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年轻时,偶读蒲松龄的诗文,他最欣赏的

康熙年轻时,偶读蒲松龄的诗文,他最欣赏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莱说科技 访问量:3153 更新时间:2024/2/17 23:43:57

康熙年轻时,偶读蒲松龄的诗,他最欣赏的不是《聊斋志异》,而是蒲松龄一句感慨之言:“君子搏小人,犹如赤手搏猛虎。”

因缘际会,当时还是一介寒儒的高士奇,有幸亲耳听到了康熙的这番议论,回到寓所,他便迫不及待地在日记中记下一笔:“盛世就要来了!”

高士奇乃一代奇人,他之所以激动感叹,皆在于他极明白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亲君子、远小人”是盛世根基。透过年轻康熙对蒲松龄的议论,他看到了康熙的圣君之相,君子难斗小人,这个道理太残酷,太现实了,唯有强烈彻骨地体会,方能真正保护君子,善待君子,远离小人,惩治小人。

乾隆二十五岁继位,康熙议论蒲松龄,大概也就是这个岁数,但比起康熙的圣君之资,乾隆就显得肤浅多了。照着标准帝教育培养出来的乾隆,对自己的智商很自信,帝王心术也能运用自如,因此,登基之初,他认为治理天下很容易,没什么难的!殊不知,为君之道,一旦自以为是,那就离“亲小人、远君子”,败基毁业,不远了。

幸运的是,在这一具有分水岭意义的重要时刻,有一位历经三朝的直臣站出来,给乾隆敲了一记响亮的警钟。

这位非同寻常的直臣,就是孙嘉淦

说到孙嘉淦,坊间流传着一则轶事——

乾隆十二年,孙嘉淦告老还乡。

因为为官清廉,几乎没有家财,孙嘉淦为了避免亲朋私议,说他辛苦无用,攻击乾隆不善待三朝元老,回乡时便带了十几个箱子,伪装出家财万贯的样子。

朝中小人见状,以为抓到把柄,连忙上奏乾隆,弹劾孙嘉淦表里不一,实为贪官。

乾隆智商不低,但寡恩多疑,接到小人弹章,他立即派人在半道截住孙嘉淦,大有搜查问罪的架势。

孙嘉淦从容打开箱子,乾隆探身一看,顿感惭愧不已。

原来箱子里装的都是砖头,根本没有财物。

为了化解尴尬,也为了给自己铺就台阶,乾隆随后以甚为感动的姿态,用真金白银替换了孙嘉淦的砖头。

有人评论,孙嘉淦此举,实为变相进谏,也是老臣退隐时留下的一片苦心。

现如今,知道孙嘉淦的人不多,更少有人知,乾隆登基之初,他上的那一道《三习一弊疏》,被誉为大清“奏议第一”。

此道奏疏,真有这么厉害吗?

咱们不妨来简略品读一番——

孙嘉淦说,千百年来,即使是中人以下的庸主也知道一个道理,“治乱之机,转于君子小人之进退;进退之机,握于人主之一心”,但千百年来,中人以下的庸主在明知道理的前提下,却又总会犯亲近下人,远离君子的错误。

明知却犯,这究竟是为何呢?

孙嘉淦说,这都是因为寻常之人很容易染上“三习”,而“三习”最终又会导致“一弊”。

第一习:“人君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人的耳朵天生喜欢听好话,厌恶那些逆耳忠言。

殊不知,赞美听多了,就只能听赞美,渐渐地就会不自觉地拒绝别人的建议,再后来就会厌恶那些木讷不会奉迎的人,长此以来,赞美称颂水平不到位的君子就会不受待见,遭到冷落,这就是“耳习”的结果。

第二习:“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人的眼睛天生喜欢看柔顺的,厌恶刚强的。

殊不知,谄媚看多了,就习以为常了,渐渐地刚正不阿的人就会被排斥,接着就会疏远那些正直自守的好人,到了后来,眼里就再也容不下不屑于谄媚的正人君子,这就是“目习”的结果。

第三习:“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人的内心天生喜欢被别人肯定,厌恶别人违背自己意愿。

殊不知,总看到自己长处,不见自己短处,久而久之就会认为自己永远正确,想做的事不可能有问题,最后就会演变成狂妄自大,乱发号令,这就是“心习”的结果。

读孙嘉淦的“三习一弊”,有一个鲜明的示,昏庸、恶俗,往往是不自知的,这跟你智商多高,情操多好,没有任何关系。人性使然,只要坐上高位,拥有了权力与地位,感觉越好,结果可能越糟糕。

另外,蒲松龄所言,“君子搏小人,犹如赤手搏猛虎”,是千真万确的。

人的“三习”,天生就是饲虎而不自觉。

所以说,亲君子,远小人,空谈毫无用处,唯有看到根本,开出真药方,才是真知灼见。

孙嘉淦此道奏疏厉害,除了看到根本,还有一点也是厉害,他为乾隆开出了药方。

孙嘉淦的药方就三个字:不自是。

标签: 蒲松龄

更多文章

  • 《神探蒲松龄》凭啥挖掘出钟楚曦烈焰般感人痴情?

