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天京事变爆发时,如果石达开在现场,可否避免韦昌辉大开杀戒?

天京事变爆发时,如果石达开在现场,可否避免韦昌辉大开杀戒?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在笑牛 访问量:135 更新时间:2024/1/16 15:10:58

1853年3月,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洪秀全带领他的五十万大军攻占了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城市南京,并将其改名天京,作为天国的首都。1854年—1855年,西征太平军相继在湖口与樟树镇击溃湘军水陆两军主力,曾国藩被迫退守南昌孤城,叫天天不应,就地地不灵。1856年6月,石达开、秦日刚、陈玉成统帅精锐之师摧毁江南大营,钦差大臣向荣自缢而死。一系列的军事胜利使得太平天国达到了国力上的顶峰,若不出意外,大军挥师北上,定鼎中原指日可待。

不过,太平天国的小农意识过于浓厚,领导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在革命还没有取得最终胜利时便开始内斗。1856年9月,洪秀全下达密诏,让韦昌辉率领北殿3000精锐星夜兼程赶回天京靖难,诛杀杨秀清。东王被杀后,韦昌辉与秦日刚等人便设计诛杀东王余党,共五千余人被杀,惨不忍睹。石达开闻讯后,直接从洪山大本营回到天京,对韦昌辉滥杀无辜的做法十分不满,当面斥责他不要扩大打击面,做如此令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听了石达开这一席话,韦昌辉很是不爽,说好的一起行动,诛杀东王,但你却迟来一个月,现在还假装做好人,怎么意思。韦昌辉一怒之下,就要杀石达开,但却没有成功,因为石达开趁着夜色逃跑了。韦昌辉杀石达开不成,便血洗翼王府全部人口,同时派兵攻打天王府,但却被守城女兵击退。不久,洪秀全下令诛杀韦昌辉,并将其尸体悬挂在城门,让观众欣赏。这一系列的内讧,史上成为“天京事变”,这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其实,韦昌辉之前与石达开密谋诛杀东王时,两人便达成一个协议,即是此次行动仅限于干掉杨秀清、杨辅清、杨义清这三兄弟,其余人等则一概不问。但是为何韦昌辉却要打开杀戒呢?此外,石达开为何要在“天京事变”后一个月才匆匆忙忙地从湖北赶回,劝阻韦昌辉不要滥杀无辜?那么,如果事变发生时,石达开与韦昌辉一同在现场,那还会不会出现扩大打击面之情况呢?“天京事变”是否可以控制在只诛杀杨秀清三兄弟这一点上呢?这些问题十分有意思,在此,我们就来看看,如果石达开在现场,韦昌辉还会不会滥杀无辜?

针对这问题,许多网友都说可以阻止韦昌辉大开杀戒,毕竟石达开威望高,可以起到震慑之作用,令北王不敢轻举妄动。如此一来,太平天国将不会出现过大的损失,而且还有相当的实力挥师北上与清廷逐鹿中原,并将咸丰赶回关外老家。但是,综合各方面之情况看,就算石达开在天京也不能阻止韦昌辉大开杀戒,而且整个事变的结果还会更加严重,甚至直接让太平天国毁掉。道理很简单,因为必须要找出个“替罪羊”来!

稍微有点了解太平天国史的朋友都知道,韦昌辉与石达开是收到天王“密诏”才从外地回来靖难的,只是石达开故意拖延时间而已。不过,这份“密诏”现在并没有找到,“天京事变”爆发时,韦昌辉也没有拿出“密诏”,而是直接说自己是奉天王之命行事。既然找不到“密诏”,那问题来了,若是洪秀全不承认自己就是诛杀东王杨秀清的主谋,那该如何是好?可以肯定的说,洪秀全是不会背这个锅的,这在之后他诛杀秦日刚之事便可看出,他在找替罪羊。

洪秀全不承认他是此次事变的主谋,那就必须找出个“替罪羊”,而且还要让将士们相信此人就是“真凶”才行。如果石达开在现场,那么最有可能当“凶手”的便是北王或者翼王了,因为杨秀清一死,他俩获利最大。原因很简单,太平天国实行的是“军师负责制”,天王洪秀全只是虚位元首而已,并没有实际权力;韦昌辉和石达开都是军师,而且还手握重兵。

中国历来都是奉行“成王败寇”之人物评价标准,胜利者才有资格发言,才有资格编写历史,才有资格说别人是“贼寇”、“奸臣”、“叛乱者”。所以,在洪秀全不肯“背锅”之情况下,韦昌辉和石达开必须要决出高低,然后再将“事变主谋”这一帽子扣给战败之一方。为了取得胜利,韦昌辉必定会将弟弟韦俊从武昌调回天京;石达开也一样,必定会调回宗亲石镇吉、李秀成等人回来助一臂之力。此外,杨辅清、杨义清、林荣等在外领兵作战的东王人马也会一同加入这场恶斗。如此一来,清军必定会趁虚而入,太平天国很可能就此灭亡。

总而言之,“天京事变”爆发时,就算石达开在现场也是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加重局势的恶化。要知道“天京事变”是统治集团各大实力派相互火拼的产物,非一人之力所可以阻止得了。各位说说,是不是这理?

