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开国功臣左卫将军、潞国公:侯君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开国功臣左卫将军、潞国公:侯君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772 更新时间:2023/12/7 20:49:18

侯君集平定吐谷浑,安定西域,为唐朝立下大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但侯君集后来犯了大罪,让李世民伤心透顶,再也不想去凌烟阁了。那么侯君集犯了何罪,让李世民再也不想去凌烟阁观摩功臣画像呢

一,追随太宗

侯君集为人骄傲自大,喜欢炫耀,但因为武艺高强而被李世民看重,进入秦王府效力。侯君集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因此得以获封左侯、车骑将军、全椒县子。玄武门之变时侯君集为李世民出谋划策,立下汗马功劳,因此更得李世民重视,得以获封左卫将军、潞国公。

二,讨伐吐谷浑

贞观四年(630年),侯君集升任兵部尚书,参与朝政。吐谷浑可汗伏允屡次侵扰唐朝边境,李世民因此封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为副总管,征讨吐谷浑。唐军到达鄯州,侯君集向李靖进谏说:“我军突然到达而敌军没有防备,应该挑选精兵,长驱直入发动突袭,这样一定能获得胜利。”李靖听从,于是派精兵突袭,大败吐谷浑。

伏允收集败兵,逃入沙漠,想要以此躲避唐军。李靖于是分兵两路,自己率兵从北路追击,让侯君集从南路追击。侯君集因此率军急行两千余里,到达星宿川、柏海等地,屡败吐谷浑大军,取得胜利。最后侯君集与李靖在大非川会师,成功平定吐谷浑。贞观十一年(637年),侯君集获封陈州刺史、陈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他升任吏部尚书,开始阅读诗书,参与官吏考核,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声望越来越高。

三,进军西域

高昌国王麴文泰投靠西突厥,阻断唐朝与西域的往来。李世民因此于贞观十三年(639年)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讨伐高昌。麴文泰听闻唐军讨伐高昌,认为高昌与长安相距甚远,路上多为沙漠,唐军后勤补给困难,难以到达高昌,因此不以为意。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军逼近高昌,麴文泰惊惧身亡,子麴智盛继任国王。侯君集率军抵达柳谷,众将请求趁高昌国丧发动突袭。侯君集反对,认为唐军是仁义之师,不能乘人之危,于是大张旗鼓的向高昌进军。

侯君集派人劝降高昌的田地守将,遭到拒绝,唐军于是攻城。唐军制造抛石车,向城内扔巨石,很快破城,随后唐军围攻高昌都城,麴智盛十分畏惧,便向唐军求和,侯君集因此让麴智盛开城投降。麴智盛寄希望于西突厥救援,便拒绝投降,死守城池。西突厥听闻唐军前来,畏惧逃跑。侯君集便命士兵加紧攻城,麴智盛见粮尽援绝,于是开城投降。侯君集命人将麴智盛及高昌官吏押往长安,刻石纪功。但侯君集贪图高昌财货,使得唐军将士把不少高昌财物私吞。

四,谋反被杀

及侯君集谋反伏诛,太宗与之诀,流涕谓之曰:“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大唐新语·卷十一)

李世民听闻侯君集私吞财宝,便命人将他下狱。中书侍郎岑文本认为侯君集立有大功,完全可以抵消过错,便为他上书求情。李世民于是释放侯君集,但侯君集却一直因此闷闷不乐,怨恨李世民。

贞观十七年(643年),侯君集鼓动受排挤的洛州都督张亮谋反,但张亮却将此事秘密告知李世民。李世民认为谋反的事只有侯君集与张亮两人知道,如果侯君集死不承认,那事情就无法追查清楚,因此没有追究,仍然厚待侯君集,把他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太子李承乾受到其父李世民冷落,担心会遭废黜,便与侯君集秘密联系,一同反对李世民。侯君集与李承乾筹划推翻李世民,但是担心事情败露,因此一直心怀恐惧,经常半夜起来叹息。

不久李承乾谋反之事败露,遭到李世民废黜,侯君集也被逮捕下狱。李世民认为侯君集为唐朝立下大功,不能受到羞辱,便亲自审问侯君集。李世民不忍杀掉侯君集,便向群臣询问意见,希望他们能为侯君集求情,放其一命。没想到众臣认为谋反是大罪,必须处死侯君集。李世民无奈,亲自与侯君集诀别,命人将其处死,但饶过了侯君集的一个儿子。

总的来说侯君集平定吐谷浑与高昌,为大唐立下大功,但他贪图财货,因此遭到李世民惩罚。侯君集为人高傲且心胸狭窄,自以为立下大功,却遭李世民囚禁,于是愤懑不满,同李承乾结交谋反,想要报复李世民。但是最终侯君集阴谋败露,被李世民处死。李世民素来优待功臣,多次放过侯君集,可见其对功臣感情深厚。但是侯君集联合李承乾谋反,使得李世民的内心遭受很大打击,不愿意再上凌烟阁。

标签: 侯君集

更多文章

  • 有哪些与丁谓相关的轶事典故?对丁谓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丁谓

    丁谓(966年~1037年),字谓之,后来改字为公言,苏州长洲人。北宋初年宰相,“五鬼”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淳化三年,丁谓中进士甲科,任大理评事、饶州通判。淳化四年,任直史馆,以太子中允衔任福建路采访使。回朝后,任转运使,升三司户部判官。后任峡

  • 北宋宰相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晋国公:丁谓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丁谓

    丁谓(966年~1037年),字谓之,后来改字为公言,苏州长洲人。北宋初年宰相,“五鬼”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淳化三年,丁谓中进士甲科,任大理评事、饶州通判。淳化四年,任直史馆,以太子中允衔任福建路采访使。回朝后,任转运使,升三司户部判官。后任峡

  • 对王钦若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王钦若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钦若

    王钦若(962年~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县人。宋真宗和宋仁宗时期宰相,“五鬼”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及第 。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常寺丞、翰林学士、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刑部侍郎等职。澶渊之战时,主张迁都金陵,受

  • 北宋宰相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钦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钦若

    王钦若(962年~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县人。宋真宗和宋仁宗时期宰相,“五鬼”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及第 。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常寺丞、翰林学士、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刑部侍郎等职。澶渊之战时,主张迁都金陵,受

  • 有哪些与王禹偁相关的轶事典故?对王禹偁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禹偁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敢于直谏遭贬谪。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禹偁是北宋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

  • 北宋大臣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王禹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禹偁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敢于直谏遭贬谪。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禹偁是北宋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

  • 北宋大臣学者翰林学士:钱易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钱易

    钱易(968-1026),字希白,杭州临安人,北宋时期翰林学士。为吴越王钱倧子,钱昆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年十七举进士,以少年“轻俊”被黜,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宋真宗咸平二年进士。通判蕲州,奏请废肉刑,为真宗采纳。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通判信

  • 有哪些与蔡襄相关的轶事典故?蔡襄在科学文化方面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连江里青泽亭境蔡坑人 。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在福州时,去民间蛊害;在泉州时,与卢锡共同主持建造洛阳桥;在建州时,倡植福州至漳州七百里

  • 在书法、茶业等方面蔡襄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连江里青泽亭境蔡坑人 。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在福州时,去民间蛊害;在泉州时,与卢锡共同主持建造洛阳桥;在建州时,倡植福州至漳州七百里

  • 北宋大臣书法家正授三司使:蔡襄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连江里青泽亭境蔡坑人 。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