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由于康熙在立储一事上犹豫不决,导致“九子夺嫡”的发生。兄弟之间为了皇位勾心斗角,相互残杀。最终,这场争斗以四皇子胤禛的胜利而告终,是为雍正帝。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雍正称帝后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皇帝写好诏书后,将其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皇帝驾崩后,有御前大臣取出两份遗诏。当场对照遗诏无误后,才能宣布由谁继承皇位。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夜,雍正在圆明园驾崩。他的离世,让皇子和大臣们都很震惊。随后,御前大臣按照雍正生前的规定,取出了“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诏书。正当大臣准备宣读诏书时,大学士张廷玉突然说:“等等,先帝还立了一道密旨,需赶紧将那一道圣旨找出来。”其他人都很疑惑,先帝何时还立了一道诏书?为什么张廷玉会知道?
原来啊,在雍正八年时,雍正得了一场大病,危在旦夕。他本以为自己的时日不多了,便命人取来纸笔,写下了一道密旨。不仅写明了立乾隆为皇位的继承人,还提到了果亲王允礼、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庄亲王允禄四人,让他们将来辅佐新帝处理政务。书写密旨时,雍正还召见了他们,交代了密旨的内容。
所以,张廷玉才会知道这道密旨的存在。在雍正眼中,他是一位清官,很有真才实干,一直任劳任怨,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这道密旨比“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那道诏书在内容上更详尽,密旨上说出了张廷玉的种种优点。以及另一大学士鄂尔泰的为人,雍正说他们二人值得信任和重用,并且说他们去世后配享太庙,以昭恩礼。
对张廷玉来说,密旨关系到他的未来和祖辈的荣耀。辅政大臣,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职位!死后能进太庙,也是莫大的荣耀。因此,张廷玉才会不顾众人的劝阻,坚持要找到另一道密旨了才能宣读诏书。于是,众人费了好大的功夫,才将那道密旨找出来。有关张廷玉的那部分,也被宣读给世人。
似乎张廷玉辅佐乾隆、死后进太庙成了铁板上钉钉的事了。但乾隆和雍正的性格不一样,谁也没想到最终雍正的密令,给了乾隆打压张廷玉的机会。不过,张廷玉去世后,配享太庙,是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