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爱、雍正爱,乾隆为何要惩治名臣张廷玉?

康熙爱、雍正爱,乾隆为何要惩治名臣张廷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海听雷 访问量:3223 更新时间:2023/12/16 13:41:09

张廷玉是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头衔导致晚年凄凉度过。首先要阐明一点,张廷玉并没有被抄家,而是被乾隆皇帝要求将帝王赏赐的物品全部退回。

康熙皇帝时期,安徽桐城张氏家族迎来新生儿,这个后来带给家族无限荣耀的婴孩就是张廷玉。他的父亲张英在朝中为官,张廷玉的生长环境是非常优渥的,在当时属于上流阶层。

在张廷玉26岁那年,他本来是要参加会试考试的,但是朝廷任命他的父亲张英做考官,按照回避制度,张廷玉就这样错过了这次的会试。

三年后,张廷玉顺利高中进士,被朝廷授予翰林院庶吉士职务。随后一直在翰林院供职,直到康熙四十三年,张廷玉被召至畅春园,由于表现突出深得康熙皇帝喜爱。

张廷玉在官场上崭露头角是在康熙六十年,当时担任刑部右侍郎的张廷玉到山东处理王美公“聚众劫掠屯庄”案件。由于康熙晚年朝廷吏治已经出现问题,而张廷玉是从严管理吏治的人,在这点上正好与雍正是同道中人。

雍正登基后,张廷玉的官场之路进入快车道,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是雍正的恩师,但是更重要的是张廷玉非常有才干,史书记载“气度端凝、应对明晰”。

张廷玉成为雍正皇帝处理政事的左膀右臂,经常提出被雍正采纳的建议,其中清朝时期赫赫有名的军机处制度就是在张廷玉的协助下建设起来的,成为后世的范本。

雍正皇帝时期,是张廷玉最为辉煌的时候,他先后在礼部、户部、吏部主事,还担任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

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即将走到生命尽头,躺在卧榻之上的雍正恋恋不舍地吩咐着后事,其中将张廷玉和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任命为乾隆皇帝的顾命大臣。

在雍正皇帝的临终遗诏中还有对张廷玉的特殊照顾,雍正许诺张廷玉在死后享受配享太庙的尊荣。

中国历来非常重视宗族,太庙是古代皇帝的宗庙,早期的太庙只有历代皇帝死后才能进,后来皇后、宗室和功臣也都可以被供奉在太庙,当然是要得到皇帝的批准。

配享太庙就意味着以后逢年过节都会接受皇帝的祭拜,这在封建帝王时代是极其荣耀的事,由此足见张廷玉在雍正皇帝心中的位置。

乾隆皇帝登基后,张廷玉并不再像以前那样受重视,君臣之间逐渐开始出现嫌隙,主要是以下原因:

一是乾隆工作理念不同,忌惮张廷玉权力过大。

乾隆与父亲雍正对待朝政的观念差异很大,雍正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勤劳皇帝,据不完全统计,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仅朱批的折子就有360卷,也正是因此有人曾说雍正皇帝是累死的。

在雍正皇帝时期,军机处的主要作用是将皇权集中起来,便于皇帝对朝局的控制,因此军机处在初期时就相当于是雍正皇帝的秘书。所有的指令都是根据皇帝的意思拟定的,虽然张廷玉等人是军机大臣,但是他们只是作为雍正皇帝意图的执行者。

因此,对于雍正皇帝来说,他并不担心张廷玉等人手中的权力会逐渐变大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然而乾隆皇帝则不同,乾隆登基后与雍正的执政理念很一样,在很多方面虽然没有明确废止雍正的做法,实际上却是改弦更张,总之乾隆皇帝有自己的行事方法和侧重点。

在勤劳程度上,乾隆显然是不如雍正的,乾隆更多的是将朝政交给军机大臣去办。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曾六下江南,领略大清的美好江山,还写下总数超过四万的古诗,平均每天都要写1.3篇,因此乾隆的相当部分精力是放在其他方面。

乾隆主要是通过军机处之间的相互制衡来控制大臣权力,此时张廷玉则是重点敲打对象,因为张廷玉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臣,很容易在暗中揽权,这是乾隆皇帝非常不愿看到的结果,因此乾隆在限制张廷玉权力方面格外注意。

