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中期淄青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正己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中期淄青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正己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325 更新时间:2023/12/25 8:01:10

李正己(733年~781年),本名怀玉,营州人,高句丽(高氏高丽)人,唐朝地方割据军阀。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与平叛

李正己,本名怀玉,骁勇强健有勇力。公元758年,平卢(今辽宁朝阳)节度使王玄志卒,李怀玉杀其子,与兵士共推侯希逸为军帅,侯希逸乃李怀玉表兄也,期间受叛军和奚族两面攻击,不支,公元761年,侯希逸且行且战,率二万平卢军民攻入青州(今山东青州),怀玉从之并累至折冲都尉。宝应中,随侯希逸讨伐史朝义,至郑州,回纥自恃功劳强横无理,诸军莫敢抗,正己欲以气折之,与大酋角逐,众士皆靠墙站立观看,双方约定:“输了打嘴巴。”比赛结束,正己取胜,遂狠狠掌其嘴,大酋屁滚尿流,众军哄然大笑,酋大为羞惭,从此后沮丧忌惮不敢恣意纵横,侯希逸以怀玉为淄青兵马使,怀玉深沉果敢有毅力得众心。公元763年春,正己追击史朝义至归义(今河北雄县西北)。

讨伐田承嗣

公元765年,侯希逸因阴忌怀玉,于是找个理由解怀玉职务,军中皆言不当废,有怨言,不久众军发动兵变驱逐希逸,有诏以怀玉代为淄青节度使,赐名正己,寻加检校右仆射,封饶阳郡王,遂有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棣十州,与田承嗣、薛嵩、李宝臣、梁崇义辅牙相倚,相互勾结。公元775年,田承嗣出兵攻相州,李正己上表讨伐,从南面进攻,克德州,兵临魏州(今河北大名)。

初,正己遣使至魏州,田承嗣囚之,为打破困境,田承嗣暗中结纳正己。承嗣前倨后恭,卑躬屈膝将境内户口、甲兵、谷帛之账册给使者,说:“承嗣今年八十有六,时日无多,诸子不肖,悦(侄儿田悦)亦孱弱,凡今日所有,只是为公守着而已,岂敢让您劳师兴兵?”又让使者立于廷,跪拜于正己使者之前,亲自奉上书信与账册,再画正己之像,每日焚香祈祷,正己悦,于是按兵不动。后来,田承嗣上表请罪,李正己屡屡为其求情担保,围剿田承嗣的河北大战草草结束。

讨伐李灵曜

公元766年八月,汴宋留后李灵曜欲仿河北三镇自任自转遂勾结田承嗣反,九月,朝廷诏命淄青等五镇出兵讨伐,李灵曜连连败退,十月,诸镇围汴州城,田承嗣派侄儿田悦救援,于匡城击败永平、淄青两镇,田悦安营汴州城北后,夜遭淮西裨将李重倩轻骑数百袭击,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河阳三城使马燧乘机进攻,田悦军不战而溃,擒李灵曜送往京师斩。

田承嗣惶恐,上表请罪,正己复为之言,是月,正己迁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诸道又共分汴宋之地,正己取曹、濮、徐、兖、郓,至此凡十有五州,基本相当于今山东全境,境内法令齐一,赋税均轻,最称强大,威震邻境,后将治所迁移至郓州(今山东东平),以子李纳及腹心将守诸州。

身后之事

公元780年,闻德宗欲封禅泰山,且李勉修固汴州,正己不安,率军屯曹州(今山东曹县)以备,又阴结田悦、梁崇义以,正己又增兵徐州以控制淮河,天子于是改运道,檄天下兵为守备,河南骚乱,公元781年,李正己发疽(jū)死,年四十九,公元784年,追赠太尉。

正己子李纳自领兵政,秘之数月乃发丧,请袭父位,德宗不许,十月,李纳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和徐州,败于宣武节度使刘洽,帝国东南漕运复通,李纳退保郓州,城中乏粮,煮百姓以作军粮,朱滔出兵救之。公元782年,朱滔自称冀王,魏博田悦称魏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四镇歃血为盟,以滔为盟主,朝廷命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兼平卢淄青节度使,专讨李纳,李希烈乘机率部三万人移许州(今河南许昌),但其暗中结纳李纳。公元784年正月,李纳主动去除王号,皇帝下诏,招抚李纳,恢复平卢节度使,授检校工部尚书,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李希烈围陈州(今山东淮阳),李纳大破之,遂解围,加检校司空,封五百户,次年,升郓州为大都督府,改授李纳长史。

割据齐鲁六十余年

公元792年,李纳卒,废朝三日,其子李师古袭位,期间拒王俊武,毁三汊口城,师古虽外奉朝命,实招集亡命,必厚养之,其得罪于朝而逃诣师古者,即用之,其有任使于外者,皆留其妻子,或谋归于朝,事泄,族其家,众畏死而不敢异图,累官至检校司徒、兼侍中,公元806年卒,赠太傅。

