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甄嬛传》:舒太妃为什么会同意果郡王与废妃结婚?

《甄嬛传》:舒太妃为什么会同意果郡王与废妃结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绣虎读书 访问量:2684 更新时间:2024/3/9 19:34:18

#高燃影视季#

在剧中,舒太妃这个角色出场不多,但也不容忽视。

甄嬛修行甘露寺之前的剧情里,舒太妃是不见其人,但她的故事屡屡被人提起。

她是果郡的额娘,本应在宫里享受荣华富贵到老,但因是先帝的宠妃,是太后最讨厌的人,所以只能在道观了此残生。

甄嬛与果郡王的爱情真正开始于甘露寺, 而舒太妃的出场也始于甘露寺。在看甘露寺和凌云峰的剧情时,我产生了一个疑问?果郡王是舒太妃唯一的儿子,是尊贵的亲王,才貌双全,是多少贵族女子的春闺梦里人。

自己的儿子这么优秀,舒太妃为什么会支持儿子与一个废妃来往并私定终身?作为皇上的兄弟,敢染指皇帝的女人,这其中的危险和厉害关系,淌过宫里泥水的舒太妃比谁都清楚,那她为什么不加以阻止呢?

01甄嬛与太妃惺惺相惜

在甘露寺修行的甄嬛,前身是皇帝的宠妃,专宠一时,风光无两;在安栖观修行的舒太妃,前身是先皇的宠妃,也是专宠,先帝独独为她修建奢华的桐华台。舒太妃是长相思的旧主人,甄嬛是长相思的现主人,两人都与当朝皇上开了一段,长相思与长相守恩爱的佳话。

所以,当甄嬛与舒太妃第一次见面,知晓了彼此的身份后,两人不由相视一笑,言语谈话间已经有了默契,太妃对甄嬛的喜欢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经历相同,处境相同的两个人,一下就能拉近彼此的关系,很容易成为知己,这就是所谓同频的人。

舒太妃的人生自先帝去世,就被局限于小小的道观中 ,就连儿子生病也不得看。想想几十年的大好时光,哪都不能去 ,啥都干不了,无论皇家的富贵生活还是普通人的市井生活,都无法享受。余生日日、时时只能伴随青灯古佛,想想这是一种多么难捱的生活?

甄嬛出现带给舒太妃的光亮,其实一点都不亚于甄嬛带给果郡王的光亮。

舒太妃虽是修行之人,但其人生经历又让她做不到忘却前尘旧事。这一点从三月三上祀节,甄嬛带着长相思去看太妃的情节中就能看出。

那日正好果郡王也在,在太妃的盛情下,甄嬛抚琴,果郡王吹笛,太妃和诗李白的长相思。相比甄嬛与果郡王的抑情,太妃的感情更加直接热烈。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太妃说甄嬛与儿子,很有当年她与先帝合奏的情味。甄嬛说,对于感情,比起隐约婉转,太妃更是直接明了。太妃直呼甄嬛是她的知己。

人生难得一知己,更可况是太妃这样远离人群的人,自然更加地珍视。太妃多年孤寂的修行生活,突然多了个知己,岂不是她生活中的光亮。

有一句话说,世间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有相同经历的人,更接近于感同身受。

这也是为什么,当果郡王带着甄嬛去拜见太妃时,太妃拉着甄嬛的手说,与其老死宫外,不如想法子过些自己想过的日子。太妃的态度令甄嬛很是意外。

因为甄嬛修行的日子还短,她还无法体会漫长寂寞没有尽头的修行生活,对于美好的生命是多么的消耗。

而太妃因为已经经历过,不忍甄嬛还年轻美好的生命,像她一样的度过。也正因自己的经历,太妃才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才那么豁达通透。

02太妃爱子成全之心

果郡王表面看似洒脱,实际内心并不开心。

在温宜公主的满月宴,皇家众人齐聚一堂,唯独果郡王缺席,他在溪边饮酒,郁郁寡欢,因为那天是他额娘当年进宫的日子。合宫夜宴,他却躲在桐华台赏夕颜,遗世而独立。

果郡王清凉台里伺候的仆人,都是民间漂泊之人,倘若自己没有感受过那种孤独无依的感觉,又怎会感受他人的不幸。

他骑射俱佳,不乏韬武略,但只能装成一副不问世事,只爱游山玩水的闲散样子。

作为男人,在事业上,他不能追求。在情感上,他的额娘被拘在道观终身不得出。唯有他未来的妻子,他还有点自主权。

果郡王是活得辛苦的,他说:他淡泊自抑为额娘,太妃亦是。

儿子的苦,舒太妃怎么会不知呢?