    历史人物编辑:霞儿行美食标签:蒲松龄

    首先,天生丽质的钟楚曦,本就有先天优势,没想到她的古装扮相让人觉得非常惊艳,只见她一袭红衣,眉眼分明,红唇热情似火,宛若九天仙女下凡,这是她适合聂小倩的重要缘故。在宁采臣回忆的东方壁画风格动画中,误入妖途的聂小倩源于一个“情”字。人而妖、妖而人、生而死、死而生的浓烈情感,带有一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执念

  • 《神探蒲松龄》这部电影《四种不同》除了特效没有任何卖点

    历史人物编辑:育育聪爱生活标签:蒲松龄

    【最贴心的影视人物分析,最独特的影视剧评交流】这几天,我一直在马不停蹄地看春节档的电影。今天看了成龙主演的《神探蒲松龄》,看完深吸了一口气。本来,《飞驰人生》被认为是“卖情怀”,《飞驰人生》“卖故事”,《廉政风云》“卖续集”,《疯狂外星人》“卖口碑”,足以让人大跌眼镜。《神探蒲松龄》阮经天、钟楚曦、

  • 《神探蒲松龄》合家欢 全家看电影成“新年俗”

    历史人物编辑:阿鹏爱美食标签:蒲松龄

    海报成龙演绎“神探蒲松龄”以往的大多数电影,并没有年轻人与父母都能讨论的话题和内容,年轻人即便想陪父母看电影,也往往苦于没有合适与父母一起看的内容。大片追求快节奏的感官刺激,父母往往很难适应快节奏的叙事方式,也不习惯极强的视听冲击力。文艺电影多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与父母一代难有共鸣。影片的故事,改编

  • 《神探蒲松龄》完全是神话故事,不需要成龙的动作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的美好生活标签:蒲松龄

    也许成龙是真的很热爱电影吧,基本上这么大的年纪,而且那么高的声望。还是如此的拼命去拍电影,马上要在春节档上映的《神探蒲松龄》。但是我想说,这部电影我可能看不懂,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成龙电影。因为没有什么成龙的标志。要知道成龙电影的最大卖点就是成龙大哥的动作。可是在这部电影的预告片我们可以看到成龙也许不

  • 故事:于成龙智破两桩奇案,蒲松龄妙笔写出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娱美人娱记凌云标签:蒲松龄

    故事:于成龙智破两盗案一次,巡抚于成龙巡行到高邮,恰好有个大户人家的女儿要出嫁,丰厚的嫁妆放在一所空屋中,谁知当天夜里,墙壁竟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凿出个大窟窿,嫁妆不翼而飞。这家人报案后,高邮太守火速前往,观察良久,毫无办法,只得摇头叹息。于成龙知道后,便令人关闭四门,但不禁人出行,并宣告百姓,即将开

  • 成龙也救不了的《神探蒲松龄》,到底有多烂?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叮当标签:蒲松龄

    说完口碑,自然要说到电影本身,暨《神探蒲松龄》为什么如此烂,以及它最大的毛病究竟是什么。这就需要从电影层面出发进行探讨,在《神坛蒲松龄》中,它烂在骨、毁在根、谋在皮,以阴阳调和的伏妖故事来重说聊斋,结果妥妥成了一部“四不像”之作——既没有《聊斋》的神韵,又没有奇幻类型电影的精致;既没有剧本的延伸和流

  • 别急,《神探蒲松龄》不是终点,龙叔的新片是20+!

    历史人物编辑:情绪操控生活标签:蒲松龄

    要说中国娱乐圈的大亨,成龙首当其冲。但就是这位曾叱咤国内外影坛的风云人物,今年的新作却成了最烂的片。《神探蒲松龄》被观众骂惨了。成龙同样被观众“调侃”惨了。从1978年,《蛇形刁手》《醉拳》开创功夫喜剧至今,成龙在影坛纵横了快41年。成龙也从阿龙过渡到成龙大哥,到如今已经是龙叔了。2012年,《十二

  • 蒲松龄笔下的婴宁,包含了作者对于女性所有的幻想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蒲松龄

    首先婴宁爱笑,她的笑贯穿始终,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女子不能开怀大笑,而婴宁不同,她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她的笑就是她内心的自然流露。而古代对于女性的要求,是“笑不露齿”,婴宁恰恰违反了这个原则,因为婴宁打破世俗的笑,也令人耳目一新。蒲松龄写这个女性,是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给了她,封建礼教束缚下女性少了灵

  • 鬼有那么多形象,为何蒲松龄却只写女鬼?

    历史人物编辑:动漫新元素标签:蒲松龄

    因为他以前曾经喜欢过一个女子,但是这个女子后来却死了。蒲松龄当时生活的背景是一个乱世,而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乱世才导致战争频发,人们一直都在打仗,所以就没有时间去谈情说爱,但如果在那样的情况出现爱情的话,对一个男子来说是非常的刻骨铭心的。蒲松龄曾经就有一段比较刻骨铭心的爱情。当时他的一个好朋友来他家里

  • 《神探蒲松龄》是被改编得最离谱的“倩女幽魂”

    历史人物编辑:倩倩美食标签:蒲松龄

    春节期间,成龙大哥的《神探蒲松龄》上映,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神探蒲松龄》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可以说都很惨,每年都给大家带来许多欢笑的成龙大哥,这几年的电影真的不怎么样。提到蒲松龄这个名字,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聊斋志异》,其次想到的就是他笔下的那些美艳动人的女鬼和白面书生,“倩女幽魂”就是其中最经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