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名将掌中军都督府事务太师英国公:张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明朝名将掌中军都督府事务太师英国公:张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174 更新时间:2023/12/13 9:08:37

张辅(1375年-1449年9月1日[1]),字文弼。河南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明朝初年重臣、名将,河间王张玉长子。

张辅早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累封新城侯。永乐四年(1406年),以右副将军随成国公朱能南征安南,旋即接任主帅,屡战告捷,于次年灭亡胡朝,改安南为交趾,设交趾布政司。战后因功受封英国公,予世券。自永乐七年(1409年)至永乐十三年(1415年),三次以总兵官讨平交趾叛乱。先后四至交趾,史称他“凡三擒伪王,威镇西南”[2],后世多以张辅不得世守交趾为恨。永乐二十年(1422年)至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间,参与明成祖朱棣的第三、第四、第五次北征。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改掌中军都督府事务,进位太师[36]。宣德元年(1426年),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宣德四年(1429年),被解除兵权,加授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明英宗即位后,加号翊连佐理功臣。张辅历事四朝,连姻帝室,与“三杨”、蹇义、夏元吉等同心辅政,促成“仁宣之治”,并维持了正统初年的朝政清明。

正统十四年(1449年),张辅随英宗北征瓦剌,于土木之变中阵亡,年七十五。次年追封定兴郡王,谥号“忠烈”。《皇明经世文编》辑有《定兴忠烈王集》一卷[3]

靖难鏖战

张辅是河间王张玉的长子,早年间父子两人跟着朱棣一起在北平造反,后来张玉为了拯救在东昌之战被重重包围的朱棣,以至于身死沙场。

所以张辅就继承父亲在军中的职位,继续跟着朱棣南征北战,在夹河、藁城、彰德、灵璧等地的战斗,都立下功劳。

四征安南

张辅第一次征讨安南

永乐四年,朱棣派遣一支部队去带着一个自称是安南陈朝皇室后人的陈天平,让他回去安南继承王位。这让好不容易篡权的胡季犛无法接受,他派遣一支军队在支棱关一带袭击了明军,杀死陈天平还有其他明军将领,朱棣为之震怒,在同年九月让朱能、张辅、沐晟、李彬等将领带着八十万大军前往。

经过一番苦战,张辅等人成功攻破了安南的东西两都,活捉了胡季犛父子,让胡朝成为越南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朱棣在当地设立交趾布政司,安南的大片土地被重新并入中原王朝的版图。

张辅第二次征讨安南

张辅回师后不久,陈氏的旧臣简定便发生叛乱,朱棣让沐晟过去征讨,结果其本人在生厥江一带打了一个大败战。朱棣无奈只能再一次把张辅给请了出来,让其率军前往征讨。

当时简定已经僭称越上皇,另立陈季扩为帝,张辅伐木造船,几场大战下场,安南军便溃不成军了,在美良山中抓获了简定,陈季扩则龟缩起来,继续负隅顽抗。

当时恰好碰到了朱棣准备第一次北征蒙古,觉得既然张辅打了胜仗,安南就不足为虑了,直接将其调回京师,一同参谋北征蒙古一事。

张辅第三次征讨安南

张辅前脚刚带着大军离开,后脚陈季扩就开始反攻了,负责镇守在那里的沐晟无法抵挡。眼看着陈季扩的势力越来越大,再度让张辅南下征讨越南。

张辅到达后,先是整顿了一番军纪,把素来骄纵都督黄中给斩杀了,如此一来将士们都提心吊胆,再没人敢不执行命令了,随后便带着兵马在月常江击破陈军将领阮景异,在爱子江与陈军主力交战,将其击败。打得陈季扩逃到老挝,但老挝不敢开罪明朝,便把陈季扩给送了回去。由此第三次征讨安南,取得圆满结束。

张辅第四次征讨安南

永乐十三年春,张辅刚刚回到京城,朱棣就将其任命为交趾总兵官前往镇守,当时残余的陈军势力陈月湖等人又开始作乱,张辅将他们轻松讨平,第二年的冬天张辅被征召获取,第四次平定安南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张辅随军北伐

张辅前后三次跟着朱棣北伐蒙古,第一次发生在永乐二十年二月,朱棣命张辅等人商议北征粮运事宜,张辅等人经过讨论后认为应分为前、后两队运输,前队随大军出发,后队作为后援。在这一次北伐中,张辅主要在后方负责督运粮草。

第二次发生在永乐二十一年七月,张辅与武安侯郑亨、成国公朱勇、成山侯王通率左、右军,跟着朱棣一起征讨蒙古阿鲁台部。

第三次发生在永乐二十二年四月,张辅与朱勇作为左掖军,再度跟着朱棣出征,但由于迟迟都找不到阿鲁台部的踪影,张辅便提议由自己带着一个月的兵粮,继续深入追击阿鲁台,但当时朱棣已经下定决心要撤退,便拒绝了张辅的请求,班师回朝了。