儿子的心愿,舒太妃也怎能不知?果郡王早已到适婚年纪,也许在事业上不能求,他在婚姻上的追求就很高,很纯粹。他只要一个他最想要的人,无关家世,只符合他的心。

果郡王寻觅多年都不得,当他把甄嬛带到太妃面前时,太妃知道他的儿子心愿达成。

做母亲的,儿子的心愿就是母亲的心愿,儿子的幸福就是母亲的幸福。深知儿子苦楚的太妃,自然会选择成全。

03与知道的有限事实有关

还有一点,太妃之所以会支持儿子与废妃结婚,也因为她知道的事实有限。

太妃只知甄嬛是废妃出宫,自然与宫里毫无瓜葛,所以她才会说,自大清开国以来,还没听说过废妃能再回宫的。

太妃不清楚甄嬛与皇上之间的事,她不知道皇上对甄嬛的情意深浅,也不知道皇后对甄嬛的忌惮和仇视。

不了解全部的事实真相,就无法预见潜在的危险,自然没有理由反对。

对比果郡王,正因为知道全部的事实,所以在得到甄嬛后,患得患失。

如果太妃知道所有的事实,也许她就会阻止果郡王接近甄嬛,因为可能会被伤得更深。

四阿哥曾说过甄嬛一句话,能成为皇上宠妃的人,自然不一般。我觉得这句话说舒太妃,也不为过。

先帝驾崩,舒太妃就被拘在了道观中修行,名为修行,实则禁足,失去了自由。但是太妃的心态那样平和,没有怨言,她的心中充满了悲悯。

她在漫长的禁足中,活得越发通透,看待事情的角度,抛开了世俗的束缚。

所以她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活着那么难,一生中随心顺意的日子不多,遇到真心喜欢的人就要惜福,好好享受。

也只有太妃这样的婆婆,才会支持儿子与废妃结婚。

太妃这样的婆婆,可真是宜古宜今啊!

喜欢文章,请关注我的gongzhonghao:四月的桐

标签: 果郡王

更多文章

  • 甄嬛为什么会爱上果郡王?

    历史人物编辑:书儿游戏日记标签:果郡王

    皇帝一直把甄嬛当作纯元的替身,还说像纯元是她的福气,在甄嬛有身孕时流放了她的家人,不管甄嬛如何哀求,皇帝也没有从轻处罚甚至宽恕,哪怕甄嬛有孕还跪在地上,皇帝也没有扶她起来的意思。对比就安陵容有孕时,皇帝不仅赦免了安比槐的罪,陵容小产后还给了安比槐诸多赏赐,对安陵容也是百般关照。而甄嬛怀胧月时,已是嫔

  • 甄嬛选择果郡王,沈眉庄却爱上温实初,眼光有高低?

    历史人物编辑:陈想读名著标签:果郡王

    《甄嬛传》里,甄嬛和温实初可谓青梅竹马,感情如亲兄妹一般;长大后,温实初想把“嬛妹妹”变成自己的妻子,但甄嬛却仍只想把温实初当自己的亲哥哥。温实初并没有放弃这份痴心,在甄嬛入宫后一直不娶,陪伴甄嬛左右,只不过是以太医服侍小主的方式;等到甄嬛因“纯元故衣”事件自请出宫带发修行,成为废妃后,温实初又明确

  • 《甄嬛传》:为什么皇上知道果郡王和甄嬛有私情,只杀了果郡王?

    历史人物编辑:爱美的生活标签:果郡王

    《甄嬛传》:为什么皇上知道果郡王和甄嬛有私情,只杀了果郡王?当时甄嬛进宫的时候,皇上对她十分中意,两个人在杏花树下相遇之后也彼此倾心,这个时候甄嬛还对皇上还是有很多幻想的,她觉得他浪漫多情又富有诗意,而且又是一国之君手中的权力更是让其他人望尘莫及,甄嬛心中也就埋下了爱情的种子,和皇上度过了一段非常恩

  • 嫁给果郡王时,浣碧有三个名字可选,为何偏要选“玉隐”?