刘悟称病召集诸将杀使者,率部以师道追牒夜入郓州外城,以火攻内城,擒师道及其子二人,斩首送魏博军后,李纳次子,师古弟李师道自领平卢淄青节度使,拜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公元815年,其表面助官军,暗地通款吴元济,阴遣人焚烧河阴漕院,烧钱帛三十余万缗匹,谷三万余斛,江淮租赋毁于一旦,又刺杀宰相武元衡,伤裴度,更欲袭洛阳、幸事泄未果。公元817年,淮西叛乱平定,李师道恐惧不安,先欲献地归顺朝廷,因师道识暗,政事皆决于群婢,尤对“蒲大姊”与“袁七娘”言听计从,遂不行而叛,公元818年七月,宪宗诏宣武诸镇讨伐,次年二月,先刘悟为李师道都兵马使,屡为魏博节度使田弘正所败,师道疑其背叛,遣使欲杀,刘悟称病召集诸将反杀之,率部以师道追牒夜入郓州外城,至球场,以火攻内城,擒师道及其子二人,斩首送魏博军,其地一分为三,正己一族割据齐鲁之地六十余年,自此复归唐土。

诗人张籍曾有诗云“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婉拒李师道招揽,可谓见识过人,否则又是李白故事也。

标签: 李正己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后晋宰相:景延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景延广

    景延广(892-947),字航川,后晋时期大臣。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天福七年(942年),晋出帝即位,在宰相景延广的劝谏下对辽称孙不称臣。随后辽使前来责问,景延广却出言挑衅,声称自己有十万铁骑,无惧辽人。结果辽军南下,身为后晋上将的景延广却吓得不敢出战,最后后晋与

  •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贾谊

    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其代表作有《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等,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被后世誉为“西汉鸿文”。据《汉书·贾谊传》记载,汉文帝刘恒执政初期,就因听闻贾谊从小就有“洛阳神童”的名号,故而特意召其入朝担

  • 三国曹魏才女:辛宪英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辛宪英

    一,出身名门辛宪英是曹魏高官辛毗之女,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人聪明,有才干和鉴察力。她的丈夫是泰山羊氏的羊耽,家世显赫。她的外孙女夏侯光姬是晋元帝司马睿之母。二,智料曹丕辛毗为人直率,与曹丕关系很好。曹丕打败曹植,得立为世子,抱着辛毗的脖子高兴地说:“辛君你知道我有多高兴吗?&rdqu

  • 唐朝中兴名将侍中太尉、河南副元帅:李光弼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光弼

    李光弼是如何平定安史之乱的?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一,出身将门李光弼出身契丹贵族,其父是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节度副使、蓟国公李楷洛。他幼年就品行优良,擅长骑射、爱读《汉书》。少年时就从军,为人刚毅,很有谋略。李光弼从左卫郎做起,屡次升官,担任朔方都虞侯。天宝五年

  • 北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崔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崔浩

    一,家世显赫崔浩出身清河崔氏,父崔宏是北魏高官,深受道武、明元二帝信任,母出身名门,是范阳卢氏女。崔浩少时就热爱学习,博览群书,天文地理,医卜星象无所不通。二,出仕为官崔浩二十岁担任直郎,后担任著作郎。道武帝因为崔浩善长书法,留他在身边侍候。道武帝晚年为人残暴,经常因为小错惩罚近臣,所以近臣们都十

  • 三国蜀汉大臣辅国大将军平尚书事:董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董厥

    董厥,字龚袭,义阳郡平氏县人。建安二十三年,刘备率兵进攻汉中,第二年刘备放弃阳平关,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扎营,夏侯渊率军前来争取定军山,被黄忠所杀。曹操亲提大军来争汉中,刘备据守,黄忠又在汉水劫去粮草,曹操无奈不得已退军,刘备遂占据汉中,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在占据汉中不久后,关羽孤军北伐,生擒于禁、

  • 三国魏延与文聘的实力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延,文聘

    魏延,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文聘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两人是三国时期的猛将。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这两位猛将各有特点,而相同的地方也很多。两个人皆勇猛善战,都善于守城,独当一面,而且,武力上也不分伯仲。在演义中,刘琮投降曹操之后,献出了荆州,刘备兵败

  • 东汉末冀州刺史:韩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馥

    汉末三国时期冀州在当时是北方人口最多的州,初平二年袁绍通过出任冀州牧一跃成为当时天下实力最强的军阀之一,为其横跨冀、青、幽、并四州的袁氏霸业打下了基础。既然冀州如何重要,为何韩馥要将其拱手相让呢?让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一,出仕为官韩馥出身颍川大族,可能是南阳韩氏的族

  • 如何客观评价杨国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杨国忠

    大唐盛世的称谓,体现着唐代曾经的辉煌与繁荣,李世民打造“贞观之治”,唐高宗开创“永徽之治”,传位至唐玄宗,在李隆基的治理下,唐朝达到全盛,史称“开元盛世”。那时的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盛、社会安定、科教兴隆,百姓安居乐业,一片兴

  • 三国曹魏大臣司徒:高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高柔

    高柔是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以善于治法闻名,他仕于曹操及曹氏五位皇帝,几乎横跨整个曹魏历史,见证了曹魏政权的兴衰。接下来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多数人对于三国历史都或多或少有所了解,随口也能说上几个三国名人,然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恐怕很多人都没有听