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洪秀全给英国人写诗,内容颠覆历史,学者:杨秀清或是冤死

洪秀全给英国人写诗,内容颠覆历史,学者:杨秀清或是冤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斋 访问量:1248 更新时间:2024/1/18 19:11:08

公元1856年,太平天国历经6年,席卷全国18个省份,大半个中国都被太平天国的旗帜所覆盖,此时的太平天国,可以说已经达到鼎盛阶段。但再坚固的堡垒,总会从内部瓦解,当年6月,太平天国突然发生内乱,史称“天京事变”。天王洪秀全指使北王韦昌辉带兵夜袭东王府,在东王府里制造了一批大规模的屠杀。东王杨秀清猝不及防,最终被杀。不仅如此,杨秀清的家眷以及东王府的3万多亲信,几乎全部被诛。

杨秀清,太平天国名义上的“二把手”,被封为“九千岁”。在太平天国席卷天下的时候,洪秀全是精神领袖,主要负责宗教事务。而真正的军政大权,都在杨秀清身上。关于杨秀清的死,根据《中国近代史》等权威说法,随着杨秀清的权势越来越大,和洪秀全产生了权力纷争,杨秀清甚至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最终能引来杀身之祸。所以说,杨秀清的死,归根结底,是一场政治斗争。

关于杨秀清和洪秀全的矛盾,史书上有诸多记载,如《清史稿·洪秀全传》记载:

秀全益深居不出,军事皆决於秀清,文报先白其府,刑赏黜陟皆由之,出诸王上……秀清自以为功莫与京,阴谋自立,胁秀全过其宅,令其下呼万岁。

《清史稿》的意思是说,洪秀全深居不出,杨秀清掌管一切军政事物,日常的奏报和刑罚都由杨秀清做主。但杨秀清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暗中谋求取代洪秀全,并且令心腹们私下称自己为“万岁”。

同样,在《金陵杂记》和《金陵省难纪略》等史料中,也记载了杨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的事情,可见,杨秀清确实触犯了洪秀全的大忌,洪秀全才密令韦昌辉除掉杨秀清。但杨秀清之死,一直存在许多不解之处:

第一,杨秀清掌握着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而且还可以“代天父传言”,也就是说,杨秀清可以以“天父”的名义来发号施令,连洪秀全都不能反对。如果杨秀清想谋反,或者想称“万岁”,何必这么麻烦,直接让“天父”来传旨,甚至让“天父”命自己取代洪秀全,似乎更简单。

第二,韦昌辉屠杀东王府,史书记载“东党殆尽,前后死者近三万人”,也就是说,杨秀清长期掌控军政大权,东王府有3万左右的精兵强将。洪秀全若想在东王府杀杨秀清,成功率极低,风险也很大。洪秀全若想除掉杨秀清,完全可以学习吕雉除掉韩信的办法,将杨秀清请到天王府再下手,岂不容易?为何一定要选在东王府下手?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人担心杨秀清和洪秀全碰面,一旦碰面,消除“误会”,就没有了杀杨秀清的机会。更为滑稽的是,韦昌辉杀掉杨秀清后,很快被洪秀全清算,遭到五马分尸。

第三,杨秀清去世没多久,洪秀全即为杨秀清平反,而且还把杨秀清的死期定为“东升节”。可见,在洪秀全的心中,并不憎恨杨秀清,最大的可能是,杨秀清的死,另有隐情,或者说,洪秀全意识到,杨秀清是冤枉的。在洪秀全和英国特使额尔金的接触中,洪秀全曾写过一封亲笔信,名叫《赐英国全权特使额尔金诏》,现在还存放于英国,实际上是一首诗:

爷遣东王来赎病,眼蒙耳聋口无声,受了无尽的辛战,战妖损破颈跌横。爷爷预先降圣旨,师由外出苦难清,期至朝观遭陷害,爷爷圣旨总成行!

这首诗写的非常通俗,洪秀全对英国人很明确的表达了:杨秀清“遭陷害”。因为这首诗是出自洪秀全亲笔,而其他史书在大多是清朝遗老们编撰,所以这封信的可信度更大。

因此,有学者认为,洪秀全杀杨秀清,确实是因为政治斗争,但这场斗争中的种种误会,是被韦昌辉等人故意制造的。韦昌辉出身富豪家庭,颇具才华,一直不服“农民”杨秀清的领导,杨秀清屡次欺辱韦昌辉,还逼韦昌辉杀死自己的亲哥哥,韦昌辉忍辱负重,阳奉阴违,一直在找机会除掉杨秀清。最终阴谋得逞,在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制造“争权”的矛盾,甚至以杨秀清“谋反”为理由,请求洪秀全诛杀杨秀清,最终达成目的。所以说,杨秀清的死,确实冤枉。

单从结果上看,太平天国能在6年的时间,以燎原之势席卷半个中国,杨秀清作为军事上的实际统帅,足以证明杨秀清的能力。在杨秀清惨死后,太平天国每况愈下,最终没有逃过灭亡的命运。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太平天国的失败,有很多原因,但杨秀清之死,是其主因之一。

标签: 杨秀清

更多文章

  • 杨秀清难道还有后人?竟在美国报纸上刊登寻亲启事,万分不解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杨秀清

    太平天国几乎是将清朝摧毁殆尽的一次强悍的农民起义,当时清朝政府无力镇压,还是依靠西方势力的帮助才得以解决,但实际上太平天国的崩塌,并不是开始在清廷的追逐之下,它的崩塌其实是从内部开始瓦解的。当时洪秀全在太平天国的局势强盛之后,就因为不满他人的势力强大过自己,先后将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击杀,还让带兵

  • 英国有封洪秀全亲笔信,内容颠覆历史,学者:杨秀清被冤枉了!

