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金川部落首领趁着清王朝根基未稳脱离了清朝的统治,形成可割据势力。雍正元年,清朝皇帝为了削弱这些势力的存在,给予了他们一定的头衔和印信,将他们分成了大金和小金的区别。但到了乾隆年间时,这些势力的存在给清朝到来了无尽的困扰,因为环境的恶劣、贫瘠的土地、闭塞的交通、落后的生产条件等问题让生活在嘉绒地区的藏族人们形成了一以抢劫为荣,以怯懦为耻辱的社会风尚。他们崇尚武力又桀骜不驯,在嘉绒互相掠夺、兼并,争斗,给清朝的人民百信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同时他们的行为也是对皇室的挑衅。
为了平定金川,乾隆皇帝任命朝中的爱臣阿桂担任此次的最高指挥官,让他一定要平定金川内猖獗的藏族人民。阿桂最为军中将领,打仗这种事情在他看来完全就是小菜一碟,对于蛮横的大金更是恨之入骨,恨不得直接将他们除掉。说到阿桂可能很多人都不认识,大家对于清朝历史上的大臣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只有何坤、鳌拜等人,和这些大臣相比,阿桂在后世中的影响并不大,但他却是清朝十分有名的人物。阿桂出生在清朝乾隆年间的官宦家族中,他的父亲阿克敦是雍正、乾隆两朝的重臣,官至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
为了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在阿桂6岁的时就为他请来了著名的大学问家沈彤作为他的老师,转授阿桂各种知识。在家族环境的熏陶和老师的教导之下,阿桂先后成为了朝廷的廪生、贡士,在18岁时已经是国子监的大学生。公元前17348年,阿桂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便轻松地拿下举人的头衔,顺利入朝为官,成为清朝年间人人称赞的后生。阿桂的之路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关于他的传奇却是一点都不少,后人还称他们父子二人为“父子大学士”。
入朝为官后,在父亲的指导和庇护之下,阿桂在朝中混的那是如鱼得水,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官升几级,就连乾隆皇帝也十分喜欢这个后生,对他非常欣赏,成为乾隆的爱臣之一。参加了各种战役,但在历史上真正让阿桂名声大噪的原因是因为他平定了金川之战。因为平定大小金川,乾隆还将他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画像中,在众多大臣的画像中名列前茅占据着首位。原来这幅画是乾隆,模仿唐太宗所设立的功臣画像,将对国有用的功臣都画上,以便于后世铭记这些伟人的功绩。
在史书《起居注》中还记载了阿桂平定大小金川后的一段趣事。文中记载:“金川用兵时,累岁未得进,至乙未冬,始克勒乌围,阿文成公桂以捷书进。上方用膳,因念将士用命,潸然泪下,适落鱼羹中。上即命封鱼羹以赐文成,并申明其故。文成泣曰:“臣敢不竭死以报上之眷也。”据说阿桂运用自己强大的控兵能力和指挥才能平定金川后命人将这件喜事告知乾隆。乾隆收到新报时正在喝粥,得知金州之乱平定后开心得哭了起来,眼泪都掉进了粥里。
乾隆为了奖励阿桂的贡献,立马命人将这碗粥带上,奖励给阿桂喝。不仅如此,乾隆为了让阿桂知晓他惦记功臣,还让太监传了一份圣旨,将他感动到哭,眼泪掉进粥里的事情完完全全地讲出来。阿桂知道始末后,感动得痛哭流涕,一边喝粥一边说:“能得到皇上的认可,臣怎敢不以死报答皇上。”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