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王朝》:张廷玉为什么敢于烧毁太子的罪证

《雍正王朝》:张廷玉为什么敢于烧毁太子的罪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隐真历史 访问量:1721 更新时间:2023/12/15 17:56:23

雍正朝》中,康熙深夜来到上书房见到正在值夜班的张廷玉,一番交谈之后,便把八阿哥连夜呈报上来的、通过诱审肖国兴而获得的太子罪证,交给张廷玉观看。

张廷玉过目之后,震惊之余,立刻做了一个令康熙都“意想不到”的动作:直接将这个罪证烧毁了,连灰都没剩下。

看到这里,我想很多人都不禁会产生疑问:何以张廷玉敢于自作主张,将这么重要的太子罪证当场焚烧掉,连请示康熙的程序都没有走?难道他不怕康熙责罚吗?

张廷玉之所以敢于这样做,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康熙在给张廷玉看这份罪证之前,已经做足了铺垫。

其实胤禛追缴国库欠款之际,康熙已然得知太子是户部最大的债主,而且太子还通过授意手下卖官位筹款还债,本就令康熙非常失望。张五哥身陷死刑冤案后,分管刑部、代替康熙勾决死刑犯名单的,还是太子。康熙只肖略加思考,就能想到太子在其中所做的荒唐事。如今,太子的下属肖国兴更是一五一十地把太子的罪证交代得明明白白的,那一字一句,几乎如同一把把小刀,直插康熙的内心。

康熙不仅最为钟爱这个太子,而且精心栽培了三十多年,就是希望他将来能够继承大统,然而太子却是只长岁数,不长能耐。用佟国维的话说,这事是越做越回去了。

眼前的一切,令康熙痛苦万分,也是失望至极。

因为刑部冤案,随着太子的浮出,变得更加敏感,再往下办理的进程已经戛然而止。

究竟如何了结此事,康熙其实内心非常矛盾,更确切地说其实康熙是想放过太子这一次,可惜找不到足够的理由和勇气。因此,才会不由自主地来到上书房,见到同样为儿子担忧的张廷玉。

两个同样心疼儿子的父亲,此刻自然是心有灵犀。

所以,康熙并没有急于和张廷玉聊政务,而是聊起做父亲的心得与苦衷,待给了张廷玉足够多的暗示后,康熙才将那个烫手的山芋抛给了张廷玉。

张廷玉作为上书房多年的大臣,对于康熙的心思、秉性非常了解,听完康熙刚才的一番陈述,再看到这个宛若晴天霹雳的太子罪证,立刻明白康熙此时内心的真实想法,于是二话不说就将这份罪状焚毁。

张廷玉这么做,其实是做了康熙想做,却找不到理由和勇气做的事。

二、张廷玉从这份罪状中,隐约觉察到众多阿哥争夺嫡位即将公开化、白热化。

其实早在八阿哥主动请缨,希望争取办理刑部案件差事的时候,张廷玉就已经察觉到八阿哥是借机要搞事情,目的就是想扳倒太子,而太子一旦倒台,其余阿哥必然会为争夺嫡位,拼个你死我活——即便是要废除太子,也应该是在平稳可控的状态下完成顺利交接,而不是在这种众人拼抢的纷争中,扰乱朝局。

因此当康熙提出让来拥护太子的十三阿哥共同办理刑部案件的时候,张廷玉直呼“皇上圣明”。因为至少有十三阿哥偕同办理,太子的处境就不会有那么多危险。

可惜,令张廷玉没想到的是,阴险的八阿哥居然还是摆了十三阿哥一道,暗地里给太子挖坑,把太子更多罪证套路了出来,令局势立刻变得复杂起来。张廷玉凭借自身站位和职业敏感性,觉察到如果任由这个罪证流传出去的话,局势会变得越来越严峻,甚至会导致康熙都无法收场。最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莫过于直接将其销毁。

尽管张廷玉没有请示康熙,但是张廷玉知道,自己这么做,绝对是正确的选择。

三、张廷玉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出于自保。

张廷玉非常明白眼下这份太子罪证一旦公开,必然会在普天之下掀起惊涛骇浪,知晓者也会被牵连其中,后果不堪设想。自己既然已经看到了其中的内容,想要确保自己后事无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尽快将其销毁。

一旦罪证不存在了,自己的危机自然也就解除了。

果然,当张廷玉焚毁这份太子罪证后,康熙并没有真的怪罪于他,而是让张廷玉协助自己把刑部案件直接了结了。

虽然在不久的将来,众多阿哥为了争夺嫡位而进行你死我活的拼争并没有避免,但是康熙却通过张廷玉果断处置此事,对张廷玉更加信任。

很快,康熙就让只知道揣摩如何让自己家族长盛不衰的佟国维提前退休了,转而让张廷玉成为了上书房首辅大臣。

标签: 张廷玉

更多文章

  • 三朝元老张廷玉,为何晚年深受乾隆厌恶?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张廷玉

    清朝前期名臣辈出,曾有多位重量级人物相继活跃于朝堂之上。然而,在这些显赫一时的朝廷大员中,却仅有一位得以配享太庙的汉臣,他就是康雍乾三朝元老、清前期重臣张廷玉。不过,这个一生谨小慎微的人物,晚景却十分凄凉,而且在关键时刻接连失策,最终招致乾隆厌恶,甚至险些丧命。张廷玉画像张廷玉出身官宦世家,为名门之

