可天不遂人愿,乾隆十二年,皇七子永琮死于痘疫。祸不单行,乾隆十三年,皇后富察氏悲痛过甚病入骨髓,死在了东巡回京的船上。
同年,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因为在孝贤皇后葬礼上不够悲痛,被多疑的乾隆严厉斥责并剥夺成为太子的权利。
这时的永琪,无疑是最合适不过的储君人选。而她的生母珂里叶特氏,在那时也是有登上后位的资本的。
晚年殊荣
可珂里叶特氏不愿去争,她只想好好抚育永琪,只愿他的儿子健康平安以后做个闲散王爷已是极好。
乾隆十五年,皇贵妃那拉氏登上后位。珂里叶特氏的生活那时已极为安稳,过了好些年锦衣玉食的平淡生活。
乾隆二十八年,圆明园九州清晏殿失火时乾隆和妃嫔们正于其中避暑。突发大火之后,和亲王弘昼贪生怕死,站在一旁漠视,是永琪不顾安危进入火场将乾隆救出。
乾隆大惊,弘昼的不作为让他大发雷霆,和勇入火场的永琪形成鲜明对比,他再次动了立永琪为太子的心思。乾隆三十年,年仅二十四岁的永琪获封和硕荣亲王,这种殊荣在乾隆帝的诸子中只有三人享有。
此外,"荣"字也是一个十分尊贵的字,由此可见,乾隆封永琪为"荣亲王",本身就已说明了对他寄予的厚爱的期望。
可惜的是,永琪并未继承父母长寿的基因,受封第二年,永琪就卧病不起,于四个月后不幸早逝,谥曰纯。
乾隆异常悲痛,他接连失子又痛失储君,愉妃也整日以泪洗面。在那之前的愉妃空有安稳,在那之后皇帝反倒生出些同病相怜的情感。
愉妃开始频繁被翻牌子,两人互相慰藉失子之痛,倒像一对平常夫妻那样。好景不长,即便有乾隆的长久陪伴,愉妃还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老颓败。
不会有人喜欢凋谢的花,乾隆也不会喜欢年华老去的女人。愉妃沉寂了一段很漫长的时光,直至乾隆晚年,后宫妃嫔相继死去,乾隆也不再年轻,这时温婉贤淑且健康的愉妃便是他的最优选择。
两个年过百半的人凑在一起相互取暖,或许说些年轻时候的事,或者缅怀过往,或看书作画。在愉妃生命的最后几年,还是频繁地被翻牌子。
她陪伴乾隆六十五载,存在感一直不强却胜在细水长流。乾隆五十七年,愉妃寿终正寝。五十八年葬裕陵妃园寝,奉谕照贵妃例办理,一应礼仪与庆贵妃同,由此可见乾隆晚年对她的喜爱程度。
珂里叶特氏一生的兴衰荣辱都系在乾隆和荣亲王身上,这是所有古代女子的宿命,也是是封建时代的产物。
就连她死后,后人记载的主要成就也只是生下和硕荣亲王。古代深宫女子都是如此的,在金钱堆砌的浮华里葬送一生,一生都只能依附丈夫和儿子。
所幸我们的现代社会对于女性的地位还是相当看重的,而在人人平等的大社会条件下,以前那种情况也不会再出现了。
文/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