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平天国在广西44:韦昌辉和杨秀清的矛盾,是怎么开始积攒下的?

太平天国在广西44:韦昌辉和杨秀清的矛盾,是怎么开始积攒下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思思音节库 访问量:4559 更新时间:2024/1/18 1:24:57

挖掘鲜为人知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太平天国风情!

《大桂平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前言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历史的分水岭,它的发生使得如日中天的太平天国开始慢慢下坠,最终跌入无底黑暗中,万劫不复。而造成这样结局的矛盾双方,就是北王韦昌辉和东王杨秀清。

他们两人都是太平天国首义六王中的重要人物,更是太平天国的两大基石,为什么二人会闹到如此互不相容的地步?以至于葬送了太平天国的大好局面。

1

公元1848年重阳节,从桂平县衙监狱出来的冯云山途径金田村,他和韦昌辉见面了,随后,经过一夜秉烛夜谈,被冯云山说动心的韦昌辉决定加入“拜上帝会”。

这对于“拜上帝会”来说可是大事。因为韦昌辉可是有钱人,而当时的“拜上帝会”在杨秀清萧朝贵的操作下已经发展壮大,但却是缺少资金运作。韦昌辉的加入无疑是雪中送炭,加快了“拜上帝会”的高速运转,更是让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时间得以提前。

韦昌辉是携带资本入伙的,使得他自然能够跻身“拜上帝会”的头几把交椅中,就这样,冯云山引荐他和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认识了。

第一次见面,杨秀清对韦昌辉只是单纯的没什么感觉,或者说没什么好感(当然了,也谈不上挤兑和仇恨)。因为杨秀清可以说是在和地主阶级斗争中长大的,无数次地见到了烧炭工和穷苦人的反抗被镇压和压迫。而韦昌辉是地主阶级中真正加入的第一人,并且还步入“拜上帝会”的权力中心里。从他内心来说,有一种不信任和抵触也是正常的。

2

那时候,杨秀清已经成为“拜上帝会”的真正一把手,自然不会把过多的目光投到韦昌辉身上,他要运筹帷幄,统筹大局,准备起事的事宜,为他的“但求有两餐饱饭都可以了”的理想而奋斗。

韦昌辉也是个聪明人,他看出来杨秀清和萧朝贵在“拜上帝会”中的地位。萧朝贵是副手,很多事情要通过他,所以韦昌辉和萧朝贵接触多起来。两个都是做事情的人,合作起来自然顺畅,各种买办(物资),准备(武器装备)都是两人在运作。

相熟之后,他就了解到萧朝贵和杨秀清的关系。

萧朝贵和杨秀清很早就认识了,通过矿上用炭,一来二去就相熟了。所以二人关系是很铁的,也就是说是平等的关系。并且萧朝贵是杨秀清介绍入会的,也就是一个前后脚的关系,所以也都算是差不多时间入会。

3

可是,随着冯云山被抓,洪秀全远走,杨秀清想出了用“天父传言”来挽回“拜上帝会”危局,地位逐渐升高的时候,二人之间逐渐产生微妙的变化。

一开始,萧朝贵还是非常维护杨秀清的,因为要不是杨秀清利用这个“降僮”把戏稳定人心,“拜上帝会”就被地主阶级给弄得崩分离析,分化完了。他需要做的就是配合杨秀清唱好这出双簧戏,用“天兄”来巩固杨秀清的地位。

因为他们原来在“拜上帝会”里都只能算是小卒,跟当时的冯云山系(贵县赐谷村的王家,大坑冲的曾家)比差远了。所以他们在维系拜上帝会、在谋求上位方面配合得天衣无缝。最终二人登上了“拜上帝会”的上首位置。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天父”只有一个,萧朝贵屈居“天兄”,自然是矮上一头。“降僮”把戏演出的时间长了,萧朝贵的能力又比杨秀清强(大小事都是萧朝贵在管理,杨秀清只管宏观指挥和调控,具体执行都是萧朝贵在做),他是不甘心居杨秀清之下的,加上性格方面两个都比较刚,所以,积怨自然就有了,只不过都还维持着表面的平和。

