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9月1日,咸丰6年八月初三,同时也是太平天国丙辰6年7月26。这天,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城里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
这件大事不仅成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转折点,也深刻的影响了后来中国历史的命运。那就是北王韦昌辉率3000余人,奉洪秀全密诏突然进入南京成将东王杨秀清杀死在府中。
随后的两个月内,洪秀全和韦昌辉在天京城内展开了一场针对和杨秀清的亲信旧部以及族人的大屠杀,死者约2万余人。此间石达开回到天京面见天王,直言杀戮过重,并斥责了韦昌辉,于是,洪秀全和韦昌辉认为石达开有异心,便打算也趁机屠灭石达开。不料石达开连夜出逃,为了不留后患,他们将石达开的全家一门老小,全部杀光。
此时的石达开逃至安庆之后愤怒不已。在军中威望极高的他,随即调动了驰援武昌的洪山军,大概4万多人,从安庆直逼天京,打算以清君侧为名诛杀韦昌辉,以报仇雪恨。
老奸巨猾的洪秀全一看不妙,立刻推卸责任。甚至玩了一手非常高明的嫁祸,那就是下谕旨谴责韦昌辉:我本无杀渠(东王)之意。这样就瞬间把自己从天津之变后的那场大屠杀中择了出来,把锅扔给了韦昌辉。韦昌辉当然也不傻,你把打算把我推上前去当你的替死鬼,老子也不是吃素的。
当晚就率手下3000余人洪秀全进攻的天王府,但是天王府守卫森严,城墙高大坚固。此时天王府中的一群精锐又忠诚的女兵起了重大作用,为了誓死捍卫伟大的天王,竟然出城与韦昌辉的部队展开了一场肉搏战,竟然还打赢了。随即洪秀全拿下韦昌辉,并将之五马分尸,斩首示众,将他和燕王秦日纲的人头,送给已经到达宁国的石达开军中谢罪。
天京事变就此告一段落。
天京事变之时本来整个战局对太平天国可以说是相当有利,清朝的江南大营刚被杨秀清击毁,捻军四起,成立大汉国,各地流民叛乱不断,加上天地会小规模活动,西南不靖,东南外祸虎视,令清廷焦头烂额,此时太平天国大有携威一统之势!此事之后,导致武昌失守,九江告急,太平天国战略收缩,局势江河日下!战机稍纵即逝,太平天国再也没有了乘胜一统的机遇!其中,武昌失守与天京事变关联甚大!
天京事变之后,武昌城内有一个人便开始了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此人便是韦昌辉的胞弟韦俊。韦俊此人曾经参加过武昌越州田家镇的战役,可以说战功彪炳,多次大败湘军,曾经还杀死过湘军大将罗泽南,年纪轻轻当时就已经是五军主将之一的左军主将。由此可见军事能力自然是非同寻常。
当然后来降清的他也不是一个投机倒把的小人,实属迫于无奈。当时在天京事变开始的时候,他正在武昌孤军坚守,要来增援他的正是石达开的部队,但是后来突然爆发了天京事变。支援他的洪山军,全部都跟随石达开去天京清君侧了。
这种情况下使得韦俊面临着两个艰难的方面。一方面要坚守的武昌,可已经弹尽粮绝,没有援军,前景黯淡;在另一方面,他又要面临着自己的亲哥哥被天王诛杀的痛苦,而好兄弟石达开的家人又是被自己亲哥哥所杀,自己还要承担着天王的猜忌,甚至随时可能脑袋搬家。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韦俊竟然依旧保持着对天国和洪秀全的忠诚,他严词拒绝了胡林翼等人诱降,在无奈之下撤出武昌,可等待他的竟然是洪秀全要治他丢失武昌的罪过,还是他把儿子送到天京为质,并且严词与韦昌辉划清界限才让洪秀全得以安心。
但韦俊最后还是厌倦了日日心惊胆战的太平天国生涯。毕竟他也知道,在韦昌辉事后,他已经被排除在太平天国的权力核心了,而且深知在太平天国他就是砧板上的肉,如果老天王哪天一旦心情不好,自己就要人头落地了。
于是在和李鸿章的交涉下,他在1858年,也就是天国覆灭的六年前,果断投降清军并被封为参将,得到清廷的重用。韦俊也不负清廷众望,在争夺安庆时力克枞阳,拿下咽喉要地,后来更是占据池州,攻陷宁国,立下汗马功劳,成功且及时的从叛军最高级将领之一(五军主将)洗白成为官军重要将官,后来一直驻守池州,成为清军重要大将。
对韦俊而言,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这句话,是他最好的人生证明,当他已经是太平天国最高将领之一的时候,可以说是站在权力顶端了,但是因为哥哥韦昌辉而遭受猜忌。甚至有人头落地的危险;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危险遭遇最终让他选择了投降清朝,避免了后来的陪葬天国陨落。
在当时太平天国鼎盛的时期,他及时投降了清朝。为了争取更多人来投诚,清廷将其树为典型,随即他也获得了极大的礼遇和重视。不仅给他富贵,还让他得以成为安然度余生的一位前太平军将领,对于那些在战争当中惨死的将领和被俘被杀的石达开,李秀成等人来说,他的人生结局算是最好的了。
可是为何晚年他却并没有回到广西老家,而是到了芜湖安度晚年呢?原因也在于他的名声在家乡并不怎么好。当地人唾骂他为反骨“韦十二”,以他投降清军为不齿。甚至在他想讨好乡里,为家乡修桥修路时,也被乡民所拒。于是晚年的时候他也没办法回到家乡落叶归根了索性便在他曾经征战过的江南富庶之地芜湖安定下来并终老于此,晚年儿孙满堂。福祸相依,人生无常,但他也算半个人生赢家了!
文/历史好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