  • 康熙爱、雍正爱,乾隆为何要惩治名臣张廷玉?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听雷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是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头衔导致晚年凄凉度过。首先要阐明一点,张廷玉并没有被抄家,而是被乾隆皇帝要求将帝王赏赐的物品全部退回。康熙皇帝时期,安徽桐城张氏家族迎来新生儿,这个后来带给家族无限荣耀的婴孩就是张廷玉。他的父亲张英在朝中为官,张廷玉的生长环境是非常优渥的,在当时属

  • 张廷玉被康熙连贬三级回家还能同儿子说笑 说了几句话最后均灵验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张廷玉

    康熙和雍正年间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大臣叫张廷玉,十分的有才华。甚至死后还的享受太庙待遇,也算得上雍正正面褒扬大臣的典范了。但是其实在张廷玉死之前,雍正还将他连贬了三级官,这事传出去张家人心里其实是十分恐慌的。但是张廷玉本人知道这件事儿后,还有说有笑的说,这个官贬得好呀。我们都知道古时候的人才都是层层选拔

  • 张廷玉为何会被乾隆取消配享太庙?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张廷玉

    太庙就是皇帝的家庙,供奉着皇家的列祖列宗,地位非常的尊崇。在封建时代,太庙更是如此,俨然如同无上一般的存在。而配享太庙,就是有大功于国家和社稷的朝臣,在其死后将牌位摆放在太庙的偏殿中,接受后世君主的祭拜。这种待遇,可谓哀荣无限,是历朝历代官员们的终极目标。具体到清王朝,虽然享国长达二百六十八年,但受

  • 鄂尔泰:雍正视他为知己,与张廷玉搭档14年,他对中华之功被低估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张廷玉

    在清朝12帝中,最擅长改革者当数雍正帝。雍正用人不拘一格,因此雍正朝能人辈出,最被后人称道的,当数“三大模范督抚”,他们是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三大督抚各有优缺点,能力不同,各有所长,对清朝的贡献也有所不同。乾隆评价说:“当日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皆督抚中为皇考所最称许者,其实田文镜不及李卫,李卫又不

  • 张廷玉,晚年坎坷抄家,罢官,配享太庙来之不易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是整个清朝里面唯一一个死后配享太庙的汉臣,但是他这个荣誉却来之不易,张廷玉一生侍奉三朝,康熙,雍正,乾隆。在各个朝代他都是有名的清廉,一生毕恭毕敬,到了晚年却落了个凄凉的下场,抄家,罢官,晚年为何如此凄惨呢? 张廷玉在乾隆十三年决定退休回家,当时乾隆皇帝执意不让张廷玉退休,过了一年张廷玉再次乞

  • 雍正王朝:八爷举荐张廷璐为主考“一石三鸟”,看张廷玉怎么回应

    历史人物编辑:夏末讲讲历史标签:张廷玉

    在经过遗诏风波和十四阿哥大闹灵堂的闹剧之后,四阿哥胤禛在一片质疑声中,还是有惊无险地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成为雍正皇帝。新皇登基,政局不稳,为了安抚人心和朝中的反对势力,胤禛甚至放着老十三不用,而将最大的政敌——八阿哥胤禩推到了“总理王大臣”这个位置。老八心如明镜,可面对已经束手无策的局势,他又

  • 为什么张廷玉只收年羹尧一包天麻?能跟在皇帝身边的人都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张廷玉

    在年羹尧这个级别的官员被上级接待就只有一件事情那就只有是传达皇帝旨意,年羹尧当时去见张廷玉的时候带的东西可以说是当时的一种礼仪,虽然有别的原因在里面,年羹尧万万没想到张廷玉居然拒收这是《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的一个片段,年羹尧在去“康熙帝行宫”述职时当时的“上书房大臣张廷玉”代替康熙接见了年羹尧定传

  • 雍正突然驾崩,众人要拥立弘历即位,张廷玉却阻拦,事后发现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安某人读史标签:张廷玉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深夜,领班军机大臣张廷玉正在家中酣睡,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来人气喘吁吁地说:“请张中堂火速前往圆明园。”张廷玉心头一紧,暗想自己为政几十年,皇上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紧迫地召见。难不成边关有敌人入侵,或者是又有哪位王爷有异举?张廷玉怀着忐忑的心情,火速奔向圆明园。 等张廷玉来到

  • 年羹尧犯92条罪,皇上仍犹豫,张廷玉只说三句话,雍正:让他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张廷玉

    当年,唐玄宗李隆基为了博得杨贵妃的欢心,费尽了心机,在知道她喜欢吃荔枝以后,唐明皇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京城长安的数千里驿道,为了使荔枝到达京城时不会变味,就让这些驿道准备了大批千里马,日夜不停的奔跑,就是为了将荔枝快速送达,由此留下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扬名天下。 到了大清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