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天京事变后石达开执掌朝政阶段的表现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执掌朝政阶段的表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汽车早知 访问量:414 更新时间:2024/3/9 19:35:15

1856年9月初天京事变后,清军趁机向太平天国发起了大举进攻,分兵重点进攻湖北武昌、江西瑞州、抚州、皖北巢湖、皖南宁国。安徽的宁国、无为、庐江、巢湖、和州等相继失守,天京粮源受到威胁,太平天国的形势较为严峻。巧合的是,10月英法联军乘中国内战之际,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军被迫调兵遣将抵御英法联军,无法向太平天国发起全面进攻,让处于内乱中的太平天国有了喘息的机会。

1856年11月洪秀全除掉韦昌辉后,召石达开回天京提理政务。深明大义的石达开回京后,采取只惩首恶,胁从不究的策略,使人心惶惶的太平天国内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刚刚经历了杨秀清、韦昌辉擅权的洪秀全改变太平天国的最高决策体系,只是给了石达开“通军主将”的名义指挥全国军务,而由自己兼任军师,将军政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洪秀全又将自己两位兄长封王,用以钳制石达开,在洪氏兄弟掣肘下,太平天国的指挥中枢效能都受到限制,石达开难以施展才智和指挥能力。但久经沙场的石达开在天京执掌朝政的短短几个月内,仍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石达开面临的形势是:1856年12月18,坚守武昌多时的韦俊内外交困下无奈撤守,武昌复被湘军占领;湖北清军聚集到九江、小池口(今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威胁江西;皖北清军围桐城,逼近安庆,李秀成率残军六七千人坚守桐城。天京上游江防两大重镇面临沉重压力。

在石达开的部署下,一段时间内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并大胆用了李秀成、陈玉成、石镇吉、杨辅清等一批后起之秀,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了扭转。1857年春,李秀成与陈玉成在枞阳商定出奇兵战略相互配合反攻皖北,由李秀成在桐城牵制皖北清军主力,陈玉成在东路发动猛烈攻势,1857年1月,太平军接连连败清军,收复无为、巢湖、庐江、三河镇,巢湖粮仓重新回到太平天国手中,天京粮源得以稳定。太平军局部战略反攻取得显著战果,清军分别逃往庐州、六安,皖北战局得以扭转。皖北又成为扼堵湘军东侵的战略基地,天京再次得到稳定可恃的战略后方。

1857年4月,陈玉成奉石达开指令,以皖鄂边界为基地,屡次进军湖北,使九江清军的战略后方大受威胁,战线由安徽推进至湖北,陈玉成连克黄梅,广济,黄州,蕲水,罗田,湘军既不敢分兵援皖,又不能增兵九江,相反,还不得不动用小池口前线兵力去抵御陈玉成。湘军东侵势头和力量都遭到阻滞。太平军在上游的战略退却态势得以扭转,复归到新的战略相持阶段。

对于江西战场,石达开采取“谨守江西”战略方针,将湖北撤回的太平军调集起来,对瑞洲、临江、吉安三处进行驰援,使三处湘军都陷入攻坚拒援、腹背受敌的困境。江西战局逐步活跃起来,江西腹地被太平军牢牢控制,赣西战局继续着长期相持战局。1857年春,石达开又令石镇吉、杨辅清为统帅,相继进军福建,但由于兵力不足,难以控制广大占领区,杨辅清和石镇吉先后被调回江西战场。因此,进军福建的战略不算成功。

总之,石达开主持军务后,采取了收缩战线,腾出机动兵力,突破皖北,进军福建,谨守江西等战略决策,基本扭转了战略退却、军情险恶的不利局面,稳定了上游防线,使天京有了可靠的屏障。可惜这种局面没能坚持多久,就因石达开的离京出走而告终。

标签: 石达开

更多文章

  • 1855年,太平天国湖口之战,石达开的绝地逆袭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石达开

    1853年5月,已在长江下游站稳脚跟的太平军挥师西下,进行西征,意图巩固下游地盘,同时攻破安庆,九江等战略要地,为进一步开疆拓土创造条件,初期,西征军势如破竹,接连攻破安庆、九江、田家镇、武昌等多个要地,江西,安徽,湖北一带大片地区归太平天国政权所有,太平天国一时士气大盛。但是西进到了湖南,太平军却