4

自从冯云山和洪秀全都不在之后,“拜上帝会”的大小事情都是萧朝贵在做。韦昌辉加入后,更是如鱼得水,所有的后勤保障都安排得妥当。萧朝贵还提出来把营地迁出紫荆山,搬到金田营盘上去,因为这都是韦昌辉的地盘。这些操作都体现出萧朝贵的能力绝非一般。也能说明萧朝贵对韦昌辉有提携之恩的。

而萧朝贵对杨秀清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若有若无的诸多不满,都让韦昌辉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说到底,韦昌辉对杨秀清不爽,其实是从萧朝贵的身上转移过来的。杨秀清和韦昌辉接触得不多。

在运动爆发之后的一系列事件中,韦昌辉是全程目睹了萧朝贵和杨秀清的权力之争的。这些积怨不知不觉都累积到韦昌辉的心里。后来冯云山和萧朝贵身死,韦昌辉升成杨秀清的副手,变成了直面杨秀清,那些不满和积怨也开始被无限放大。

本来韦昌辉小时候就受尽金田缙绅大户的压迫和羞辱,如今杨秀清让往日的屈辱重演,韦昌辉怎么能受得了?于是杀心渐起。最后,心中的私人恩怨最终压过天国的大业,在洪秀全的一手推动下,终于演变成“天京事变”。

5

“天京事变”可以说是必然。其中有韦昌辉的性格原因;有杨秀清日益膨胀的心理作用驱使;也和洪秀全的不信任和能力有关。

运动初期阶段,首义六王人心齐,摒弃和放下成见,从小小的广西桂平金田村的营盘(屯)开始,一路历经坎坷,北上杀到金陵,真可谓其利断金了。只不过到了后来,志不合道不同,产生了间隙却各不相让,各不妥协,这样的情况之下,误会和矛盾得不到化解,又怎么能长久呢?

下集更精彩,敬请关注威叔《太平天国在广西》系列45!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威叔,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

标签: 韦昌辉

更多文章

  • 清史探秘:韦昌辉杀掉石达开妻儿老小,只因石达开说了这样一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沧海笑标签:韦昌辉

    【历史刘老师原创,非授权严禁转载】石达开和韦昌辉,原本是亲密无间的好兄弟。早在洪秀全金田起义前,两人就已经是教派中的骨干成员。金田起义后,两人更是成为了起义军中的主要军事将领。咸丰元年润八月,洪秀全在永安建立太平天国后,更是把两人和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等人一同分封为王爵,成为了太平天国的少数几王。

  • 杨秀清对洪秀全、韦昌辉态度都不好,为何偏偏对石达开比较友好?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韦昌辉

    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中正将军。尤其是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杨秀清的权力日益膨胀。相信很多人都非常好奇,为何杨秀清敢欺负洪秀全,但是却不敢欺负石达开?我们其实可以把这个问题拆封成两部分。我们首先来看看杨秀清的权力为何会凌驾于建立了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杨秀清之所以硬气,是因为他手里有着兵权。只要他下了命令

  • 韦昌辉对杨秀清言听计从,多次在洪秀全前为杨辩白,为何最后杀杨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韦昌辉

    1856年的9月2日,北王韦昌辉袭杀了东王杨秀清,制造了历史上有名的“天京事变”,正是这场内讧,让太平天国的事业从极盛开始衰败,最后以失败告终。其实,一开始,韦昌辉对东王杨秀清言听计从,不但巴结讨好他。甚至洪秀全批评杨秀清,韦昌辉都要为他辩解。却为何最后却杀了杨秀清呢?事情还要从头说起,韦昌辉和太平