    历史人物编辑:道史说雅标签:杨秀清

    我国历史上的很多农民起义都伴随着宗教色彩,陈胜吴广起义就用了一招神话的套路。他们将鱼肚子里面提前塞好纸帛,上面写好话语:大楚兴、陈胜旺。之后再让人传播出去,使得陈胜成为了当时起义军的首领。带有神话色彩,也象征着是上天授命,他应该担当大任,起兵也就名正言顺。不仅陈胜吴广起义时候用的这一招,刘邦当时也用

  • 洪秀全与杨秀清为何从生死兄弟成了不共戴天之仇!

    历史人物编辑:子豪爱历史标签:杨秀清

    提起太平天国,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排除不了农民阶级的斗争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在洪秀全与杨秀清的复杂关系上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洪秀全在创立拜上帝教之初,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杨秀清,杨秀清虽然只是一个煤矿工人,但是他精明干练,对很多事情处理的非常到位,这

  • 他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长兄,杨秀清为其撑腰,李秀成却不买账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杨秀清

    1862年,湘军主帅曾国荃一声令下,湘军兵分多路强势围攻太平天国大本营天京,天王洪秀全见湘军强势来袭,当即组织城内的太平军军民加固城防,构筑防御工事,以此来抵御湘军的攻势,岂料,天王洪秀全那个不争气的大哥洪仁发则是趁机打发“国难财”,在城内搜括钱财,抢夺粮食,弄得天京城内人心惶惶!洪仁发,太平天国天

  •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还没站稳脚跟,杨秀清为何着急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洞悉娱乐圈标签:杨秀清

    定都天京不到2个月,杨秀清就北伐,导致数万精兵阵亡,几十位将领殒命,这是太平天国权力博弈的缩影,没实际意义。一、从当前局势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没必要北伐1853年3月,60万太平军杀入天京,旋即东征,拿下镇江、扬州。5月,杨秀清调林凤祥、李开芳、黄益芸、朱锡琨、吉文元回京,负责北伐,率2万兵马直

  • 没有天京事变,杨秀清继续掌权,太平军能否灭清朝?

    历史人物编辑:太白史观标签:杨秀清

    忠王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误北王、东王两家相互杀,此为大误”,认为天京事变爆发,是太平天国灭亡的重要原因。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北王、翼王、燕王等各大实力派相互厮杀,两万骨干死于内斗,拜上帝教信仰崩溃,太平天国从极盛转向衰败。那么,我们不妨设想下,若没有天京事变,杨秀清继续掌握大权

  • 太平天国史:杨秀清处事不公平,被杖责50大板

    历史人物编辑:小渝美食标签:杨秀清

    1854年,陈宗扬、谢婉妹押赴刑场,死前痛斥:“东王不公平,卢丞相为何逍遥法外。”杨秀清无奈,只好让士兵当众杖责自己50大板,给民众一个交代。杨秀清凭借“天父下凡”,任意杖责韦昌辉等诸侯王,连洪秀全都被欺负,可谓是嚣张。那么,为何杨秀清连“本人”都要杖责呢?这事说来话长。金田起义时,包括家属在内,太

  • 杨秀清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洪秀全起了杀心?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杨秀清

    在清朝末期的太平天国运动当中,东王杨秀清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关键的人物,可以说如果没有杨秀清,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在冯云山被捕入狱之时,早已经土崩瓦解。更为重要的是杨秀清的军事才华,对稳固太平天国政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1853年,清政府为了剿灭刚刚定都南京的太平天国政权,在南京的南北两个方向设置江北大营和

  • 杨秀清是烧炭工,他的军事才能到底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杨秀清

    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重要领袖之一,他虽然出身贫寒,但是他的指挥能力是得到广泛认可的。他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学习,为何军事才能会如此高超呢?有人猜测,杨秀清虽然出身不是很好,但是他可能喜欢读书,对兵法非常了解,所以他才能用兵如神。可尴尬的是,根据史料记载,杨秀清不但不读书,对兵法也不是很了解。即虽不读书,罔

  • 从老实烧炭工到欺君罔上之徒,杨秀清经历了些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杨秀清

    时至今日,史学界对“天京事变”爆发的原因还未达成共识,但杨秀清的专权跋扈,目无王法,欺君罔上则是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点则毫无争议。事实也的确如此,若不是杨秀清锋芒毕露,处处得罪人,还经常藐视天王权威,很难想象一场兄弟相残的“天京事变”会爆发。其实,早年的杨秀清并非如此,他是一个非常和善之人,内心充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