  • 弄巧成拙:“天京事变”中的石达开,绝对没有那么无辜!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石达开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民间起义,由于多种原因,虽然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还是动摇了清朝的根基、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每当回首这段历史的时候,“天京事变”始终是个绕不过的梗。虽然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很多,湘军、腐败、分裂、内讧、甚至享乐等,任何一点都可以成为一个致命因素

  • 1863年,石达开被判3000刀凌迟,至死一声未吭,刽子手被吓疯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石达开

    1863年的夏天,传说中的翼王石达开,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演绎了一出最后的悲剧。在那个命运似乎已经尽头的日子,他没有屈服,没有哭泣,没有求饶,只是勇敢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在那一刻,他以千刀的痛苦,铸就了他不朽的传说。早在十多年前,太平天国的力量在南京绽放,迸发出惊天的光芒,让朝廷胆颤心惊。石达开,这个

  • 胤裪:父亲在位61年,母亲活了93岁,手握兵权不夺嫡,他才是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胤裪

    在皇宫内院,无论是贵为天尊的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臣子,还是卑躬屈膝的奴仆,要做到长命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为何?一是因为宫中虽华丽,但关系复杂、事务繁多、人心叵测,非常耗费人的心神和精力;二是因为舒服不等于健康,锦衣玉食也容易导致生活糜烂,对人的保养极为有害;第三则是因为历经多代人的“恶性”积

  • 影响康熙一生的女人,因为她,雍正才没有杀弟弟胤裪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胤裪

    题记:经过惨烈的斗争,雍正用杀害兄弟的方式得到了皇位。当初的九子夺嫡是那么的惨烈。但是唯独康熙的十二子胤裪没有参加这次的夺嫡之争。姑且不论他的这些兄弟是否真的有犯错,皇位之争不管谁赢谁输,结局一定是会有人流血的,当场不流血,但是后来一定会有灾难。为什么当初康熙几乎所有儿子都参加了争夺皇位时,而胤裪没

  • 清朝名将费扬古为康熙立下大功,57岁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青莲简史标签:费扬古

    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爱情故事流传百世,可惜董鄂妃并没有为顺治生下一儿半女,没能延续良好的基因,但是董鄂妃有一位十分出众的弟弟,名叫董鄂·费扬古。费扬古比董鄂妃小六岁,得益于姐姐的地位高升,他的父亲获得了爵位,费扬古也承袭了爵位,在康熙出军对抗噶尔丹的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一、年纪轻轻就得到康熙提拔

  • 康熙朝名将:图海、胤禵、岳乐、费扬古,还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张成涛历史标签:费扬古

    康熙朝名将:图海、胤禵、岳乐、费扬古、张勇、赵良栋、孙思克、杰书、李国英、福全。10、图海,清朝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1674年,察哈尔亲王布尔尼起兵响应吴三桂,率数万兵马南下,准备进攻京师。此时,八旗劲旅都调往南方与吴三桂作战,京师兵力不足,人心惶惶。危难之际,图海率领驻京八旗“包衣”出征,临

  • 《花落宫廷错流年》费扬古去世 四爷坚持大婚 看似情深其别有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费扬古

    《花落宫廷错流年》中的四阿哥胤禛先前便与费扬古之女凝秀订婚,这桩婚事是康熙皇帝亲赐,而费扬古手握重兵,是权力很大的将军。康熙皇帝本想把凝秀留给太子,但偏偏太子只喜欢年淑媛,而凝秀喜欢的是深沉稳重的四爷胤禛,也是因为如此,康熙皇帝把凝秀赐给四阿哥胤禛做嫡福晋,本是一桩不错的婚事,却发生变故,费扬古将军

  • 君王之过的替罪羊:大清王朝开国元勋额亦都之曾孙一等公讷亲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小手会生活标签:额亦都

    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发动叛乱,清军与其作战屡次失利。为了剿平金川,乾隆帝召回文华殿大学士、川陕总督庆复,特命以干练著称于朝野的张广泗继任川陕总督。由于莎罗奔狡黠且素得当地民心,张广泗到金川以后清军在军事上亦没有大的进展。为此张广泗令乾隆帝大失所望,所以他自以为是地派出了毫无军事

  • 孝圣皇后姓钮钴禄氏,但并非出自额亦都家族,因此算不上出身名门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额亦都

    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作为乾隆皇帝的生母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其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极为罕见的,所以人们都说她是大清朝最有福气的皇后。不少史料和今人著作中,都记载孝圣皇后“出身名门”。然而了解清史的读者应该都知道,雍正当皇子的时候,孝圣皇后的身份仅仅是个低等的格格(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