  • 韦昌辉为什么要杀杨秀清?并发动天京事变,原来竟跟此人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电工与机械维修标签:韦昌辉

    1856年9月14日深夜,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城内,东王杨秀清正在熟睡,突然沉睡中听到“咔哒”一声响起,像是在切瓜切菜一样,他睁开眼一看,自己的脑袋已经被砍掉了。杨秀清是唯一一个死去的人。谁杀了杨秀清?原来,他就是北境王卫昌辉。那些士兵现在已经到了东王府,已经将杨秀清一家人杀的一干二净,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 太平天国韦昌辉和杨秀清的争斗,或许一切都在洪秀全的掌握之中

    历史人物编辑:咸鱼话史标签:韦昌辉

    大家都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不仅只是因为内部腐败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因为诸王之间的争斗,在哪个争权的时代,虽然天下还未评定,但是谁都不想做省油的灯,有权力才能拥有一些,你不与别人争斗,别人说不定就会反过来咬你,谁是谁非又有谁能说的准呢,一切的一切只不过都是权力的牺牲品罢了。太平天国最著名的诸王争斗,

  • 天京事变,一个“忍者”的大爆发,顶尖蛰伏者韦昌辉的一剑封喉!

    历史人物编辑:颜小四煮娱标签:韦昌辉

    道光三十年的一个深夜,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一位富户的家中,正在热火朝天的铸造着各种兵器,院里院外占满了服装各异,但是头上统一缠着红头巾的宗教徒,这是一个新兴外来宗教——拜上帝教。大家都是从各地赶来参加金田起义的教众,其中有个名叫石达开的贵县人最厉害,他带来了一千余人,而此时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站在院中中心

  • 他是北王韦昌辉堂弟,天京事变后投降,曾国藩为何饶他1命?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韦昌辉

    太平天国虽然搞农民起义,对抗清政府,但看这一伙人的“风骨”似乎都不够硬气,太平天国14年的运动史上不少将领被捕后都投降了清廷,其中甚至包括翼王石达开、忠王李秀成这样的人物。尽管这些投降的太平天国将领后来的命运基本都很惨,但也有得以善终的,首当其冲的就是北王韦昌辉的堂弟韦俊。韦俊可是太平天国的高级将领

  • “天京事变”中,韦昌辉死的冤不冤?洪秀全算是最大的赢家吗?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韦昌辉

    1856年9月4日,韦昌辉突然率领3000精锐进入天京,并在夜色的掩护下,杀掉了东王杨秀清及其一家老小。这就是“天京事变”的开端。然而,韦昌辉在杀掉了杨秀清之后,并没有及时收手,而是以清除杨秀清余党为由排除异己,牵连人数竟然达到2万余人。石达开作为太平天国的领袖之一,本想劝一劝韦昌辉。结果已经杀红了

  • 天京事变爆发时,如果石达开在现场,可否避免韦昌辉大开杀戒?

    历史人物编辑:娱在笑牛标签:韦昌辉

    1853年3月,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洪秀全带领他的五十万大军攻占了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城市南京,并将其改名天京,作为天国的首都。1854年—1855年,西征太平军相继在湖口与樟树镇击溃湘军水陆两军主力,曾国藩被迫退守南昌孤城,叫天天不应,就地地不灵。1856年6月,石达开、秦日刚、陈玉成统帅精锐之师摧

  • 杨秀清称“万岁”仅一个月,就被诛杀,韦昌辉是“奉诏”行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韦昌辉

    杨秀清称万岁后约可月余,一八五六年九月二日,韦昌辉猝然以阴谋袭击的手段,包围东王府,将杨秀清杀死。事情发生在杨秀清称“万岁”后,韦昌辉又以“奉密诏勤王”,“清君侧”等辞自饰,因此,世传洪秀全密召韦氏进京而诛杨,人多以为可信。很多人从这方面搜集史料,作出论断。这种论断是建立在洪、杨矛盾已是对抗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