二是张廷玉性格固执,惹怒乾隆遭受责罚。

张廷玉能够在康熙、雍正时期一路升迁,受到皇帝青睐重用,足以说明张廷玉的个人能力和为官才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张廷玉在性格上非常固执,这也是加剧与乾隆皇帝隔阂间隙的原因。

乾隆十三年,张廷玉上书乾隆表示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官回乡养老。乾隆专门颁下圣旨挽留张廷玉,表示张廷玉受康熙、雍正两朝皇帝的厚赏恩赐,并且雍正皇帝遗诏将来张廷玉要配享太庙,哪有功臣回乡养老的道理。

乾隆皇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张廷玉留在朝堂之上,同时乾隆皇帝为张廷玉设置特殊照顾条件,要求张廷玉十天到朝堂议事一次即可。

第二年冬天,张廷玉再次上书表达想要回乡养老的心愿,乾隆皇帝最终同意张廷玉的请求,同时对张廷玉进行赏赐。

张廷玉入宫觐见乾隆谢恩,在最后张廷玉提出雍正皇帝曾批准死后配享太庙的事,如今告老还乡害怕将来不能享受配享太庙的待遇,并且民间现在也有传闻说张廷玉将来不能配享太庙,希望乾隆皇帝能够给一个书面凭证。

乾隆皇帝虽然很不高兴,但是看在张廷玉三朝老臣的面子上,还是拟写一份手诏,并且写下一首诗送给张廷玉,目的是让他放心。按道理张廷玉在接到恩赏诏书后应该亲自进宫谢恩,但是张廷玉竟然派自己的儿子张若澄前去谢恩。

乾隆皇帝看到是张若澄来谢恩,心中非常恼火,于是下令拟写诏书让张廷玉亲自回奏。第二天天色微亮,张廷玉已经来求见乾隆谢恩,这时乾隆更加生气,因为乾隆的旨意还没有被写成圣旨签发出去。

在乾隆皇帝心中,一定是军机处中有张廷玉的心腹提前告密,这才导致张廷玉提前得知自己的旨意,这是皇帝非常忌惮的行为,因此乾隆召开会议研究剥夺张廷玉官爵、削去配享太庙殊荣。

最终乾隆皇帝削去张廷玉的爵位和配享太庙的资格,但是没有治罪张廷玉。根据《清史稿》记载“上以责廷玉,命尽缴历年颁赐诸物”,也就是说,乾隆皇帝收回张廷玉曾经受到的所有实物赏赐。

公元1755年,张廷玉在家中去世。

虽然在张廷玉晚年受到乾隆皇帝的惩罚,被安葬在龙眠山,但是在其死后仍然按照雍正遗诏,享受配享太庙的尊荣。

张廷玉作为清朝罕见的三朝功臣,却因晚年的一系列操作让乾隆皇帝心生厌烦,度过凄凉的晚年生活,好在最终仍然享受配享太庙的待遇。

标签: 张廷玉

更多文章

  • 张廷玉被康熙连贬三级回家还能同儿子说笑 说了几句话最后均灵验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张廷玉

    康熙和雍正年间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大臣叫张廷玉,十分的有才华。甚至死后还的享受太庙待遇,也算得上雍正正面褒扬大臣的典范了。但是其实在张廷玉死之前,雍正还将他连贬了三级官,这事传出去张家人心里其实是十分恐慌的。但是张廷玉本人知道这件事儿后,还有说有笑的说,这个官贬得好呀。我们都知道古时候的人才都是层层选拔

  • 张廷玉为何会被乾隆取消配享太庙?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张廷玉

    太庙就是皇帝的家庙,供奉着皇家的列祖列宗,地位非常的尊崇。在封建时代,太庙更是如此,俨然如同无上一般的存在。而配享太庙,就是有大功于国家和社稷的朝臣,在其死后将牌位摆放在太庙的偏殿中,接受后世君主的祭拜。这种待遇,可谓哀荣无限,是历朝历代官员们的终极目标。具体到清王朝,虽然享国长达二百六十八年,但受

  • 鄂尔泰:雍正视他为知己,与张廷玉搭档14年,他对中华之功被低估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张廷玉