本文由“纵横国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涨知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标签: 韦昌辉

更多文章

  • 杨秀清称“万岁”仅一个月,就被诛杀,韦昌辉是“奉诏”行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韦昌辉

    杨秀清称万岁后约可月余,一八五六年九月二日,韦昌辉猝然以阴谋袭击的手段,包围东王府,将杨秀清杀死。事情发生在杨秀清称“万岁”后,韦昌辉又以“奉密诏勤王”,“清君侧”等辞自饰,因此,世传洪秀全密召韦氏进京而诛杨,人多以为可信。很多人从这方面搜集史料,作出论断。这种论断是建立在洪、杨矛盾已是对抗性矛盾,

  • 韦昌辉血洗东王府,杀了2万多人,为何他如此痛恨杨秀清?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韦昌辉

    人说: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讲利益。韦昌辉血洗东王府的最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利字。奇怪的是,韦昌辉血洗东王府之后,很快被天王洪秀全满门抄斩。如果韦昌辉是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话,根本不可能被洪秀全抄了后路。因为得不到的利,便不算利。韦昌辉杀杨秀清是为了自己活下去,结果韦昌辉死了。故而,韦昌辉杀死杨秀清背

  • 韦昌辉发动天京事变,杀害东王大批下属,给太平天国带来多大危害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韦昌辉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史上的一大悲剧。在天京事变发生前,太平天国打破了清朝的江南和江北大营,天京得以解围。而在西征战场上,太平军节节胜利,夺取了武昌。曾国藩的湘军只得困守湖南,一筹莫展。可是,由于天京事变,使得太平天国的实力遭到了很大的削弱。同时,由于思想信念的破灭,太平军的军心士气遭受了极大的打击

  • 亲大哥无辜,反被杨秀清处以极刑,韦昌辉却说:不严惩不足儆众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韦昌辉

    自小妾被杨秀清的大舅哥侮辱不了了之后,韦至滨羞愧难当,多次向弟弟韦昌辉提出要回老家。为了安长兄之心,韦昌辉承诺帮他在天京找一座大宅子,再纳个妾。然而,韦昌辉万万不会想到,他的这个承诺竟把大哥韦至滨的性命送掉了!老实巴交的韦至滨终于还是服从了弟弟的安排,在伤心了两个月后,就满京城找房子。终于,他找到了

  • 杨秀清为何最终失败,被韦昌辉反杀,洪秀全最后坐收渔人之利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韦昌辉

    发生在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太平天国彻底走向衰落,为何会爆发这次公开的内讧,而且要知道当时东王杨秀清当时掌控太平天国的实际军政大权,洪秀全几乎被架空,可以说,杨秀清造反是可以成功的,但最后却被韦昌辉反杀。轻而易举地被屠戮全家和部属共计两万余人,而韦昌辉又被洪秀全所杀,坐

  • 太平天国:韦昌辉称“六千岁”,杨秀清称“九千岁”,其他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圈瓜王标签:韦昌辉

    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洪秀全册封了六个王,既“天国六王”,分别是天王、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天王一听就知道最大,不用说,这是洪秀全给自己封的,其他五个王分别是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这样问题就来了,除了天王洪秀全,其他几个王是地位平等的,还是说也有高低之分?有的话,谁大谁小呢?且

  • 天京事变:韦昌辉率兵“勤王”,杨秀清输给了大意

    历史人物编辑:牛姐姐爱生活标签:韦昌辉

    1856年,韦昌辉带兵闯入东王府,杨秀清:“五弟,可否给一条活路”。韦昌辉笑了笑:“是天王要杀你,跟我无关”,手起刀落,杨秀清被处死,他输给了大意。1848年,杨秀清正在家里吃饭,手下慌忙跑进来:“大事不妙,冯先生被官府抓去了,大家都没了头绪,该如何是好。”杨秀清没有读过书,脑子却很聪明,眼看众人手

  • 小嫂子被侮辱,大哥被处极刑,表弟被害;韦昌辉:忍无可忍继续忍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韦昌辉

    小嫂子被侮辱,韦昌辉忍了;无辜的亲大哥被处以极刑,韦昌辉继续忍;可当杨秀清终于把屠刀架在他脖子上时,韦昌辉还会怎么忍?经过上次两桩事件后,杨秀清极满意韦昌辉的“识大体”,但还是忍不住再试探他一次。1855年8月,杨秀清急调石达开回京,令韦昌辉交出天京防卫使职权,赴湖北督师。韦昌辉干脆利索地解了大印,

  • 北王韦昌辉阴险毒辣,为讨好杨秀清,他六亲不认

    历史人物编辑:刘中华标签:韦昌辉

    晚清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可歌可泣,涌现出了不少英雄好汉,为了革命事业,他们不惜血洒疆场。同样,在这场运动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光彩的一面,甚至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有些人为了权力可以不顾一切,不惜牺牲人格与尊严。在这场运动中,韦昌辉是最为阴险和毒辣之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一切代价,就算是以自己亲人的生命为

  • 历史上真实的韦昌辉是怎样的一个人?成也韦昌辉,败也韦昌辉!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韦昌辉

    历史上真实的韦昌辉是怎样的一个人?成也韦昌辉,败也韦昌辉!历史上对韦昌辉,多是负面的评价,说他心怀阴谋,做事阴狠,乱杀无辜,制造矛盾。说他是造成“天京事变”的罪魁祸首,太平天国因为他的残忍杀戮,由盛到衰,最后走向了灭亡。不过,我倒是认为,对韦昌辉的一味否定,其实是不公允的。韦昌辉本身也有值得肯定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