    历史人物编辑:荣耀历史标签:果郡王

    在浣碧选名字的时候了,还在计较为什么从玉不从女。甄嬛回答说,你母亲去宗祠的是比较重要,于是浣碧选择了玉隐。为了母亲能够入宗祠,自己像不像钮钴禄家的小姐为所谓了,有些隐忍的意思。也表现出了浣碧比较孝顺,因为她母亲是她身边最为牵挂的人。更为了母亲,曾经跟甄嬛敌对。最后改邪归正。甄嬛收浣碧为义妹,为了显示

  • 乾隆对果郡王说:见我不必叩拜,果郡王晚年悔恨:我不该当真

    历史人物编辑:钱冬霞标签:果郡王

    “紫禁城风水养人,定不会让你香消玉殒”。电视剧《甄嬛传》当年火遍大江南北。这部电视剧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红墙绿瓦中众多妃嫔身不由己的心酸人生,也让我们看到了甄嬛与温润如玉,善解人意的十七爷允礼之间凄美爱情故事。可谓是一波三折,看的让人心酸不已。让人印象深刻的十七爷在《甄嬛传》这部电视剧中,存在感让人一直

  • 《甄嬛传》浣碧突然爱上果郡王,仅仅是因为果郡王夸过她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少军标签:果郡王

    《甄嬛传》里有一个人戏份很足,对的不对的事做了一堆,让观众看着可怜又可恨,她就是甄嬛同父异母的妹妹浣碧。甄嬛没跟浣碧挑明身份之前,浣碧坑姐的事没少干,还差点让甄嬛被华妃陷害遭殃。浣碧甚至去勾引皇帝,想趁机捞个名分以求光耀门楣。被皇帝红口白牙一顿数落,说她红配绿显得俗气后羞愧不已,而就在此时果郡王出现

  • 原来果郡王并不是甄嬛害死的,直接把果郡王推向死路的!竟然是浣碧的这这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谷新光标签:果郡王

    甄嬛传中我们一直以为是甄嬛害死果郡王的,毕竟是甄嬛毒死的,其实不然,要不是浣碧这句话,果郡王也许还有机会不会死,就是这句话直接把果郡王推向死路的。在皇上怀疑甄嬛和果郡王有私情,就以甄嬛和亲来试探他们,看甄嬛已经抱着最坏的打算,她说如果果郡王出事,她也不独活,那么王府都会被灭掉,换成是她至少皇上看在孩

  • 爆甄嬛传浣碧和果郡王竟然圆房多次数条铁证,果郡王爱上了浣碧而不自知,

    历史人物编辑:爱青鸟标签:果郡王

    古代女子如果爱上不爱自己的人那么就是一个悲剧,特别是在皇宫中,一个没有权利的女子爱上皇子之类的故事,那都是以悲剧结束的,当下最火爆的电视剧《甄嬛传》中就有这么一个故事,但是这个结局还是好的,至少在一起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浣碧,一个丫鬟,她是甄嬛的贴身丫鬟,同时也是同父异母的妹妹,因生母是罪臣之女

  • 杨秀清屡次突围成功,石达开被围却全军覆没,只因他有勇无谋

    历史人物编辑:阅微文史堂标签:石达开

    谈起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运动是绕不过去的话题,而且当世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捧的说太平天国运动给了黑暗而腐朽的清王朝致命一击,踩的说太平天国运动只不过是披着资产阶级革命外衣的农民起义而已。不管怎么样,太平天国运动都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比如毛主席曾经就说过:“我们不当石达开第二。”这是

  • 被遗忘的名将李续宜:打断石达开东山再起之路,却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石达开

    鄂东之战,李续宜战绩显赫,而且是独自带兵所取得,故而名声大噪,胡林翼对其刮目相看。但是,陈玉成军团都是一帮新兵蛋子,是陈玉成从安徽带到湖北的一帮难民,因为太平军精锐都被石达开拉出去单干了。如此,李续宜此时的战绩还不足以支撑其名将之说。李续宜成为名将,是他连续击败了两位名将之后,且都是以少胜多。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