    在清朝12帝中,最擅长改革者当数雍正帝。雍正用人不拘一格,因此雍正朝能人辈出,最被后人称道的,当数“三大模范督抚”,他们是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三大督抚各有优缺点,能力不同,各有所长,对清朝的贡献也有所不同。乾隆评价说:“当日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皆督抚中为皇考所最称许者,其实田文镜不及李卫,李卫又不

  • 张廷玉,晚年坎坷抄家,罢官,配享太庙来之不易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是整个清朝里面唯一一个死后配享太庙的汉臣,但是他这个荣誉却来之不易,张廷玉一生侍奉三朝,康熙,雍正,乾隆。在各个朝代他都是有名的清廉,一生毕恭毕敬,到了晚年却落了个凄凉的下场,抄家,罢官,晚年为何如此凄惨呢? 张廷玉在乾隆十三年决定退休回家,当时乾隆皇帝执意不让张廷玉退休,过了一年张廷玉再次乞

  • 雍正王朝:八爷举荐张廷璐为主考“一石三鸟”,看张廷玉怎么回应

    历史人物编辑:夏末讲讲历史标签:张廷玉

    在经过遗诏风波和十四阿哥大闹灵堂的闹剧之后,四阿哥胤禛在一片质疑声中,还是有惊无险地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成为雍正皇帝。新皇登基,政局不稳,为了安抚人心和朝中的反对势力,胤禛甚至放着老十三不用,而将最大的政敌——八阿哥胤禩推到了“总理王大臣”这个位置。老八心如明镜,可面对已经束手无策的局势,他又

  • 为什么张廷玉只收年羹尧一包天麻?能跟在皇帝身边的人都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张廷玉

    在年羹尧这个级别的官员被上级接待就只有一件事情那就只有是传达皇帝旨意,年羹尧当时去见张廷玉的时候带的东西可以说是当时的一种礼仪,虽然有别的原因在里面,年羹尧万万没想到张廷玉居然拒收这是《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的一个片段,年羹尧在去“康熙帝行宫”述职时当时的“上书房大臣张廷玉”代替康熙接见了年羹尧定传

  • 雍正突然驾崩,众人要拥立弘历即位,张廷玉却阻拦,事后发现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安某人读史标签:张廷玉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深夜,领班军机大臣张廷玉正在家中酣睡,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来人气喘吁吁地说:“请张中堂火速前往圆明园。”张廷玉心头一紧,暗想自己为政几十年,皇上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紧迫地召见。难不成边关有敌人入侵,或者是又有哪位王爷有异举?张廷玉怀着忐忑的心情,火速奔向圆明园。 等张廷玉来到

  • 年羹尧犯92条罪,皇上仍犹豫,张廷玉只说三句话,雍正:让他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张廷玉

    当年,唐玄宗李隆基为了博得杨贵妃的欢心,费尽了心机,在知道她喜欢吃荔枝以后,唐明皇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京城长安的数千里驿道,为了使荔枝到达京城时不会变味,就让这些驿道准备了大批千里马,日夜不停的奔跑,就是为了将荔枝快速送达,由此留下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扬名天下。 到了大清王朝

  • 雍正朝两大重臣张廷玉与鄂尔泰,在乾隆朝惨淡收场

    历史人物编辑:论史阁标签:张廷玉

    在《雍正王朝》里,朝中第一大咖无疑就是张廷玉,张廷玉与其父张英是父子宰相。康雍乾三朝元老,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但《雍正王朝》里却少写了一个人,就是满臣鄂尔泰,被雍正称为模范督抚,也拥有配享太庙的尊荣。可惜这二人在乾隆朝都被彻底抛弃,差点丧命,这里面除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原因之外,也和二人彼此不和有很

  • 乾隆抄了张廷玉的家抄了多少银子?虽然数额巨大,来路却很正常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张廷玉

    1751年,乾隆下令查抄张延玉的家,这一消息传来张延玉没有感到恐惧反而十分淡定,因为他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张延玉,作为在官场摸爬滚打几十年,乾隆的想法他是了然于胸。在被抄家后,迅速上书表明自己的决心,话里话外都在告诉乾隆“你快点给我定罪吧,我不想每天提心吊胆了”。作为三朝元老的张延玉,为何会被乾隆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