张辅平定汉王朱高煦

仁宗皇帝朱高炽死后,汉王朱高煦造反,当时他派人去引诱张辅这样的功臣谋反,但张辅直接把人抓住了,并送到宣宗皇帝朱瞻基的跟前,来表达自己对于朝廷的忠心,之后又跟着朱瞻基一起平定了汉王的叛乱。

张辅身死土木

正统十四年,瓦剌太师也先入侵明朝边境,年轻气盛的英宗皇帝朱祁镇王振的唆使下,贸然亲征,当时作为当朝颇有威望的老臣张辅虽然随行,但因为年老体衰且并未参与军政,所以默默不敢作声,当土木堡之变发生之时,张辅就直接死在了兵乱之中,享年七十五岁。

标签: 张辅

更多文章

  • 三国曹魏宗室名将大司马:曹休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休

    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曹操于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董卓。因曹操起兵,散布在各地的曹氏族人在得知消息后,陆续投奔到曹操麾下。其中,就有当时才十多岁的曹休。他携老母从遥远的江南吴郡(曹休之父早亡,祖父曾在吴郡做太守,有故旧,因是黄巾起义期间,跑到吴郡讨生活

  • 严世蕃为何被誉为“鬼才”表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严世蕃

    严世蕃(1513年4月27日~1565年4月24日),汉族,字德球,号东楼,小名庆儿,江西袁州府分宜人,明代嘉靖朝首辅严嵩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严世蕃作为严嵩的儿子,在历史上一直有鬼才之称。严嵩之所以能够作为奸臣当道数十年,严世藩的脑子,其实至少可以占据小半功劳。这话

  • 北周宗室齐王宇文宪立下了哪些战功?如何评价宇文宪?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宇文宪

    宇文宪(545年578年8月16日),字毗贺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之子,母为宇文泰妃达步干氏。周孝闵帝、周明帝、周武帝异母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宇文宪初封涪城县公,后晋封安城郡公。孝闵帝即位,授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明帝即位,授任大

  • 北周宗室名将齐王大司马:宇文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宇文宪

    宇文宪(545年578年8月16日),字毗贺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之子,母为宇文泰妃达步干氏。周孝闵帝、周明帝、周武帝异母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宇文宪初封涪城县公,后晋封安城郡公。孝闵帝即位,授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明帝即位,授任大

  • 王翦有哪些功绩?对王翦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翦

    中国古代的四大良将,他们不仅战绩辉煌,最后还都得到善终1、秦国名将王翦的韩国王翦没参与意外其他五国的统一都与他有莫大的联系,不是他本人带兵攻下就是他儿子攻下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攻下楚国都城邯郸。在历史的记载中他在攻破燕国以后就告老还乡了,这也可以看出他的为人,总的来说他是秦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将才,在

  • 蜀汉大臣永安都督:陈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到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如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也有诸葛亮、庞统等谋士。但看过演义的读者都知道,

  • 西晋宗室齐王大司马、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司马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攸

    司马攸,司马昭次子,,西晋宗室、书法家。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三国时期,司马懿的嫡长子司马师因为无子(生了五个女儿)继嗣,从同母兄弟司马昭那过继了一个儿子。司马昭比司马师运气好得多,子嗣旺盛,仅正妻王元姬(司徒王朗的孙女)就给他生了五个嫡子。除了嫡长子司

  • 张良和陈平两人到底谁的谋略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良

    张良与陈平都是汉朝的 开国功臣,都曾辅佐刘邦,出谋划策,立下赫赫功劳。那么,他们两人,谁的谋划更高明,谁的功劳更大,谁更厉害呢?这里进行一番对比。张良第一计:1, 收买敌将之计。刘邦打关中时,想要直接进攻峣下秦军,张良劝阻,说秦兵还很强大,不宜轻易跟他正面交战。并且献计:听说这位守关秦将是杀猪的儿

  • 能让朱元璋亲自为其制文祭奠的蔡迁有哪些厉害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蔡迁

    蔡迁是明初的将领,关于其出生的地区和早些年的经历,史书上没有相关的记载,只知道其最开始是跟着元末红巾军领袖芝麻李,后来芝麻李被元右丞相脱脱击败之后,其本人在雄州就义,而蔡迁则带着自己的一点士卒狼狈跑去投奔朱元璋,很快就得到了老朱的重用,当了一个先锋。蔡迁跟着大部队一起参与了渡江之役,在攻克采石、太

  • 晋武公执政期间有那些成就?对晋武公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晋武公

    晋武公,又称曲沃武公,姬姓,名“称”,晋穆侯曾孙,曲沃桓叔之孙,曲沃庄伯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在位共37年,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716年,继父位成为曲沃的国君,在吞并晋国前称曲沃武公。公元前678年,杀死晋侯缗,吞并晋国,并以珍宝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